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0113-2003 分类与编码通用术语》相比于《GB 10113-1988》,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1. 标准性质的改变:从原来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转变为推荐性国家标准(GB/T),意味着新版标准为推荐使用,而非强制执行,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2. 术语定义的完善与更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2003版标准对分类与编码领域的诸多基本概念、术语进行了重新定义或补充,以更准确地反映该领域的新进展和需求。例如,可能加入了关于电子数据交换、信息分类体系等现代信息技术相关的术语解释。

  3. 编码规则的优化:新版标准可能根据技术进步和实践经验,对编码的结构、长度、编码原则等进行了修订,以提高编码系统的通用性、扩展性和效率。

  4. 分类体系的调整:针对不同领域或行业的具体需求,2003版标准可能对分类体系进行了细化或重构,使得分类更加科学合理,更易于实现信息的精准归类和有效管理。

  5. 标准化指导原则的增强:为了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中的分类与编码实践,新标准可能增添了更多关于如何建立、维护和应用分类编码系统的指导原则和建议。

  6. 国际接轨:考虑到全球化背景下信息交流的需要,2003版标准可能参照了国际上的相关标准和最佳实践,增强了与国际标准的兼容性,便于国际贸易和信息交换。

  7. 适用范围的明确:新版标准可能对适用的行业范围、信息类型等进行了更为明确的界定,以便用户更准确地理解和应用。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3-07-25 颁布
  • 2003-12-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10113-2003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基本术语及定义(pdf 7页).pdf_第1页
GB10113-2003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基本术语及定义(pdf 7页).pdf_第2页
GB10113-2003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基本术语及定义(pdf 7页).pdf_第3页
GB10113-2003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基本术语及定义(pdf 7页).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10113-2003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基本术语及定义(pdf 7页).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G B/ T 1 01 1 3 -2 0 0 3前言 本次 标准的修订版本代替G B / T 1 0 1 1 3 -1 8 8 8 分类编码通用术语 。 与G B / T 1 0 1 1 3 -1 8 8 8 版本相比, 本次标准的修订主要变化如下: 对原标准进行了结构修改和格式编排, 增加了目次和前言。 将原标准名称改为“ 分类与编码通用术语” 。 对原标准的内容做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并增加了 1 4条术语: 信息分类、 混合分类法、 编码对 象、 编码对象集、 编码方案、 代码值、 代码元素、 代码元素集、 代码表、 码位、 无序码、 缩写码、 矩阵 码、 校验码等。 一 一 增设了汉语拼音索引和英文索引。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研究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标准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史立武、 刘植婷、 李小林、 张爱。 G B / T 1 0 1 1 3 -1 9 8 8 分 类编 码通用术语 于1 9 8 8 年1 2 月首次发布, 本次修订为 第一 次修订。GB / T 1 0 1 1 3 -2 0 0 3分 类 与 编 码 通 用 术 语范 围本标准规定了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基本术语及定义。