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与信用形式(PPT 47页).ppt_第1页
信用与信用形式(PPT 47页).ppt_第2页
信用与信用形式(PPT 47页).ppt_第3页
信用与信用形式(PPT 47页).ppt_第4页
信用与信用形式(PPT 47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篇货币 信用 金融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二章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第三章信用 利息与信用形式第四章金融范畴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形式 第一节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第二节现代社会之前的信用第三节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第四节现代信用的形式 第一节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什么是信用 credit 信用的产生及其与货币的联系实物借贷与货币借贷市场经济要求信用秩序 什么是信用 credit 1 在中国的传统文字中 道德范畴 是一个 信 字 经济范畴 是 借贷 是 债 等等 2 作为 经济范畴 的信用 是借贷行为的集合 借 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 贷 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 3 原因 贷者之所以贷出 是因为可以取得利息 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 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 信用的产生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1 借贷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 私有 财产的出现2 借贷关系出现的原因 为了满足在不同所有者之间以不改变所有权为条件的财富调剂的需要 信用的产生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3 但无论是货币 还是信用 却很难从逻辑上推导出谁应成为谁的前提条件 信用 与 货币 它们之间自古以来就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如货币借贷 实物借贷 实物借贷与货币借贷 历史记载 信用一直是以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两者形式存在的 落后地区 实物借贷长期 广泛存在 货币关系在经济生活中无所不在时 实物借贷才丧失其大量存在的基础 市场经济要求信用秩序 自看 归纳 借贷行为的信用 包括 守信 与 失信 两个侧面 失信威胁存在的原因 蓄意赖账 天灾人祸 应对失信 维护守信的机制 道德机制约束 声誉约束 经济利益约束 好借好还 再借不难 关键 关键 利益约束机制下的成本与收益对比 建立制度化的约束机制 建立企业资信调查和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系统确立从业资格中的严格信誉条件 完善约束信用经济行为的法制建设等 第二节现代社会之前的信用 债 usury 高利贷高利贷的特点对高利贷的态度我国的民间借贷及对其看法 债 usury 高利贷 中国古代 债 中性词 西方 usury 译为 高利贷 利息水平高的借贷 贬义词居多 但也不全是 高利贷的特点 1 极高的利率是界定高利贷的基本特征 它广泛存在于古代 2 现今 在最发达的国度中也并未销声匿迹 在现代经济中 银行体系的利率是标准 极大地高于银行体系水平的借贷 通常视为具有高利贷性质的借贷 对高利贷的态度 西方历史上的主流 道德上视 高的利息 包括利息本身 为罪恶 彻底否定 政策上的取缔 仍无法排除 2 中国历史上的主流 认为放债与冶铁 畜牧 酿造 经商同等看待 认为将本求利 无可厚非 认为高利贷为压榨 谴责贷者 救助借者 但并未主张取缔高利贷 我国的民间借贷及对其看法 1 当前的民间借贷是否是高利贷 是否超出现代信用关系中的利率水平 高到什么程度才算 2 出现的原因 丧葬嫁娶 天灾人祸乃至赌博挥霍紧急需要当现代的信用体系尚不足以满足经济生活中的借贷需求时 民间借贷的存在不可避免 3 蔑视 谴责 否定不了它的存在 简单禁止必将是禁而不止 高利贷并未达到阻碍经营活动发展的水平 4 应取的对策 不是简单排斥 禁止 解决广大农村和一些居民城市困难户的借贷需要小型经营活动的小额货币需求 第三节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信用经济 盈余与赤字 债权与债务信用关系中的个人部门的划分及其一般的盈余 赤字规律信用关系中的个人信用关系中的其他经济行为主体 有一种说法 现代经济可以称之为 信用经济 理由 债权债务关系无所不在 相互交织 形成网络 覆盖着整个经济生活 政府 个人 企业 银行作为经济强国的美国 它的债务负担之大如同它的财富之多一样地出名 截至2010年 美国债务总额为52 8万亿美元 相当于GDP14 5万亿美元的3 64倍 信用经济 盈余与赤字 债权与债务 1 在商品货币关系下 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都时时伴随着货币的收支 收大于支 盈余 收不抵支 赤字 2 债权债务 