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路径探析.doc_第1页
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路径探析.doc_第2页
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路径探析.doc_第3页
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路径探析.doc_第4页
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路径探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路径探析ValueEngineeringNo.4,2009价值工程2009年第4期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路径探析ToExploreontheWayofSynergicDevelopingoftheRegionalIndustriesinBeijing?-Tianjin?-Hebei杨洁YangJie;王艳WangYan:刘晓LiuXiao(河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唐山063009)(SchoolofManagement,HebeiUniversityofTechnology,Tanshan063009,China)摘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京津冀地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充分发挥各地产业优势,实现三地产业的协调发展.对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阐明了三地协同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实施路径.Abstract:Regionaleconomicintegrationisthetrendofmarketeconomydevelopment.TheBeijingTianjin-Hebeiregionhashehugedevelopmentpotential,SObringindustryadvantageintoplayfullyisessentialtoacceleratetheindustrialsynergydevelopmentand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inBeijing-TianjinHebei.Thestudyanalyzesthenecessity.therestrictingfactorsandtheimplementationwayofindustrialsynergydevelopmentinBeijingTianjinHebei.关键词: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产业协同发展Keywords:BeijingTianjinHebei;regionaleconomiccooperation;industrialsynergydeveloping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I(2009)04-0035030引言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北方最发达的经济区和最大的产业密集区,具有地理位置佳,经济基础好,科技力量强等多方面的优势.是21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是全国经济发展的新龙头.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各地产业优势,加强三地合作,实现三地产业的有效对接与转移,对促进京津冀区域产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客观必然性(1)地域相连和交通网络发达是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客观条件京津冀三地共同位于华北平原的冲积平原上.东部濒临渤海,共处同一个自然地理单元地域结构相对完整.河北贯穿京津.北京,天津两市的周边为河北省,地域紧密相连:三地之间有多条干线铁路和地方铁路贯穿其间;公路联系更是发达便捷.目前.京津冀地区已基本形成了以北京为主中心,天津为副中心的陆海空综合运输网络.并呈现出以首都为中心的放射式的组织形态京津冀在地理位置上邻近.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为三地产业转移和产业对接提供了可能.(2)资源禀赋的互补特性是京津冀区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的资源基础由于自然和历史发展等方面的原因.京津冀三地的资源,分异特征比较明显.河北省的自然资源居三地之首,河北省矿产资源丰富;北京市的政治,文化,教育,科技,人才,旅游等资源名列三地前茅;天津市的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工业制造能力资源处于三地的龙头地位市津冀三地的资源禀赋的互补性十分明显.三地合作可使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发挥出更大的资源效应Ill(3)产业的互补特性是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在需求从产业分工角度看.京津两市作为首都和直辖市,金融,保险,高科技,服务等产业都有绝对的优势,河北第一产业有天然优势,而在金融,保险,社会服务,科技等方面不具有比较优势.从区域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区域产业分工的关系来看.北京属于知识型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都具有优势:天津属于加工型地区,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重加工工业基金项目:2008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O8o4Ol9).作者简介:杨洁,博士,教授,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艳,硕士研究生.刘晓,硕士研究生.一35ValueEngineeringNo.4,2009价值工程2009年第4期具有优势;河北属于资源型地区.采掘业,重加工工业占优势.从城市定位上看,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金融中心;天津是商贸金融,物流,制造业中心河北定位于港口,京津装备制造业及现代制造业配套产业与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可见,京津冀彼此之间的城市功能存在很大的互补性2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京津冀经济圈是指以北京市,天津市为双核.囊括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市.京津冀三地比较优势明显,具有较好的合作基础.合作潜力巨大目前,京津冀经济圈的产业合作已经开始.但合作力度不大:影响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中产业协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1)产业同构.产业互补性不强.多年以来.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均各自为战.城市发展目标相似.在产业政策上追求大而全.均强调“一个都不能少”.存在划地为牢和”地方保护主义”.相互之间争资源,争项目,争投资等过度竞争和封闭竞争严重,导致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北京的首都优势,天津的港口优势以及河北周边各市的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没能协同发挥.未能形成区域整体的竞争能力I21.(2)产业链断裂.产业联动动力不足.产业链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然而.产业结构的趋同使得京津冀经济圈内各城市之间无法形成合理充分的产业链条.仅有的几个产品的价值链也十分单薄京津作为北方的两个特大城市.其对地域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强.三地产业联系不够紧密.缺乏区域内强大的产业链,没有形成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3)各地协作不紧,未能形成利益共同体.