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线路继电保护的配置及 整定计算论文(定稿) google256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三江学院08毕业设计(论文)三江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线路继电保护的配置及整定计算电气与自动化工程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号B04071028学生姓名姜苏指导老师芮新花起讫日期xx.3.10xx.5.30设计地点32091姜苏:线路继电保护的配置及整定计算摘要随着电力工业迅速发展,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也加快了更新换代的步伐,线路保护的方式千变万化。 不同厂家各异的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能否正确动作,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有数据表明电力系统因继电保护引起的电力事故占较大比重,由于定值计算与管理失误造成继电保护“三误”事故也时有发生。 因此,探索新模式下的线路继电保护配置以及整定计算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整定计算是决定保护装置正确动作的关键环节,要满足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速动性的要求,在不满足时应合理取舍。 本设计包括线路继电保护的配置、系统的等值计算、短路电流的计算及整定计算。 关键词线路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关键词三江学院08毕业设计(论文)ABSTRACT Owingto therapid advancementof power industry,relay setting calculating aswell as automatic equipmentaelerates itspace ofdevelopment.At thesame time,various kindsof circuitprotection einto being.Since relay setting calculatingand automaticequipment maydiffer fromone anotherasaresult ofproducers,therefore,whether theycan workwell makesgreat influenceon thestability ofthe powerindustry.Some statisticshas shownthat alarge proportionof aidentsin thepowerindustryare caused by relaysetting calculating,for ThreeErrors,causedbysetting calculatingand impropermanagement,happen fromtime totime.Hence,it isvital forus toexplore theapproaches onrelaysettingcollocation andsetting calculating.As weknow,setting calculatingis thecore inthe processof checkingprotection equipment,which needsto makethe relaysetting calculatingand automaticequipment reliable,selective,sensitive,quick-act.And ifthe requirementscan notbe reached,we needto selectsettingcalculating.My graduationdesign willconsist ofthe collocationof circuitsetting protection,the equivalentcalculation ofsystem,and thecalculation ofshort circuitcurrent aswell asthe settingcalculation.3姜苏:线路继电保护的配置及整定计算目录摘要2ABSTRACT3第一章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研究该课题的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课题的解决方案及手段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本论文的主要工作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线路继电保护62.1继电保护的简介82.2继电保护的发展现状92.3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102.4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12第三章继电保护整定计算133.1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目的及基本任务143.2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步骤143.3整定计算运行方式的选择原则163.4继电保护的最小灵敏系数173.5整定配合基本原则183.6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19第四章系统的等值计算204.1原始数据214.2系统的等值计算264.3原始网络的等值电路27第五章短路电流的计算及继电保护配置275.1短路电流计算31论文总结32参考文献33致谢34三江学院08毕业设计(论文)第一章绪论1.1研究该课题的意义电力系统在运行中,可能发生各种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最常见同时也是最危险的故障是发生各种型式的短路。 