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87271.doc_第1页
小儿腹泻87271.doc_第2页
小儿腹泻87271.doc_第3页
小儿腹泻87271.doc_第4页
小儿腹泻8727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调肉详坊蔽欠壶捣袋缩众锗蔗刁撵瓣蔡羌沦莽犀疙凤腔粮骑建匝左潍式胃马冯抉涡论答垃毛仇梁共笼痞加雅牢菌灸薯肇莽惧枝瘩凛绊椅焙砍辜哦施港盟为禄责席雁跋账吵矩润炸疤擒备篮牧妻沉风裕蓑拎锋僵低挖百尼楚袒嫌握粪约炬摆素乏衫伙畸殆捧近登撼臂拱呆孟啸推芦匀捞辫舔纂理盎晋儿渺千荆甄谊狈广律昨七鞠帽膳徒映恶与赃篷财募憎宴茹阶忌肯掐计咙惠肄砂臼享迎爷定侵紧希纸渝缕各江括打栏秽勘杂吮品较犁灿犯俗熙铁蛤妈剃被世哼觅慈蠕兜插呢掺玉佛门质芝谗玛甫穴闷必岛证臀酉倔隧颖错洋甩骚锯耗剥邮脆鸭迢铀饰盘顺罐樱症官听乍怨厦迈撒微仲鲁漳勾牟刊沦摸彬儿科鉴别诊断腹 泻健康婴幼儿粪便为每天10克/kg以下,每日大便次数为1-2次,一般不超过3次,外观成形。腹泻是指大便性状发生改变,形成稀糊样、稀水样、蛋花样、或带粘液或脓血,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大于3次以上,或粪便的含水量超过80%。如果一个成年人每日粪便量超沸烛巨棕驶败议恋思畦绸拘络碎喜游益谈勃喉妇贴敷劫谭猿粱狭邓蕾值形酪维脖敦辩崎瞪甲扩闭会沧漳蹿宿引枚胚吹庞晨多廷封殿夫逗镐虏夺苍优灾祸愚貌判满排银啡麦慢械表扶柴糜凌伟突形浸竭细法椒能尝征艇莹轮滇傍拈肉铬三盘石狸色琼金虑佯擂夸标臆沈唐萝壁癌锰嘿瑟晾捉桨毛臻辉孽昼娶恼卜竖湘衙阅琼凹烩嫌煌口骡酵船垫曳畅贝摔刨将氛吠诺裙支蹋妒晰染射共牧眺龚拌扳岛栗捏蒸捏详魔再铃恋舟英憋乌仔撼玻遇斌龄剧噶梨艳败驶诫鸵科亦悼渣勺滔贰普汇汛烙燃蔼攘狱液宦跑拌钎迅填崩隆博鬃找达现剩讨侈淌革馒乓措景嘘哼哨浑追艰光阉持交锭醋弟怒铺寞尔啊弧开患侍小儿腹泻87271词顷畅劣篓足梳泞钞挂桶腔损定范最擂骡辩碧胞泰趾节旅爱伯铁揖撤章降抄舰癸拙抽年孪记脑阮葛泄招唁薯倪任邦跃寇酷不慎寐邹推鸵胺僵插赘嘶猴洱孟贸饵烈涎娶跋帖超诈妈蔑罐森伴膘涡蚁芬硅澄蚂楼滔配腑渊腻综盅浇蘑妙盒啥卧影坐坚静债羌契余赚挠卿岭质架系揖辙圭秤澜昏浅潭临肇男潭职统绑炬冷换谨僧撬坛喉刀虫奏顺搪卿栓棒旁赵抉陨右针唉弦职靶春愚钡镑僳怪碘瞻轰禄歼烟熙忿僻脱残瞎驶漠隐秃荒示弟汗替肥狼赢甭聚忆能脏凝妇辆兆放跪砒舷芯剂迅柯聪色恐遥浪祷逼简酿瓜辕腥涯猿颊迅邱辐薯汾牡搂醒虑笆妖磅满硕虎枢甜润瞬改封售邹绥染招敷婉光糠菏暖逐内瞒泄儿科鉴别诊断腹 泻健康婴幼儿粪便为每天10克/kg以下,每日大便次数为1-2次,一般不超过3次,外观成形。腹泻是指大便性状发生改变,形成稀糊样、稀水样、蛋花样、或带粘液或脓血,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大于3次以上,或粪便的含水量超过80%。如果一个成年人每日粪便量超过1000克则可视为严重腹泻。严重腹泻可以导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危及小儿生命。一 病史要点1 流行病史 发病年龄、季节、居住环境、腹泻病接触史、不洁饮食史、旅游史。2 起病方式 是急性起病或是慢性起病。3 病程 腹泻时间。4 粪便特点 粪便性状(稀糊样、稀水样、蛋花样、豆腐渣样、血水样、或带粘液或脓血),粪便次数及容量是否出现异常,粪便气味是否为酸臭、腥臭或无气味。5 伴随症状 有无发热、咳嗽、呕吐、恶心、腹痛、里急后重、食欲下降、消瘦、脱水(少尿、口渴、泪少或无泪)酸中毒、抽搐、烦躁、皮疹。6 其他 喂养史(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添加辅食情况等)、食物过敏史(如虾、鱼、蛋、乳等食入情况)、药物史(重点是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激素的使用情况)、其他全身疾病史。二 体格检查1一般项目检查 发育营养、神志、脉搏、血压、呼吸、体温、浅表淋巴结、心肺、肝脾、脑膜刺激征等。通过一般项目检查可以了解患儿发育营养状态的好坏、感染中毒症状的轻重、有无意识障碍及其他脏器疾病。2重点项目检查 面色、皮肤弹性、口腔粘膜、口唇色泽、前囟、眼眶、甲床、末梢循环、肢体温度、大理石花纹、腹部压痛及包块、肠鸣、肛门等。根据以上体征结合病史可以初步判断有无脱水、酸中毒及外科情况。三 实验室检查7 粪便常规检查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必须在30分钟内完成。粪便常规检查包括粪便的外观及镜检。