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创新作业易错题及答案.doc_第1页
高二创新作业易错题及答案.doc_第2页
高二创新作业易错题及答案.doc_第3页
高二创新作业易错题及答案.doc_第4页
高二创新作业易错题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生物易错选择题第1辑 20101191、右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为( )A、A、B、C依次为消化液、血浆、尿液B、A、B、C依次为血浆、细胞液、尿液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液、淋巴D、A、B、C依次为组织液、淋巴、细胞液2、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 )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3、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成分(m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1425.02.51.5103.36.016.01474.01.251.0114.07.51.0101402.510.352547A、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属于血浆、属于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D、与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4、下列关于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HCO3-、HPO42-等参与维持pH相对稳定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和血浆等5、长时间运动引起机制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6、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7、将人红细胞置于盛有下列液体的离心管中。10分钟后离心,得到沉淀物和上清液,则上清K+含量最高的离心管内盛有( )A、10%氯化钠溶液B、0.9%氯化钠溶液C、20%蔗糖溶液D、蒸馏水8、内环境的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除哪项外,下列事实都支持这一观点( )A、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C、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署”9、兴奋是动物体或人体内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下列关于兴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兴奋必须在完整的反射弧结构中才能产生B、前一个神经的兴奋总能引起后一个神经元的兴奋C、神经元既能产生兴奋,也能够传导兴奋D、在反射弧中兴奋总是以生物电的形式传递10、如右图是反射弧示意图,其中E表示感受器、A表示效应器。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处进行电刺激,则在A、E处均能测到膜电位变化 B、处进行电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将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C、处进行刺激,则B处将会出现兴奋传导现象D、处进行电刺激,能引起C处释放递质、传递兴奋11、关于神经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兴奋以膜电位变化的形式在神经元上传导B、传出神经元的轴突上某一点受到刺激,兴奋会向轴突两端进行传导C、大脑皮层的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将出现运动性失语症D、神经调节是所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12、下列结构中存在突触的是( )一个神经元内脊髓大脑皮层树突轴突轴突树突轴突细胞体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内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之间A、 B、 C、 D、13、- 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抵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银环索毒与有要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14、在下列关于酶和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系统的作用密切联系B、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C、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D、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15、下图表示正常人体内,部分内分泌腺的活动过程。此图可以说明( )A、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激素有拮抗作用B、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激素有协同作用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D、促甲状腺激素在血液中含量是相对稳定的16、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内分泌腺是( )A、肾上腺B、甲状腺C、胰岛D、性腺17、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脑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检测某种激素的含量,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再检测培养液中该激素的含量,发现该激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是( )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性腺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D、雌激素18、右图中曲红A、B分别表示一只成年雄性狗血液中的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A物质可能是由下丘脑分泌的B、A、B两种物质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C、B的变化对A有反馈调节作用D、B物质是由睾丸分泌的19、成年女生排卵的前1天,血浆中雌激素、促性腺液素浓度互相调节,二者均逐渐增加。血浆中血糖、胰高血糖素浓度互相调节,二者均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A、B、C、D、20、在人体内,下面哪一组物质可以在同一个细胞中产生( )A、胰岛素和胰蛋折酶B、甲状腺激素和呼吸酶C、雄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21、肾小管与其周围毛细血管之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如果流经肾小管的尿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液量将会(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22、T细胞和B细胞存在于( )淋巴结脾扁桃体血液淋巴A、B、C、D、23、人被生锈的铁钉扎破脚后,应该尽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其原因是破伤风抗毒素能够( )A、促进自身免疫反应B、增强细胞免疫作用C、使体内产生抗原D、特异性地中和外毒素24、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 )A、记忆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25、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26、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B、效应B细胞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效应B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效应B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27、19141918年间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研究时,曾在黑暗条件下,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部移到切口的一侧,胚芽鞘会向另一侧弯曲生长,这个实验(如下图所示)主要证实( )A、顶端能产生某种“影响物”B、合成“影响物”不需要光C、“影响物”具有促进胚芽鞘生长效应D、背光一侧“影响物”分布多28、用琼脂块收集燕麦胚芽鞘中的生长素,下列方法中收集生长素最多的是(图中长方块代表琼脂声) 29题图 28题图29、燕麦胚芽鞘作如图处理,经过几天后的变化情况是( )A、向左弯曲B、向右弯曲C、直立生长D、停止生长30、下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实验结果不能说明( )A、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负向重力性B、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一种适应D、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31、如下图,若茎的a侧生长素浓度在曲线B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下列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较内准确的一项是( ) A、在OA段范围内B、在BC段范围内 C、在BD段范围内D、在BA段范围内32、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如图所示结果,有关本实验分析或评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促进插条生根的NAA浓度大小B、银杏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C、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cD、用NAA处理枝条的时间应该相同33、右图中曲线III表示植物生长素浓度与茎生长的关系,如果对侧芽施用同样浓度范围的植物生长素,能代表它生长状况的曲线是( )A、IB、IIC、VD、IV34、把栽有小麦幼苗的花盆固定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上并按图示方向做高速圆周运动,一段时间后再回到图示位置,则整个小麦幼苗的形状为( )35、将要成熟的大豆豆荚加工成的菜肴,俗称“毛豆”。