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学生几何题目的错例分析.pdf_第1页
八年级学生几何题目的错例分析.pdf_第2页
八年级学生几何题目的错例分析.pdf_第3页
八年级学生几何题目的错例分析.pdf_第4页
八年级学生几何题目的错例分析.pdf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

八年级学生几何题目的错例分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 4 卷第3 期2 0 1 5 年3 月数学教学研究 1 5 八年级学生几何题目的错例分析 吝孟蔚1 杜宵丰2 黄迪1 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1 0 0 8 7 5 2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1 0 0 8 7 5 几何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 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 0 1 1 年版 中 强调要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 观 要求学生能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 形 并能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在北京 师范大学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 中心 项目中 通过对3 个地区的8 万多名学 生的测试 发现学生在几何解题中存在很多 问题 如思维混乱 忽略隐含条件等 笔者选 学生在这些题目中的错误作答 并提出相应 的解决策略 1 选题缘由 本测试按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 0 1 1 年版 将考查内容分为数与代数 图 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3 个维度 这3 个维度 所占比例约为5 3 5 1 5 由于3 个地区所 用教材版本不同 因此在选择考查内容时 综 合了3 个地区的相同知识点 试卷中共有1 5 取了3 套试卷中的5 道几何题目 深人分析道图形与几何的题目 所考知识点依据表1 表1 图形与几何测试框架 1 1 勾股定理 1 勾股定理 1 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图形与几何 2 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判定 三角形中位线 2 2 矩形 菱形 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 2 四边形 2 3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的重心 2 4 补充 探索内角和 从题目本身来说 有5 道题目比较新颖 分别从生活实际 动态变化 折叠等角度出 发 考查学生对几何知识的掌握情况 从数据 中也发现 这5 道题目的错误作答很有特点 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 题 因此 笔者选取下面5 道题目进行深入分 析 旨在从学生的错误中找出改善教师教学 和学生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2 错例呈现与分析 例1 某厂准备购进甲 乙两种颜色不 同的布料生产一批形状 如图1 所示的桌布 其中 阴影部分是用甲布料 其余部分用乙布料 裁 剪这两种布料时 均不 计余料 已知点E F 图1 G H 分别是四边形A B C D 各边的中点 若 生产这批桌布需要甲布料2 0 0m 2 那么需要 乙布料 m 2 A 2 0 0 B 1 5 0 C 1 0 0 D 5 0 收稿日期 2 0 1 4 1 1 0 5 本文数据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区域质量健康体检项目 的子项目 中学数学学业质量诊断与反 馈 子项目负责人 綦春霞 作者简介 吝孟蔚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 专业为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万方数据 1 6数学教学研究第3 4 卷第3 期2 0 1 5 年3 