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电厂湿法脱硫系统辅助除尘效率的数学模型.pdf_第1页
燃煤电厂湿法脱硫系统辅助除尘效率的数学模型.pdf_第2页
燃煤电厂湿法脱硫系统辅助除尘效率的数学模型.pdf_第3页
燃煤电厂湿法脱硫系统辅助除尘效率的数学模型.pdf_第4页
燃煤电厂湿法脱硫系统辅助除尘效率的数学模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技导报2 0 0 7年第2 5卷第1 9期 总第2 4 1期 燃煤电厂湿法脱硫系统辅助除尘效率的 数学模型 原永涛 齐立强 岳焕玲 华北电力大学环境污染测控技术研究所 河北保定0 7 1 0 0 3 摘要 针对石灰石 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的工艺特点 结构参数及喷淋塔内气液流动状况 分析了脱硫喷淋塔内颗粒惯性碰撞 截 留和布朗扩散等捕集机理和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喷淋塔的辅助除尘效率模型 并介绍了该数学模型在内蒙某燃用准格尔煤电 厂烟尘达标排放技术方案论证项目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烟气脱硫装置 除尘效率 数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 X 7 0 1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0 7 8 5 7 2 0 0 7 1 9 0 0 1 7 0 6 Ma t h e ma t i c a l Mo d e l f o r S t u d y i n gD u s t r e mo v a l E f f i c i e n c yi nS p r a y e r o f L i me s t o n e G y p s u mWe t F l u e G a s D e s u l f u r i z a t i o nS y s t e mi nP o w e r P l a n t s Y U A NY o n g t a o Q I L i q i a n g Y U EH u a n l i n g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o l l u t a n t s T e s t a n dC o n t r o l 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 N o r t hC h i n aE l e c t r i cP o w e r U n i v e r s i t y B a o d i n g0 7 1 0 0 3 H e b e i P r o v i n c e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t y p i c a l p r o c e s s a n dt h ed e s i g np a r a m e t e r s o f al i m e s t o n e g y p s u mw e t f l u eg a s d e s u l f u r i z a t i o ns y s t e m a n dt h eg a sf l o wc o n d i t i o ni ns p r a y e r t h ed u s t r e m o v a l m e c h a n i s ma n dt h em a i ni n f l u e n c i n gf a c t o r s i n c l u d i n gi n e r t i a l i m p a c t t r a p p i n g a n dB r o w n i a nd i f f u s i o ni nt h e s p r a y e r a r e a n a l y z e d Am a t h e m a t i c a l d u s t r e m o