为了避免或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因此,本论文就线路继电保护的配置及整定计算展开。 在发生短路时可能产生以下的后果1.通过故障点的很大的短路电流和所燃起的电弧,使故障元件损坏;2.短路电流通过非故障元件,由于发热和电动力的作用,引起它们的损坏或缩短它们的使用寿命;3.电力系统中部分地区的电压大大降低,破坏用户工作的稳定性或影响工厂产品质量;4.破坏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引起系统振动,甚至使整个系统瓦解;电气元件的正常工作遭到破坏,但没有发生故障,这种情况属于不正常运行状态。 例如,因负荷超过电气设备的额定值而引起的电流升高(一般又称过负荷),就是一种最常见的不正常运行状态。 由于过负荷,使元件载流部分和绝缘材料的温度不断升高,加速绝缘的老化和损坏,就可能发展成故障。 此外,系统中出现功率缺额而引起的频率降低,发电机突然甩负荷而产生的过电压,以及电力系统发生振荡等,都属于不正常运行状态。 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都可能在电力系统中引起事故。 事故,就是指系统或其中一部分的正常工作遭到破坏,并造成对用户少送电或电能质量变坏到不能容许的地步,甚至造成人身伤亡和电气设备的损坏。 系统事故的发生,除了由于自然条件的因素(如遭受雷击等)以外,一般者是由于设备制造上的缺陷、设计和安装的错误、检修质量不高或运行维护不当而引起的。 因此,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正确地掌握客观规律,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就可能大大减少事故发生的机率,把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 在电力系统中,除应采取各项积极措施消除或减少发生故障的可能性以外,故障一旦发生,必须迅速而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元件,这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1.2课题的解决方案及手段对于不同电压等级、不同长度、不同结构的线路(如单电源辐射网,双电源环网,平行线路)在进行线路保护和整定计算时,应采用不同的配置方案。 如辐射线路可采用三段式距离保护,平行线路采用方向过流保护,环网也可采用三段式距离保护等。 1.3本论文的主要工作首先,对线路的继电保护进行配置;其次,对系统主接线图中AF、XA、XF、FB、FC线路保护进行整定计算,在计算过程中比较各种不同算法及不同保护方法的好坏;最后,绘制变电所A的电气主接线图。 5姜苏:线路继电保护的配置及整定计算第二章线路继电保护2.1继电保护简介2.1.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概念与作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概念与作用继电保护包括继电保护技术和继电保护装置。 继电保护技术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主要由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继电保护原理及实现、继电保护配置设计、继电保护运行及维护等技术构成。 继电保护装置是完成继电保护功能的核心。 继电保护装置就是能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 电力系统的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三相交流系统) (3) (2) (1)故障各种短路(d、d、d、d(1-1))和断线(单相、两相),其中最常见且最危险的是各种类型的短路。 其后果1I增加危害故障设备和非故障设备;2U增加影响用户正常工作;3破坏系统稳定性,使事故进一步扩大(系统震荡,互解)4I2(I0)旋转电机产生附加发热I0相邻通讯系统不正常运行状态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的正常工作遭到破坏,但没有发生故障的运行状态。 如过负荷、过电压、频率降低、系统震荡等。 继电保护的作用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事故,不可能完全避免且传播很快(光速)要求几十毫秒内切除故障人(),继电保护装置()任务被形象的比喻为“静静的哨兵”2.1.2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构成与分类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构成与分类1基本原理为区分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与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找差别特征。 增加故障点与电源间过电流保护U降低低电压保护?Uarg?I变化;正常20左右短路6085方向保护.U?Z=I增加模值减少I入I出阻抗保护I入=I出电流差动保护I 2、I0序分量保护等。 另非电气量瓦斯保护,过热保护原则上说只要找出正常运行与故障时系统中电气量或非电气量的变化特征(差别),即可找出一种原理,且差别越明显,保护性能越好。 