所交织的无所不覆盖的网络盈余是不是只有债权呢 2 债权债务所交织的无所不覆盖的网络盈余 债权 债务抵消后的净债权赤字 债权 债务抵消后的净债务 收支相抵 并不等于没有债权 债务 而是债权债务相当 部门的划分及其一般的盈余 赤字规律 将具有相同经济活动性质的经济行为主体分别归类 一般划为5部门 个人部门 企业部门 政府部门 国外部门 金融部门 信用关系中的个人 1 把所有的个人作为一个整体 几乎在任何国家中 通常是大多数年份盈余 从而是货币的主要贷出者 2 个人货币收入与个人可支配货币收入 个人可支配货币收入 个人的货币收入 缴纳社会保障基金应由个人所负担的份额 应纳税款储蓄 收入 消费储蓄 实物形态 货币 票据 股票等形态 信用关系中的其他经济行为主体 企业日常经营中 企业既有贷出的可能 又有借入的需要 把所有企业作为一个整体 资金需求与资金供给相比较 信用关系中的企业主要是资金的需求者 政府财政结余 收大于支财政赤字 值大于支财政平衡 支出先于收入信用关系中的政府 一般是货币资金的需求者 国外部门 盈余赤字互见赤字 来自外国的所有货币收入少于对外国的所有货币支出 国际收支逆差 盈余 国际收支顺差 信用关系中的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同上机构 有自身的经营收支 或盈余 或赤字 作为金融媒介 它们还有资金聚集和运用的债权债务对比 这是调剂资金功能的反映 债务 作为媒介要聚集资金 债权 把聚集的资金通过贷款等方式投放出去 并根据债权债务大小对比 差额 有所作为 这是非金融单位不具有的一种特殊差额 第四节现代信用的形式 一 商业信用1 定义2 商业票据3 商业信用的作用和局限性二 银行信用三 国家信用四 消费信用五 国际信用 一 商业信用1 定义 典型的商业信用 作为卖主的企业以赊销方式对作为买主的企业所提供的信用 在内贸 特别是国际贸易中有重要意义 2 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 依规定要式签发和流通的汇票 本票 等信用工具 是以支付一定金额为目的 汇票与本票 期限不超过1年 汇票 Billofexchange Exchange Draft由出票人向另一人签发的 要求即期 定期或在可以确定的将来的时间 向某人或其指定人或来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书面命令 本票 Note 是一人向另一人签发的 保证即期或定期或在可以确定的将来时间 对某人或其指定人或执票来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的书面承诺 3 商业信用的作用和局限性 作用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 在工商企业之间存在种种稳定的经济联系 联系过程中 购买的一方可能缺乏货币资本 如果没有商业信用 这种联系可能发生阻滞 局限性 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提供 部分企业很难取得 如 印染厂向服装厂提供商业信用 二 银行信用1 定义 两个特点 以金融机构为媒介 借贷的对象为处于货币形态的资本银行券 2 银行券 银行家的票据 特点 可兑现 银行家签发的可随时对付的票据 1914年 三 国家信用 国家从国内以借入方式筹款是内债 从国外以借入方式筹款是外债 历史中的国家理财 借贷 债台高筑东周躲避还债 躲到高台上避债北宋王安石变法政府向农民贷钱贷货物 向商贩贷款 革命政权向农民发放农贷伦敦城商人向国王威廉三世借款 成立了英格兰银行 3 在现代经济中 对一个国家要求 既无内债 又无外债 是不符合生活实际的观点 4 国债的规模允许有多大 这是一个需要专门讨论的问题 短期国库券 中期国库券 长期国库券美国是大量用于国家债务的国家 2011年末其政府债券总额为15 2万亿美元 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15 17万亿元的100 P37各国政府总债务站GDP的比例 四 消费信用 定义 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 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所需货币的信用 是与商品 特别是住房和耐用消费品的销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作用 促进消费 促进商品的生产与销售 促进经济增长 如果消费需求过高 生产扩张能力有限 则会加剧市场供求紧张 我国的消费信贷 3 我国的消费信贷现代经济的发展 不能没有消费信用 2010年底 总金额达到7 5万亿拉动内需与消费信用 借助于调整消费信贷的规模 实现调节总需求的目标 五 国际信用的形式 1 国外商业性借贷 资金输出者与使用者之间构成借贷双方 它包括出口信贷 银行贷款 债券发行 政府贷款 国际金融贷款 补偿贸易和国际租赁等形式 2 国外直接投资 一国资本直接投资于另一国企业 成为企业的所有者或者享有部分所有权的一种资本流动形式 出口信贷 是一种国际信贷方式 目标 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大型设备等产品的出口 增强国际竞争力 解决本国出口商资金周转的困难 或满足国外进口商对本国出口商支付货款需要 手段 对出口产品给予利息补贴 提供出口信用保险及信贷担保 鼓励本国的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对本国的出口商或外国的进口商 或其银行 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 补偿贸易 又称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