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doc_第1页
浅谈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doc_第2页
浅谈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doc_第3页
浅谈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doc_第4页
浅谈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湖北省恩施市板桥镇中心小学 张家菊 赵昌奇【摘要】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拿出真爱来关心爱护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普及和少年儿童对电脑网络的熟知,通过将两者有机融合来解决这两种教育各自的不足就显的十分重要。【关键词】:留守儿童 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网络融合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拿出真爱来关心爱护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普及和少年儿童对电脑网络的熟知,通过将两者有机融合来解决这两种教育各自的不足就显的十分重要。由信息技术大众化带来的一些心理上的问题解决,也迫在眉睫,所以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与信息技术教育结合起来就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优越性。一、 信息技术作为载体,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由于社会市场经济的冲击,农民纷纷舍弃田地,步入城市,农村小学生逐步成为了“留守学生”,长期缺乏父母的教育、关爱,其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农村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健康心理,如孤傲、怪僻、任性、自卑、懦弱、胆怯、嫉妒,甚至厌学和自弃等等。这些不健康心理不仅束缚了学生自身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心理接受力和承载力,而且也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农村全体学生之中,各层面的学生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受影响,传统教育所无法完全地妥善地解决,所以我们把视角转向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上。(二)利用计算机辅助“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师把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介入教学。由于计算机具有存储、处理信息和自动工作等功能,因此,它不同于其它教学媒体,能呈现出教师需要的大量图片,能使教师的板书更加清晰,并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能把多层次、多方位的思维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还能把学生的想像力和理解力在顷刻之间变为形象的画面。它不仅能刺激人的视觉听觉,而且能有效地唤起人的兴趣、情趣和思维。所以计算机辅助心理健康教学为学生了解知识、理解内容最终形成正确心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而使心理健康教学更为生动活泼。1.利用计算机辅助心理健康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的动机”。针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些鲜活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配合教学内容设计新颖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心理健康教学能顺利有效的开展下去。2.利用计算机辅助心理健康教学,实施愉快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小学生缺乏精细的辨别能力,观察事物时往往无一定的逻辑顺序,并且停留于大致的、笼统的、轮廓的观察,而不善于观察事物的局部,常常会遗漏重要细节。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事例,从而发现教师提供的事例中包含的问题,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3.利用计算机辅助心理健康教学,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演示,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导向抽象思维为主导的过渡阶段,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有一定发展,但是还不是很成熟,有时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演示,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向抽象思维,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发生在自己上的心理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二、利用信息技术,重铸“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网路也成了孩子们所喜爱娱乐平台,特别是农村的“留守儿童”,他们离开父母的监管,隔代教育成了他们沉溺于网络的最好机会,很可能出现在网络的掩盖下撒谎;沉湎于虚空的幻想之中;习惯于做事冲动;.特立独行于现实世界之外;形成暴戾的扭曲的心理等。如果我们有孩子已经有了这些不良的心理问题,我们就应该想想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和家庭教育的责任人应努力让处于网络沉迷的“留守儿童”对网络沉迷的危害有所认识,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网络沉迷的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消除沉迷网络的不良习惯,切断网络沉迷者与网络聊天室、ICQ、MUD游戏等接触的途径,并使其懂得学会控制和有节制;学会寻求社会帮助;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学会与人交流自己的成功体验与感受。我们可以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以下的心理教育尝试:(一)建构以人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网络在分解青少年的个性和阻碍主体性成长的同时,也在瓦解他们的价值观,削平他们的情商。我们转变传统的心理教育观念和模式,应当给学生提供影响、选择、服务和引导,而不仅仅是提供说服、说教或灌输,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心理生活为中心,促进青少年的人格现代化。(二)实施系统有序的网络心理教育。我们要切实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有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大影响力。促进“网上”与“网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沟通与并举,建构起立体式、全方位的现代化心理教育模式。同时,还要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方法研究,全面推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三)完善现代化“网络社会人格”。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落脚点应当立足于培养“留守儿童”“网民”的心理自主性、行为自律性与主体发展性,塑造与完善“留守儿童”“网民”现代化的、真善美和谐统一的 “网络社会人格”。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上瘾,不能自控、自拔,究其原因,大多属于性格因素。因此,具备现代“网络人格”的学生要能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距,正确处理“网上”和“网下”的人际关系,正确对待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区别;学会自我心理调试,并塑造健康、健全的网络心理人格。 (四)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心理健康教育中。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项目,那么,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利用这一点,向小学生介绍玩一些有益、又有一定难度的智力游戏。如上汉字录入课时,利用金山打字通2003中的打字游戏让小学生练习指法,它既对小学生有一定的益智,又有一定难度。同时该游戏既适合一人操作,又适合两个小学生协作完成的游戏,让小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配合、同时又能增进友谊。 针对时下部分小学生节约意识不强,花钱大手大脚,特别是每到节假日或同学生日,总要买一些贺卡互赠。买贺卡互赠不仅给家庭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而且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此时,我利用教小学生利用所学的Microsoft PowerPoint多媒体作品知识来设计一些贺卡,并且利用发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给同学或老师。一方面可以增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也教育小学生知道金钱来之不易,知道家长的艰辛,从自身做起,用实际行动来爱护环境,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同时,通过制作贺卡的过程,培养了小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也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和热情。 对于小学生来说,上网是小学生很喜欢的一项学习内容。利用这一点,在上网浏览、网上信息收集、收发电子邮件的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因特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如何引导小学生既要利用因特网进行学习,又要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是所有计算机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通过培养小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小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进网吧、游戏机房,上网浏览时选择适合小学生的看的内容;另一方面,上课时利用屏幕广播适当播放一些精美的图片,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光盘,使小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提高欣赏水准和鉴别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抵御低级、庸俗、不健康信息的侵蚀。(五)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联系,家校携手共同教育。 父母及其它监护人是“留守儿童”生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监护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做好学校教育工作的同时,及时和家长、留守监护人进行了沟通,共同做好教育工作。首先,我们固定一个时间让家长或监护人与“留守儿童”通过QQ等进行联系,及时沟通他们在学习、生活、思想、行为、情感等方面的情况,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