v i n g m o d e l f o r c o u n t e r c u r r e n t s p r a y t o w e r i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a n di t i s a p p l i e di nt h ep r o j e c t t ov e r i f y t h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a g a i n s t t h e e m i s s i o ns t a n d a r di np o w e r p l a n t s b u r n e dw i t h Z h u n g e e r c o a l K e yWo r d s F G D d u s t r e m o v i n g e f f i c i e n c y m a t he m a t i c a l m o d e l C L CN u mb e r X 7 0 1 3D o c u me n t C o d e AA r t i c l eI D 1 0 0 0 7 8 5 7 2 0 0 7 1 9 0 0 1 7 0 6 0引言 煤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固态颗粒物 当前我国 3 4以上的燃煤电厂通过电除尘装置去除这些颗粒物 可以说 电除尘器是支撑我国当前乃至今后较长时期 内烟尘治理大局的主要手段 2 0 0 4年1月1日正式实 施的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 B1 3 2 2 3 2 0 0 3 对火电机组粉尘排放浓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通常 电除 尘器可以将烟气中约9 9 5 左右的颗粒收集下来 剩下 约0 5 的超微细颗粒从电除尘器出口逸出 正是这部 分微量粉尘成为许多电厂不能达到排放标准的原因 湿式石灰石 石膏法烟气脱硫 F G D 是当前大型燃 煤电厂所采用的主流脱硫工艺 这种湿法脱硫装置以 石灰石浆液为吸收剂 在吸收容器内 浆液通过喷淋装 置与烟气密切接触以完成对S O 2的脱除 湿法脱硫由于 采用浆液洗涤的气液接触方式 因此 不但具有良好而 稳定的脱硫效果 而且具有一定的除尘效果 可以将从 电除尘器逸出的超微细颗粒二次捕集 从而提高烟尘 达标排放的可能性 收稿日期 2 0 0 7 0 8 1 6 作者简介 原永涛 河北省保定市华北电力大学环境污染测控技术研究所 教授 研究方向为大气污染控制及粉体输送 E m a i l y u a n y o n g t a o 2 6 3 n e t 研究论文 A r t i c l e s 1 7 S c i e n c e 作为吸收容器 所有的吸收反应均在吸收塔内 完成 吸收塔自下而上大体可分为3个区 吸收塔浆液 池 洗涤区和气体区 见图1 洗涤区 气液混合区 为吸收塔浆液池液面以上到 浆液喷淋层区域 布置有多层吸收剂浆液喷嘴 吸收剂 浆液自喷嘴喷出 与烟气接触 发生物化反应 吸收 S O2 S O3等 在吸收器内喷淋层上部至吸收塔出口是气体区 在此区间 装有除雾器 烟气通过除雾器 减少烟气中 携带的水分 粉尘的洗涤作用主要发生在洗涤区和气体区 2 洗 涤区 喷淋层 的吸收剂浆液自喷嘴喷出后与烟气接触 在吸收S O 2的同时 对粉尘也有很强的洗涤作用 气体 区安装有多级除雾器 以去除通过喷淋层后的烟气中 的水分 在除雾器的拦截作用下 水分中的循环浆液固 体物质和粉尘返回浆液池 1 2喷淋塔除尘机理分析 喷淋塔是塔器中出现最早的气液传质设备之一 在逆流喷淋塔中 烟气从喷淋区下部进入吸收塔 并向 上运动 石灰石浆液通过循环泵送至塔中不同高度布 置的喷淋层的喷嘴 从喷嘴喷出的浆液形成分散的小 液滴向下运行 与烟气逆流接触 气流充分接触并对烟 气中的S O 2进行洗涤 同时气流中的部分粉尘颗粒与液 滴接触而被捕集 从喷淋塔的结构来看 其除尘机理与湿法除尘设备 中重力喷雾洗涤器相似 水与含尘气流的接触大致有 水滴 水膜和气泡3种方式 在喷淋塔内 气流中的粉 尘主要靠液滴来捕集 捕集机理主要有惯性碰撞 