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龙电器现金流量表分析案例 Contents 公司背景介绍 一 潘宁时代的科龙二 顾雏军掌控下的科龙 顾雏军 1959年 顾雏军呱呱落地于江苏泰县 其父顾善鸿也许做梦也想不到 襁褓中的儿子在半个世纪之后 会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搅起惊天巨浪 顾雏军从来没有梦想着要撬动地球 但是他却撬起了一个庞大的企业帝国 他的杠杆就是资金链条 支点就是格林柯尔这个平台 资金链条形成需要一个起点 也就是第一桶金 顾雏军曾就他的第一桶金对媒体做出解释 我去国外 从来没有读过书或打过工 一出去就是做老板 我以制冷剂的专利权入股 而且是大股东 占60 多的股份 这是发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事情 在他的 顾氏热力循环系统 遭到国内学术界的迎头痛击之后 但是这依然不是顾雏军能够以大规模收购构筑资本平台的理由 顾雏军资金杠杆的形成至关重要的就是上市融资 对于上市融资 顾雏军怀着强烈的追求 他曾说 我不忙虚的了 一定要搞到上市才行 成者为王 败者为寇 不成功就蹲监狱 一 潘宁时代的科龙 1 科龙的黄金时代84年 时任顺德市容桂镇工交办副主任 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 已年过50的潘宁 花了24元买回几本制冷书 借来9 8万元试制费用 带领100余名工人在简易工棚里 在木头搭建的生产线上 经过昼夜奋战 用手工锤敲出国内第一台双门冰箱 开始了科龙电器发展的历程 1996年7月 科龙电器H股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 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乡镇企业 1 科龙的黄金时代 续 科龙集团以良好的企业管理 优异的经营业绩和对股东权益的高度重视及财务上的高透明度 在1997 1999年连续三年获国际著名的商业期刊 亚洲货币 杂志 中国最佳管理公司 和 中国最佳投资者关系公司 殊荣 1999年被美国 福布斯 杂志评为20家最优秀的中小型企业之一 所产容声牌冰箱占据国内冰箱市场份额逾20 是当仁不让的龙头企业 2 科龙动荡时期 1999年4月 潘宁65岁时选择了离开一手创立的科龙 功成身退 全家移民加拿大 正式开始了退休生活 1999年 王国端从潘宁手中接过科龙帅印 同年 科龙电器 000921 在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上市 再次保住了冰箱全国销量第一的地位 并创造了连续9次全国销量第一的佳绩 然而 由于体制上的固有缺陷 科龙患上了大企业病 2000年首次出现了高达6 78亿元的亏损 科龙2001年净亏损15 56亿元 科龙的巅峰时代从此结束 带上了ST的帽子 二 顾雏军掌控下的科龙 1 政府资本变现退出 科龙易手格林柯尔2 遭受争议和质疑的顾雏军和其格林柯尔3 以科龙为起点 顾雏军建造格林柯尔系 1 政府资本变现退出 科龙易手格林柯尔 当时的顺德市容桂镇政府通过科龙电器第一大股东广东科龙 容声 集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容声集团 控制着科龙 容声集团和政府实为一体 共用一套领导班子 面对科龙巨额亏损的颓势 为了拯救科龙 作为科龙电器最大的股东 容桂镇政府做出了政府资本退出科龙电器的决定 股权转让 2001年10月29日 容声集团与顺德市 广东 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股份转让合同 顺德格林柯尔受让容声集团所持有科龙电器204 775 755股 占科龙电器总股本的20 6 法人股 转让价格为人民币每股2 74元 合计转让价款为人民币5 6亿元 2002年3月5日 双方又签订了 关于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合同书的补充合同 根据该合同的规定 转让价格改为每股人民币1 70元 合计转让价款为人民币3 48亿元 2002年扭亏为盈 2002年 在顾雏军和其格林柯尔入主科龙后 尽管外界对顾雏军和其格林柯尔充满着疑惑 但科龙却奇迹般地 活 了过来 在上半年冰箱 空调全行业不景气的逆境下 科龙电器半年中报不仅成功摆脱了2001年巨亏15 6亿元的阴影 而且交出盈利高达1 13亿元的成绩单 着实令人吃惊 2 顾雏军和其格林柯尔 1989年 顾雏军申请了无氟CFC制冷剂专利 远赴海外创业 1990年 顾雏军与人合作在英国建立了格林柯尔制冷剂生产厂 其后陆续创立美国 加拿大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分公司 1995年 顾雏军返回国内 在天津成立格林柯尔制冷剂 中国 有限公司 即天津工厂 建立无氟制冷剂国内生产基地 2000年7月 顾雏军以北京 深圳 海南和湖北四家工程公司为主体 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了在外人看来难以理解股权结构的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8056 HK 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筹集资金约5亿港币 顾雏军占71 股份 3 以科龙为起点 顾雏军建造格林柯尔系 1 闪电收购2003年5月 以2 07亿元现金收购合肥美菱股份 同年12月 以4 178亿元收购扬州亚星客车进入汽车业 2004年4月 以1亿元现金收购襄阳轴承 2004年11月通过境外子公司GRCcapital正式收购法国汽车配件生产商Tomkins和英国汽车设计公司LPD 