标准解读

《GB/T 11765-2003 油茶籽油》相比于《GB/T 11765-1989》,在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以适应行业技术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具体变更内容包括:

  1. 范围扩展:新标准可能对油茶籽油的定义、分类或适用范围进行了细化或扩大,以更准确地覆盖市场上的产品类型。

  2. 质量指标提升:针对油茶籽油的理化指标、感官特性及安全卫生要求等方面,新标准可能设定了更为严格或具体的指标,如酸价、过氧化值、溶剂残留等,旨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食用安全性。

  3. 检测方法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标准引入了更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方法,使得测定结果更加准确可靠,例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来测定特定成分含量,或改进了油脂中杂质和污染物的分析流程。

  4. 标签标识规范: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新标准可能对产品标签上的信息内容和格式提出了更详细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产品名称、原料来源、生产日期、保质期、营养成分表等,确保信息的清晰与透明。

  5. 环保与可持续性考量:考虑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新标准可能加入了对生产过程中环保要求的规定,鼓励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减排措施。

  6. 食品安全管理加强:鉴于食品安全日益受到重视,新标准可能强化了从原料采购到成品销售全链条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要求,确保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7. 术语和定义更新:为适应行业发展的新情况,新标准对相关专业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修订或增补,提高了标准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11765-2018
  • 2003-05-14 颁布
  • 2003-10-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11765-2003油茶籽油的术语和定义(pdf 10页).pdf_第1页
GB11765-2003油茶籽油的术语和定义(pdf 10页).pdf_第2页
GB11765-2003油茶籽油的术语和定义(pdf 10页).pdf_第3页
GB11765-2003油茶籽油的术语和定义(pdf 10页).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11765-2003油茶籽油的术语和定义(pdf 10页).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 C S 6 7 . 2 0 0 . 1 0一一 过黯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 1 1 7 6 5 - 2 0 0 3 代替 G B / T 1 1 7 6 5 -1 9 8 9 油茶籽油 Oi l - t e a c a m e l l i a s e e d o i l2 0 0 3 - 0 5 - 1 4发布2 0 0 3 - 1 0 - 0 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匡 国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辰G B 1 1 7 6 5 -2 0 0 3 前 片刁 本标准5 . 2中的表 1 、 表2 、 表3 的部分指标、 5 . 4 和第7 章、 第8 章为强制性的, 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是对 G B / T 1 1 7 6 5 -1 9 8 9 油茶籽油 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与 G B / T 1 1 7 6 5 - - 1 9 8 9 的主要技术差异 : 本标准的结构 、 技术要素及表述规则按 G B / T l . 1 -2 0 0 0 (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 标准的 结构和编写规则 进行修改 ; 根据油茶籽油的原料及采用的加工方式, 对其进行了分类和定等; 对上述标准中特征指标和质量指标项 目进行 了调整; 对质量指标中相关指标值作了修订 。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 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 国家粮食局西安油脂食品及饲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国家粮食储备局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 唐瑞明、 龙伶俐、 朱之光、 薛雅琳、 陈燕、 武丽荣、 魏冰。