截 留 布朗扩散 静电沉降 凝聚和重力沉降等 烟气中尘 粒细微而又无外界电场的作用 故可忽略凝聚 重力和 静电沉降 仅分析惯性碰撞 截留和布朗扩散3种机理 的作用 3 如图2所示 1 2 1惯性碰撞 当含有较大尘粒的气流在运动的过程中遇到液滴 时 其自身的惯性作用使得它们不能沿流线绕过液滴 仍保持其原来的方向运行而碰撞到液滴 从而被液滴捕 集 如图2所示尘粒1 对惯性捕集起决定作用的是尘 粒的质量 因而在分析中假定尘粒只有质量而无大小 惯性碰撞效应是各种捕集机理中最普遍和最重要 的 特别是对于d p 1 m的粉尘 Wo n g和J o h n s t o n e 4 提 出的孤立液滴惯性碰撞效率公式与实验结果吻合较 好 即 E I S t S t 0 7 2 1 式中 S t为斯托克斯数 S t C d p 2 pu 9 gDc C为肯宁汉修正系 数 d p为尘粒直径 p为尘粒密度 u为运动过程中气液 相对速度 g为气体黏性系数 D c为液滴直径 1 2 2截留 当尘粒沿气体流线随着气流直接向液滴运动时 由于气流流线离液滴表面的距离在尘粒半径范围以 内 则该尘粒与液滴接触并被捕集 对截留捕尘起作用 的是尘粒大小 而不是尘粒的惯性 并且与气流速度无 关 5 截留效应一般用截留参数K R dp Dc表示 可见 截 留作用主要取决于液滴粒径的大小 粒径越小截留作 用越强 图1吸收塔内部结构简图 F i g 1 S t r u c t u r eo f w e t F G Ds p r a yt o w e r 1 惯性碰撞 2 截留 3 布朗扩散 4 重力 图2典型的除尘机理 F i g 2 T y p i c a l d u s t r e mo v a l me c h a n i s m 研究论文 A r t i c l e s 1 8 科技导报2 0 0 7年第2 5卷第1 9期 总第2 4 1期 图3微元体积内的气液相对运动 F i g 3 A i r l i q u i dr e l a t i v emo t i o ni nmi c r oc e l l 对于围绕球体的势流的截留效率可按如下公式推 算 E R 1 kR 2 1 1 k R 2 当k R 0 1时 可简化为E R 3 kR 对于围绕球体的黏性流的截流效率 可按如下公 式推算 E R 1 kR 2 3 2 1 k R 1 2 1 k R 3 当k R 0 1时 可简化为ER 3 2k R 2 1 2 3布朗扩散 当微细尘粒气流的夹带作用围绕液滴运动时 由 于布朗扩散作用 尘粒的运动轨迹与气流流线不一致 而沉积在液滴上 尘粒越小 布朗扩散越强烈 在分析 d 2 m的尘粒沉积时 通常要考虑这种机理 J o h n s t o n e 和R o b e r t s导出的单一圆球体由于扩散效应引起的除 尘效率模型 6 为 E D 4 P e 2 0 5 5 7 R e D 1 2 S c 3 8 4 式 中 P e D cu D D k T C 3 gd p S c P e R e D g gD R e D gDcu g D为由于布朗运动而产生的扩散系数 k为玻尔 兹曼常数 T为气体绝对温度 R e D为液滴雷诺数 2喷淋塔除尘效率的数学模型 依靠液滴来捕集气流中的粉尘 实际上是依靠无 数个液滴构成的液滴群来捕集 由于邻近液滴以及尘 粒在表面的沉积 反弹 返流等因素的影响 所以实际 捕集过程非常复杂 捕集效率的计算更复杂 从理论上 计算喷淋塔的总除尘效率 可归纳为以下步骤 1 计算单个液滴的捕集效率 2 由单个液滴的捕集效率计算液滴群分级除尘效 率 3 由液滴群的分级除尘效率计算喷淋塔的分级除 尘效率 4 计算整个脱硫塔的总除尘效率 2 1单个液滴的捕集效率 在实际的除尘过程中 经常是碰撞 截留和扩散几 种机理的联合作用 然而 总的捕集效率并不是简单的 各种机理捕集效率的叠加 因为一种粒径的尘粒可以 因为不同的机理而被捕集 但只能计算一次 假如前面 所述的各种机理是相互独立的 则各种机理的总捕集 效率可以用下式表示 7 E 1 1 E I 1 ER 1 ED 5 2 2液滴群的除尘效率 如图3所示 首先在d z高度的微元体积内分析液 滴群的分级除尘效率 在d z高度的塔体内液滴以一定的速度下降 经过 d z的距离 而粉尘颗粒以一定速度向上运动也经过d z 的距离 两者相遇时间t d z u 令N p为在喷淋塔内每秒 