1 闪电收购 续 在以格林柯尔为平台进行企业并购的同时 顾雏军控制的科龙自2002年10月起收购破产冰箱企业吉诺尔 并在短短两年时间里 以极其低廉的价格 闪电式收购了吉林 扬州 江西 杭州 珠海等地一大批国内已经停产的冰箱生产线 至2004年4月 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内 顾雏军通过并购构建了一个拥有4家国内上市公司 科龙 美菱 扬州亚星 ST襄轴 横跨制冷家电和汽车两大行业 冰箱产能达到1300万台 号称世界第二的实业王国 2 品牌建设 根据格林柯尔的规划 其旗下的科龙 容声 康拜恩和美菱4个冰箱品牌将组成3个梯队全面出击 其中 科龙主攻高端 与西门子等品牌争夺高档冰箱市场 容声 美菱主攻中高端 与海尔 伊莱克斯等分食绝大部分中高档冰箱市场份额 康拜恩主攻低端 全面拓展县级市场 与 杂牌军 决战 可以说 格林柯尔系这种高中低端通吃的品牌策略 和它所拥有的国内三分之一强的产能 正在改变着国内冰箱业竞争的格局 3 格林柯尔系的主体 4家A股公司 1家香港创业板公司 这是一个财富的集中营 构成了格林柯尔系的主体 2003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颁奖词中说道 他 顾 将竞争对手变成了自己的合作伙伴 并购科龙 控股美菱 他用了10亿元的资本杠杆撬动上百亿的企业 他是制冷专家 更是投资 赢 家 经营活动 投资活动 筹资活动 DescriptionofthecontentsDescriptionofthecontents DescriptionofthecontentsDescriptionofthecontents DescriptionofthecontentsDescriptionofthecontents 二 科龙现金流量表分析 科龙电器1999年现金流量表 经营活动 科龙电器1999年利润表 科龙电器1999年资产负债表部分内容 科龙电器1999年合并资产负债表部分内容 科龙电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 从1999年现金流量表上的内容来看 导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金额减少较多的主要原因不是收款问题 而是 购买商品 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以及 支付的所得税款 出现了不利于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加的重大变化 而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和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则出现了有利于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加的重大变化 1999年 科龙电器购买商品 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4800965138元 比1998年的2565704338元 增加2235260800元 现金购销比率 购买商品 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销售商品 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4800965138 4053959452 1 18 很不正常 主营业务成本 存货的增加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应付账款 应付票据的减少 预付账款的增加 2841962528 82086670 2841962528 82086670 17 145277303 28405396 3345926660 这就是说 现金流量表告诉我们 企业本年购买商品 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48亿元 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却告诉我们 本年购买商品 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最多为33亿元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这种偏差呢 比较一下资产负债表中 其他应收款 年末和年处之间的差额 我们就会发现 其他应收款年末的规模比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之和的规模还大 其年末和年初相比 增加了9 8亿元 再比较一以下年末合并资产负债表的 其他应收款 数字 我们会发现其规模仅有1 84亿元 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 其他应收款 的10 79亿元与合并资产负债 其他应收款 的1 84亿元之间的差额 为上市公司与其子公司之间因非商品交易形成的债权 应该属于关联方之间的内部资金拆借 那么 其他应收款 年末和年初之间的差额9 8亿元 在现金流量表上应并入哪个项目呢 显然 该项流出不应属于购买商品 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而应该属于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但是 现金流量表中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的规模仅有0 19亿元 