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4706.71-2003 是一项中国国家标准,专注于规范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性,特别针对那些带有加热和供水装置的固定循环泵。本标准设立了一系列特殊要求,以确保此类产品的设计、制造及使用过程中能够达到既定的安全水平,保护消费者免受电击、火灾、机械伤害等风险。以下是该标准主要内容的概述:
-
适用范围:明确了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不超过1000伏特的交流或直流供电的加热和供水装置中的固定循环泵,包括但不限于热水器、锅炉等家用及类似环境下的设备。
-
基本安全要求:规定了产品必须满足的一般安全原则,如绝缘要求、耐潮湿和热稳定性测试,确保电气部件能在预期的恶劣条件下正常工作而不危及用户安全。
-
机械安全:详细说明了循环泵的机械结构应如何设计以防止使用者在操作或维护时受伤,包括防护外壳的坚固性、无锐边设计以及对旋转部件的适当防护。
-
电气安全:强调了电气绝缘、接地措施、漏电保护及过载保护等方面的要求,确保电气系统在故障状态下不会成为电击危险源。
-
热安全:规定了产品在正常及异常工作条件下的最高表面温度限制,以防烫伤,并要求有有效的散热机制,以维持组件的长期稳定运行。
-
标志与说明书:要求产品上必须有清晰的标识,包括额定电压、功率、制造商信息等,并提供详尽的使用和安装指南,确保用户能正确、安全地操作设备。
-
测试方法:为验证产品是否符合上述安全要求,标准还提供了一系列具体的测试方法和评判准则,包括电气强度试验、泄漏电流测试、温升试验等。
-
制造商责任:强调制造商需负责确保其产品在生产前经过相应测试,并持续符合标准要求,同时保持产品质量控制记录,以便追溯和审核。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文档简介
GB 4 7 0 6 . 7 1 -2 0 0 3 / I E C 6 0 3 3 5 - 2 - 5 1 : 1 9 9 7前言 G B 4 7 0 6本部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部分等同采用I E C 6 0 3 3 5 - 2 - 5 1 ; 1 9 9 7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 全 加热和供水装置固 定循环泵的特殊要求 。 本部分应与G B 4 7 0 6 . 1 -1 9 9 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 ( e q v I E C 6 0 3 3 5 -1 ; 1 9 9 1 及其第一增补件) 配合使用。 本部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 宁波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马德军、 李一、 鲍俊。G B 4 7 0 6 . 71 -2 0 0 3 / I E C 6 0 3 3 5 - 2 - 5 1 : 1 9 9 7I E C前 言 1 ) I E C 国际电工委员会) 是由所有国家的电工委员会( I E C国家委员会) 组成的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组织。I E C的宗旨就是促进各国在电气和电子标准化领域的全面合作。鉴于以上的目的并考虑到其他活动的需要, I E C还出版国际标准。整个制定工作由技术委员会来完成。任何对此技术问题特别感兴趣的I E C国家委员会都可以参加制定工作。根据 I E C和I S O两组织达成的协议, 它们在工作上有着密切的协作关系。 2 ) I E C有关技术问题的决议或协议是由所有对此问题特别感兴趣的国家委员会参加的技术委员会制定的, 并尽可能表述对所涉及的间题在国际上的一致意见。 3 )这些决议或协议以标准、 技术报告或规则的形式供国际上使用, 并在此意义上为各国委员会所承认 。 4 )为了促进国际上的统一, I E C希望各国委员会在本国情况允许的范围内采用 I E C标准的内容作为他们国家的标准。I E C与相应的国家标准或地区标准有差异的, 应尽可能在本国标准中明确地指出。 5 ) I E C规定了 表示其认可的 无标志 程序, 但并不表示对某一设备 声称符合某一标准承担责任。 6 )必须注意到该国际标准可能会涉及到专利权问题。I E C不对识别部分或全部专利权承担责任。 本标准是由I E C第 6 1 技术委员会“ 家用和类似用途的电器的安全” 制定的。 本标准构成 I E C 6 0 3 3 5 - 2 - 5 1 的第二版, 并取代 1 9 8 8 年的第一版。 本标准是以下述文件为基础的。DI S表决 报告6 1 / 9 5 1 / FDI S6 1 / 1 0 4 7 / RVD 有关本标准表决情况的更进一步的材料可从上表的表决报告中查找。 