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二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北二设计说明书.doc_第2页
北二设计说明书.doc_第3页
北二设计说明书.doc_第4页
北二设计说明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未来城北区一号路等12项道路及管线工程(燃气、供热、电信、有线电视、供电工程除外)设计说明书一工程概况未来科技城地处昌平区小汤山镇和北七家镇境内,规划范围:北至顺于路西延、东至京承高速路和昌平区界、南至规划二十八路、西至北七家中心组团东边界。规划用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以温榆河和定泗路为界,分为北区和南区。北区在小汤山镇内,规划用地面积约2.79平方公里;南区在北七家镇内,规划用地面积约4.41平方公里;两区之间核心绿地2.8平方公里。本次工程为未来科技城北区外部市政道路工程,共包含12条道路,分别是未来城北区一号路、未来城北区二号路、未来城北区三号路、未来城北区四号路、未来城北区五号路、未来城北区六号路、未来城北区七号路、昌平神华规划二路、昌平神华规划三路、昌平神华规划五路、温榆河北滨河路、新奥枫庭东侧路支线。图纸共分十二册,未来城北区二号路工程为第二册。二设计依据及标准1、设计依据:北京市规划委北京未来科技城北区外部市政道路工程设计方案的批复(市规函【2010】1009号);北京市规划委北京未来科技城回迁区外部市政道路工程设计方案的批复(市规函【2010】1253号);测绘单位提供的现况1:500地形图(含规划中线、红线);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未来科技城规划方案;北京市规划委关于未来科技城总体规划及北区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的批复(市规函【2009】1675号);北京市规划委未来科技城北1区土地一级开发项目选址规划意见书(2009规意字0565号);北京市规划委未来科技城北2区土地一级开发项目选址规划意见书(2009规意字0566号);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未来科技城北区雨污水排除规划;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温榆河(蔺沟入河口 鲁瞳闸)段综合治理工程方案水力条件;建设部颁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11)交通部颁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36-2006)等。2、设计标准未来城北区二号路为城市次干路,计算行车速度40km/h。3、设计原则本着满足交通功能要求,符合规划设计条件,提倡绿色出行,鼓励采用自行车及步行交通。按道路等级合理分配道路资源,以人为本,道路设计体现“便捷、安全的人性化”设计原则,尽量使非机动车、行人设置在机动车道外侧,之间设置隔离带,减少机动车对行人的干扰。道路景观绿化与道路排水结合,设置生态沟渠,进行雨水收集。 雨水直接回灌地下,既涵养水分又能美化环境。因地制宜,使道路运行条件达到安全、畅通、经济、舒适、美观。三道路设计概要(一)平面及横断面设计:未来城北区二号路起点与昌平神华规划五路相交,终点与顺于路西延相交,道路全长640.7米未来城北区二号路红线宽30米,道路横断面采用一幅路型式,机动车道宽16米,机动车道外侧为1.5米宽绿化带(含生态沟渠),外侧为2.5米宽非机动车道及3米宽人行道(含树池)。(二)纵断面设计依据排水规划设计,结合现况地面高程、相交道路工程,并考虑地下管线高程,节约投资,同时满足道路排水设计要求为原则进行纵断面设计。(三) 路面结构设计该工程道路路面均为沥青砼路面结构,结构厚度考虑当地地质条件、按道路等级、满足冰冻设计要求来确定。1.机动车道结构为: AC-13C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cm 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 AC-25C型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7cm 下封层 乳化沥青透层(PC-2) 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 16cm 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 16cm 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 16cm 总厚 60cm2.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为:AC-13C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5cm 下封层 乳化沥青透层(PC-2) 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 18cm 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 15cm 总厚 39cm3.人行道结构为: 水泥砼透水砖 10x20x6cm 1:5干硬性水泥砂浆 3cm 级配碎石 30cm(四) 交通工程:本工程按道路等级标准进行设计,行人过街通过平交路口及灯控人行横道来解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灯控路口范围进行车道渠化。(五) 无障碍设计:按规范要求本工程设计有无障碍人行盲道和坡道。