再比较一下现金流量表中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的本年数与上年数和利润表中 营业外支出 的本年数与上年数 发现现金流量表中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的本年数与上年数和利润表中 营业外支出 的本年数与上年数是相同的 分析到这里 大家应该能够自己得出下面问题的答案 应该并入而没有并入现金流量表中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的现金流出去了哪里 科龙电器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从现金流量表来看 与上年相比 企业当年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减少了约45 企业减少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的原因 既可能是企业在年内采取了裁员策略 也可能是企业在年内降低了职工的收入待遇 不论是哪一个原因 都可能对企业的员工士气产生影响 科龙电器支付的所得税以及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支付的所得税款 比较一下现金流量表中的 支付的所得税款 和利润表中 所得税 项目的金额 我们会发现 由于营业利润低迷 当年企业的 所得税 费用仅为117万元 而企业支付的所得税为1 08亿元 如果我们再考察一下企业关于应交税金项目的附注 我们会发现 企业年初应交所得税为1 42亿元 在年内缴纳了1 08亿元之后 年末应交所得税仍有约0 35亿元 这说明 企业可能长期存在的大额所得税负债 那么 为什么企业的其他应收款出现将近10亿元的增加 所得税在长期欠交后今年集中缴纳了呢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我们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经看到 本数据的来源为营业外支出的数字 如果不进行系统化分析 我们很容易对企业做出在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控制方面成效显著的判断 但是 如果我们对其现金流量状况进行系统化分析 我们就会认为 此数据说明了企业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科龙电器支付的所得税以及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科龙电器1999年现金流量表 投资活动 科龙电器董事会报告中的公司投资情况 1 公司于1996年6月2日发行110000000股人民币普通股股票 募集资金已全部到位 公司按照招股说明书规定已投入使用 尚未使用资金存入本公司银行账户 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如下表所示 2 截止1999年11月 公司已基本完成收购 华宝 两厂经营性资产的工作 实际收购金额为76300万元 比原计划少8610万元 公司计划将剩余资金用于空调销售网点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 科龙电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 结合董事会报告中的公司投资情况的内容 我们可以的看到 购建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与投资计划基本吻合 结合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分析 我们发现其所用资金并非如招股说明书所说的募集资金 主要用的是自有资金 结合固定资产的附注的内容 企业当年的固定资产在房屋建筑 机器设备等方面的技术装备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但是 企业的这种技术装备水平的极大改善能否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效益 关键要看未来对上述资产的综合利用 科龙电器1999年现金流量表 筹资活动 科龙电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 筹资活动所关注的是 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与经营活动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之和的适应程度 以及所筹集资金的使用情况 企业当年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量 主要包括从股市中筹集的资金以及借款收到的现金 从股市筹集资金的事实告诉我们 企业有在股市中筹资的能力 而企业超过2亿元的借款是否适当 应该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做具体分析 1999年12月31日 公司资产总计6229085421元 货币资金566250943元 应收票据552290731元 货币资金加应收票据占资产总计的比例为18 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三 科龙案例分析 一 顾雏军的资本运作方式 1 郎咸平概括的 七板斧 安营扎寨 指顾雏军进行资本运作的投资主体 收购科龙电器和美菱电器的广东格林柯尔的股东为顾雏军本人以及他的天津工厂 是一家完全的私人公司 收购襄阳轴承和亚星汽车的扬州格林柯尔顾雏军持有90 股份 