本标准要与 I E C 6 0 3 3 5 - 1的最新版本及其增补件一起配合使用。本标准是以I E C 6 0 3 3 5 - 1 : 1 9 9 1 的第三版为基础的。 为了转化成“ 加热和供水装置固定循环泵的安全要求” 这一 I E C标准。本内容对I E C 6 0 3 3 5 - 1 的对应条款做了补充和修改。 如果 G B 4 7 0 6 . l 中的某特殊条款在“ 第二部分” 中没有提及, 则G B 4 7 0 6 . 1 中的该条款可以合理地使用。如果在本标准中标明“ 增加” , “ 修改” , 或“ 代替” , 则 G B 4 7 0 6 . 1中对应的内容都要做相应的修改 。 注1 : 在本标准中采用下列印刷体: 正文要求: 印刷体。 试验规范: 斜体。 注释内容: 小写印刷体。 在第二条中对黑体字给出了定义。当G B 4 7 0 6 . 1 的定义涉及到形容词时, 形容词和所修饰的名词也要用黑体字。 注2 : 对于 G B 4 7 0 6 . 1 中增加的分条款应从 1 0 1 开始编号。 在某些国家中存在下列差异: -6 . 1 : 0 1 类器具是允许的( 日本) 。GB 4 7 0 6 .71 -2 0 0 3 / I E C 6 0 3 3 5 - 2 - 5 1 : 1 9 9 7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加热和供水装置固定循环泵的特殊要求范 围 G B 4 7 0 6 . 1 -1 9 9 8的该章用下述内容代替: G B 4 7 0 6 本部分涉及家用和类似用途的, 设计用于加热和 供水系统固 定循环泵的安全。 其额定输人功率不超过 3 0 0 W, 对于单相器具额定电压不超过 2 5 0 V; 对于其他器具额定电压不超过 4 8 0 V , 对于不准备作为一般家用, 但仍可对公众构成危险的器具, 如: 准备由商店、 轻工业和农场中由没有用电知识的人使用的器具也在本部分的范围内。 就实际情况而言, 本部分涉及器具出现的一般危险, 而这些危险是在家中和周围环境中的所有人员都能遇到的。 本部分通常没有考虑下述情况: 由无人照管的儿童和或无人照顾的病人使用的器具; 由儿童玩耍的器具。 注 1 : 提请注意下述情况 对于准备在车辆、 船舶或飞机上使用的器具可能需要增加附加要求; 对于准备在热带国家使用的器具可能豁要特殊要求; 许多国家的卫生部、 劳动保护部、 水利部和类似部门还制定有附加要求。 注 2 : 本部分不适用于 除水以外的液体循环泵卜 除循环泵以外的其他泵QE C 6 0 3 3 5 - 2 - 4 1 ) ; 专门用于工业用途的循环泵; 准备在存在特殊条件, 诸如:腐蚀和爆炸性气体( 灰尘 蒸汽或始气) 存在的地方使用的器具。2定义 G B 4 7 0 6 . 1 -1 9 9 8 的该章除下 述内容 外, 均适用。2 . 2 . 9 该条用下述内容代替: 正常S 作 n o r m a l o p e r a t i o n 循环泵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工作, 调整水压和流速以获得最高输人功率。2 . 1 0 1 循环泵c i r c u l a t i o n p u m p 用于循环水的器具的机械、 水力和电气部分的组合体。 注: 水力和电气部件可以在同一外壳内, 以便水流过电动机并作为冷却剂, 或者可以将水力和电气部件分开总体 要求G B 4 7 0 6 . 1 -1 9 9 8 的该章fk l 容, 均适用。试验的一般条件 G B 4 7 0 6 . 1 -1 9 9 8 的该章除下述内容 外, 均适用。4 . 7 该条增加下述内容:GB 4 7 0 6 . 7 1 -2 0 0 3 / I EC 6 0 3 3 5 - 2 - 5 1: 1 9 9 7 泵的进水口水温要与泵的 T F等级相对应, 偏差为一5 0C, 设计安装在锅炉内部的泵要在环境温度 5 5 下进行试验, 或在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条件下进行试验, 取其较高者。 注: 在本部分中规定的温升限值要减去在试验时的环境温度和 2 5 的差值.4 . 1 0 1 没有装保护装置的三相电动机的泵, 应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规定选用适当装置并进行安装。5空章6分类 G B 4 7 0 6 . 1 -1 9 9 8 的该章除下述内 容外, 均 适用。6 . 1 该条用下述内 容代替: 循环泵应是 I 类、 II类或fl 类器具。 通过视检和相应的试验来确定其是否合格。6 . 2 该条增加下述内容: 循环泵至 少应为I P X 2 ,6 . 1 0 1 循环泵的分类应是表 1 0 1 所示等级之一。 表 1 0 1一T F 6 0一r r 9 5泵的分类循环水的最高温度/ 6095标志和说明 G B 4 7 0 6 . 1 -1 9 9 8 的该章除T述内 容外, 均 适用。7 . 1 该 条增加下述内容: 泵应标有: -TF级 ; 水流方向。 