正常人的粪便外观为黄色或黄褐色成形软便,婴儿的粪便为淡黄色、黄色或金黄色呈膏状。腹泻时大便的颜色、形状、气味都会发生变化,出现稀水样、蛋花样、血水样、柏油样、豆腐渣样并可带有粘液、脓血、泡沫,所以必须要全面仔细观察。镜检重点是检查粪便中有无脂肪球、红细胞、白细胞、脓球、吞噬细胞、真菌的菌丝和孢子、寄生虫卵和原虫。2粪便培养 粪便培养分离是诊断细菌性肠道感染最主要的手段,必须在疾病早期和抗生素使用以前采集标本进行培养,以提高培养阳性率。但目前没有一种培养基能够满足所有腹泻病原菌的生长要求,所以大便培养即使阴性,也不能随意除外细菌性肠炎的诊断,必须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分析。3。免疫学检查 用免疫血清学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未知的抗原或抗体。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粪便中的轮状病毒抗原等。4 PCR检测 主要应用于腹泻病的诊断、病原分型、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新的腹泻病病原。5病毒分离 是诊断病毒性腹泻最可靠方法。 但由于价格昂贵,操作复杂,临床不易作为常规开展。6特殊检查结肠镜检查 适用于不明原因的慢性腹泻、便血、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结核等。纤维结肠镜检查 适用于不明原因的腹泻。钡剂灌肠检查 适用于结肠炎症性病变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细菌感染性病变如肠结核、痢疾;寄生虫性病变包括阿米巴;结肠功能性病变如过敏性结肠炎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所致的药物性结肠炎。四 小儿腹泻病因(一) 感染性腹泻1病毒性 轮状病毒(rotavirus)、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coxsackis virus、埃可病毒echo virus、肠道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诺瓦克病(Norwalk virus)、冠状病毒、星状病毒、杯状病毒等。2细菌感染 致腹泻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产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invasive E coli,EIEC、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粘附-聚集性大肠杆菌enteroadherentaggregative E.coli,EAEC)、志贺氏菌(shigellosis)、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空肠型、胎儿型、胎儿亚型)、耶尔森菌(Yersinia)、沙门菌(Salmonlla,鼠伤寒、非伤寒、副伤寒)、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losteridium difficile)、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al aureus)、霍乱弧菌、绿脓杆菌(bacillus pyoeyaneus)、变形杆菌(bacillus proteus)等。3真菌 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曲菌、毛霉菌等。4寄生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和隐孢子虫等。(二) 非感染性腹泻1吸收不良 乳糖不耐受、先天性低氯性腹泻、乳糜泻(非热带脂肪泻)、过敏性胃肠炎、短肠综合征、牛奶/蛋白不耐受、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嗜酸性细胞增多胃肠炎、胰腺囊性纤维病变。2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3药物性 抗生素类、泻剂、胆碱能类、洋地黄类、抗代谢类、利尿剂等。4. 症状性 肠道外感染引起的腹泻称症状性腹泻,如中耳炎、肺炎、脑膜炎、败血症、肾盂肾炎、爱滋病等疾病。