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原病、鼠疫防治手册高原与高原病高原高原的概念、特点:通常医学上把海拔在3千米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高原的特点是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均较低,气候干燥,昼夜温差较大,太阳辐射强,尤其是紫外线辐射高,气候变化无常。进入高原前注意事项:1、人员进入高原前应加强对高原环境特点、生活及高原病知识的了解,克服心理压力。 2、患有感冒及呼吸道感染者;患有器质性心脏病、恶性心律失常、高血压及低血压者;患有各种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者;患有癔病、癫痫及其他精神疾病者;患有消化系统溃疡活动期、各种急慢性肝病、肾病、内分泌系统及血液系统疾病者;曾患过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心脏病者均不宜进入高原。3、避免剧烈运动,进行适应性锻炼,坚持阶梯升高原则。初入高原后应减少劳动量及劳动强度,适应后逐渐增加劳动量。 4、忌烟、禁酒,避免服用镇静催眠药,保证充分的液体摄入。5、注意防冻保暖。 6、上高原前10天预防用药,口服红景天胶囊,红景天口服液,复方丹参片,维多胶囊等。如果不能阶梯上升,可从进入高原前12d起选用一种利尿药预防液体潴留,连服一周,(1)乙酰唑胺0.25g,每8小时一次。(2)呋塞米20mg,每日23次,紧急条件下登山,可用糖皮质激素。高原病一、高原病的概念高原病亦称高山病(高原适应不全、低气压综合征):是指人体进入高原对低氧环境不能适应,造成神经、造血、心血管、泌尿以及呼吸等系统发生的一系列特发性疾病。本病常在海拔三千米以上高原发病。二、高原病发病原因及诱因由平原进入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对机体产生明显生物效应的地区),或由低海拔地区进入海拔更高的地区时,由于高原低氧环境引起机体缺氧是其病因。上呼吸道感染、劳累、寒冷、精神紧张、饥饿等为发病诱因。三、高原病分型高原病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急、慢性两种。高原病单独发生一种类型很少见。(一)慢性高原病某些移居高原数月、数年甚至20年以后的人中,由于某种原因,失去了对缺氧的适应能力,或急性高山反应迁延不愈(3-6个月以上),以及少数世居高原人群,可发生慢性高原病,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红细胞增多症、肺动脉高压和心脏肥大以及心力衰竭。1. 慢性高原反应:指移居高原后发生高原反应持续3个月以上,进行性活动能力降低和不断加剧的疲乏无力、头痛、眩晕、失眠、多梦,记忆和思维能力降低、心悸、呼吸困难等。2、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常见的慢性高原病。机体长期慢性缺氧,体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代偿性增高,随之引起一系列缺氧表现。本病应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鉴别。除一般高原病预防原则外,可采用呼吸功能的锻炼方法(呼吸操、气功等)。治疗包括吸氧、高压氧、放血以降低红细胞数、放血后输入等量液体(生理盐水、右旋糖酐等)以促进血液流动,改进循环。也可用补气、活血、化瘀中药。最有效的方法是转往低海波地区,一般经12个月可自愈。3、高原心脏病:长期处于高原低氧环境发生慢性缺氧,肺循环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心肌缺氧导致右心肥大和心力衰竭的一种心脏病。表现为心悸、咳嗽、紫绀、水肿、杵状指、心率增快、心律失常、收缩期和舒张期杂音。治疗方法为吸氧、抗心力衰竭、降低肺动脉压、镇静、控制呼吸道感染、转低海拔地区治疗等。4、高原血压异常:包括高原高血压、高原低血压和低脉压(其中高原高血压、低脉压较多见)。高原高血压的治疗同原发性高血压,高原低血压和低脉压者应加强体力锻炼,提高肌体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以改善心血管功能状态,提高心排血量。可服用补气活血类中草药,血压过低、症状严重者可转低海拔地区治疗。5、慢性高原病混合型:本病指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高血压及高原心脏病三型中,有两型同时存在者,称为混合型。最常见的是红细胞增多症合并心脏病和红细胞增多症合并高血压。(二)急性高原病1、轻型急性高原反应指初入高原时出现的急性缺氧反应,一般进入高原数小时后出现症状,迅速登山或高体力劳动更易发病,发病比例较高。多数症状是机体对低氧环境的生理适应性反应,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头晕、胸闷、气短、心悸、心律增快、腹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常见,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减退,可伴有失眠、多梦、部分人有口唇紫绀,少数人血压暂时升高,一般在进入高原后第12天症状明显,以后逐渐减轻,一周左右消失,但也有少数人症状急剧加重,发展为高原肺水肿或高原脑水肿。轻型急性高原病主要注意休息、保暖或间断吸氧,一般不做特别治疗。2、重型急性高原反应急性高原病中恶性、严重的类型。