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娜论文定稿范文.doc_第1页
陈娜论文定稿范文.doc_第2页
陈娜论文定稿范文.doc_第3页
陈娜论文定稿范文.doc_第4页
陈娜论文定稿范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娜论文定稿范文 Yi bin Universi ty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浅析农村空巢老人健康问题-以四川省资阳市为例系别政府管理学院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学生姓名陈娜学号090805023年级09级指导教师李敏职称讲师xx年5月目录摘要3Abstract4 一、资阳市农村空巢老人出现的原因5(一)社会因素5(二)子女因素5(三)空巢老人自身因素6 二、资阳市农村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6(一)身体健康状况6(二)心理健康状况7 三、资阳市的社会支持现状9(一)基础设施不全10(二)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10(三)政府支持力度不到位11 四、解决资阳市农村空巢老人健康问题的建议11(一)加大对农村养老设施的财政投入11(二)发挥村委会的作用,对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提供周全的服务12(三)提高子女的养老意识,营造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13(四)空巢老人自身要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13参考文献15致谢16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现代化进程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逐渐加快,由此产生的空巢老人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较于城市里的空巢老人而言,农村的空巢老人,可以供他们使用的养老资源更少,也容易被忽视。 因此,农村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结合资阳市农村空巢老人健康问题的情况,对其进行分析,并谈谈如何更好的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 关键词资阳市农村空巢老人健康Abstract Sincetwenty-first Century,gradually speedup thedevelopment ofmodernization andthe agingof thepopulation inour country,the empty nester phenomenonhas arousedwidespread concernin themunity.Comparing withthe cityempty nester,rural emptynester endowmentresources,less fortheir use,easy.Therefore,health problemsto besolved inrural emptynester.In thispaper,bined withthe health problems ofrural emptynester situationin Ziyang City,analyses its,healthproblemsand talkabout howto bettersolve therural emptynester.Keywords:ZiyangCityrural areaemptynesterhealth浅析农村空巢老人健康问题-以四川省资阳市为例陈娜(政府管理学院xx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四川宜宾644000)近年来,人口流动情况越来越明显,尤其是青壮年大量的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留在家中独居的老年人不断增多,成为空巢老人。 xx年年初,全国老龄办发布的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人状况调查报告表明,全国农村老年空巢和类空巢家庭共3288万户,占全国老人家庭总户数的48.9%;空巢、类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共4742万人,占全国1.08亿农村老年总人口的43.9%1。 此类现象在四川省资阳市也不例外。 农村普遍存在空巢老人的情况,超过50%的6070岁老人不仅要照顾家中小孩,还要承担大量繁重的农活,他们的生活缺少应有的“老有所乐”。 一、资阳市农村空巢老人出现的原因(一)社会因素首先,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很多青年呆在家中没有什么事做;其次,资阳市位于四川盆地的东南部,北靠成都市、德阳市,交通便利,十分有利于农村人口的出行;最后就是,城市建设需要大批的务工人员,尤其是深圳、广东等沿海一带地区,经济建设更加需要青壮年劳动力。 总之,在各方因素的影响下,资阳市的农村青壮年不断地向城市转移,使得农村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二)子女因素资阳市作为一个以农村人口为主的非主流城市,这里的农村年轻人大多都选择外出务工挣钱,几乎一年只能回家一次,对家中老人的赡养本来就存在很大的不足。 更为严重的是,现在的农村子女养老意识远远不够,有些甚至根本就没有这种意识。 许多的农村子女对家中老人的状况充耳不闻,将父母视为包袱或累赘,兄弟姐妹之间在父母的赡养问题上相互推诿。 有一部分子女虽然在外站稳了脚跟,但由于与老人思想观念的差异,以及青年夫妻对私密空间的需要,不愿意和父母一起居住,依旧将老人留在农村,独守空巢。 (三)空巢老人自身的因素 1、农村老年人长期养成的生活观念也有部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自己在城市购买了房子,愿意把家中老人接到身边一起享福。 但是,现代城市的生活方式与农村完全不同,大部分的农村老人都很难适应从而选择独自居住在农村。 当然,还是有些老年人愿意到大城市去看看,与子女、孙辈一起生活,享受天伦之乐。 不过,高楼大厦和相对单薄的人际关系,使得他们对热闹的农村生活充满怀念,加上与子女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方面存在一些较大的差异,例如,看不惯子女对事物的浪费,或者购买昂贵的生活用品等等。 这些最终导致这部分老人依然选择了回到农村成为空巢老人。 