其父顾善鸿持有10 股权 乘虚而入 顾雏军选择的的收购对象 多为经营困难但品牌较好的国有上市公司 收购交易定价较低 科龙 美菱 亚星 襄轴都是生产条件和市场基础较好但出现亏损的上市公司 反客为主 投桃报李 将原大股东容声集团欠上市公司的债务 通过关联方交易免除 洗个大澡 让被收购公司巨亏 相貌迎人 借鸡生蛋 控制股权后开始挪用被收购公司资金 资产用作其他收购 收购的目的 生动吗 2 顾雏军的 并购链 顾雏军的资本运作方式是以香港格林柯尔为主体 建构了一个精巧的 并购链 第一步是以开曼群岛等 离岸金融中心 为资本运作平台 借助格林柯尔的早期 业绩 通过上市公司 套现 香港投资者的大量资金 第二步利用离岸公司的信息不明特性 以及中国市场监管的缺失和地方政府官员的短视 大做文章 将巨额资金通过复杂的海外股权关系分布于下属子公司内 第三步以退出中的国有企业为并购对象 在适当的时机收购整合中国冰箱产业 成为跨国家电公司投资和重组的最佳对象赚取资产溢价 顾雏军收购的这些国有企业 基本上都是负债率高 但有着很好的基础 地方政府又很支持的企业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利于收购时的压价 收购的目的 顾雏军到底想做什么 如此大手笔地收购一家又一家的企业 难道只是为了卖他的制冷剂 顾雏军关心的是GE家电与LG的换股重组计划 关心惠尔浦 伊莱克斯的中国资本布局 如果有一家中国企业旗下整合的产能占到中国冰箱总产能的半壁江山 无疑将成为跨国家电公司投资和重组的最佳对象 与国际冰箱巨头在资本市场讨价还价 再次整合 大手笔 股权结构的特点 金字塔股权 的 安排 实际上是为了设立一个有利于未来公司收购以及关联交易运作的公司集团架构及股权结构 便于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产相结合 在这种框架中 居于控制端的是不需要承担信息披露义务的私人公司 高负债 居于被控制端的则是被收购的上市公司 低负债 而处于同一层次的公司又多进行不同产业的经营 监管真空地带 离岸金融中心 专门从事外币存贷款业务的金融活动统称为离岸金融 offshorefinance 之所以如此 部分原因是在离岸金融中心注册的这些公司超出了内地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范围和能力 从而形成了监管真空 离岸金融中心的特点 财务不透明 资金来源无人追踪 二 科龙败局 2004年8月9日 郎咸平在复旦大学做了一次名为 格林柯尔 在 国退民进 的盛宴中狂欢 的演讲 指出格林柯尔系列并购中的三大规律 一是顾氏通过格林柯尔收购的企业多数是上市公司 但每一类产业的上端都是一家顾雏军100 控股的私人公司 二是收购对象是在 国退民进 的背景下 地方政府急于出手的 经营困难但是生产条件较好和市场基础较好的企业 三是顾雏军总是在股权转让完成之前进驻目标公司 或成为董事长 或委托自己的副手成为总裁 并且假设这样的安排是为新控股股东在对公司的一些操作中带来了便利 2004年11月 深交所联合香港联交所进驻广东科龙总部对其财务问题进行集中核查 核实了从1997年至2001年期间科龙电器和容声集团的多起未及时披露的重大关联交易 2005年4月29日 科龙公布2004年年报 前三季度报表中盈利2亿元人民币的科龙电器在2004年年报中离奇亏损6000万 而科龙的解释为其持股公司华意压缩经营不善等原因 科龙的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德勤接着宣布 不再继续担任科龙的审计师 这极大影响了外界对科龙的看法 供应商由此开始加紧向科龙追讨欠款 三 科龙案例解析 财务角度 A 科龙前期即有造假嫌疑1 上市第一年 即有利润操纵迹象 1 母公司的经营业绩下滑 全靠投资收益救驾1999年报 母公司盈利6 4亿元 营业利润 0 39亿元 全靠投资收益 而且企业投资几乎全为长期股权投资 其合并投资收益为0 看来其5 4亿元的投资收益均来自其并入合并报表的子公司 子公司的利润真实吗 2 子公司创造经营神话 1999年子公司的毛利率高达55 9 1998年居然高达令人难以置信的69 23 但根据公司提供的长期投资报表附注 子公司经营业务与母公司在同一个领域 再测算其存货周转率 母公司为7 4 比较正常 而其子公司存货周转率却仅为可怜的1次 同期经营类似业务的同属冰箱四大品牌之一的美菱 毛利率仅为17 79 即使是海尔 毛利率也才20 6 3 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无法对应 分析其利润获取现金能力 科龙公司的现金流量表 在投资活动收到的现金项目中 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的现金的这一项本年数和上年数均为0 母公司资产负债表应收股利项同样为0 也就是说 科龙母公司1999年和1998年未从投资的子公司中分来任何股利和利润 可以认为科龙的1999年报表不免有编造利润的嫌疑 其6 4亿元的净利润很大程度上有虚构的可能 2 科龙2000年巨亏 是1999年会计操纵的结果 2000年科龙报表的奇怪现象 1 母公司几乎 停产 营业费用为零 母公司1999年创造收入高达30多亿元 2000年全年仅取得1 55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 母公司似乎几近停产 合并主营业务收入38 7亿元 几乎子公司完成了主营业务收入的全部 但其55 9 的高毛利率也急剧下降至16 集团合并的营业费用2000年高达9 18个亿 比1999年多出1 5个亿 但母公司的营业费用居然没有发生 管理费用也急剧下降了1 3个亿 仅3500万元 集团大部分的管理费用都转移到了子公司 科龙电器母公司突然不进行生产和销售出现巨大萎缩的原因 以及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与上年出现明显差异的原因 