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效果观察.doc_第1页
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效果观察.doc_第2页
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效果观察.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效果观察作者:张劲,金环,陈冬娥,邓敏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ICU, 湖北 武汉 430022 【摘要】 将70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病人吸痰前后SpO2值、呼吸道粘膜损伤、肺部感染情况,以及清醒病人吸痰恐惧感及痰液喷出情况等。结果两组血性痰液、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吸痰时病人恐惧感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吸痰方法 1211观察组:装置。采用HiCare密闭式吸痰管装置系统(美国TYCO公司生产),该系统为一三通装置,通过转动活阀进行操作。连接。连接器共有三个端口,先将其前端接气管导管,再将侧端接呼吸机管道,后端连接吸痰导管(吸痰导管外为密闭的塑料膜)后接吸引装置,并调节好负压值(本装置为一次性用品,24 h更换1次)。吸痰。吸痰时活阀转到绿色箭头(前、后端口相通),将吸痰导管轻轻插入呼吸道内,吸痰管有长度标志,便于掌握吸痰深度,吸痰时按负压器开关即可充分吸痰,吸痰时间和次数不受限制。吸痰结束时务必将吸痰管安全脱出,并看到吸痰管前端黑色标志。如需稀释痰液可将稀释液通过连接器下方的侧孔注入气道内再吸痰。进行支气管纤支镜检查或灌洗时,呼吸机仍正常工作,活阀转到红色(后端口关闭),取下吸痰管,并用安全帽将吸痰管密闭,以便检查完后再次使用,再将活阀转到绿色处,即可进行纤支镜操作,此时机械通气的压力维持不变。 1212对照组:装置。采用14号抗静电吸痰管(浙江苏嘉医疗器械厂生产)。连接。戴一次性无菌手套,撕开吸痰管外包装后连接负压吸引器并调节负压值。吸痰。按无菌操作,脱开呼吸机,将吸痰管轻轻插入呼吸道,按压负压器开关即可吸痰,此时是开放式呼吸机无法正常工作,故吸痰时间和次数受制。需稀释痰液时,可将稀释液直接注入气道内(稀释液不宜过多,以免引起病人呛咳)。吸痰结束后将一次性手套连同吸痰管一起毁型处理。病人若需进行支气管纤支镜检查或灌洗时,必须有连接呼吸机的装置。 122评估指标吸痰前后SpO2变化:两组病人分别在吸痰前后用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测定其SpO2变化。呼吸道粘膜损伤:观察吸痰后是否出现血性痰液。肺部感染:病人在使用呼吸机后通过其痰培养检查,观察肺部感染发生率。其它:观察病人在清醒情况下是否对吸痰产生恐惧感;吸痰时是否有痰液喷出。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21两组病人吸痰前后SpO2值、呼吸道粘膜损伤及肺部感染率比较见表1。 表1两组病人吸痰前后SpO2值、呼吸道粘膜损伤及肺部感染率比较 组别例数SpO2(s)吸痰前吸痰后血性痰液例(%)吸痰前吸痰后肺部感染例(%)吸痰前吸痰后对照组3593.004.6293.003.974(11.43)9(25.71)8(22.86)17(48.57)观察组3593.005.7492.004.265(14.29)16(45.71)*9(25.71)25(71.43)*与对照组对应项比较*P0.05 22两组其它指标比较见表2。 表2两组其它指标比较例(%) 组别例数清醒吸痰恐惧感痰液喷出对照组3518(51.43)14(77.78)11(31.43)观察组3515(42.86)5(33.33)*0(0)*与对照组比较*P0.01 表2示,两组清醒病人在对吸痰操作时的恐惧感及吸痰时痰液喷出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 3讨论密闭式吸痰是指不需脱开呼吸机或停止机械通气的吸痰操作,吸痰管外套有透明薄膜,整个吸痰过程都是在密闭情况下完成,操作者不需戴无菌手套即可操作。吸痰无论对于病人还是医务人员都是感染源,病人呼吸道的病菌能以120 km/h的速度被咳出1。并且在稀释痰液时,稀释液直接注入呼吸道内,很容易引起病人呛咳,甚至痰液喷射到医务人员身上、脸上,对医务人员产生职业伤害。由于痰液内含有各种致病菌,吸痰时痰液喷出,极易传染其他病人。密闭式吸痰不需脱开呼吸机或停止机械通气的吸痰操作,此时通过吸痰及时排除分泌物,从而防止细菌滋生。然而吸痰本身也可造成气管内皮粘膜和纤毛损伤,形成气管内炎症和水肿。观察组采用HiCare密闭吸痰系统,导管前端侧壁为4孔设计(此设计可保证导管始终位于气道中央),贴壁吸痰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减少了损伤粘膜的可能性,因此,观察组3例在使用密闭式吸痰34 d后行纤支镜检查,仅发现较轻的肺部水肿。开放式吸痰,尽管在吸痰前要进行高浓度的吸氧和肺的过度换气,其吸痰的整个过程因需脱开呼吸机,故存在危险性,尤其是对呼吸耐受力极差的病人,和正在进行高浓度吸氧和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的病人,如突然脱机,病人肺泡气体交换容量突然降低,可导致病人肺内气体交换更加恶化,造成的缺氧和呼吸道梗阻可致低氧血症,引起病人心率不齐,甚至发生心脏猝死2。低氧血症一旦发生,血氧含量值回到正常值所需的时间高达811 min,欲进行下一次吸引,必须使病人病情稳定后方可进行。表1显示,两组吸痰后血性痰液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提示密闭式吸痰方式明显优于开放式。另外,对照组同样选取3例此类病例,每次吸痰均非常谨慎,尽量减少吸痰次数和吸痰时间,34 d后纤支镜检查发现病人肺部水肿较观察组严重。由于开放式吸痰操作必须断开呼吸机,许多病人在吸痰时感到恐惧,因而产生抵触情绪,而烦躁不安,加上病人对呼吸机的依赖,限制了活动,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而密闭式吸痰不需脱机,给病人一种安全感。表2示,两组清醒病人吸痰恐惧感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密闭式吸痰较开放式安全、舒适。综上所述,密闭式吸痰操作不仅保持了呼吸机的供气压,操作安全性强,无创伤性,还可减少呼吸道粘膜损伤。因此,采用密闭式吸痰的呼吸道管理措施更为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