(六) 照明工程:1设计依据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J45-2006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9-200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00 工程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2设计标准 未来城北区二号路起点为未来城北区一号路,终点为顺于路西延,全长640.7米,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计算行车速度40km/h。道路照明设计按城市次干路照明标准设计,根据0.85。景观照明:适当预留出线支路。3.2 电源及控制3.2.1 本工程道路全长640.7m。设置箱式变电站1台,最长供电半径约650m左右;箱变尽可能设于负荷中心,以减小供电半径,减小电压损失。供电范围箱变位置箱式变电站0+0000+640.70+3203.2.2 控制方式 道路照明控制方式:分为手动和自动控制。3.2.3 电缆敷设方式该工程推荐方式:穿管做井方式。电缆选用YJV-1-5*25电力电缆,穿CPVC80塑料管埋地敷设, 每根灯杆下设手孔井一座,横穿路面管线穿SC100镀锌钢管,另预留一根备用钢管,便于今后的安装,维护。4. 保护本工种采用TNS系统,金属箱体金属管道等与保护接地装置可靠连接金属杆体利用基础内钢筋、地脚螺栓与接地装置,每一灯杆打一处接地极,沿线敷设一根10镀锌圆钢与金属杆体接地装置可靠连接,施工后实测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不满足时补打接地极,做法详见92DQ131(2005) 59、60。5.主要设备材料表序号名称规格及型号单位数量112m双弧路灯1xNAV-T400+1xNAV-T250套442箱式变电站100KVA 12/0.4LxWxH:2500mmx1600mmx1800mm台13手孔井LxWxH:1200x900x1100座444人孔井LxWxH:2000x1600x2100座15电力电缆YJV-1-5x25m20806镀锌钢管SC100m1007电力塑料管CPVC80m1380810镀锌圆钢m660(七) 附属构造物:根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并结合现状,铺设盲道砖;机动车道外侧路缘石采用乙1型砼路缘石(123049.5cm),外露高15cm,非机动车道两侧路缘石为乙3型路缘石(102049.5cm),人行道外侧设置乙2型路缘石(8/103049.5cm)。人行道内设置混凝土树池,尺寸为1.5x1.5米,间距5米。(八)排水设计: 1.设计依据 上述“设计依据及标准”已提及部分。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未来科技城北区及回迁区外部市政工程规划方案综合的会议纪要第222期。 道路设计图。 相关设计规范和给排水工程强制性条文。2.设计标准雨水工程: 重现期P=1年 建设区综合径流系数0.55 、绿地0.30、道路0.90 污水工程:污水量标准 150立方米/(公顷日)3.排水现况1)雨水排除现状 科技园北区位于温榆河以北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现状为村庄和农田,没有雨水管道排水系统,雨水顺势向南排入温榆河。2)污水排除现状科技园北区、南区现状为村庄和农田,没有污水管道排除系统,污水顺地势就近流入排水沟。4.设计要点1)概述本次雨污水设计是在上述排水规划和方案综合的基础上进行详细计算、细化设计,与规划管径有细微出入,现解释说明如下:雨水设计与排水规划的局部出入为:在设计雨水起始管段采用了小于规划的DN500毫米的雨水管,其原因为雨水起始管段只负担路面排水,本着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设计原则,经计算采用DN500毫米雨水管即可满足排水需求。本次设计根据区块内建筑布局及场平条件对流域面积进行划分后,经计算对局部规划管径略有增大。2)设计雨水根据排水规划及关于未来科技城北区及回迁区外部市政工程规划方案综合的会议纪要,设计未来城北区二号路沿路布置YK线1个雨水系统。设计雨水YK线北起未来城北区二号路(0+607)附近,沿路向南至昌平神华规划五路,排入设计雨水YL13检查井,设计管径D=500-1400mm。3)设计污水根据排水规划及关于未来科技城北区及回迁区外部市政工程规划方案综合的会议纪要,设计未来城北区二号路沿路布置WK线1个污水系统。设计污水WK线北起未来城北区二号路(0+525)附近,沿路向南至昌平神华规划五路,排入设计污水WL7检查井,设计管径D=400mm。5.管线位置由于管线综合未到位,平面图上所反映的管线位置有待规划部门确定后进行调整。6材料和施工工艺1)设计雨水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及钢筋混凝土企口管;管线附件井采用混凝土模块砌筑。设计雨水全部开槽施工。2)设计污水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管线附件井采用混凝土模块砌筑。设计污水皆开槽施工。 7.标准图选用 设计管道基础、接口、检查井井型按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选用。(九)给水设计:1.管线位置由于管线综合未到位,平面图上所反映的管线位置有待规划部门确定后进行调整。2.管径设计管径根据关于未来科技城北区及回迁区外部市政工程规划方案综合的会议纪要确定。设计未来城北区二号路给水干管管径为DN300mm。3.管道高程管道设计高程是根据道路设计路面、规划交叉管线控制高程及现状交叉管道高程等确定,一般地区管道覆土深度为2.0m,管顶最小覆土不小于0.7m;给水中管支线一般覆土埋深不小于1.2m。4.管材及接口设计给水管道管材全部采用球墨铸铁管(K9)及管件,滑入式T型接口,橡胶圈压缩率为34%40%;安装蝶阀、闸阀和排气、排泥阀等附件采用法兰连接。沿线设置地下式消火栓。