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道路地下管廊工程勘察报告.doc_第1页
某道路地下管廊工程勘察报告.doc_第2页
某道路地下管廊工程勘察报告.doc_第3页
某道路地下管廊工程勘察报告.doc_第4页
某道路地下管廊工程勘察报告.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前 言(一)工程概况受委托,我院承担了道路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任务,拟建场地位于市城区内,轻工路为南北向,本次勘察为新戴河北岸至323省道之间段,长约2825m,拟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共同沟)净宽4.0m,净高2.75m,共同沟顶覆土约2.0m。沿线为居民区,部分地段为农田,地形较平坦,间有小沟渠。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三级、中等复杂场地、中等复杂地基,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防类别丙类,基础设计等级丙级(二)勘察目的与要求1、查明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线路场地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 2、查明有无影响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及其危害程度,并提供不良地质现象防治所需资料。3、提供场地抗震设防烈度,判定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提出抗震设计有关参数。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判定其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6、提出本工程的地基基础、地基处理与加固等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对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的施工提出初步建议。(三) 勘察依据1、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GB50007-2002);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DBJ15-38-2005);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7、工程岩体分级标准(DB 50218-94);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9、地质工程手册(第四版);10、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 (四) 完成的工作量根据有关规程、规范要求布置勘探点,孔距80120米,孔深1220米。我院于2011年5月17日6月6日完成外业工作。共完成勘探孔34个,钻探总进尺522.60米。 勘察工作量一览表工作项目钻探(米/孔)取土样(件)标贯试验(次)工作量522.60/347891(五)勘察手段与方法 本次勘察采用钻探勘探手段。工作项目有测量、钻探、取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室内整理工作等。1、测量:根据甲方提供的测量坐标基点采用GPS及全站仪测放孔点位置、标高,各孔点高程为黄海高程。2、钻探取样:本次钻探采用JDPP100-3A、G-2型钻机时施工,回转法钻进,回次进尺0.5-1.0米。静压法取样,土样规格89L200mm。3、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4、室内试验:试验工作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的有关规定执行。试验开始前,所有试验仪器都经过严格检测、标定,确认其各项指标均达到规范、规程要求才投入使用。对于常规土工试验需要说明的问题如下:1)、稠度试验采用液限仪,锥质量76克。2)、颗粒分析:粗粒土采用筛分法,细粒土采用比重计法。地基土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定名。3)、剪切:采用应力控制式等应变直剪仪,垂直压力按四级加荷,最大400Kpa,选值方法以测力计百分表读数不变的值或读数开始退时的值为准,当剪切过程中,读数无峰值时,剪切位移达到4mm时的值为采用值。固结快剪的固结标准为土样变形每小时不大于0.05mm。5、室内整理工作1)、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的统计 用华宁软件分别统计指标个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值等。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本次勘察土层承载力特征值采用综合法确定,取值方法主要包括室内土工试验指标查表修正法、标准贯入试验指标计算修正法、抗剪强度指标公式计算法及经验值等3)、岩土的定名和工程地质层的划分方法及原则岩土定名按有关规程、规范定名。一般情况下,对于单层厚度50cm的地层,均单独划分出工程地质层,对于单层厚度50m,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确定建筑场地类别为类。 表2.7 等效剪切波速计算表 层号剪切波速Vs(m/s)K7K1厚度(m)时间(s)厚度(m)时间(s)1200.600.00501.000.00831802.200.01223.600.02002702.200.008132013.300.041611.300.0353-12801.700.00612.400.0086-22801.700.00610.07300.0783单孔等效剪切波速Vse(m/s)273.97255.43场地等效剪切波速Vse(m/s)265.0三、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一)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拟建场地地貌类型单一,地形较平坦,根据1:5万(幅)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距离断裂带主干断层F5直线距离远,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表4.1.7中避让距离,建筑场地在区域地质上是稳定的。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层结构较为简单,分布连续,厚度较稳定,地基稳定,场地适宜该项目建设。(二)地基土工程特性及承载力根据该场地土层性质,层杂填土含砖瓦石块等建筑垃圾,土质极不均匀,工程性质较差。层粉质粘土承载力相对较高,中等压缩性,工程性质较好。层层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老沉积土,承载力高,中等低压缩性,工程性质好,以下无软弱土层。土层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室内试验成果及原位测试成果,按查表法、经验公式法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综合考虑土的均匀性及地区经验,提出承载力特征值(见附表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值及承载力表)。(三)粉(砂)土地震液化评价抗震设防烈度8度,20m深度内的层中粗砂为第四纪晚更新世沉积土,判定为不液化。(四)地基均匀性评价共同沟长2000余米,沿线土层在水平方向上分布有一定起伏,厚度有一定差异,局部地段层含砂姜粉质粘土有缺失,整体评价为地基均匀性较差。四、地基基础方案拟建共同沟净宽4.0m,净高2.75m,共同沟顶覆土约2.0m。抗震设防类别丙类,基础设计等级丙级,根据地基工程地质条件,本工程可采取以下基础方案:以层含砂姜粉质粘土或层中粗砂为基础持力层,采用筏板基础,基础宽度应满足持力层承载力要求。 表4 基础设计参数建议值表 层序号土层名称重度(kN/m3)压缩模量Es(MPa)承载力特征值fak(kPa)粉质粘土18.9 5.5 140含砂姜粉质粘土19.27.5 200中粗砂 260-1粘土18.99.0 220-2粘土19.38.0 220五、基坑开挖基础施工开挖深度内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可自然放坡开挖,建议放坡坡度(高宽比)1:0.61:0.8,开挖深度大于2.0m时应减缓放坡坡度或采取护壁(如土钉挂网喷砼硬化)措施,雨季施工时应备排水设施,遇水时宜在开挖范围外圈采用截水沟(坑)降水 表5 基 坑 支 护 设 计 参 数 建 议 值 层序土 层名 称重度 (KN/m3)直剪 (q)渗透系数K cm/s粘聚力C (kPa)内摩擦 (度)粉质粘土18.9 39.213.53.010-5含砂姜粉质粘土19.243.515.45.010-5六、结论及建议(一)、场地处于冲洪积平原上,地形平坦,交通方便,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距断裂带主干断层F5较远,场地稳定,场地无液化土、软土及其它不良地质作用,地基稳定,适宜作为该项目建设用地。(二)、场地土层分布基本平稳,局部地段层含砂姜粉质粘土有缺失。整体评价为一般均匀地基。层土均匀性极差,局部厚度较大,不宜直接作为建筑基础持力层,需清理;层土分布平稳,性质较均匀,有一定厚度,但埋藏浅,不满足拟建建筑(构筑)物埋深条件;层土有一定厚度,局部缺失,工程性质好,可作为地基基础较好持力层;层土厚度大,工程性质好,为良好地基下卧层。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承载力见表3.3。(三)、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20g,所在地震分组第一组, 类场地,特征周期0.35s,场地砂土不液化,为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四)、场地赋存孔隙微承压水,接受降水入渗补给,蒸发为主要排泄方式,勘察期间水位埋深在3.208. 90m,稳定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