在栽培过程中因某种因素引起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如果要保证产量,可采用的补救方法是( )A、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B、喷洒N肥C、喷洒P肥D、以上措施都不行36、盛花期的连续降雨影响植物的正常受粉,为防止减产,可以给植物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此举对下列哪种植物有效( )A、小麦B、玉米C、黄豆D、辣椒37、据了解,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蔬菜和水果提前上市,上市销售前再用大量的膨大剂、增红剂和催熟剂等化学激素处理,在将其催熟的同时又令其外观变得更好看,像长着长尖的西红柿、个头较大切开后却有空腔的草莓或西瓜,还有一些看起来已经熟透、吃起来却没有什么味道的香蕉或菠萝等。其中的膨大剂和催熟剂可能是( )A、生长素类似物和乙烯类似物B、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和乙烯类似物C、生长素类似物和细胞分裂素类似物D、赤霉素类似物和乙烯类似物38、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 )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B、C、D、39、如右图为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阴影部分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a为“J”型曲线,b为“S”型曲线阴影部分的个体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K值为环境容纳量A、B、C、D、40、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 )编号生态系统采收对象现有生物量年增长率%年采收量马尾松林马尾松200 000m321 000m3淡水湖泊鲫鱼10 000kg353 600kg山地甘草1 000kg20300kg滩涂沙蚕10 000kg30500kgA、B、C、D、41、如右图所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增长率为0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42、为了研究空间大小对种群的影响,某小组做了如图模拟实验:在地面上用绳子圈起5个各1平方米的区域,在每个区域内分别站立1、3、5、7、9个身高、体重基本相同的成年人,要求每人的双腿必须在区域内,测定各组持续站立的时间并绘制成右边的曲线。该实验结果说明( )空间大小是制约种群密度的因素空间大小是限制种群大小的因素环境负载量是有一定限度的生物个体占有窨越大,越有利于种群的发展A、B、C、D、43、如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44、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45、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46、一个湖泊经历了一系列演替阶段后,可以演变为一个森林。在演替过程中首先出现的是( )A、沼泽B、湿地C、草原D、森林47、某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山崩。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群落的丰富度比较低B、该群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与自然演替不同C、该群落中的生物多为草本植物,无垂直结构D、该群落形成过程为初生演替,先出现的生物多为地衣48、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B、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C、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D、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49、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右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5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关于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异养、需氧型 B、营腐生生活C、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D、是食物链中最高的一营养级51、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分解的速率不同(如下表)。生态系统热带雨林温带草原北方森林冻原分解达95%所需时间(年)0.5214100造成这种分解率差异的非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光B、微生物C、湿度D、温度52、如图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 )A、abcB、cbaC、cbaD、acb53、右图表示草原上几种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表示被食关系,如“草兔”表示草被兔吃)。现因某种原因,蝗虫突然大量死亡,由此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鹰数量会减少 B、晰蜴数量会明显增加C、小鸟数量会增加,蚯蚓数量会减少 D、小鸟数量会减少,蚯蚓数量会增加5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B、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得到的能量减少D、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一些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55、某生态系统食物网如图所示,若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kg,至少消耗A约( )A、100kgB、44 .5kgC、25kg D、15kg56、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蜣螂则专以象粪为食。设一大象在某段时间所同化的能量为107kJ,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蜣螂体内的约为( )A、0kJB、106kJC、2106kJD、1062106kJ57、如右图所示食物网中,E是生产者,逐级递减的含有7.1109kJ的能量,B生物种群总能量为2.3108kJ,从理论上计算A最多获得的能量是( )A、2.84106kJ B、2.38108kJ C、1.41109kJ D、3.05108kJ58、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107kJm-2)2.5013.309.800.28220.0下图中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不能与表中数据相符合的是( )A、B、C、D、59、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其中代表人的字母是( )A、aB、bC、cD、d60、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C、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D、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61、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B、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B、C、D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ADEBD、E每增加1kg体重,至少需要25kg的A62、利用性外激素或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防治害虫的优越性表现在( )A、对害虫准确地预测预报B、干扰雌、雄虫正常的交尾C、生物防治,以虫治虫,有效地消灭大量害虫D、节省农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6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a、b、c、d四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形成如下几种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 )64、下列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是(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C、增加物种数量D、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65、许多同学都设计制作过小生态缸,评价其设计制作水平的主要标准是( )A、生态系统维持时间的长短B、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C、生态系统有机物积累的速度D、生态系统的万分是否全面66、下列有关干旱区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少,抵抗力稳定性强B、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强C、经干旱环境长期诱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旱突变D、种群密度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67、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以养羊为主业。近年来的过度放特致使草原退化,也使分布在这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