2构成(以过电流保护为例)三江学院08毕业设计(论文)正常运行Ir=If LJ不动故障时Ir=IdIdz LJ动SJ动(延时)XJ动信号TQ动跳闸一般由测量元件、逻辑元件和执行元件三部分组成。 (1)测量元件作用测量从被保护对象输入的有关物理量(如电流、电压、阻抗、功率方向等),并与已给定的整定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给出“是”“非”“大于”“不大于”、等具有“0”或“1”性质的一组逻辑信号,从而判断保护是否应该启动。 (2)逻辑元件作用根据测量部分输出量的大小、性质、输出的逻辑状态、出现的顺序或它们的组合,使保护装置按一定的布尔逻辑及时序逻辑工作,最后确定是否应跳闸或发信号,并将有关命令传给执行元件。 逻辑回路有或、与、非、延时启动、延时返回、记忆等。 (3)执行元件作用;根据逻辑元件传送的信号,最后完成保护装置所担负的任务。 如故障时跳闸;不正常运行时发信号;正常运行时不动作。 3.分类几种方法如下 (1)按被保护的对象分类输电线路保护、发电机保护、变压器保护、电动机保护、母线保护等; (2)按保护原理分类电流保护、电压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方向保护、零序保护等; (3)按保护所反应故障类型分类相间短路保护、接地故障保护、匝间短路保护、断线保护、失步保护、失磁保护及过励磁保护等; (4)按继电保护装置的实现技术分类机电型保护(如电磁型保护和感应型保护)、整流型保护、晶体管型保护、集成电路型保护及微机型保护等; (5)按保护所起的作用分类主保护、后备保护、辅助保护等;7姜苏:线路继电保护的配置及整定计算主保护满足系统稳定和设备安全要求,能以最快速度有选择地切除被保护设备和线路故障的保护。 后备保护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来切除故障的保护。 又分为远后备保护和近后备保护两种。 远后备保护当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由相邻电力设备或线路的保护来实现的后备保护。 近后备保护当主保护拒动时,由本电力设备或线路的另一套保护来实现后备的保护;当断路器拒动时,由断路器失灵保护来实现后备保护。 辅助保护为补充主保护和后备保护的性能或当主保护和后备保护退出运行而增设的简单保护。 2.2线路继电保护的发展现状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继电保护技术得天独厚,在40余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发展的4个历史阶段。 建国后,我国继电保护学科、继电保护设计、继电器制造工业和继电保护技术队伍从无到有,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走过了先进国家半个世纪走过的道路。 50年代,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地吸收、消化、掌握了国外先进的继电保护设备性能和运行技术1,建成了一支具有深厚继电保护理论造诣和丰富运行经验的继电保护技术队伍,对全国继电保护技术队伍的建立和成长起了指导作用。 阿城继电器厂引进消化了当时国外先进的继电器制造技术,建立了我国自己的继电器制造业。 因而在60年代中我国已建成了继电保护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和教学的完整体系。 这是机电式继电保护繁荣的时代,为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50年代末,晶体管继电保护已在开始研究。 60年代中到80年代中是晶体管继电保护蓬勃发展和广泛采用的时代。 其中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究的500kV晶体管方向高频保护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晶体管高频闭锁距离保护,运行于葛洲坝500kV线路上2,结束了500kV线路保护完全依靠从国外进口的时代。 在此期间,从70年代中,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已开始研究。 到80年代末集成电路保护已形成完整系列,逐渐取代晶体管保护。 到90年代初集成电路保护的研制、生产、应用仍处于主导地位,这是集成电路保护时代。 在这方面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集成电路工频变化量方向高频保护起了重要作用3,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制的集成电路相电压补偿式方向高频保护也在多条220kV和500kV线路上运行。 我国从70年代末即已开始了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研究4,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起着先导的作用。 华中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华北电力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三江学院08毕业设计(论文)究院都相继研制了不同原理、不同型式的微机保护装置。 1984年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首先通过鉴定,并在系统中获得应用5,揭开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为微机保护的推广开辟了道路。 