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oc_第1页
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oc_第2页
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oc_第3页
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郭蕾葛操中国.郑州大学教育学院450052摘要目的探讨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郑州市重点普通高中不同年级共258人,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父母温暖的情感、理解(FF1,MF1)与学生的不良心理状况有显著的负相关;父母的严厉、惩罚(FF2,MF4)、父母的拒绝否认(FF5,MF3)、父母的过度保护、过分干涉(FF3,FF6,MF2)与学生的不良心理状况有显著正相关。结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欠佳,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相关,我们应该更多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父母应该重视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健康;高中生;症状自评量表1问题的提出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中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15。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心理波动最大、承受压力最大和逆反心理最强的阶段,因此高中生是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他们的心理发展正处在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加之面临升学压力,心理机能容易失衡。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水平相关程度进行探讨,旨在为改善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2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郑州市某重点高中学生155人和某普通高中学生103人,其中男生135人(52.4%),女生123人(47.6%)。 2.2方法与材料 2.2.1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BMU)是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自评问卷,该问卷共11个分量表,包括父亲教养方式6个因素和母亲教养方式5个因素。该问卷经1993年岳东梅等人翻译修订成中文版的测试,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6,可以作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有力而客观的工具。 2.2.2症状自评量表(SCL-90)7是由Derogatis于1975年编制,该量表包含比较广泛的神经症状及精神症状,从10个因子探讨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我国目前使用较广泛的心理评定量表。 2.3施测过程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被试,于2003年11月以班级为单位,在高中学生期末考试前1周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的团体测试,让学生自行填写后收回,并在学生答完问卷后进行统计,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2.4数据处理采集的数据经初步整理后,由SPSSFOR WINDOWS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3结果 3.1父母教养方式和性别比较从表1可见,女生在父母亲的处罚、严厉(FF2,MF4),拒绝否认(FF5,MF3),过度保护、过分干涉(FF3,FF6,MF2)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男,且结果显示男女生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各因子得分除情感温暖、理解(FF1,MF1)外,均高于常模,尤其女生差异有显著性。3.2不同性别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常模比较高中男生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显著低于常模值,而抑郁、焦虑、偏执显著高于常模值外,余无显著差异;高中女生除强迫症状、敌对因子无差异外,余皆显著高于常模(见表2)。 3.3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与子女SCL-90各因子的相关分析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母亲温暖的情感、理解(FF1 MF1)与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有显著的负相关,父母亲的拒 绝否认(FF5,MF3),父母亲的惩罚、严厉(FF2,MF4),父母亲的过度保护、过分干涉(FF3,FF6,MF2)与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有显著的正相关(见表3),尤其与结果相关关系非常显著(r=0.290及r=0.283)。 4讨论 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发育、人格形成以至整个一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最为直接和密切的影响,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除了社会与学校的努力外,父母的教养方式至关重要。研究表明,父母长期不当的教养方式易使子女形成难以适应社会的不良心理特征,从而为心理障碍、神经症的发生提供了病前心理基础。父母对子女的健康过分担心,对孩子的事情横加干涉;当孩子提出合理要求时给予无理的拒绝,在旁人面前过分批评、责骂甚至羞辱孩子;当孩子犯错误时给予严厉的处罚等行为,易使子女产生自卑感、无助感和不安全感,从而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危人群。父母的偏爱易使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地位,受到过分的照顾和溺爱,容易产生任性、自我中心、依赖性和缺乏韧性等不良的心理特点;父母的过度保护可阻碍子女独立性和社交发展,使其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8,以致使子女形成缺乏自信、过分自我约束和依赖等不良的心理特点。 相反,民主、平等的家庭中,子女有心理问题的较少9,父母表达的正性情感多,就易使子女形成开朗热情、自信、有独立性、有坚持性,积极情绪较多的心理特点。 本研究提示:1考虑到高中学生特殊的心理发展状况,父母应对正在上高中的孩子以更多的理解、关怀和支持,父母温暖的情感和理解可减少高中生的不良心理反应,从而使子女更好地投入学习。在这一时期,父母与子女之间如果能保持和谐融洽的亲密关系,并能相互尊重和理解,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将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积极教养方式有利于建立子女稳定性格和健康心理水平,消极教养方式易产生神经质和不健康心理10,因此,父母要纠正错误的教养方式,采用科学正确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多施加正性情感,避免负性情感的暴露,使孩子顺利度过心理剧烈变动期,身心健康地成长。5参考文献1PerrisC,JacobsonL,LindstromH,etal.Developmentofanewinventoryforassessingmemoriesofparentalrearingbehavior. ActaPsychiatiacaScandinavica,1980,61,2652钱铭怡,夏国华.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相关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2):583刘金同,张敬悬,瞿静.父母养育方式对个性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5,3(2):964梁家国,朱玉英,王秀英,等.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状况初探.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4):1765赵虎,于浩淼,杜友忠.亲子关系及父母各对子女个性形成影响的探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2):62 6岳冬梅.父母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心理卫生评定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122 7吴文源,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J.上海精神医学, 1984,4(2):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