2、许多农村老人偏向独居虽然资阳并不是一个十分发达的城市,但是在这里居住的部分人们,思想已经变得越来越跟上时代的潮流了。 以前的人们,在年老时一般都会选择与子女生活在一起,替他们照顾孙辈,享受儿孙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 然而,生活在资阳市农村的有些老年人已经不这样想了!“儿孙自有儿孙福”成了这些老人们的真实想法,他们觉得自己为子女辛苦了大半辈子,现在老了,孩子们都能自力更生了,该是自己享享清福的时候了。 一位生活在资阳市安岳县的李大爷说“我和老伴都看不惯他们的生活习惯,太浪费了,好心说他们,还会嫌你啰嗦,管太多,干脆就分开住,大家眼不见心不烦。 只要平时还有过节的时候,多抽空回来看看我们俩老就够了。 这也是很多选择与子女分开居住的空巢老人的心理。 二、资阳市农村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一)身体健康状况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身体机能逐渐岁退,健康状况不断下降,患病率也随之上升。 一方面,对于农村的空巢老人而言,他们能获得的收入大部分都于外出打工的子女;另一方面,资阳市由于地理位子优越,依靠在沱江周围,地势平坦,这里的农村老人还可以自己耕种,或者养些家禽,以此获得少数的收入。 子女外出挣的钱本来就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有时甚至连养活自己都有困难,更不用说给家中老人经济上的支持了,老人们自己也赚不了什么钱。 这样,一旦老人生病,就很难得到及时的救治。 农村的老人年轻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导致他们在年老时患病的几率比一直居住在城市的老人高得多。 除此以外,很多农村的老年人本身就有一些病根,加上年龄的增长,身体的体抗力减弱,这些病又极容易引发一些并发症,严重影响农村老人的身体健康。 资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这里居住的人都容易患上风湿病,尤其是农村的老人,由于生活需要,他们在以往的劳作中,经常在身体极度高温的情况下,触碰冷水,这就增大了患上风湿病的可能性,以及加重了风湿病的病情。 风湿病通常在老年时,发作的频率较高,空巢老人原本就缺少子女的照顾,这些病痛一旦发作,将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心理健康状况 1、家庭氛围缺失,缺少幸福感随着该市南城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务工,农村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被弱化,电话成为了老年人与其子女进行交流沟通,以及获得精神慰藉的主要方式。 但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在某些方面开始趋向孩童化,也就是俗话说的“老来还童”。 此时的老人,在心理上十分依赖自己的子女,需要得到他们的更多的关爱。 可惜的是,众多在外打工的子女都会因为各种原因,忽视了对家中老人的关心。 除此以外,刚开始老人们或许还有孙辈陪在身边,接送孙辈上学读书,给他们洗衣、做饭,还能享受一点天伦之乐,感受到一丝家的气息。 后来,子女怕老人教育不好孩子,过分溺爱或管教不严,纷纷选择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当地政府也出台了各项政策,帮助农民工解决自己子女进城上学的问题。 这样,空巢老人们仅有的一点精神慰藉也没有了,他们只能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孤寂生活。 2、自我价值的怀疑生活在农村的老人,虽然大部分都没有什么文化,不像城里那些退休的老干部,都是为国家建设作出了许多直接的贡献,但是,他们也是靠自己的能力,自力更生过了大半辈子的人。 年轻时赡养老人,抚养子女,都是凭借自己的辛勤劳作实现的,能够真实的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觉得他们也是有用的人。 不过,年老多病的身体已经让他们再也不能负担起下地耕作这样繁重的体力劳动了。 即便有部分老年人还能勉强扛得住,但是一旦不小心受伤或过度劳累,就可能卧床不起,甚至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不能下田耕地,又不能棒子女做些什么,许多空巢老人慢慢开始觉得自己很不中用,尤其是一些丧偶的老人,更加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 于是,原本就缺少子女关爱的农村空巢老人,极有可能会陷入严重的空巢心理危机之中2,孤独感和不幸福感加深的同时,还有可能产生自杀的念头,造成一个个无法挽回的悲剧。 3、精神生活单调在四川生活的老人,通常情况下都会去茶馆喝茶聊天,居住在城市里的老人还能去公园打打太极,或者参加一些老年艺术团什么的娱乐活动,精神文化生活十分丰富。 相较于城市老人来说,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就显得极其单调乏味了。 资阳市还是一个经济实力并不是很强的一般都市,在农村,专门的供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场所,还非常缺乏。 这里的老人大多只是蹲墙根,找树荫,一群人聚在那里聊聊天,条件好的也就是去茶馆喝茶聊天而已。 究竟资阳市的农村空巢老人生存质量到底如何?我对此做了一下简单的调查。 调查对象资阳市60岁及以上的农村空巢老人,共发放问卷240份,有效问卷223份,其中男人91份,女人132份;年龄6088岁;经济主要自己和配偶的76人,其他的147人;178人感觉孤单,只有仅45人感觉不孤单,这些人一般刚过60岁,而且有自己的事做。 调查方法选择了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简明健康测量量表。 该表分为精神健康总评和躯体健康总评两类,共有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活力、身体疼痛8个维度,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3。 各项目计分完后归纳成各维度实际初得分,再用标准计算公式转为百分制的最终分,各维度得分越高,生命质量就越高。 文化低的老人由我本人阅读解释并指导填写,所有问卷均当场收回。 详细情况见下表精神文化生活的严重缺乏,加深了这些农村空巢老人对子女的思念,容易产生消极的心态和不良情绪,影响老人的心理健康。 有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独居老人经常感到孤独的占53.6%,感到不幸福的占21%,甚至还有7.5%的人有过自杀的念头4。 由此可见,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容被忽视的大问题。 