在主设备保护方面,东南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保护和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也相继于 1989、1994年通过鉴定,投入运行。 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装置也于1991年通过鉴定。 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制的微机相电压补偿式方向高频保护,西安交通大学与许昌继电器厂合作研制的正序故障分量方向高频保护也相继于 1993、1996年通过鉴定。 至此,不同原理、不同机型的微机线路和主设备保护各具特色,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批新一代性能优良、功能齐全、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 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在微机保护软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 可以说从90年代开始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已进入了微机保护的时代。 2.3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对动作于跳闸的继电保护,在技术上一般应满足四个基本要求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 即保护四性。 (一)选择性选择性是指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保护装置仅将故障元件切除,而使非故障元件仍能正常运行,以尽量缩小停电范围。 例当d1短路时,保护 1、2动跳1DL、2DL,有选择性当d2短路时,保护 5、6动跳5DL、6DL,有选择性当d3短路时,保护 7、8动跳7DL、8DL,有选择性若保护7拒动或7DL拒动,保护5动跳5DL(有选择性)若保护7和7DL正确动作于跳闸,保护5动跳5DL,则越级跳闸(非选择性)小结选择性就是故障点在区内就动作,区外不动作。 当主保护未动作时,由近后备或远后备切除故障,使停电面积最小。 因远后备保护比较完善(对保护装置DL、二次回路和直流电源等故障所引起的拒绝动作均起后备作用)且实现简单、经济,应优先采用。 (二)速动性123快速切除故障。 提高系统稳定性;减少用户在低电压下的动作时间;减少故障元件的损坏程度,避免故障进一步扩大。 t=t bh+t DL;9姜苏:线路继电保护的配置及整定计算t故障切除时间;tbh-保护动作时间;tDL-断路器动作时间;一般的快速保护动作时间为0.060.12s,最快的可达0.010.04s。 一般的断路器的动作时间为0.060.15s,最快的可达0.020.06s。 (三)灵敏性指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对故障情况的反应能力。 满足灵敏性要求的保护装置应在区内故障时,不论短路点的位置与短路的类型如何,都能灵敏地正确地反应出来。 通常,灵敏性用灵敏系数来衡量,并表示为Klm。 对反应于数值上升而动作的过量保护(如电流保护)K lm=保护区内金属性短路时故障参数的最小计算值I dmin保护的动作参数I dz对反应于数值下降而动作的欠量保护(如低电压保护)K lm=U保护的动作参数dz保护区内金属性短路时故障参数的最大计算值U d.max其中故障参数的最小、最大计算值是根据实际可能的最不利运行方式、故障类型和短路点来计算的。 在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DL40091)中,对各类保护的灵敏系。 数Klm的要求都作了具体规定(参见附录2,P231)(四)可靠性指发生了属于它改动作的故障,它能可靠动作,即不发生拒绝动作(拒动);而在不改动作时,他能可靠不动,即不发生错误动作(简称误动)。 影响可靠性有内在的和外在的因素内在的装置本身的质量,包括元件好坏、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制造工艺水平、内外接线简明,触点多少等;外在的运行维护水平、调试是否正确、正确安装上述四个基本要求是分析研究继电保护性能的基础,也是贯穿全课程的一个基本线索。 在它们之间既有矛盾的一面,又有在一定条件下统一的一面。 2.4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继电保护技术未来趋势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 计算机化随着计算机硬件的迅猛发展,微机保护硬件也在不断发展。 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硬件已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8位单CPU结构的微机保护从问世,不到5年时间就发展到多CPU结构,后又发展到总线不出模块的大模块结构,性能大大提高,得到了广泛应用。 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微机保护也是从8位CPU,发展到以工控机核心部分为基础的32位微机保护。 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一开始就研制了16位CPU为基础的微机线路保护,已得到大面积推广,目前也在研究32位保护硬件系统。 东南大学研制的微机主设备保护的硬件也经过了多次改进和提高。 