京津冀都市圈形不成产业链,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京津两大城市从本地经济出发,虽然也在搞产业链.但这种产业链配套是要把自己本地区原有企业消化掉.甚至不惜组建新的企业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例如.天津市的汽车产业,零部件很大一部分是自己的零部件厂指令生产的.市场竞争并不充分;而原唐山市的齿轮厂专门给天津夏利配套生产微型汽车齿轮变速器.引进了大量设备,已经生产了很长时间.技术比较成熟.但天津自己建了个厂生产,因而唐山生产的齿轮只好给别人配套.本来是合作却变成了竞争对手f3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实现路一36一径(1)充分发挥政府在区域产业发展中的协调作用.政府的首要作用在于协调区际利益.消除行政分割与障碍,建立市场竞争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制度规范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从而减少市场运行的交易成本,充分保证市场机制在区域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一是要逐步形成区域利益协调机制:二是要协调区域内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形成区域统一市场体系:三是加强市场不愿涉足的公共领域的跨区域协作上.主要包括指交通,生态环境,水资源等市场不愿意提供也无力推动的公益性项目京津冀三地在这方面的产业协作空间十分宽广.大有可为(2)制定并落实京津冀地区产业协调发展规划.经济发展各自为政,竞争无序,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问题是京津冀地区产业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区域发展规划.从而有效地协调区际利益.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规划应本着开放的原则,利益共享,合作共赢,弱化”行政区划”概念.强化”京津冀都市圈”乃至”环渤海经济圈”的概念,明确区域产业发展目标,各城市的分工和定位:整合区域产业布局.(3)合理引导产业梯度转移.地区间的产业转移.有利于使先进地区加快产业升级.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而后进地区则可以较低的成本引进相对先进的产业与技术.以后发优势尽快提高产业层次和水平.从而实现产业转移方和被转移方的双赢41.从京津冀三方来看.京津冀存在着明显的产业梯度.并且具有进行产业梯度转移的可能性.京津在第一产业上与河北相比处于劣势.第二产业对于京津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正在相对弱化,第三产业的比重及其对GDP的贡献率却稳定上升.这与经济发展规律及京津城市经济的地位相符合而河北在第一产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产业技术层次上都与京津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京津冀之间在产业结构上不但存在梯度差距,也存在梯度转移的广阔空间.(4)构建基于各地的比较优势的京津冀产业链.京津冀各地区应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自觉,能动地形成合理的产业链.以加快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北京应充分发挥其人才,技术,信息齐备的首都优势.发展具有更高层次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信息产业,“总部经济”天津则应利用其天然的港口优势,充分ValueEngineeringNo.4,2009价值工程2009年第4期常州市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ToStudyonDevelopingConditionsandImprovingCountermeasuresforProfessionalandTechnicalTalentsinChangzhou宗蕴璋ZongYunzhang:曹国ZaoGuo(常州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常州231022)(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ChangzhouInstituteofTechnology,Changzhou231022,China)摘要:根据常州市当前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五大支柱企业为考察对象,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常州市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开发现状.并根据常州市”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为常州市”十一.五”高新技术人才开发战略提供决策支持.Abstract:Accordingtothedevelopmentneedofthescience,economyandsocietyinChangzhou,thefiveimportantbusinessesaretheresearchobjectinthepaper.ThedevelopmentstatusquoofresourceofprofessionalandtechnicaltalentsinChangzhouisanalyzedbasedontheactualstudyAccordingtotheoverallgoalofthedevelopmentofeconomyandsocietyduringthe”11thFiveYearPlaninChangzhoucity.theactualdemandandthefuturedevelopmenttrendfortheprofessionalandtechnicaltalentsarepredicted.Thisprovidesthedecisionsupportforthedevelopmentstrategyofhigh-techtalentsduringthe”11thFiveYearPlan”inChangzhoucity.关键词:专业技术人才:人才开发;人才预测;提升策略Keywords:professionalandtechnicaltalents;talentsexploiting;talentspredicting;improvingpolicies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o09)040o37一o4发挥商埠和金融,物流的幅射能力,利用其雄厚的制造业基础.着力发展制造业,物流业,海洋经济等.河北从资源和基础条件出发.坚持发展自己的基础产业.并充分利用京津两地的部分产业大量转移的大好时机.接收京津的产业转移.从而提升自己的产业结构.目前,可构建的产业链条包括:电子信息产业链,汽车产业链,装备制造产业链,冶金产业链,石油化工产业链等(5)营造京津冀统一的市场环境.要保证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市场自由流向报酬率最高的地区.保证各产业转移主体能够自主地选择成本最低的区位,必须有发育完善的市场体系和统一的市场作基础.因而.京津冀必须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尤其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垄断:在完善商品市场的同时,加快发育和完善各要素市场.加快区域市场互相接轨的步伐(6】培育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体.对于吸纳产业转移的规模和层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首先要制定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产业技术政策.集中科技资源扶持高技术产业.并且鼓励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二是要建立并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加大金融对企业科技研究,开发产品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组建技术研发中心.引导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大力开展”产学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