形成的液滴个数 则 Np Q1 4 3 Dc 2 3 1 3 6 0 0 6 其中 Q 1为浆液流量 因此 与粉尘颗粒相遇的液滴数 目为 n Npt Dc 2 2 A Q1d z 2 4 0 0 DcA u 7 假设 E为单个液滴的捕集效率 则在喷淋塔d z高 度内被n个液滴捕集的尘粒质量为 En c A d z c为粉尘 浓度 由尘粒的质量平衡方程整理得 d c c En E Q1d z 2 4 0 0 DcA u 8 则有 c 2 c 1 e x p EQ1H 2 4 0 0 DcA u 9 式中 c 1为喷淋塔入口粉尘浓度 c2为喷淋塔出口粉尘 浓度 H为喷淋塔高度 液滴群的分级除尘效率为 m 1 c 2 c 1 1 e x p EQ1H 2 4 0 0 DcA u 1 e x p 0 0 0 1 5 EH u gL Dcu 1 0 式中 u g为气体流速 m s L为液气比 L m 3 2 3喷淋塔的分级除尘效率 假设喷淋塔内部有n层喷嘴 从下向上依次为1 层 2层 n层所对应的浆液质量流量 分别为 Q 1 Q2 Qn 由于假设每层喷出的液滴只在该层内捕集 尘粒 则由液滴群的分级除尘效率公式可计算出每层 浆液对某一直径为i的尘粒的分级除尘效率 i 1 i 2 研究论文 A r t i c l e s 1 9 S c i e n c e R i为粉 尘粒子的m个粒径间隔中 第i个粒径间隔的相对频 数 3喷淋塔除尘效率的计算与分析 为了验证上述所推导模型的可靠性 收集有关参数 的典型取值或取值范围 对模型进行计算与分析如下 3 1计算 应用上述所推导模型计算火电厂安装石灰石 石 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后电除尘器出口烟尘的二次除尘 效率 参数取值如下 烟气密度 g 1 3 0k g m 3 尘粒密度 p 21 0 0k g m 3 5 5 时烟气动力黏度 g 2 2 5 4 1 0 5 P a s 浆 液 密 度 l 11 0 0k g m 3 液 气 比L取1 5 2 5 L m 3 烟气流速u g 3m s 液滴直径D c取13 2 0 29 5 0 m 计算时取平均值21 0 0 m 喷层间距1 8m 喷嘴 层数3层 脱硫塔高度7 1 5m 分别计算0 1 m间隔内粒径相对频数为1 0 0 和 1 0 m的粒径相对频数为1 0 0 时的石灰石 石膏湿法 烟气脱硫喷淋塔对电除尘器出口烟尘的二次除尘效 率 计算结果表明 湿法烟气脱硫喷淋塔对电除尘器 出口烟尘的二次除尘效率为6 2 2 8 3 1 此时 若要 求脱硫塔出口粉尘浓度小于1 0 0m g m 3 则脱硫塔入口 粉尘浓度应小于2 6 4 5 5m g m 3 若要求脱硫塔出口粉尘 浓度小于5 0m g m 3 则脱硫塔入口粉尘浓度应小于 1 3 2 2 8m g m 3 3 2分级除尘效率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前面的计算 可以得出石灰石 石膏湿法烟气 脱硫工艺的辅助除尘效率主要与粉尘粒径 烟气流速 脱硫塔高度 液气比和浆液直径有关 3 2 1液气比 气体流速在2 5m s之间变动时 不同直径的尘粒 的分级除尘效率均随液气比的增加而增加 其中对于 直径小于5 m的粉尘影响较大 对大于5 m的粉尘 影响较小 在脱硫塔条件允许的前提下 适当增加液气 比可使脱硫塔除尘效率增加 3 2 2气体流速的影响 在液气比不变的条件下 对于小于5 m的粉尘 气体流速越大分级效率越高 当粉尘直径大于5 m 时 分级效率趋于平稳 此时改变气体流速 分级效率 变化不大 3 2 3液滴直径 液滴直径在1 3 2 2 9 5m m之间时 分级除尘效率 随着液滴直径的增加而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其中液滴 直径的变化对小于5 m的粉尘的分级效率影响较大 对大于5 m的粉尘的分级效率影响较小 3 2 4粉尘直径 在脱硫塔运行的气体流速和液气比范围之内 粉 尘直径越大 分级效率越高 对于直径小于0 5 m的 尘粒 其分级效率都比较低 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气体流 速和液气比都难以捕集 当粉尘直径从0 5 m增加到 5 m时 