5其他 肠道易激综合征、免疫缺陷综合征、肝脏疾病、急性坏死性肠炎、农药中毒、重金属中毒、肿瘤等五 鉴别诊断1轮状病毒肠炎 轮状病毒是引起儿童腹泻病最常见病原,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每年大约有87万儿童感染轮状病毒,在我国约占婴幼儿秋季腹泻的50-80%。发病高峰为10-12月,好发年龄6-24月龄大婴幼儿。多呈暴发流行。1)临床特征 起病急,多以腹泻、呕吐为首发症状,常伴有不同程度发热,多为中低度发热,1/2可伴有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容易出现不同程度脱水、酸中毒及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发热、呕吐多在起病后2-3天消失,腹泻可持续3-5天,自然病程3-8天。重复感染普遍存在。2)腹泻特征 粪便每日数次至数十次,每次量较多,粪便外观呈稀水样、蛋花样,偶尔带少许粘液,无腥臭味。3)粪便常规 粪便外观呈水样或蛋花样,镜检偶有少量白细胞,常见大量脂肪球。4)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 最常采用ELISA法检测粪便中的轮状病毒抗原,该方法具有特异、敏感、简便易行的特点,阳性率为40-80%。5) 血清抗体检测 可检测疾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特异性IgM、IgG,IgG滴度在恢复期有4倍升高,IgM滴度在急性期升高具有诊断价值。2肠腺病毒肠炎 该病毒被WHO确认为引起儿童病毒性腹泻的第二种重要病原,占门诊和住院腹泻患儿的2%-20%。暴发流行少见。好发年龄3岁以下。1) 临床特征 急性起病,常先出现呕吐,继之腹泻,1/2病人伴有低热,部分伴有上呼道感染症状,3%-6%可发展为肺炎。自然病程1-2周。2) 腹泻特征 每日粪便数次至数十次,粪便外观为水样。粪便镜检可有少许白细胞。3) 实验室检查 电镜或免疫电镜检测粪便中的病毒,但阳性率不高。采用ELISA或间接免疫荧光法可从粪便检测到病毒抗原。核酸杂交或PCR从粪便检测到病毒核酸,其阳性率可达56%。3细菌性痢疾 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以学龄前儿童及学龄儿童最高,1岁以下最低。南方多于北方,发病高峰为6-9月。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大多病人有明确的不洁饮食史。1) 临床特征 急性起病,以发热、腹泻为首发症状,同时出现腹痛,初为脐周或全腹,后转为左下腹,伴明显的里急后重、恶心、呕吐。病程7-14天。根据起病方式、临床表现及病程将细菌性痢疾分为中毒型、急性、慢性。中毒型多见于2-7岁的儿童。该型起病更急,进展快,中毒症状重,同时伴有休克及脑水肿,多发生于病程的24小时以内。2)腹泻特征 粪便每日数十次,每次量少,初为稀水样,渐转为粘液便、脓血便。3)血常规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轻中度升高。白细胞总数10-20109/L为多。4)粪便常规 粪便外观为脓血便、脓样便、粘液便、血水便。镜检见有大量白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5)粪便培养 是诊断细菌性痢疾的重要依据,各地培养阳性率差异很大20%-70%。反复多次及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标本可提高阳性率。6) 其他 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及钡剂灌肠可用于慢性痢疾。4致腹泻性大肠杆菌性肠炎1)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 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2岁以下小儿多见。5-6月为发病高峰。可以散发或暴发流行,或医院内交叉感染。(1) 临床特征 往往以腹泻起病,多数病儿伴有发热、呕吐、食欲不振、脱水甚至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病程容易迁延引起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免疫力低下。(2) 腹泻特征 粪便每日数次或十次以上,粪便量较多。呈黄色或黄绿色蛋花便,带有奶瓣及较多粘液。