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 B / T 1 1 7 6 5 -1 9 8 9 0 GB 1 1 7 6 5 - - 2 0 0 3 油茶籽油1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茶籽油的术语和定义、 分类 、 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及规则、 标签、 包装 、 贮存和运输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压榨成品油茶籽油、 浸出成品油茶籽油和油茶籽原油。 油茶籽原油的质量指标仅适用于油茶籽原油的贸易。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 ,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应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2 7 1 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G B 2 7 6 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 B / T 5 0 0 9 . 3 7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 B / T 5 5 2 4 植物油脂检验扦样、 分样法 G B / T 5 5 2 5 -1 9 8 5 植物油脂检验透明度、 色泽、 气味、 滋味鉴定法 G B / T 5 5 2 6 植物油脂检验比重测定法 G B / T 5 5 2 7 植物油脂检验折光指数测定法 G B / T 5 5 2 8 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测定法 G B / T 5 5 2 9 植物油脂检验杂质测定法 G B / T 5 5 3 0 动植物油脂酸价和酸度的测定( G B / T 5 5 3 0 -1 9 9 8 , e g v I S O 6 6 0 : 1 9 8 3 ) G B / T 5 5 3 1 植物油脂检验加热试验 G B / T 5 5 3 2 植物油碘价测定( G B / T 5 5 3 2 -1 9 9 5 , n e q I S O 3 9 6 1 : 1 9 8 9 ) G B / T 5 5 3 3 植物油脂检验含皂量测定法 G B / T 5 5 3 4 动植物油脂皂化值的测定( G B / T 5 5 3 4 -1 9 9 5 , i d t I S O 3 6 5 7 : 1 9 8 8 ) G B / T 5 5 3 5 . 1 植物油脂检验不皂化物测定第 1 部分: 乙醚提取法( 第一方法) ( G B / T 5 5 3 5 . 1 -1 9 9 8 ,e q v I S O 3 5 9 6 - 1 : 1 9 8 8 ) G B / T 5 5 3 5 . 2 植物油脂检验不皂化物测定第2 部分: 己烷提取快速法( G B / T 5 5 3 5 . 2 -1 9 9 8 , e g vI S O 3 5 9 6 - 2 : 1 9 8 8 ) G B / T 5 5 3 8 油脂过氧化值测定 G B / T 5 5 3 9 植物油脂检验油脂定性试验 G B 7 7 1 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G B / T 1 7 3 7 4 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 G B / T 1 7 3 7 6 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醋制备( G B / T 1 7 3 7 6 -1 9 9 8 , e g v I S O 5 5 0 9 : 1 9 7 8 ) G B / T 1 7 3 7 7 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醋的气相色谱分析( G B / T 1 7 3 7 7 -1 9 9 8 , e g v I S O 5 5 0 8 : 1 9 9 0 )GB 1 1 7 6 5 - 2 0 0 3 G B / T 1 7 7 5 6 -1 9 9 9 色拉油通用技术条件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 1 压榨油茶籽油 p r e s s i n g o i l- t e a c a m e ll i a s e e d o i l 油茶籽经直接压榨制取的油 。3 . 2 浸出油茶籽油s o l v e n t e x t r a c t i o n o i l - t e a c a m e l l i a s e e d o i l 油茶籽经浸出工艺制取的油。3 . 3 油茶籽原油c r u d e o i l - t e a c a m e 川a s e e d o i l 未经任何处理的不能直接供人类食用的油茶籽油。3 . 4 成品油茶籽油f i n i s h e d p r o d u c t o f o i l- t e a c a m e l l i a s e e d o i l 经处理符合本标准成品油质量指标 和卫生要求的直接供人类食用的油茶籽油 。3 . 5 折光指数r e f r a c t i v e i n d e x 光线从空气中射人油脂时, 人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之 比值。3 . 6 相对密度 s p e c i f ic g r a v i t y 2 0 植物油的质量与同体积2 0 C 蒸馏水的质量之比值。3 . 7 碘值i o d i n e v a l u e 在规定条件下与1 0 0 g 油脂发生加成反应所需碘的克数。3 . 8 皂化值s a p o n i f i c a t io n v a l u e 皂化1 9 油脂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3 . 9 不皂化物u n s a p o n i f i a b l e m a t t e r 油脂中不与碱起作用 、 溶于醚、 不溶于水的物质 , 包括M醇 、 脂溶性维生素和色素等。