其特点是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多发于夜间睡眠时,不及时诊断和治疗者可危及生命。 (1)高原肺水肿(又称肺型或重型急性高原病):是在低氧环境中发生的一种特殊型肺水肿,发病率约为3,多在登上海拔3500m以上地区后348小时发病,也有迟至310天或时间更长者。一般在急性高原反应的基础上,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而病情加重,突发肺水肿。其特点为头痛,乏力,心率加快,出现紫绀,胸痛,有严重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咳嗽逐渐加重,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听诊可有干、湿罗音,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静脉弯曲扩张,视神经乳头充血,有出血斑。胸部X线检查见肺野有不对称絮状、点片状或云雾状阴影,严重者少尿,神志不清。有些病人可同时并发脑水肿。根据进入高原史和典型临床表现可以诊断,但应注意与肺炎鉴别。转移至低海拔地区或返回平原后症状可迅速减轻,为本病之特点。既往患过高原肺水肿的人更易再发,故不宜再次进入高原。(2)高原脑水肿,又称高原昏迷:高原反应实质上也有轻度脑水肿存在,只有出现显著的神经精神症状时才诊断脑水肿,是急性高原病的危重类型。发病率较低,约1左右,登上海拔4000m以上地区,过劳或精神过度紧张为诱因,先有严重的高原反应症状并逐渐加重,出现显著的神经精神症状,如剧烈头痛、头晕、频繁恶心、呕吐、共济失调、步态不稳、精神萎靡或烦躁,意识障碍由嗜睡、昏睡以至昏迷,部分病人可发生抽搐或脑膜刺激症状。其特点是发病急,出现严重脑功能障碍和意识丧失,有时昏迷,迁延不治则有生命危险或留有后遗症。四、高原病临床诊断要点在高原地区工作、生活或既往有高原病发病史。1、急性高原反应:进入海拔3千米以上时,第1-2日症状最明显,后渐减轻,大多6-7日基本消失,少数可持续存在。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乏力、腹胀、失眠、多梦,记忆与思维能力减退。呼吸深、频率增加、心动过速。部分患者有紫绀、血压升高。2、高原肺水肿:平原或低海拔地区人员在迅速进入高原后1-3日发病,也有晚于7-14日或更长时间发病者。表现与一般肺水肿相同。多数有急性高原反应症状如出现乏力,不断加重的干咳、头痛、呼吸困难或紫绀,系本病的早期表现。少数暴发型者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或神志恍惚,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满布粗大湿罗音夹杂哮鸣音。少数患者发病隐匿,缺乏明显症状或自我感觉,可在平卧休息或夜间睡眠中发病,发现或救治不及时,极易导致生命危险。胸透可见肺中、下部絮状或点片状模糊阴影。3. 高原脑水肿:本病为恶性高原病。患者除早期有急性高原反应症状外,常伴有颅内压增高现象,如剧烈头痛、呕吐、神志恍惚、抑郁或兴奋、谵妄等精神症状。患者也可抽搐、嗜睡乃致昏迷。查体可见脉率增快、呼吸不规则,瞳孔对光反应迟钝等危重体征。五、鉴别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肺部疾患,心血管病以及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应与上呼吸道感染、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病、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肝肾疾病、晕车等相鉴别。六、治疗原则、方案对重危病人就地抢救,给予高流量吸氧或面罩给氧。发病地点确无医疗条件而有较好的运送工具及抢救设备者,可将病人由高原转往海拔低的地区治疗。慢性高原病患者如病情许可,应逐步锻炼,疗效不佳,可转往低海拔地区。1、急性高原反应: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即可逐渐缓解,症状严重者给予间断吸氧后多可缓解,或给与非特异对症治疗。必要时返回平原即可自愈。2、高原肺水肿:病人应绝对卧床,采用头高脚底位休息,注意保暖。早期充分吸氧(6L8L分钟),有条件最好选用高压氧舱治疗。呋塞米(速尿)2040mg肌注或静脉注射。烦躁不安可给予适量镇静剂。也可采用O.25g氨茶碱溶于50葡萄糖液40ml静注;或选用糖皮质激素及抗菌药物。一旦病情稳定,应转移至较低海拔地区治疗为妥。3、高原脑水肿:易致死亡,首先应连续给氧,最好选用高压氧舱治疗。清醒后仍应间断给氧。可用高渗葡萄糖、甘露醇、糖皮质激素、细胞色素C等积极治疗以减轻脑水肿。也可交替使用可拉明、安钠加、洛贝林等中枢神经兴奋药物。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可采用能量合剂和降温疗法,注意控制和预防继发感染,病情稳定后转至低海拔地区继续治疗。4、高原心脏病:症状较轻者,可作一般对症处理。有心衰时宜用速效药物,如毛花苷丙(西地兰)、醋毒毛花苷K小量注射。5、高原血压异常:可对症治疗。6、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低流量给氧,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症状严重时,可放血300ml500ml暂时缓解症状以备转移至低海拔地区恢复性治疗。鼠疫的预防1、鼠疫是一种什么病?