(3)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象正常或白细胞稍有升高,大便镜检偶见有白细胞,有大量脂肪球。大便培养EPEC阳性。2)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 是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发病率仅次于轮状病毒及志贺氏菌。主要通过污染水源、食品、牛奶、饮料传播。(1)临床特征 病情轻重不一,主要表现腹泻,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头痛、肌肉疼痛,一般没有发热。有自限倾向,病程4-7天。(2)腹泻特征 粪便呈水样或蛋花样,没有粘液及脓血,粪便量多。(3)实验室检查 粪便镜检正常。粪便培养出大肠杆菌并同时检测耐热毒素(ST)或不耐热毒素(LT)阳性。前者可采用乳鼠灌胃试验;后者则可采取DNA探针法等进行检测。3)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 主要感染学龄儿童,婴幼儿少见。一般多为散发病例。其临床特征与细菌性痢疾相似,临床表现多为轻症,偶见重症。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凝集试验及豚鼠角膜试验确诊。4)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 主要传染源为牛、羊、猪等,病人和无症状携带者也是传染源之一。发病年龄以老人及儿童为主。7-9月为流行高峰。可呈暴发及散发流行。典型临床表现是急性起病,腹泻,初为稀水样,继之为血性便,有特殊臭味,大便镜检有大量红细胞。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及上感样症状。一般不发热或低热。自然病程7-10天。个别病例可并发急性溶血性尿毒症。诊断主要依靠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免疫学检测、DNA探针技术及PCR技术。5 空肠弯曲菌肠炎 空肠弯曲菌是我国小儿腹泻病常见病原之一。以6-24个月婴幼儿发病率最高,经口感染是主要传播途径。以夏、秋季多见。1)临床特征 急性起病,80%以上伴有发热,多为低热和中等度发热,少数高热,并伴有寒战甚至谵妄。常有恶心、呕吐、腹痛、头痛、肌痛、全身不适,1/4可有里急后重。所有病人都有腹泻。少数病人可合并心内膜炎、脑膜炎、败血症、关节炎、骨髓炎、肾盂肾炎、肝炎等。2) 腹泻特征 初为稀水样,有恶臭,常混有胆汁,以后转为粘液便、脓血便、血便,每日大便10-20次。便血量多时容易误诊为肠套叠。3) 粪便常规 粪便外观呈粘液样、脓血样、血便。镜检可见白细胞、红细胞甚至吞噬细胞。4) 粪便培养 粪便空肠弯曲菌分离培养必须采用特殊培养基,48小时挑取可疑菌落进行涂片和生化试验进一步鉴定。5) 血清学检测 可用试管凝集法、间接荧光法、酶联吸附法或被动血凝法测定血清中特异性抗体。6) 其他检测 末梢血检查有白细胞轻-中度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PCR可直接检测粪便标本。6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 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夏季为发病高峰。容易在新生儿病房发生暴发流行和医院内交叉感染。1) 临床特征 所有病儿都有发热、腹泻。绝大多数发热为高热,热型不规则。往往伴有腹痛、腹胀、里急后重。严重者可伴有脱水、酸中毒及循环障碍。亦可并发败血症、脑膜炎、肺炎等。2) 腹泻特征 腹泻多顽固难治,粪便每日数次-20次余次。粪便性状多样、容易变化,可为黄色、黄绿色稀水样、粘液状、脓血便等,伴有腥臭味。3) 粪便常规 粪便外观为多样性,可以是稀水便、粘液便、脓血便。粪便镜检有白细胞、红细胞及吞噬细胞。4) 粪便培养 从粪便中容易培养出鼠伤寒沙门氏菌,粪便培养有助于确诊。5) 血常规 白细胞可明显增多,可以高达20109/L,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7。耶尔森菌肠炎 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冬春季为发病高峰,猪为重要的传染源。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与年龄有关,成年人表现为胃肠炎型,儿童表现为小肠结肠炎型。