本标准适用于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各应用领域2术语2 . 1 分类术语2 . 1 . 1 类 c a t e g o r y ; c l a s s 具有某种共同属性( 或特征) 的事物或概念的集合。2 . 1 . 2 分类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按照选定的属性( 或特征) 区分分类对象( 2 . 1 . 4 ) , 将具有某种共同属性( 或特征) 的分类对象( 2 . 1 .4 ) 集合在一起的过程。2 . 1 . 3 信息分类i n f o r ma t i o n c l a s s i f y i n g 把具有某种共同属性或特征的信息归并在一起, 把具有不同属性或特征的信息区别开来的过程。2 . 1 . 4 分类对象 o b j e c t s o f c la s s i f i c a t i o n 被分类( 2 . 1 . 2 ) 的事物或概念。2 . 1 . 5 线分类法me t h o d o f l i n e a r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将分类对象( 2 . 1 . 4 ) 按选定的若干属性( 或特征) , 逐次地分为若干层级, 每个层级又分为若干类目。同一分支的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并列关系, 不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隶属关系。2 . 1 . 6 面分类法m e t h o d o f a rea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选定分类对象( 2 . 1 . 4 ) 的若干属性( 或特征) , 将分类对象( 2 . 1 . 4 ) 按每一属性( 或特征) 划分成一组独立的类目, 每一组类 目构成一个“ 面” 。再按一定顺序将各个“ 面” 平行排列。使用时根据需要将有关“ 面” 中的相应类目按“ 面” 的指定排列顺序组配在一起, 形成一个新的复合类目。2 . 1 . 7 混合分类法m e t h o d o f c o m p o s i t e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将线分类法( 2 . 1 . 5 ) 和面分类法( 2 . 1 . 6 ) 组合使用, 以其中一种分类法为主, 另一种做补充的信息分类( 2 . 1 . 3 ) 方法。2 . 1 . 8 上位类 c a t e g o r y i n h i g h e r l e v e l 在线分类体系中, 一个类目相对于由它直接划分出来的下一级类目而言, 称为上位类2 . 1 . 9 下位类 c a t e g o r y i n lo w e r le v e l 在线分类体系中, 由上位类( 2 . 1 . 8 ) 直接划分出来的下一级类目。 tG B/ T 1 0 1 1 3 -2 0 0 32 . 1 . 1 0 同位类 c a t e g o r y i n s a m e l e v e l 在线分类体系中, 由一个类目直接划分出来的下一级各类目。2 , 2 编码术语2 . 2 . 1 编码c o d i n g 给事物或概念赋予代码( 2 , 2 . 5 ) 的过程2 . 2 . 2 编码对象 c o d e d 咧 e c t s 被编 码( 22, ) 的事物或概念。2 . 2 . 3 编码对象集c o d e d s e t 一个元素集, 它按一种编码方案( 2 . 2 . 4 ) 映射到另一个元素集上。 示例: 映射到三字母缩略语集合上的机场名称列表。2 . 2 . 4 编码方案c o d i n g s c h e m e 将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映射到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的规则汇集。仁 G B / T 5 2 7 1 . 4 -2 0 0 0 1 注1 元素可以是字符或字符串 2 第一个集合是编码对象秦( 2 . 2 . 3 )第二个集合是代码元素雄( 2 . 2 . 力 3代码元素维( 2 . 2 . 7 ) 的一个元素可与编码对象 集( 2 . 2 . 3 ) 的 多个元素相关联, 反之则不 然2 . 2 . 5 代码c o d e 表示特定事物或概念的一个或一组字符。 注:这些字符可以是阿拉伯数字、 拉丁字母或便于人和机器识别与处理的其他符号。2 . 2 . 6 代 码值c o d e v a l u e 代码元素c o d e e l e me n t 将一种编码方案( 2 . 2 . 