分级效率快速上升 在此范围内 增加粉尘直 径 每个液滴捕集尘粒的效率都增加 当粉尘直径变为 大于5 m时 分级效率趋于平稳 再增加粉尘直径 分 级效率变化不大 3 2 5脱硫塔高度 在其他条件一定时 脱硫塔越高 气液接触时间越 长 除尘效率越高 在脱硫塔运行范围之内 对小于一定值 本文中称 为临界值 的粉尘的分级效率受气体流速 液气比 液 滴直径的影响较大 此时变化各参数 分级效率改变很 快 但是 直径大于临界值的粉尘的分级效率基本不受 气体流速 液气比 液滴直径的影响 在实际运行过程 中 气体流速一般为3m s 因此主要考虑液气比 液滴 直径 粉尘直径和脱硫塔高度对除尘效率的影响即 可 4工程应用 以燃用准格尔煤的内蒙古国华某电厂3 3 0M W机 组为工程实例 应用上述数学模型预测安装湿式石灰 石 石膏法烟气脱硫装置后的辅助除尘效率 有关烟气参数的取值如下 烟气量Q y 0 9 9 37 1 0 6 m 3 h 烟 气 密 度 y 1 3 0k g m 3 飞 灰 真 密 度 p 21 0 0 k g m 3 烟 气 动 力 黏 度 2 2 5 4 1 0 5P a s 喷 淋 高 度 h 9m 塔体直径d t 1 2m 塔体横截面积at 1 1 3 0 4m 2 液滴直径D c 0 0 0 21 4m 单个液滴密度 12 5 0k g m 3 浆液质量流量mp 20 0 0k g s 烟气流速V y 2 4 4m s 液 滴与烟气的相对速度V 7 8 2m s 经计算得到如表1所示的相关湿法脱硫系统辅助 除尘效率 根据本数学模型 在必要的初始条件下 石灰石 石膏湿法脱硫装置的辅助除尘效率可以达到7 0 根 据这一计算结果 并结合该电厂机组相关设计参数 得 出以下结论 1 按照电除尘器设计除尘效率 E 9 9 6 和入口 烟尘浓度C 4 3g N m 3 设计煤种 计算 安装脱硫装置 研究论文 A r t i c l e s 2 0 科技导报2 0 0 7年第2 5卷第1 9期 总第2 4 1期 表1内蒙古某电厂湿法脱硫系统辅助分级除尘效率预测 T a b l e1 F o r e c a s t o f g r a d en u mb e r e f f i c i e n c yo f w e t F G Ds y s t e mi nap o w e r p l a n t 粒组 m 组中径 m 粉尘重量 百分率 d y 2 m 2 y 3 dp d y 2 dp y 3 m y 3与 2 比较 g 1 Z 8 0 0 2 5 0 7 5 1 5 3 0 5 0 7 0 9 0 1 2 8 8 1 5 1 2 1 0 3 5 0 0 6 25 1 0 1 2 0 5 6 25 1 0 1 2 2 2 5 1 0 1 2 9 1 0 1 2 2 5 1 0 1 2 4 9 1 0 1 2 8 1 1 0 1 2 0 0 0 12 8 0 0 1 15 3 0 0 4 61 3 0 1 8 45 0 5 1 25 1 0 0 45 1 6 6 05 0 0 0 18 5 0 0 1 19 7 0 0 3 29 9 0 0 7 12 0 0 1 0 57 0 1 2 51 0 1 3 53 4 1 1 0 6 2 5 9 9 1 0 5 7 1 3 5 1 0 5 1 5 3 9 1 0 4 2 2 8 7 1 0 4 2 7 1 2 1 0 4 2 9 4 0 1 0 4 y 3 2 0 0 0 02 3 4 0 0 5 58 7 1 1 4 4 8 7 1 5 1 1 8 7 2 0 7 0 0 1 24 2 9 1 4 4 5 4 2 1 9 8 9 9 5 9 9 9 6 6 9 9 9 9 5 9 9 9 9 6 7 5 7 1 后的总除尘效率将达到 Z 9 9 8 8 出口烟尘排放浓度 C 5 1 6m g N m 3 2 按照电除尘器设计除尘效率 E 9 9 6 和入口 烟尘浓度C 5 3 9 6g N m 3 校核煤种 计算 规划安装 脱硫装置后的出口烟尘排放浓度C 6 4 7 5m g N m 3 为稳妥起见 将湿法脱硫装置7 0 的辅助除尘效 率计算值分别调低至6 0 和5 0 相应的烟尘排放浓 度如表2所示 如果按照电除尘器保证除尘效率 E 9 9 6 5 计算 计算出的排放浓度将如表3所示 根据表2计算结果 安装湿法脱硫装置后 当电除 尘器达到设计效率时 