3 . 1 0 脂肪酸 f a t t y a c i d 脂肪族一元梭酸的总称, 通式为 R -0 0 0 H o3 . 1 1 色泽c o l o u r 油脂本身带有的颜色。主要来 自于油料中的油溶性色素。 GB 1 1 7 6 5 - 2 0 0 33 . 1 2 透明度t r a n s p a r e n c y 油脂可透过光线的程度。3 . 1 3 水分及挥发物m o i s t u r e a n d v o l a t i l e m a t t e r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 , 油脂中所含的微量水分和挥发物 。3 . 1 4 不溶性杂质i n s o l u b le i m p u r i t y 油脂 中不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的物质 。3 . 1 5 酸值a c i d v a l u e 中和1 9 油脂中所含游离脂肪酸需要的氢氧化钾毫克数。3 . 1 6 过权化值p e r o x i d e v a l u e 1 k g 油脂中过氧化物的毫摩尔数。3 . 1 7 溶剂残留f r e s i d u a l s o lv e n t c o n t e n t i n o i l 1 k g 油脂中残留的溶剂毫克数。3 . 1 8 加热试验h e a t i n g t e s t 油样加热至 2 8 0 时, 观察有无析出物和油色变化情况。3 . 1 9 冷冻试验 r e f r ig e r a t i o n t e s t 油样置于。 恒温条件下保持一定的时间, 观察其澄清度。3 . 2 0 含皂f s a p o n i f i e d m a t t e r c o n t e n t 经过碱炼后的油脂中皂化物的含量( 以油酸钠计) 。3 . 2 , 烟点s m o k i n g p o i n t 油样加热至开始连续发蓝烟时的温度 。4 分类 油茶籽油分为油茶籽原油和压榨油茶籽油、 浸出成品油茶籽油三类 。5 质 t要求5 . 1 特征指标 折光指数( n 4 0 ) :1 , 4 6 0 一1 . 4 6 4 相对密度( d 呈 9 ) :0 . 9 1 2 - - - 0 . 9 2 2 碘值( 1 ) ( g / 1 0 0 g ) : 8 3 - 8 9GB 1 1 7 6 5 - 2 0 0 3 皂化值( K O H) ( m g / g ) :1 9 3 - 1 9 6 不皂化物( g / k g ) :簇1 5 主要脂肪酸组成( 0 o ) : 饱和酸7 - 1 1 油酸C 18 :1 7 4 -8 7 亚油酸C is ,z 7 - 1 45 . 2 质f等级指标5 . 2 . 1 油茶籽原油质量指标见表 1 , 表 1 油茶籽原油质f指标万一州5 . 2 . 2 压榨 、 浸出成品油茶籽油质量指标分别见表 2 、 表 3 , 表 2 压榨成品油茶籽油质,指标一 GB 1 1 7 6 5 - 2 0 0 3 表 3 浸出成品油茶籽油质f指标一5 . 3 卫生指标 按G B 2 7 1 6 , G B 2 7 6 0 和国家有关标准、 规定执行。5 . 4 其他 油茶籽油中不得掺有其他食用油和非食用油 ; 不得添加任何香精和香料。6 检 验方 法6 . 1 透明度、 气味、 滋味检验 按 G B / T 5 5 2 5 -1 9 8 5中的第 1 章、 第 3 章执行 。6 . 2 色泽检验 按 G B / T 5 5 2 5 -1 9 8 5中的第 2 章执行。6 . 3 相对密度检验 按 G B / T 5 5 2 6 执行 。6 . 4 折光指数检验 按 G B / T 5 5 2 7 执行 。6 . 5 水分及挥发物检验GB 1 1 7 6 5 - 2 0 0 3 按 G B / T 5 5 2 8 执行 。6 . 6 不溶性杂质检验 按 G B / T 5 5 2 9 执行 。6 . 7 酸值检验 按 G B / T 5 5 3 0 执行 。6 . 8 加热试验 按 G B / T 5 5 3 1 执行。6 . 9 碘值检验 按 G B / T 5 5 3 2 执行。6 . 1 0 含皂f检验 按 G B / T 5 5 3 3 执行。6 . 1 1 皂化值检验 按 G B / T 5 5 3 4 执行 。6 . 1 2 不皂化物检验 按 G B / T 5 5 3 5 . 1 一5 5 3 5 . 2 执行。6 . 1 3 过氧化值检验 按 G B / T 5 5 3 8 执行 。6 . 1 4 冷冻试验 按 G B / T 1 7 7 5 6 -1 9 9 9中附录 A执行。6 . 1 5 烟点检验 按G B / T 1 7 7 5 6 -1 9 9 9 中附录B执行。6 . 1 6 溶剂残留,检验 按 G B / T 5 0 0 9 . 3 7 执行 。6 . 1 7 油脂定性试验 按G B / T 5 5 3 9 执行。以油脂的定性试验和油茶籽油特征指标( 5 . 1 ) 作为综合参考判定依据。6 . 1 8 脂肪酸组成检验 按 G B / T 1 7 3 7 6 x 1 7 3 7 7 执行 。6 . 1 9 卫生指标检验 按 G B / T 5 0 0 9 . 3 7 执行 。7 检验规则7 . 1 抽样 油茶籽油抽样方法按照 G B / T 5 5 2 4的要求执行 。7 . 2 出厂检验7 . 2 . 1 应逐批检验, 并出具检验报告 。7 . 2 . 2 按 5 . 2 的规定检验。7 . 3 型式检验7 . 3 . 1 当原料、 设备、 工艺有较大变化或质量监督部门提出要求时, 均应进行型式检验。7 . 3 . 2 按第 5 章的规定检验。7 . 4 判定规则7 . 4 . 1 产品未标注质量等级时, 按不合格判定。7 . 4 . 2 产 品的各等级指标中有一项不合格时, 即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GB 1 1 7 6 5 - 2 0 0 38 标 签 除了符合 G B 7 7 1 8的规定及要求之外 , 还有以下专门条款:8 . 1 产品名称8 . 1 . 1 凡标识“ 油茶籽油” 的产品均应符合本标准。8 . 1 . 2 压榨油茶籽油、 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