5.管道防腐球墨铸铁管及其管件内防腐采用水泥砂浆衬里,管道外壁按常规防腐处理。6.管道基础及还土为保证管道受力均匀,管道底部均铺设200mm厚中粗砂作垫层,其中所含石子粒径不得大于10mm,且含量不得大于10%。采用砂或好土质回填,管道两侧还土应同时分层回填夯实。7.管道试压标准管道试压采用水压,标准为1.0 MPa。管道试压合格后必须进行冲洗消毒,水质经化验满足国家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后,方能通水使用。8.管道支墩给水管线端头未接新建管道之前需加设盖堵;管道弯头、三通和盖堵处均需设置混凝土支墩,做法参见10S505图集。9.标准图选用 设计管道附件井按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市政给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7MS101)选用。(十)中水设计:1.管线位置由于管线综合未到位,平面图上所反映的管线位置有待规划部门确定后进行调整。2.管径设计管径根据关于未来科技城北区及回迁区外部市政工程规划方案综合的会议纪要确定。设计未来城北区二号路中水干管管径为DN100mm。3.管道高程管道设计高程是根据道路设计路面、规划交叉管线控制高程及现状交叉管道高程等确定,一般地区管道覆土深度为1.5m,管顶最小覆土不小于0.7m;中水中管支线一般覆土埋深不小于1.2m。4.管材及接口设计中水管道管材全部采用球墨铸铁管(K9)及管件,滑入式T型接口,橡胶圈压缩率为34%40%;安装蝶阀、闸阀和排气、排泥阀等附件采用法兰连接。沿线预留浇洒用取水口。5.管道防腐球墨铸铁管及其管件内防腐采用水泥砂浆衬里,管道外壁按常规防腐处理。6.管道基础及还土为保证管道受力均匀,管道底部均铺设200mm厚中粗砂作垫层,其中所含石子粒径不得大于10mm,且含量不得大于10%。采用砂或好土质回填,管道两侧还土应同时分层回填夯实。7.管道试压标准管道试压采用水压,标准为1.0 MPa。管道试压合格后必须进行冲洗消毒,水质经化验满足国家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后,方能通水使用。8.管道支墩中水管线端头未接新建管道之前需加设盖堵;管道弯头、三通和盖堵处均需设置混凝土支墩,做法参见10S505图集。9.标准图选用 设计管道附件井按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市政给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7MS101)选用。(十一)环境保护:1.生物环境本项目经过地区为市区,经调查,本项目沿线无珍稀野生动植物和国家级保护动植物,不存在敏感动植物种类。2.社会环境本项目位于未来科技城内部,未来科技城的功能定位:着眼于引领我国科技发展未来,围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服务中央企业科学发展,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建设一个具有世界一流水准、代表我国相关产业应用研究技术最高水平的科技研究创新基地。发展目标:建设成为一流科研人才的聚集高地; 建设成为引领科技创新的研发平台; 建设成为全新运行机制的人才特区。根据规划,未来科技城总用地面积约1002公顷,可提供约2000个工作岗位。3.对生物环境可能的影响随着本工程建成后的车流量增长,将使道路两侧的土壤含铅量增加,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铅污染。4.对社会环境可能的影响根据有关材料,道路的修建将对路两侧400米范围内产生噪音污染,其中对道路两侧110米范围内影响较大。在施工阶段,要特别注意噪声、粉尘污染防治,尽量采用噪声、粉尘较小的施工方法。加强施工管理,文明施工减少污染。5.对土地利用可能的影响根据北京市城市用地总体规划,本项目及周边用地已经列为城市建设用地,对本地区耕地利用没有产生影响。6.减少工程环境不利影响的对策6.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大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中的二级标准。在施工期间施工场地扬尘对大气污染较大,应配备洒水车在施工场地进行喷洒,净化环境防止扬尘污染。在运营期采用绿化方法防治汽车尾污染。6.2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的生产及生活废水应尽量通过明渠排入附近的污水管沟。6.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运营期噪声参考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4类”标准。施工期噪声参考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根据施工期的噪声监测,在搅拌机40米以外处,噪声级低于70分贝,只要注意搅拌站位置的选择,施工噪音对居民的影响是可以避开的。本工程所经地区规划用地为绿化带,结合道路两侧绿化,不但能降低噪声1.54.8分贝,同时也相应减小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在两侧住宅密集区可考虑设置隔音窗或隔音屏。6.4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施工作业范围,避免过多破坏地表植被;大规模的土石方工程应尽量避开多雨季节;土石方工程作业面在完工后,要及时采取措施,如路面平整、夯实、护砌、植草皮等;在主体工程完工后,应及时采取植草皮、绿化等措施,恢复裸露坡面的植被覆盖,无论对填、挖方工程边坡还是取土地点的开挖面来说,恢复植被覆盖都是比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