除了一种情况外 排放浓度均能 够满足1 0 0m g N m 3 的标准 根据表3计算结果 当电除尘器达到保证效率时 即使湿法脱硫装置的辅助除尘效率仅有5 0 排放浓 度仍能够满足1 0 0m g N m 3 的标准 表2 表3还显示 即使在入口浓度C 4 3g N m 3 脱硫装置的辅助除尘效率 E 7 0 的最有利条件下 要 满足5 0m g N m 3 的排放标准仍是困难的 5结论 通过分析喷淋塔的除尘机理 建立了石灰石 石膏 湿法逆流喷淋塔的除尘效率模型 并针对某电厂运行 参数计算了火电厂安装湿式石灰石 石膏法脱硫装置 后 对前置电除尘器出口烟气的二次除尘效率为6 2 2 8 3 1 当脱硫塔除尘效率在6 2 2 8 3 1 之间时 若 要求脱硫塔出口粉尘浓度小于1 0 0m g m 3 则脱硫塔入 口粉尘浓度应小于2 6 4 5 5m g m 3 若要求脱硫塔出口粉 尘浓度小于5 0m g m 3 则脱硫塔入口粉尘浓度应小于 1 3 2 2 8m g m 3 在脱硫塔运行范围参数范围之内 对于 直径小于5 m的粉尘 影响其分级除尘效率的主要因 素为 脱硫塔高度 液气比 液滴直径和烟气流速 对于 直径大于5 m的粉尘 在脱硫塔运行的参数范围内 可以全部被捕集 参考文献 R e f e r e n c e s 1 刘 利 程养学 喻文熙 等 火电厂烟气脱硫工艺概述及脱硫 国产化 J 能源环境保护 2 0 0 6 2 0 4 1 5 L I UL i C H E N GY a n g x u e Y UWw e n x i e t a l A ni n t r o d u c 脱硫装置 除尘效率 S 总除尘 效率 Z 排放浓度 m g N 1 m 3 入口浓度C 4 3 g N m 3 入口浓度C 5 3 9 6g N m 3 7 0 6 0 5 0 0 9 9 8 8 9 9 8 4 9 9 8 9 9 6 5 1 6 6 8 8 0 8 6 0 1 7 2 0 6 4 7 5 8 6 3 4 1 0 7 9 2 1 5 8 表2内蒙古某电厂湿法脱硫系统辅助除尘效率预测 T a b l e2 F o r e c a s t o f d u s t r e mo v a l e f f i c i e n c yo f w e t F G Ds y s t e mi nap o w e r p l a n t 注 设计除尘效率 E 9 9 6 S 0 表示未安装脱硫装置 E S P入口 烟尘浓度C 5 3 9 6g N m 3 脱硫装置 除尘效率 S 总除尘 效率 Z 排放浓度 m g N 1 m 3 入口浓度C 4 3 g N m 3 入口浓度C 5 3 9 6g N m 3 7 0 6 0 5 0 0 9 9 8 9 5 9 9 8 6 0 9 9 8 2 5 9 9 6 5 4 5 1 5 6 0 2 7 5 2 5 1 5 0 5 5 6 6 6 7 5 5 4 9 4 4 3 1 8 8 9 表3内蒙古某电厂湿法脱硫系统辅助除尘效率预测 T a b l e3 F o r e c a s t o f d u s t r e mo v a l e f f i c i e n c yo f w e t F G Ds y s t e mi nap o w e r p l a n t 注 保证除尘效率 E 9 9 6 5 S 0 表示未安装脱硫装置 E S P入口 烟尘浓度C 5 3 9 6g N m 3 研究论文 A r t i c l e s 表 内蒙古某电厂湿法脱硫系统辅助分级除尘效率预测 0 s to f g r a d en u mb e r e f f i c i e n c yo f w e t F G Ds y s t e mi nap o w e r p l a n t 后的总除尘效率将达到 766 338 出口烟尘排放浓度 6m g N m 3 2 按照电除尘器设计除尘效率 E 9 9 6 和入口 烟尘浓度C 5 3 9 6g N m 3 校核煤种 计算 规划安装 脱硫装置后的出口烟尘排放浓度C 6 4 7 5m g N m 3 为稳妥起见 将湿法脱硫装置7 0 的辅助除尘效 率计算值分别调低至6 0 和5 0 相应的烟尘排放浓 度如表2所示 如果按照电除尘器保证除尘效率 E 9 9 6 5 计算 计算出的排放浓度将如表3所示 根据表2计算结果 