月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旨 在让学生分析阴影部分和非阴影部分的面积 关系 学生只要掌握了中位线的性质 就能判 断出四边形E F G H 的面积是四边形A B C D 的面积的一半 有8 0 3 的学生选择正确选 项A 有4 1 的学生选择选项B 1 3 9 的 学生选择选项C 选择选项D 的有1 3 还 有0 4 的学生未作答本题 从访谈可以看 出 选择B 和D 的学生对三角形中位线的概 念及性质模糊不清 看到此题不会运用中位 线的知识来进行解题 错解C 分析选项C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导致 这个错解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审题不清 学生 错误地将甲布料看做整块布料 将乙布料看 成阴影部分 认为此题就是求阴影部分的面 积 学生能正确判断出四边形E F G H 的面积 是四边形A B C D 的面积的一半 但由于审题 错误 得出1 0 0 这个错误答案 解决策略在访谈中可以发现 学生选 C 多是因为粗心 未看清楚条件和结论 初 中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形象思维转 变的过渡阶段 如果所学知识不系统 不全 面 就很容易在审题过程中因思维不周密而 出现解题错误 也容易导致思维的片面性 因 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全 面性 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同时可 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 提高学生分 析问题的能力 图2 例2 如图2 将两张长为8 宽为2 的 矩形纸条交叉 若重叠部分构成菱形 则重叠 部分周长的最小值是 本题是一道体现图形转换思想的题目 综合考查了学生对菱形和正方形的区分与联 系 周长的最小值为8 有4 5 7 的学生得满 分 有5 4 3 的学生得0 分 其中 有1 0 9 的学生答案是4 有3 8 1 的为其他非典型 错误答案 还有5 3 的学生未作答本题 错解4 分析经访谈 该部分学生对于菱形和 正方形的掌握比较到位 解题思路也比较清 晰 但学生由于审题不清 将问题中重叠部分 周长的最小值看作了重叠部分面积的最小 值 解决策略根据上述错例 提高学生的 解题能力尤为重要 这就要求在教学实践中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分析能力 引导 学生做到不漏字 不添字 抓住题目中的关键 字 词 仔细认真推敲 准确理解题意 例3 如图3 在一张三角形纸片A B C 中 么C 一9 0 么B 一4 5 D E 分别是A C A B 的中点 现把纸片沿D E 剪开 那么能拼 成几种不同形状的四边形 A 1 B 2 C 3 D 4 图3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学 生需根据题目中的条件 进行拼接 判断三角 形A D E 和四边形D E B C 组合形成的图形中 有几个是四边形 正确拼法如图4 所示 翌趿 1 2 3 图4 万方数据 第3 4 卷第3 期2 0 1 5 年3 月 数学教学研究 1 7 此外 还有学生拼成了边数大于4 的多 边形 不符合题意 有5 4 8 的学生此题得 满分 错误选项中 选A 的有4 2 选B 的 有3 7 3 3 6 的学生选择D 错解1 B 分析学生只拼出了两种图形 未把所 有的找全 在访谈中发现一部分学生找出 2 和 3 忽视了 1 学生通过条件 D E 分别 是A C A B 的中点 拼出 2 和 3 但并未 由此进一步得出D E 是中位线 D E D C 忽 略了 1 一部分学生拼出 1 和 2 原因是 1 和 2 是对称图形 比较直观 还有少部分 学生拼出 2 和 3 从这3 种情况可以看出 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不够熟练 在具体题目 中不会灵活运用 遗漏一些重要的隐含信息 解决策略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是 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但知识与解题脱 节的现象屡屡出现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知 识 习题以及实际问题的联系 能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数学问题 比如在课堂上 教师应与学 生积极交流题目中的信息 培养学生发现隐 含条件 判断考查知识点的能力 错解2 D 分析有3 6 的学生选择错误选项 D 