三、资阳市的社会支持现状传统的思想观念制约农村空巢老人的护理工作。 由于农村人大多文化程度不高,认知功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对老年人的健康护理和生活照顾等方面存在变偏差5。 在这方面,资阳市在看待农村空巢老人的护理问题上,主要持一下四个方面的观念:第一,把老人看成是体老多病、不能创造价值的边缘群体,是整个社会和家庭的累赘。 这种消极负面的观念,制约着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工作。 第二,大多在敬老院从事老年护理的工作人员都没有编制,所以其自身或者被外界认为身份似乎低人一等,工作也不具稳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本就人手不够的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子女观念成就。 很多农村空巢老人子女多,但子女之间大多因为利益而互相推诿不供养老人,还有子女干涉父母婚姻,阻碍老人再婚6。 第四,很多农村空巢老人认为身体出现不适或某些症状认为是因为身体的正常衰老而非疾病所致,因而不去就医或者脱着直到病情严重时采取就医,而耽误了最佳就诊时机。 当然,还有些农村空巢老人担心入院后因生活不能自理,而不去及时就医7。 具体而言,资阳市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现状主要表现为一下几个方面(一)基础设施不全资阳市在农村只有小型的医院,这些医院有些只能称得上是卫生院的标准,大型的、专业的医院只有部分乡镇甚至县才有。 老人生些小病可以在自家村上的卫生院医治,如果患上大病,就只有乘车到镇上或者县上去治疗了。 老人因为年龄的问题,身体的体抗力较一般的青壮年差很多,一遇上气温骤降或其他外部环境的变化,就容易生病,并且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康复。 乡村卫生院的很多设施都不全,人员拥挤,病房缺少,甚至还有医护人员专业技术不到位的现象。 如此多的因素都影响了老人病情的及时救治。 这些还只是生了小病的情况,老人们还能尽快的自行到医院治疗,若是患上什么大病,尤其是突发性的疾病,需要到大医院的,才是老人们的大麻烦。 众所周知,空巢老人身边没有人照顾,最多也是老伴陪在一旁,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到医院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痛的事情。 即使有人将老人送到了医院,但是中途花费的时间,有可能严重影响老人病情的最佳治疗时机,结果酿成悲剧。 (二)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目前,资阳市的几乎所有地方都实行了农村医疗合作,也就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空巢老人也参加了,但是仍然存在少数人连起付线以下的费用也负担不了。 与此同时,农村老人由于节俭惯了,对待一些小病总有“拖”病的心理,患上大病又治不起。 这些都耽误老年人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从而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新农合也只能支付部分的医疗费用,一旦患上大病,巨额的治疗费,对于农民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农村老人依然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资阳市目前已经开始实施新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规定已年满60周岁又没有享受其他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便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加保险并足额缴费。 该制度虽然为农村老人的生活提供了一些经济支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子女由于对养老保险的认识不够,积极性不高,不参保也不缴费;也有子女因为和父母的矛盾,而故意不参保;还有的就是,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现在一般都有几个子女,传统的养老模式让他们和自己的子女都认为不需要参加什么养老保险,自己的子女就可以给自己养老,没有必要去花冤枉钱买保险。 (三)政府支持力度不到位据悉,资阳市xx年已在8个社区建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每个县(市、区)各2个,xx年每个县(市、区)新增建4个,到xx年,155个城镇社区实现全覆盖。 第一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安岳王家坝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8。 目前农村政府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现状与老年人对政府服务的需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这些差距也正是资阳市政府为老年人服务发展的空间所在,这也对资阳市为老服务指出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与重点9。 总而言之,现在的资阳,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的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政府自身的投入不到位,还有就是对于养老保障的宣传工作不足,导致农民的自我保障意识不够。 四、解决资阳市农村空巢老人健康问题的建议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使他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从真正意义上达到国家提出的“六个老有”的理想境界,这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资阳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根本上说,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一)加大对农村养老设施的财政投入 1、要解决的是农村老人的看病问题资阳市的农村医疗水平还很低,有些老年人需要的治疗仪器农村医院很缺,或者根本就没有。 