安装湿法脱硫装置后 当电除 尘器达到设计效率时 除了一种情况外 排放浓度均能 够满足1 0 0m g N m 3 的标准 根据表3计算结果 当电除尘器达到保证效率时 即使湿法脱硫装置的辅助除尘效率仅有5 0 排放浓 度仍能够满足1 0 0m g N m 3 的标准 表2 表3还显示 即使在入口浓度C 4 3g N m 3 脱硫装置的辅助除尘效率 E 7 0 的最有利条件下 要 满足5 0m g N m 3 的排放标准仍是困难的 5结论 通过分析喷淋塔的除尘机理 建立了石灰石 石膏 湿法逆流喷淋塔的除尘效率模型 并针对某电厂运行 参数计算了火电厂安装湿式石灰石 石膏法脱硫装置 后 对前置电除尘器出口烟气的二次除尘效率为6 2 2 8 3 1 当脱硫塔除尘效率在6 2 2 8 3 1 之间时 若 要求脱硫塔出口粉尘浓度小于1 0 0m g m 3 则脱硫塔入 口粉尘浓度应小于2 6 4 5 5m g m 3 若要求脱硫塔出口粉 尘浓度小于5 0m g m 3 则脱硫塔入口粉尘浓度应小于 1 3 2 2 8m g m 3 在脱硫塔运行范围参数范围之内 对于 直径小于5 m的粉尘 影响其分级除尘效率的主要因 素为 脱硫塔高度 液气比 液滴直径和烟气流速 对于 直径大于5 m的粉尘 在脱硫塔运行的参数范围内 可以全部被捕集 参考文献 R e f e r e n c e s 1 刘 利 程养学 喻文熙 等 火电厂烟气脱硫工艺概述及脱硫 国产化 J 能源环境保护 2 0 0 6 2 0 4 1 5 L I UL i C H E N GY a n g x u e Y UWw e n x i e t a l A ni n t r o d u c 表2内蒙古某电厂湿法脱硫系统辅助除尘效率预测 T a b l e2 F o r e c a s t o f d u s t r e mo v a l e f f i c i e n c yo f w e t F G Ds y s t e mi nap o w e r p l a n t 后的总除尘效率将达到 766 338 出口烟尘排放浓度 6m g N m 3 2 按照电除尘器设计除尘效率 E 9 9 6 和入口 烟尘浓度C 5 3 9 6g N m 3 校核煤种 计算 规划安装 脱硫装置后的出口烟尘排放浓度C 6 4 7 5m g N m 3 为稳妥起见 将湿法脱硫装置7 0 的辅助除尘效 率计算值分别调低至6 0 和5 0 相应的烟尘排放浓 度如表2所示 如果按照电除尘器保证除尘效率 E 9 9 6 5 计算 计算出的排放浓度将如表3所示 根据表2计算结果 安装湿法脱硫装置后 当电除 尘器达到设计效率时 除了一种情况外 排放浓度均能 够满足1 0 0m g N m 3 的标准 根据表3计算结果 当电除尘器达到保证效率时 即使湿法脱硫装置的辅助除尘效率仅有5 0 排放浓 度仍能够满足1 0 0m g N m 3 的标准 表2 表3还显示 即使在入口浓度C 4 3g N m 3 脱硫装置的辅助除尘效率 E 7 0 的最有利条件下 要 满足5 0m g N m 3 的排放标准仍是困难的 5结论 通过分析喷淋塔的除尘机理 建立了石灰石 石膏 湿法逆流喷淋塔的除尘效率模型 并针对某电厂运行 参数计算了火电厂安装湿式石灰石 石膏法脱硫装置 后 对前置电除尘器出口烟气的二次除尘效率为6 2 2 8 3 1 当脱硫塔除尘效率在6 2 2 8 3 1 之间时 若 要求脱硫塔出口粉尘浓度小于1 0 0m g m 3 则脱硫塔入 口粉尘浓度应小于2 6 4 5 5m g m 3 若要求脱硫塔出口粉 尘浓度小于5 0m g m 3 则脱硫塔入口粉尘浓度应小于 1 3 2 2 8m g m 3 在脱硫塔运行范围参数范围之内 对于 直径小于5 m的粉尘 影响其分级除尘效率的主要因 素为 脱硫塔高度 液气比 液滴直径和烟气流速 对于 直径大于5 m的粉尘 在脱硫塔运行的参数范围内 可以全部被捕集 参考文献 R e f e r e n c e s 1 刘 利 程养学 喻文熙 等 火电厂烟气脱硫工艺概述及脱硫 国产化 J 能源环境保护 2 0 0 6 2 0 4 1 5 L I UL i C H E N GY a n g x u e Y UWw e n x i e t a l A ni n t r o d u c 表3内蒙古某电厂湿法脱硫系统辅助除尘效率预测 T a b l e3 F o