4 ) 应用于编码对象集( 2 . 2 . 3 ) 中的一个元素所产生的结果。 示例: 在机场名称三字母表示的代码( 2 . 2 . 5 ) 中, P E K 用于表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2 . 2 . 7 代码元素集c o d e e l e me n t s e t 将一种编码方案( 2 . 2 . 4 ) 应用于编1 9 1 对象集( 2 . 2 . 3 ) 中的所有元素所产生的结果。 示例: 机场名称的所有三字母国际表示。2 . 2 . 8 代码表c o d e l i s t 编码对象集( 2 . 2 . 3 ) 和代码元素集( 2 . 2 . 7 ) 的映射关系列表。2 . 2 . 9 代码结构c o d e s t r u c t u r e 代码( 2 . 2 . 5 ) 字符排列的逻辑顺序2 . 2 . 1 0 代码基数c a r d i n a l n u m b e r o f c o d e 编制代码( 2 . 2 . 5 ) 时所选用的代码( 2 . 2 . 5 ) 字符的个数1 如数字代码( 2 . 2 . 1 3 ) 的字符为 0 - 9 , 基数是 1 00G B/ T 1 0 1 1 3 -2 0 0 32 . 2 . 1 1 代码长度 o d e l e n g t h 一个代码( 2 . 2 . 5 ) 中所包含的有效字符的个数。2 . 2 . 1 2 码位p o s i t io n 在字符串中, 可由元素占据并用序号标识的部位。2 . 2 . 1 3 数字代码n u me r i c c o d e 由阿拉伯数字组成的代码( 2 . 2 . 5 ) 。 注: 为了增强直观性 有时可引人一些其他符号, 如空格、 “ 一” 、 “ 尸等,2 . 2 . 1 4 字母代码 a l p h a b e t i c c o d e 由拉丁字母组成的代码( 2 . 2 . 5 ) , 注:为了增强直观性 有时可引人一些其他符号, 如空格、 “ 一” 、 “ / ” 等2 . 2 . 1 5 字母数字代码 a l p h a n u m e r i c c o d e 由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混合组成的代码( 2 . 2 . 5 ) , 注为了增强直观性, 有时可引人一些其他符号, 如空格、 一” 、 u 尸等2 . 2 . 1 6 无含义代码 n o n s i g n i f ic a n t c o d e 对编码对象( 2 . 2 . 2 ) 只起标识作用, 而无任何其他附加含义的代码( 2 . 2 . 5 ) ,2 . 2 . 1 7 顺序码s e q u e n t i a l c o d e 由阿拉伯数字或拉丁字母的先后顺序来标识编码对象( 2 . 2 . 2 ) 的代码( 22 . 5 ) ,2 . 2 . 1 8 系列 顺序码 a l i g n m e n t - s e q u e n c e c o d e 根据编码对象( 2 . 2 . 2 ) 属性( 或特征) 的相同或相似, 将编码对象( 2 . 2 . 2 ) 分为若干组。再将颇序码( 2 . 2 . 1 7 ) 分为相应的若干系列, 并分别赋予各编码对象( 2 . 2 . 2 ) 组在同一组内, 对编码对象( 2 . 2 . 2 ) 连续编码( 2 . 2 . 1). 注: 必要时可在代码( 2 . 2 . 5 ) 系列内留有空码2 . 2 . 1 9 无序码n o n s e g a e n t i a l c o d e 随机赋予编码对象( 2 . 2 . 2 ) 的代码( 2 . 2 . 5 ) .2 . 2 . 2 0 有含义代码 s i g n i f i c a n t c o d e 除对编码对象( 2 . 2 . 2 ) 起标识作用外, 还具有其他特定含义的代码( 2 . 2 . 5 ) .2 . 2 . 2 1 缩写码a b b r e v i a t io n c o d e 按一定的缩写规则取自编码对象( 2 . 2 . 2 ) 名称中的一个或多个字符而生成的代码( 2 . 2 . 5 )2 . 2 2 2 层次码l a y e r c o d e 能反映编码对象( 2 . 2 . 2 ) 为隶属关系的代码( 2 . 2 . 5 ) oGB / T 1 0 1 1 3 -2 0 0 32 . 2 . 2 3 矩阵码m a t r i x c o d e 以复式记录表的实体为基础, 赋予该表中行和列的值用于构成表内相关坐标上编码对象( 2 . 2 . 2 ) 的代码( 2 . 2 . 5 )2 . 2 . 2 4 特征组合码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b l o c k c o d e 由 表示事物属性或概念特征的 基本要素的代码( 2 . 2 . 5 ) 段按 一定次序组合而 成的 代码( 2 . 2 . 5 ) 0 注: 各代码( 2 . 2 . 5 ) 段不可单独使用2 . 