因此,资阳政府应当加大财政投入,逐渐完善农村的各项基础养老设施。 另外,资阳市的许多乡村还是泥巴小道,好一点的也只是坑坑洼洼的碎石路,平常情况还好,下雨天老人要出行都很困难,更不用说去医院看病了。 所以,市政府以及各乡镇应该积极配合,出资修缮农村的道路情况,为空巢老人的出行提供便利,这也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2、老人的精神生活问题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为各地的乡村设立专门供老年人休息和娱乐的场所,组织各类文化艺术团,并提供相应的器材等,或以较低的价格,给老人使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3、农村也应设立敬老院和养老院老人们可以生活在一起,有专门的人照顾,也可以组织集体娱乐活动,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减轻老人对子女的思念和孤独感、不幸福感。 4、请专门的医生定期到农村为老人们义诊,包括身体健康的检查和心理疏导,解决老人的身体问题和心理问题。 (二)发挥村委会的作用,对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提供周全的服务空巢老人日常的生活几乎都是靠老伴相互照应的,一些丧偶的老人就只能自己动手。 村委会是与这些空巢老人接触最频繁的政府部门,也是最能为他们提供直接服务的机构。 所以,发挥好村委会对空巢老人的帮扶作用是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健康问题不可或缺的环节。 以“村委会参与”为路径,倡导生活和谐化,村委会参与为路径就是社会工作者通过改善老人与社区的关系,提高老人的自助、互助能力,促进老人的村委会参与,通过老人的集体参与去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的一种服务活动和服务过程。 1、村民互助在农村生活的老人,邻里交往都比较频繁,人际关系也比较亲密,这样情况下,村委会可以很好的发动村民的力量,实行养老互助,一些身强力壮的老人就可以帮助身体情况不是很好的老人,加深老人之间交流的同时,也实现了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10。 2、安排专业人员照顾空巢老人安排专业人员介入空巢老人的心理关怀和精神慰藉,就是在专业团队协助和理论指导下,利用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小组凝聚力,帮助老年人学习他人的经验,调整改变自己的行为,正确面对生活中困难,恢复自己的社会功能和促进自己安度晚年的专业服务活动11。 村委会要安排人员定期料理空巢老人的生活,检查家中水电器的使用情况,为他们清扫房屋、理发和洗衣等。 尤其是那些生活不能自理和身患重病的空巢老人,应该安排专业的人员,照顾他们的日常起居。 3、强化社会政策的支援无论是出于对弱势群体的关爱,还是对农村社会问题的解决,政府都应该主动承担起支援空巢老人的责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社会支持对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空巢老人缺乏家庭成员的支持,尤其是缺乏成年子女的支持,提供社会支持的主要减少或缺失,原本可以经常倾诉和寻求安慰的对象不在身边,能够得到安慰关心支持减少12。 4、关注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活动对农村空巢老人来说,虽然物质生活的困难是一个方面,但精神空虚和孤独感的问题也是值得重视的另一个方面。 所以村委会应多组织一些老年活动,丰富空巢老人们的日常生活,使老年活动中心发挥真正的作用。 (三)提高子女的养老意识,营造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子女对老人的关心才是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健康问题的关键所在13,尤其是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 农民老了需要什么?需要的是亲情的拐杖、需要的是面对孩子们目光的平静和安详。 子女回家不仅能给他们带来喜悦,还能带来精神的慰藉和生命的活力。 如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使得他们的生活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的标准,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14。 为此,我认为可以考虑注重对“孝文化”的培养,倡导和发扬孝道,特别是对孔子的孝道观进行梳理,并加以继承和发展,发扬孝敬父母、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提高子女对父母养老的责任感,对于应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空巢老人自身要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由于子女常年在外打工,空巢老人长时间处于孤独的生活状态,缺少子女的亲情和精神慰藉,感到失落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因此,久而久之,很多空巢老人都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如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悲观厌世、觉得生活没意思等,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空巢老人要想安享晚年,除了子女的关心、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之外,最重要的是自身要端正心态,接受现实。 不论遇到什么困境,一定要对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自己关心自己,安慰自己,设法保持心理平衡。 其次,老人的空闲时间多,可借此多学一些东西,培养各种兴趣和爱好。 也可以多参加社区活动,让自己变得忙碌而充实15。 最后,老人自己要有意识地主动与人交往,不要把自己禁锢在家里,应该多走访亲戚朋友、邻居,增进感情,以此来减少精神上的孤独感。 总之,空巢老人要以乐观、健康的心态面对自己的老年生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1闻洁、符翠丽.人口流动背景下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