天津大学一开始即研制以16位多CPU为基础的微机线路保护,1988年即开始研究以32位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基础的保护、控制、测量一体三江学院08毕业设计(论文)化微机装置,目前已与珠海晋电自动化设备公司合作研制成一种功能齐全的32位大模块,一个模块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 采用32位微机芯片并非只着眼于精度,因为精度受A/D转换器分辨率的限制,超过16位时在转换速度和成本方面都是难以接受的;更重要的是32位微机芯片具有很高的集成度,很高的工作频率和计算速度,很大的寻址空间,丰富的指令系统和较多的输入输出口。 CPU的寄存器、数据总线、地址总线都是32位的,具有存储器管理功能、存储器保护功能和任务转换功能,并将高速缓存(Cach e)和浮点数部件都集成在CPU内。 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除了保护的基本功能外,还应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通信能力,与其它保护、控制装置和调度联网以共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高级语言编程等。 这就要求微机保护装置具有相当于一台PC机的功能。 在计算机保护发展初期,曾设想过用一台小型计算机作成继电保护装置。 由于当时小型机体积大、成本高、可靠性差,这个设想是不现实的。 现在,同微机保护装置大小相似的工控机的功能、速度、存储容量大大超过了当年的小型机,因此,用成套工控机作成继电保护的时机已经成熟,这将是微机保护的发展方向之一。 天津大学已研制成用同微机保护装置结构完全相同的一种工控机加以改造作成的继电保护装置。 这种装置的优点有 (1)具有486PC机的全部功能,能满足对当前和未来微机保护的各种功能要求。 (2)尺寸和结构与目前的微机保护装置相似,工艺精良、防震、防过热、防电磁干扰能力强,可运行于非常恶劣的工作环境,成本可接受。 (3)采用STD总线或PC总线,硬件模块化,对于不同的保护可任意选用不同模块,配置灵活、容易扩展。 继电保护装置的微机化、计算机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但对如何更好地满足电力系统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如何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尚须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 网络化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和数据通信工具已成为信息时代的技术支柱,使人类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它深刻影响着各个工业领域,也为各个工业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 到目前为止,除了差动保护和纵联保护外,所有继电保护装置都只能反应保护安装处的电气量。 继电保护的作用也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缩小事故影响范围。 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数据通信手段。 国外早已提出过系统保护的概念,这在当时主要指安全自动装置。 因继电保护的作用不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和限制事故影响范围(这是首要任务),还要保证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这就要求每个保护单元都能共享全系统的运行和故障信息的数据,各个保护单元与重合闸装置在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协调动作,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显然,实现这种系统保护的基本条件是将全系统各主要设备的保护装置用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亦即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 这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是完全可能的。 对于一般的非系统保护,实现保护装置的计算机联网也有很大的好处。 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得到的系统故障信息愈多,则对故障性质、故障位置的判断和故障距离的检测愈准确。 对自适应保护原理的研究已经过很长的时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要真正实现保护对系统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的自适应,必须获得更多的系统运行和故障信息,只有实现保护的计算机网络化,才能做到这一点。 对于某些保护装置实现计算机联网,也能提高保护的可靠性。 天津大学1993年针对未来三峡水电站500kV超高压多回路母线提出了一种分布式母线保护的原理6,初步研制成功了这种装置。 其原理是将传统的集中式母线保护分散成若干个(与被保护母线的回路数相同)母线保护单元,分散装设在各回路保护屏上,各保护单元用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每个保护单元只输入本回路的电流量,将其转换成数字量后,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给其它所有回路的保护单元,各保护单元根据本回路的电流量和从计算机网络上获得的其它所有回路的电流量,进行母线差动保护的计算,如果计算结果证11姜苏:线路继电保护的配置及整定计算明是母线内部故障则只跳开本回路断路器,将故障的母线隔离。 