科龙电器未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解释 2 母公司1999年投资收益全部蒸发 子公司进入 病态 1999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增加5 4亿元 2000年科龙投资的子公司投资收益减少6 11亿元 虽然2000年子公司整体销售收入比1999年多出近一倍 科龙子公司像是 大病 了一场 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全面攀升 利润锐减 结论 可以推断 科龙电器母公司1999年5 4亿元的投资收益基本上是假的 科龙早在1999年盈利能力就已经出现了问题 但是迫于 科龙教父 潘宁的卸任 为了保住潘宁时期科龙高成长 高利润的形象而编造出子公司的假利润 导致王国端 99年 上任后不得不承担科龙出现亏损的局面 2000年的巨亏是1999年会计操纵的结果科龙自上市的财务报表在顾雏军未进入前就从未给投资者展现真实的财务状况 B 顾雏军时代的科龙 大玩会计操纵游戏 2001年上半年的科龙 公司已经开始盈利 尽管其净利润不到2000万元 但子公司也不再亏损 但科龙却在上半年盈利的情况下 年报爆出15 56亿元的巨额亏损 被ST1 看看这15 56亿元是怎么亏出来的 1 毛利率的变化无常 毛利率由23 17 急剧下降至7 5 2 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急剧攀升 一般而言 营业费用与销售收入有较稳定的比率 现金流量表 科龙电器管理费用增加的原因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项目由2000年的2 43亿元 增至2001年的3 82亿元 增幅高达50 之多 从年度报告中可以看到 酬金超过300万的高管居然有5名 其中超过500万的有3名 最高的年薪居然在700万之上 这么高的薪水却使公司巨额亏损 科龙电器真变成了高管们的提款机了 3 关联方的资金占用开始严重 2002年1月11日 科龙电器公告了与容声集团关联交易的调查结果 容声集团对科龙电器欠款高达12 6亿元 似乎容声集团在即将退出科龙电器前有抽干科龙电器的迹象 2 2002年科龙 胜利大扭亏 2002年 科龙将会计师事务所由安达信更换为德勤 2003年4月1日 科龙公布了2002年报 实现净利2亿元 从连续巨亏两年到盈利2亿元 会计师对公司年报出具了 保留意见 的审计报告 故而将对年报数据进行调整 而调整后公司的利润下降9000多万元 4月4日公司调整后的年报出台 2 01亿元利润额迅速下调达50 以上 即使是调减后 也还有1亿元的净利润 尽管德勤在科龙调整报表后仍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科龙还是痛痛快快地成功摘去ST的大帽子 科龙真的扭亏了吗 2002年的扭亏并不是毛利率提高的结果 而是其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急剧下跌的成绩 2002年科龙电器合并报表营业费用下降3 3亿元 管理费用更是下降得离谱 集团合并管理费用低得连1个亿都不到 而2001年的管理费用高达9个多亿 而管理费用的巨额下滑主要是由于2001年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 另外2002年的投资收益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也有所转回 C 顾雏军科龙资本运作手法剖析 乔装富翁 以产业整合名义提起收购 提前进场 控制科龙 勾结大股东 免除大股东巨额债务并压低收购价格 粉饰报表 造成巨亏 为来年扭亏盈利铺路 利用科龙强大现金流 用作其他收购 四 科龙事件暴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分析
- 黑龙江省哈尔滨双城区六校联考2026届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互联网保险产业链市场竞争态势演变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
- 智能播种技术如何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研究报告
- 消毒防疫者2025年智能家居消毒技术应用报告
-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6届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吉林省长春市解放大路中学2026届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贵州省毕节织金县联考2026届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聘用人员工资管理办法
- 船舶机损事故管理办法
- 空调系统故障应急预案
- 高校防网络电信诈骗课件
- 2025年高考政治学科命题原则、命题趋势、考查重点与导向解读
- 手术室安全知识
- 临床带教方案
- DL-T 5876-2024 水工沥青混凝土应用酸性骨料技术规范
- 全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无人机驾驶(植保)项目)选拔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运动解剖学课件完整版
- 地下室管理制度
- 骨科术后下肢肿胀护理
- 《套期保值会计》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