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病情极为凶险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国际检疫中被列为第1号法定的传染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甲类传染病。鼠疫本来是啮齿类动物的传染病,当鼠间流行鼠疫时,就会出现大批的病鼠和死鼠,鼠死以后,它身上有含鼠疫菌血液的跳蚤离开死鼠,找到活的动物吸血就发生传染。如果叮咬了人,人就会染上鼠疫病。2、鼠疫的传染源有哪些?人间鼠疫的传染源,一是染疫地动物;二是鼠疫病人。作为传染病的染疫动物主要是啮齿类动物,如褐家鼠和黄胸鼠等,是家鼠鼠疫疫源地内人间发生腺鼠疫流行的主要传染源。鼠疫病人特别是肺鼠疫患者,可通过飞沫向外排菌,引起肺鼠疫流行;腺鼠疫或其它型病人出现菌血症时,也可通过媒介昆虫的作用,成为腺鼠疫的传染源。 3、怎样预防人间鼠疫? 在鼠疫疫源地生活、生产的居民,要在严格个人防护(穿长筒靴、袜等)的情况下,进行耕作、放牧及其他野外活动。严禁打猎,严禁剥食鼠、狐狸、旱獭、野兔等动物,禁止大人、小孩玩鼠。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如在外发现病死鼠或其他动物。发现症状与鼠疫相似或原因不明的高烧昏迷病人,应及时报告就近的卫生院、医院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并就地隔离治疗。在疫情地区必须做到“三报”和“三不”,“三报”指:报告病、死鼠(獭,其它病死动物);报告疑似鼠疫病人及不明原因高热急死病人;报告鼠疫病人。“三不”指: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贩卖疫源动物及产品。对已判定为鼠疫“疫区”的地区,要做好预防接种,积极做好疫区处理(消毒、灭鼠、灭蚤)和房屋及周围环境的灭鼠灭蚤,并搞好环境卫生。4、鼠疫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给人?鼠疫菌可通过以下途径传播给人:(1)媒介昆虫:主要是通过染疫跳蚤的叮咬,其它吸血虫媒,如硬蜱、臭虫、虱子等,在自然条件下也可以携带鼠疫菌。(2)直接接触:人与感染鼠疫的动物(包括家畜)、媒介昆虫、鼠疫患者及其尸体,带菌分泌物和排泄物,直接接触皆可引起感染。人们猎取或剥食旱獭是常见的直接接触感染途径之一。(3)飞沫:继发或原发性肺鼠疫病人可以经呼吸道通过呼吸、谈话、咳嗽、打喷嚏等借助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鼠疫,并迅速造成肺鼠疫大流行;在剥制染疫动物过程中,可通过呼吸道引起直接感染。5、鼠疫病主要临床表现?鼠疫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至3天,曾接受预防注射者,则潜伏期延长至9至12天;机体抵抗力弱,而病菌毒力特强者,潜伏期可缩短至数小时。临床上主要有轻型、腺型、肺型及败血型等类型,除轻型外,初期的全身中毒症状大致相似。全身中毒症状:起病急,以畏寒或者寒战发热等开始,体温迅速上升至39度至40度,头痛及四肢疼痛剧烈,有时有恶心、呕吐等,病人意识迅速模糊,表情惊惶,言语含糊,颜面和眼结膜极度充血,步态蹒跚如醉酒状。此时病人极度衰竭,脉博与呼吸加速,脉律不规则,血压下降,肝脾肿大。有时皮肤、粘膜出现瘀血或皮下出血,鼻出血、尿血、胃肠道出血等。6、患了鼠疫病如何进行治疗?(1)、特效疗法:尽早开始治疗,使用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磺胺嘧啶等均有良好疗效,对严重病人联合用药为宜。(2)、一般疗法:患者应严密隔离,绝对卧床休息,予以良好护理,供给易消化食物,供应充分体液。(3)、局部治疗:对腺鼠疫的淋巴结肿,急性期应尽量避免挤弄,可热敷处理。7、接触鼠疫病人后怎么办?接触鼠疫病人的人员不得随意活动,注意观察,可服药预防。成人服四环素,每天3次,每次0.5g,连服7天。磺胺首次2g,其后4至6小时服1g,连服5天。肝包虫病的预防肝包虫囊肿多见于牧区,我国内蒙、四川西部、青藏高原等地区较常见。本病又称肝棘球蚴病,由细粒棘球绦虫的蚴侵入肝脏所致。此绦虫主要宿主为犬、狐或狼,中间宿主为羊、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师岗位培训心态
- 食堂员工防疫培训
- 副职领导年度工作总结
- 交警岗亭施工方案模板
- 2026届陕西省西安市信德中学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物业项目产权转让及社区安全防范服务协议
- 高端酒店租赁意向金及酒店管理服务协议
- 《涉及离婚后子女医疗救治与保险权益协议书》
- 高端写字楼租赁定金及装修费用合同协议书
- 离退休人员返聘担任企业战略规划顾问协议
- 2024版中国难治性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解读课件
- 鸿蒙应用开发案例实战(ArkTS版)(AI助学)(微课版)-课程标准
- 新学期教学工作会议上校长讲话:把功夫下在课堂里把心思放在学生上把质量落到细节中
- 2025年全国青少禁毒知识竞赛题库(答案+解析)
- 2024年成人高考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及解答参考
- 模切机保养管理办法
- 抑郁症病例分析报告
- 男人健康饮食管理方案
- 《老年冠心病慢病管理指南(2024版)》解读
- 中学烧伤教学课件
- 雨污分流管道检测与修复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