拼出了4 种 访谈中存在一部分学生拼出 4 种或多于4 种的情况 很明显学生忽略了 题目中拼出四边形的限定条件 另外一部分 学生做题取巧 认为正确答案往往是最多的 一项 解决策略这些学生在答题中出现了态 度不认真的情况 他们对知识脉络比较清晰 能较好地运用知识来进行推理 但在解题过 程中 忽略了题目中的限定条件 教师在发展 学生智力的同时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 严 谨的数学态度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避免不必要的错误产生 例4 在R t A B C 中 L A B C 9 0 分 别以3 条边为斜边做3 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若3 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分别记为 口 6 c 则口 6 c 的关系是 A n 6 c 2 C 口 b c D 口2 6 2 图5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勾股定理的进一步 应用 有6 8 7 的学生此题得满分 有 3 1 3 的学生得0 分 得0 分的分为以下几 种情况 有4 2 的学生选择了A 有1 9 3 的学生选择了B 有7 2 的学生选择了C 有0 2 的学生未作答本题 错解1A 分析学生混淆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 第三边 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性质 解决策略从本错例中可看出学生在学 习知识时 对性质的本质差异模糊不清 对相 似的概念容易混淆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应 该引导学生明确不同性质的差异 加深学生 对知识的理解 从而避免在应用时出错 错解2B 分析经访谈 选择B 选项的学生主要 是应用勾股定理求出3 个外接等腰直角三角 形各斜边的平方后 错误的将斜边的平方当 作斜边来用 解决策略该部分学生解题思路比较清 晰 但存在不细致的问题 这与考生平常的做 题习惯有关 在日常数学学习时 除了要让学 生清楚习题本身所考察的知识点和解题思路 外 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做一做 因为只有 在不断的实践中 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细致的 品质 万方数据 1 8数学教学研究第3 4 卷第3 期2 0 1 5 年3 月 错解3C 分析经访谈 选择C 选项的学生完全 凭借其主观臆断 没有任何解题根据 解决策略该部分学生对于题目所考察 的知识点完全不清楚 思维混乱 只能主观猜 测 针对这部分学生 要从最基础的部分一 知识抓起 首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勾股定理 其次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5 如图6 第1 个四边形为面积是1 的筝形 依次连接该筝形各边中点得到第2 个四边形 然后再依次连接这个四边形各边 中点得到第3 个四边形 按照此方法继续下 去 请回答下列各题 1 第2 个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面积是 多少 2 第3 个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面积是 多少 3 第1 0 个 第1 1 个四边形是什么图 形 面积各是多少 辛c 今号 辛 辛 图6 本题是在筝形的背景下 深入地考查了 中位线的性质 筝形在课程标准中未作要求 学生在作答过程中首先需要理解题目中所给 的筝形的定义 并结合中位线的性质 根据题 目要求探索规律 才能正确解答题目 在分析 学生的作答情况时发现 学生的错误答案主 要表现为学生忽略所给筝形定义或对其理解 错误 探索规律中出现问题等方面 该题主要 考查学生利用中位线性质判断图形并求出相 应的面积 笔者对学生作答情况进行了编码 统计 约6 8 1 的学生在第1 2 问作答完全 正确 而在错误作答中 约1 5 5 的学生仅 能正确判断图形 约3 9 的学生只能正确 求出面积 第3 问完全回答正确的学生为 3 8 8 话解1 锋 i 乏院晋和R 鲻j 曦骰电圭 呼j 协师 日断i C 萄徽旃士锫怕四蟛印二q 1 j 哗 罕钟侧已拍嘶 l 每缸两 南 茅于 口哪寿酶 彘鼬 女 分析部分学生将第2 个四边形判断为 平行四边形 这些学生仅利用了中位线的性 质 未运用题目中所给筝形的概念得出进一 步的结论 