2 . 2 5 复合码 c o m p o u n d c o d e 由 若干 个完整的、 独立的代码( 2 , 2 . 5 ) 组合而 成的代码( 2 . 2 . 5 ) . 注:它可以表示编码对象( 2 . 2 . 2 ) 的多种信息, 且代码( 2 . 2 . 5 ) 的各组成部分可单独使用。2 . 2 . 2 6 等长码 e q u a l l e n g t h c o d e 在同一个代码( 2 . 2 . 5 ) 体系中, 所有编码对象( 2 . 2 . 2 ) 的代码长度( 2 . 2 . 1 1 ) 都相等。2 . 2 . 2 7 校验码c h e c k e r c h a r a c t e r 可通过数 学关系来验证代码( 2 . 2 . 5 ) 正确性的附加字符。 G B / T 1 7 7 1 0 - - 1 9 9 9 1GB / T 1 0 1 1 3 -2 0 0 3中文索引编码 编码对象-编码对象集编码方案 2 . 2 . 12 . 2 . 22 . 2 . 32 . 2 . 4码位 , , , , , 2 . 2 . 1 2面分 类法 , , , 1 , 2 . 1 . 6层次码 , 2 . 2 . 2 2上位类 , , “数 字代码顺序 码缩写码 2 . 1 . 82 . 2 . 1 32 . 2 . 1 72 . 2 . 21代码 , 代码表 . . . . 代码长度代码基数代码结 构 . . . . . . . . . . . 代码元素】 , , 代码元素集, 代码值 . . . . . . . . . 等长码 2 . 2 . 5 2 . 2 . 82 . 2 . 1 12 . 2 . 1 0 2 . 2 . 9 2 . 2 . 6 2 . 2 . 7 2 . 2 . 62 . 2 . 2 6特征 组合码 - 甲 , , , 一2 . 2 . 2 4同位类 , 2 . 1 . 1 0 W无含义代码无序码 2 . 2 . 1 62 . 2 . 1 9系列顺 序码2 . 2 . 1 8分类, 一 2 . 1 . 2对 象 , 。 2 . 1 . 4下位类 , , , , 2 . 1 . 9线分类法 , 2 . 1 . 5信息分类 。 2 . 1 . 3复合码2 . 2 . 2 5有含义代码 2 . 2 . 2 0混合分类法 ,2 . 1 . 7校验码矩阵码2 . 2 . 2 72 . 2 . 2 3字母 代码字母数字代码:一 :一:势cs / T 1 0 1 1 3 -2 0 0 3英文索 引a b b r e v i a t i o n c o d e , , , , 。 。 。 2 . 2 . 2 1a l i g n me n t - s e q u e n c e c o d e 】 , 2 . 2 . 1 8a l p h a b e t i c c o d e , 一 2 . 2 . 1 4a l p h a n u m e r i c c o d e 2 . 2 . 1 5i n f o r ma t io n c l a s s i f y i n g , 二 二 2 . 1 . 3l a y e r c o d e 2 . 2 . 2 2c a r d i n a l n u mb e r o f c o d e , 。 ,2 . 2 . 1 0c a t e g o ry 。 。 一 2 . 1 . 1c a t e g o ry i n h i g h e r l e v e 卜 。 , 2 . 1 . 8c a t e g o ry i n l o we r l e v e 叮, , , , 一2 . 1 . 9c a t e g o ry i n s a me l e v e l 】 】一 2 . 1 . 1 0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b l o c k c o d e 。 。 。 2 . 2 . 2 4c h e c k e r c h a r a c t e r 2 . 2 . 2 7c l a s s , , , 2 , 飞 , 1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 , , , , , , 2 . 1 . 2c o d e , 。. , , , 。 。 。 。 , 。 ,2 . 2 . 5c o d e e l e me n t 。 。 2 . 2 . 6c o d e e l e m e n t s e t , - , 。 。 。 。 , , 2 . 2 . 7c o d e l e n g t h , , 、 , , , , , , , 一2 . 2 . 1 1c o d e l i s t。 。 , 。 , 。 , , 。 , 4 。 , , , , , , , 一 2 . 2 . 8c o d e s t r u c t u r e, 一2 . 2 . 9c o d e v a l u e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