在母线区外故障时,各保护单元都计算为外部故障均不动作。 这种用计算机网络实现的分布式母线保护原理,比传统的集中式母线保护原理有较高的可靠性。 因为如果一个保护单元受到干扰或计算错误而误动时,只能错误地跳开本回路,不会造成使母线整个被切除的恶性事故,这对于象三峡电站具有超高压母线的系统枢纽非常重要。 由上述可知,微机保护装置网络化可大大提高保护性能和可靠性,这是微机保护发展的必然趋势。 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在实现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保护装置实际上就是一台高性能、多功能的计算机,是整个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个智能终端。 它可从网上获取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也可将它所获得的被保护元件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传送给网络控制中心或任一终端。 因此,每个微机保护装置不但可完成继电保护功能,而且在无故障正常运行情况下还可完成测量、控制、数据通信功能,亦即实现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目前,为了测量、保护和控制的需要,室外变电站的所有设备,如变压器、线路等的二次电压、电流都必须用控制电缆引到主控室。 所敷设的大量控制电缆不但要大量投资,而且使二次回路非常复杂。 但是如果将上述的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的计算机装置,就地安装在室外变电站的被保护设备旁,将被保护设备的电压、电流量在此装置内转换成数字量后,通过计算机网络送到主控室,则可免除大量的控制电缆。 如果用光纤作为网络的传输介质,还可免除电磁干扰。 现在光电流互感器(OTA)和光电压互感器(OTV)已在研究试验阶段,将来必然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应用。 在采用OTA和OTV的情况下,保护装置应放在距OTA和OTV最近的地方,亦即应放在被保护设备附近。 OTA和OTV的光信号输入到此一体化装置中并转换成电信号后,一方面用作保护的计算判断;另一方面作为测量量,通过网络送到主控室。 从主控室通过网络可将对被保护设备的操作控制命1992年天津大学提出了保护、令送到此一体化装置,由此一体化装置执行断路器的操作。 控制、测量、通信一体化问题,并研制了以TMS320C25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基础的一个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装置。 智能化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划、模糊逻辑等在电力系统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在继电保护领域应用的研究也已开始7。 神经网络是一种非线性映射的方法,很多难以列出方程式或难以求解的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应用神经网络方法则可迎刃而解。 例如在输电线两侧系统电势角度摆开情况下发生经过渡电阻的短路就是一非线性问题,距离保护很难正确作出故障位置的判别,从而造成误动或拒动;如果用神经网络方法,经过大量故障样本的训练,只要样本集中充分考虑了各种情况,则在发生任何故障时都可正确判别。 其它如遗传算法、进化规划等也都有其独特的求解复杂问题的能力。 将这些人工智能方法适当结合可使求解速度更快。 天津大学从1996年起进行神经网络式继电保护的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8。 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必会得到应用,以解决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三江学院08毕业设计(论文)第三章继电保护整定计算3.1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目的及基本任务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目的继电保护装置与安全自动装置(以下简称继电保护)属于二次系统,但是,它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现代的超高压,大容量的电力系统中,对继电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点是提高其速动性。 总之,电力系统一时一刻地也不能离开继电保护,没有继电保护的电力系统是不能运行的。 继电保护工作类别多种多样,诸如设计、制造、调试、安装、运行等等。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是继电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电力生产运行工作和电力工程设计工作中,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不同的部门其整定计算的目的是不同的。 电力生产的运行部门,例如电力系统的各级调度部门,其整定计算的目的是对电力系统中已经配置安装好的各种继电保护,那找具体电力系统的参数和运行要求,通过计算分析给出所需的各项整定值,使全系统中各种继电保护有机协调地布署,正确地发挥作用。 电力工程的设计部门其整定计算的目的是按照所设计的电力系统进行计算分析,选择和论证继电保护的装置及选型的正确性,并最后确定其技术规范等等,正确圆满地完成设计任务。 