这反映了部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 思考不深入 不全面 浅尝辄止 因此造成解 答错误或答案不全面 然而 该部分学生在第 2 问中的解答是正确的 即将平行四边形四 边中点连线形成的四边形判断为菱形 显然 这些学生的推断是不合理的 访谈发现有些 学生仅凭直观的题目图形呈现 题目的图形 显示的更像是菱形 继而判断图形是菱形 他们在得出正确答案的过程中存在主观臆 断 思维不严密的问题 解决策略对题目的充分认识需要学生 具有敏锐的数学眼光 识别出题目中的有效 信息 同时也需要学生具有细致耐心的作题 态度 此外 教师应培养学生有理有据地思 考 而非对题目进行主观臆造 使学生认识到 数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错解2 2 l J I 签枷 四曲移是孝亏藏娜匆孩是兰 访杉 m 孚行喇 签 帚弓1 啦移嘲 面积瞿瓠车 万方数据 第3 4 卷第3 期2 0 1 5 年3 月数学教学研究 1 9 2 辨锨 二 囱复 一懒 鞫翮l 心 解 橼 掘御 5 李L 分析对于特殊四边形如平行四边形 矩 形 菱形 正方形 学生虽在生活中有一定的接 触 但转化为数学语言后学生就经常会混淆部 燃四边形及其性质 在对图形作出加工 后 学生如果思考不充分则很容易主观地增添 或忽视部分条件和性质 从而做出错误判断 该题以学生不熟悉的筝形为背景 借助中位 线 又涉及到矩形 菱形 因此对概念及性质理 解掌握不到位的学生就会出现错误判断类似 的错解如学生在第l 问中回答矩形 但在2 问 中回答为平行四边形 或在第1 问中回答矩 形 在第2 问中回答为正方形等 解决策略特殊四边形的特点 性质比 较多 学生容易混淆 虽然学生可以直观地认 识特殊四边形 但教师仍要注重用数学语言 来表达 帮助学生区分各图形 从而能灵活运 用四边形的知识解决问题 错解3 2 t l 矗荔移 入 i 旷 鼍采矿 分析该类学生在第1 问中作答为正方 形 由题目中的条件仅能推理得到第2 个四 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 邻边垂直的结论 这些 学生却由此判断图形为正方形 一种原因是 学生混淆了正方形与矩形的判定 另一种原 因是学生对筝形的理解有误 只有当筝形的 两条对角线长度相等时 该筝形的四边中点 形成的四边形才会是正方形 然而这种筝形 是筝形中的一个特例 没有代表性 学生可能 误解了题目中给出的概念 有意或无意地添 加了 筝形两对角线相等 的错误的条件 导 致得出该类型错误 从学生作答可看出 该部 分学生在第2 问中仍作出了正确答案 而由 正方形各边中点连接形成的四边形仍是正方 形 经访谈 一些学生表示在此题中作出的第 3 个四边形形似菱形 因此得出图形为菱形 解决策略该题目涉及到了学生比较陌 生的概念 对学生理解题意 分析题目造成了 障碍 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 联系 会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在 此过程中 学生应怀抱严谨的科学态度 不能 妄加论断 错解4 2 0 勃 面积为季 c 是矩形 面积为 t 瞽舯圆彩力菱形簖为赢 静J 悃嘲J 粥为茹 分析一些学生在第1 问中答案为菱 形 面积是 通过统计发现这部分学生在第 2 问中的作答几乎均为矩形 面积是去 在第 3 问中回答为菱形与矩形 显然 这些学生忽 略了或是误解了题目中 第1 个图形是面积 为1 的筝形 依次连接该四边形各边中点得 到第2 个四边形 然后再依次连接第2 个四 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第3 个四边形 的条件 错 将第2 个图形理解为第3 个图形 导致在所 有小问中都出现了错误 但是 由学生作答也 万方数据 2 0数学教学研究 第3 4 卷第3 期2 0 1 5 年3 月 可推断出该部分学生对筝形定义的理解及对 中位线的掌握十分到位 解决策略学生能够充分利用题目所给 条件 但对项数与项之间的对应比较混乱 从 而造成答案错位 在探索此类题目中 找出对 应关系是学生的一个易错点 教师在教学中 应着重强调 错解5 2 m 钎 苫乒t 踯t 叶铺酗魁 馓电圭 t z 簟 协鲜电琊 毋积蠢士铅帕嘞二毒 心1 峰 j f 竹嘲珊嘶 l 每椰 南 斧 前哪奇雠 氨触 女 o 鼽毋艰恻 镯旃 洒刍 幢 臻所喇 玩 匾艨 吝 焦M 四遍疆丢喇 面翮 菇耐汁匹涮乏籽 啦锯匙素 分析在本题的3 个问题中 前两问学 生要具体的求解出图形面积 第3 问可根据 对前两问的求解分析归纳出规律 以避免繁 复的计算 在上面两种错误作答中 前者在归 纳规律中出现错误 后者则在第2 问中就省 略了计算 而主观地对题目的规律进行猜想 两者均反映了学生未能透彻地理解题目中暗 含的规律 对题目作出了浅显地主观猜测 解决策略探索规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