三相电动机的泵应标有: 旋 转 方向 ; 额定电流, 如果保护装置安装在固定布线中。7 . 1 2 . 1 该条 增加下述内容: 安装说明书应规定: 最高流速或总头; 泵的最高使用环境温度; 系统最高压力, 它不应小于: 用于加热系统的泵, 0 . 6 MP a ( 6 b a r ) ; 用于 供水系统的泵, 1 . 0 M P a ( 1 0 b a r ) ; 泵的 朝向 ; 对于未装有保护装置的三相电动机泵, 保护装置要安装在固定布线中, 应给出装置的特性。8 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G B 4 7 0 6 . 1 -1 9 9 8 的该章内容, 均适用。GB 4 7 0 6 . 71 -2 0 0 3 / I EC 6 0 3 3 5 - 2 - 5 1 : 1 9 9 7电动器具的启动GB 4 7 0 6 . 1 -1 9 9 8 的该章内容, 不适用.输入功率和电流GB 4 7 0 6 . 1 -1 9 9 8 的该章内容, 均适用。发热G B 4 7 0 6 . 1 -1 9 9 8的该章除下述外, 均适用。 该条增加下述内容:注: 如果泵带有固定措施, 则认为它是通常要固定到墙上的器具. 该条用下述内容代替:泵要工作到稳态。 该条增加下述内容:不测量外壳的温升。对于水流过电动机的泵, 绕组的温升要增加 5 K,温升限值进一步增加到:如果绕组的绝缘是 B级, 5 K; 如果绕组的绝缘是F 级或H级, 1 0 K ,注 1 :对于水流过电动机的泵, 表3注1 所允许的5K温升增加值不适用。注 2 :注2所指的温度t , 和t : , 是指泵安装处的环境温度, 如: 锅炉外壳内部。1 2空章工作温度下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G B 4 7 0 6 . 1 -1 9 9 8的该章内容, 均适用。空章1 5耐潮湿 G B 4 7 0 6 . 1 -1 9 9 8的该章内容, 均适用。1 6 泄m电流和电气强度G B 4 7 0 6 . 1 -1 9 9 8的该章内容, 均适用。1 7 变压器和相关电路的过载保护 G B 4 7 0 6 . 1 -1 9 9 8的该章内容, 均适用。1 8耐久性 G B 4 7 0 6 . 1 -1 9 9 8的该章内容, 不适用。1 9 非正常工作 G B 4 7 0 6 . 1 -1 9 9 8 的该章除下述内容外, 均适用。1 9 . 1 该条增加下述内容:GB 4 7 0 6 . 7 1 -2 0 0 3 / F E C 6 0 3 3 5 - 2 一1 : 1 9 9 7 还需通过 1 9 . 1 0 1 的试验来确定其是否合格。1 9 . 7 该条增加下述内容: 试验要在水流停止或流速降至 5 L / m i n时进行, 取其较不利者。1 9 . 1 0 1 泵要在额定电压下供电, 并在约为最大系统压力一半的值时运行 5 m i n , 之后, 将水排出并连续运行 7h 。然后, 系统再次充水, 并使泵在约为最大系统压力一半的值时再运行 5 m i n e 如果泵在试验期间出现不工作, 则将系统断电并充满水。2 0 稳定性和机械危险 G B 4 7 0 6 . 1 -1 9 9 8 的该章内容, 均适用。21 机械强度G B 4 7 0 6 . 1 -1 9 9 8的该章内容, 均适用。2 2结构 G B 4 7 0 6 . 1 一工 9 9 8 的该章除下述内容 外, 均适用。2 2 . 1 0 1 泵应能承受正常使用时出现的水压。 通过使泵承受 1 . 2 倍的最大系统压力 1 m i n 来确定其是否合格。 泵不应泄露。2 3 内部布线 G B 4 7 0 6 . 1 -1 9 9 8的该章内容, 均适用。2 4元件 G B 4 7 0 6 . 1 -1 9 9 8 的 该章除 下述内容 外, 均适用。2 4 . 1 . 3 该条内容作下述修改: 设计仅用于泵安装期间工作的开关试验 1 0 0 次以代替 1 0 0 0 0 次的工作循环。2 5 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 G B 4 7 0 6 . 1 -1 9 9 8 的 该章除 下述内容 外, 均适用。2 5 . 5 该条内容作下述修改: 允许 Z型连接。2 6 外部导线用接线端子 G B 4 7 0 6 . 1 -1 9 9 8的该章内容, 均适用。2 7 接地措施 G B 4 7 0 6 . 1 -1 9 9 8的该章内容, 均适用。2 8 螺钉和连接 G B 4 7 0 6 . 1 -1 9 9 8的该章内容, 均适用。2 9 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和穿通绝缘距离 G B 4 7 0 6 . 1 -1 9 9 8的该章内容, 均适用。 4GB 4 7 0 6 . 7 1 -2 0 0 3 / I E C 6 0 3 3 5 -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