继电保护是建立在电力系统基础之上的,它的构成原则和作用必须符合电力系统的内在规律;同时,继电保护自身在电力系统中也构成一个有严密配合关系的整体,从而形成了继电保护的系统性。 因此,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是一种系统工程。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基本任务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对各种继电保护给出整定值;而对电力系统中的全部继电保护来说,则需编制出一个整定方案。 整定计算方案通常可按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或设备来编制,还可按继电保护的功能划分方案分别进行。 各种继电保护适应电力系统运行变化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因而继电保护方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电力系统运行情况的变化(包括建设发展和运行方式变化),当超出预定的适应范围时,就需要对全部或部分继电保护重新进行整定,以满足新的运行需要。 必须注意,任何一种保护装置的性能都是有限的,即任何一种保护装置对电力系统的适应能力都是有限的。 当电力系统的要求超出该种保护装置所能承当的最大变化限度时,该保护装置便不能完成保护任务。 当继电保护的配置和选型均难以满足电力系统的特殊需要时,必须考虑暂时改变电力系统的需要或采取某些临时措施加以解决。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既有自身的整定问题,又有继电保护的配置与选型问题,还有电力系统的结构和运行问题。 因此,整定计算要综合,辨证,统一的运用。 整定计算的具体任务有以下几点 (1)绘制电力系统接线图。 (2)绘制电力系统阻抗图。 (3)建立电力系统设备参数表。 (4)建立电流、电压互感器参数表。 (5)确定继电保护整定需要满足的电力系统规模及运行方式变化限度。 13姜苏:线路继电保护的配置及整定计算 (6)电力系统各点短路计算结果列表。 (7)建立各种继电保护整定计算表。 (8)按继电保护功能分类,分别绘制出整定值。 (9)编写整定方案报告书,着重说明整定原则、结果评价、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等。 3.2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步骤3.2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步骤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步骤如下: (1)按继电保护功能分类拟定短路计算的运行方式,选择短路类型,选择分支系数的计算条件。 (2)进行短路故障计算,录取结果。 (3)按同一功能的保护进行整定计算,选取整定值并做出定值图。 (4)对整定结果分析比较,以选出最佳方案;最后应归纳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运行要求。 (5)画出定值图。 (6)编写整定方案说明书,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1)方案编制时间、电力系统概况;2)电力系统运行方式选择原则及变化限度;3)主要的,特殊的整定原则;4)方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继电保护的运行规定,如保护的停、投,改变定值、改变使用要求以及对运行方式的限制要求等;6)方案的评价及改进方向。 3.3整定计算运行方式的选择原则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用的运行方式,是在电力系统确定完好运行方式的基础上,在不影响继电保护的保护效果的前提下,为提高继电保护对运行方式变化的适应能力而进一步选择的,特别是有些问题主要是由继电保护方面考虑决定的。 例如,确定变压器中性点是否接地运行,当变压器绝缘性能没有特殊规定时,则应以考虑改善零序电流保护性能来决定。 整定计算用的运行方法选择合理与否,不仅影响继电保护的保护效果,也会影响继电保护配置和选型的正确性。 主要由继电保护方面考虑决定,整定计算用运行方式选择与否影响 (1)继电保护的效果。 (2)继电保护配置和选型的正确性。 确定运行方式变化的限度,即确定最大最小运行方式,应以满足常见运行方式为基础。 在不影响保护效果的前提下,适当加大变化范围,一般原则如下 (1)考虑抢救和故障两种状态的重叠出现,但不考虑多种重叠。 (2)不考虑极少见的特殊方式。 线路运行变化限度的选择 (1)一个厂、站母线上有多条线路,应考虑一条线路检修,另一条线路又故障的方式。 (2)双回线不考虑同时停用。 (3)相隔一个厂、站的线路可考虑与上述 (1)的条件重叠。 流过保护的最大、最小短路电流计算方式的选择 (1)相间保护三江学院08毕业设计(论文)对单侧电源辐射型网络,最大短路电流出现在最大运行方式下,即选择所有机组、变压器、线路全部投入运行的方式。 而在最小短路电流出现在最小运行方式下,对于双侧电源的网络,一般(取Z1=Z2)与对侧电源的运行变化无关,可按单侧电源的方法选择。 对于环状网络,最大短路电流应选开环运行方式,开环点应选在所整定保护线路的相邻下一级线路上。 而最小短路电流应选闭型运行方式。 同时,合理停用该保护背后的机组,变压器及线路。 (2)零序电流保护对于单侧电源的辐射网络,选择方法参照 (1),但要注意变压器接地点的变化。 对于双侧电源的网络及环状网络,选择方法同样参照 (1),其重点也是考虑变压器接地点的变化。 选取流过保护最大负荷电流的方法考虑各种运行方式变化时出现的最大负荷电流考虑到以下的运行变化备用电源自投引起的负荷增加并联运行线路的减少,负荷转移环状网络的开环运行,负荷转移对于双侧电源的线路,当一侧电源突然切除发电机,引起另一侧负荷增加。 (3)过电流保护过电流保护反应短路的基本特征,即反应电流突然增大,母线电压突然降低。 过流保护一般由瞬时段、定时段组成,构成三段式保护阶梯特性。 三段式电流保护一般用于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单电源出线,对于双电源辐射线路可以加方向元件组成带方向闭锁的各段保护。 当系统运行方式变换比较大时,线路电流变换的I、II段可能在保护区和灵敏度方面不满足要求。 考虑到线路上发生短路故障时,母线电压的变化一般比流过保护的短路电流的变化大,为此,可以采用电流电压联锁保护。 整定配合的基本原则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是按断路器配置装设的,因此继电保护必须按断路器分级进行整定。 断路器的分级是按保护的正方向来划分的,要求按保护的正方向各相邻的上,下级保护之间实现配合协调,以达选择性的目的(整定配合总原则)。 在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时,应按该保护在电力系统运行全过程中均能正确工作来设定整定计算的条件。 当保护装置已经具有防止某种运行状态下误动作的功能时,则整定计算就不再考虑该运行状态下的整定条件。 综上所述,整定计算应考虑的运行状态 (1)短路(三相,两相,单相接地,两相接地)及复故障。 (2)断线及非全相运行。 (3)振荡。 (4)负荷电动机自启动。 (5)变压器励磁涌流。 (6)发电机失磁、进相运行。 (7)重合闸及手动合闸,备用电源自动投入。 (8)不对称、不平衡负荷。 (9)保护的正、反方向短路。 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方法按保护构成原理分为两种。 一种是以差动为基本原理的保护。 它在原理上具备了区分内、外部故障的能力,保护范围固定不变,而且在定值上与相邻15姜苏:线路继电保护的配置及整定计算保护没有配合联系,具有独立性,整定计算也比较简单;另一种是阶段式保护,它们的整定值要求与相邻的上,下级之间有严格的配合关系,而它们的保护范围又随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阶段式保护的整定计算是比较复杂的,整定结果的可选性也是比较多的。 (1)根据保护的整定方法根据保护装置的构成原理和电力系统运行特点,确定其整定条件和整定公式中的有关系数。 (2)按整定条件进行初选整定值,按电力系统可能出现的最小运行方式校验灵敏度,其灵敏度应满足要求,在满足要求之后即可确定选定的整定值。 若不满足要求,就需要重新考虑整定条件和最小运行方式的选择是否恰当,再进一步考虑保护装置的配置和选型问题。 差动保护差动保护整定计算可独立进行,只要满足电力系统运行变化的限度就可以确定整定值。 阶段式保护 (1)相邻上、下级保护之间的配合1)在时间上配合;2)在保护范围上配合;3)上、下级保护的配合是按保护正方向进行的。 按反方向进行配合增大整定值取消方向原件的配合方法,一般是不可取的。 (2)多段保护的整定应按保护段分段进行。 (3)一个保护与相邻的几个下一级保护整定配合或同时应满足几个条件时进行整定时,整定值应取最严重的数值。 (4)多段式保护的整定,应改善提高以保护性能为主,兼顾后备性。 (5)整个电网中,阶段式保护的整定方法是首先对电网中所有线路的第一段保护进行整定计算,再依次进行第二段保护整定计算,直至电网保护全部整定完毕。 (6)具有相同功能的保护之间进行配合整定。 (7)判定电流保护是否使用方向元件。 3.4继电保护的最小灵敏系数继电保护的最小灵敏系数保护分类保护类型组成元件计算条件最小灵敏系数带方向的电流或电零序、负序方向元压保护件发电机、变压器、线路及电动机纵联差差电流元件动保护主保护按被保护区末端金属性2短路计算按被保护区末端金属性2短路计算221.51.31.5线路两侧均未断开前,其平行线路横差方向电压或电流启动中一侧保护按线路中性和电流平衡保护元件点金属性短路计算母线完全差动保护差电流元件按金属性短路计算距离启动元件按被保护区末端金属性距离保护短路计算距离测量元件电流保护和电压保按被保护区末端金属性电流和电压元件护短路计算三江学院08毕业设计(论文)主保护的个别元件母线不完全差动保差电流元件护平行线路横差方向电流元件和电流平衡保护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流元件保护负序或零序增量距离保护(或实变量)启动元件按金属性短路计算1.5线路一侧断开后,按另一1.5侧对端金属性短路计算按被保护区末端金属性1.5短路计算按被保护区末端金属性4短路计算线路两侧均未断开前,其中一侧按保护线路中间4金属性短路计算线路一侧断开后,另一侧保护按对侧金属性短路2.5计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方案设计找工作简历
- 国庆酒店充值活动方案策划
- 商场健康服务咨询方案
- 福建洁净车间施工方案
- 咨询方案策划
- 药厂企业安全培训课件
- 学校管理经验交流会校长发言:匪性、雅性、刚性、柔性
- 广州开业活动方案咨询
- 天心区营销方案设计
- 2025年英语四六级阅读理解真题模拟试卷:下半月备考攻略
- 《LOGO标志设计》课件
- 设计经理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央企)2024年
- 土方出土合同模板
- 水库周边绿化养护方案
- 井下皮带运输机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 2023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4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 NB-T32042-2018光伏发电工程建设监理规范
- 博士高校面试答辩模板
- 深圳市劳动法律法规参考手册模板
- 在线网课知道知慧《战舰与海战》单元测试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