r e c a s t o f d u s t r e mo v a l e f f i c i e n c yo f w e t F G Ds y s t e mi nap o w e r p l a n t 2 1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R e v i e w2 0 0 7V o l 2 5N o 1 9 S u mN o 2 4 1 t i o no f f l u eg a sd e s u l f u r i z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o f c o a l f i r e d p o w e r p l a n t sa n di t sd o me s t i c i z a t i o n J E n e r g y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2 0 0 6 2 0 4 1 5 2 郝 强 陈 健 石灰石 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的除尘性能 J 电力环境保护 2 0 0 5 2 1 2 3 3 3 4 H A OQ i a n g C H E NJ i a n T h e f a c t o r s a f f e c t i n gd u s t r e mo v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nl i me s t o n e g y p s u m w e t F G Ds y s t e m J E l e c t r i cP o w e r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2 0 0 5 2 1 2 3 3 3 4 3 刘社育 蒋仲安 金龙哲 湿式除尘器除尘机理的理论分析 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1 9 9 8 2 7 1 4 9 5 2 L I U S h e y u J I A N G Z h o n g a n J I N L o n g z h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o f d e d u s t me c h a n i s mo f w e t s c r u b b e r s J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 M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1 9 9 8 2 7 1 4 9 5 2 4 原永涛 王方群 齐立强 等 化学添加剂对 粉煤灰 脱硫石 膏 胶结材抗压强度的影响 J 科技导报 2 0 0 7 2 5 1 8 4 7 5 1 Y U A N Y o n g t a o WA N G F a n g q u n Q IL i q i a n g e ta l E f f e c t so f c h e mi c a l a d d i t i v e so nc o mp r e s s i v es t r e n g t ho f f l ya s h d e s u l p h o g y p s u m J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R e v i e w 2 0 0 7 2 5 1 7 4 7 5 1 5 马广大 除尘器性能计算 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 9 9 0 1 5 8 MAG u a n g d a P e r f o r ma n c ec o mp u t a t i o no f s c r u b b e r s M B e i j i n g C h i n aE n 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