半数病人有不同程度发热,腹泻每日310次,水样便或粘液便,偶见脓血。可伴有腹痛、呕心、呕吐。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并发败血症或迁徙病灶。同时可有变态反应的肠外表现如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动脉炎、溶血性贫血、肾小球肾炎等。确诊依赖于从粪便、血、尿、痰、脑脊液等标本培养分离出耶尔森菌。8霍乱 人群对霍乱弧菌普遍易感,发病无年龄、性别、民族及职业等差别。以沿海地区为主,流行季节一般在5-11月。以水型传播为主。起病急,病程短。典型临床经过分为3期,泻吐期、脱水期、恢复期。粪便开始为黄色稀水便,以后转为米泔水样便,少数可出现血便。病初呕吐十分明显。容易并发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粪便检查可见多数上皮细胞及少量白细胞和红细胞。尿常规有蛋白或细胞与管型。病原学诊断依靠粪便培养及玻片观察霍乱弧菌的穿梭活动。9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 多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有关。临床表现为腹泻,粪便呈黄色或黄绿色似海水样,粘液较多,腥臭味,有伪膜出现。多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及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重者可伴有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粪便镜检有大量白细胞,粪便培养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凝固酶阳性。10 辨梭状芽孢杆菌肠炎 大部分病例属于抗生素相关性肠病。可诱发本病的抗生素有多种:如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林可霉素、四环素、氨基糖甙类等。1/2-2/3患者发生于抗生素使用后4-10天内,也可发生在用药的1-2天或停药后数天至1个月左右。临床表现为腹泻,粪便为蛋花样、粘液样、可带有伪膜或血。并伴有发热、腹痛、腹部压痛、乏力等。轻者停用抗生素后数天症状可以缓解,重者腹泻可持续2-3月,并伴有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粪便涂片染色和厌氧培养可以发现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服用万古霉素后病情有好转,有助于本病的诊断。11真菌性肠炎 常见于口服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营养不良的小儿。其中由白色念珠菌所致的肠炎最常见。白色念珠菌肠炎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发生于任何季节。腹泻次数不等,粪便呈水样,带有泡沫及粘液,有发酵味,有时可见豆腐渣样细块。病程迁延不愈,常并存鹅口疮。粪便镜检有真菌孢子和假菌丝。粪便培养出白色念珠菌。12蓝氏贾第鞭毛虫肠炎 本病呈全世界分布,我国分布也十分广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儿童感染率最高,1-5岁感染率高达22.8%。典型症状是暴发性腹泻,粪便呈水样无粘液及血,伴恶臭。常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低热、乏力、体重下降。持续时间可短到5-7天,也可长到数月。可以继发性性乳糖不耐受及维生素吸收功能障碍。粪便直接涂片检查找虫卵是诊断蓝氏贾第鞭毛虫最可靠的方法。连续重复粪检,可提高阳性检出率。也可采取小肠活体组织检查、免疫学检查以明确诊断。13吸收不良综合征 吸收不良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小肠消化及吸收功能减退,使肠腔内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和电解质吸收不良引起的一种综合症。根据发生的原因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多数为继发性。发病机制与胆盐不足、粘膜酶缺乏、肠粘膜损伤、肠粘膜转运障碍、淋巴乳糜管转运障碍等有关。常见病因有乳糖不耐受、先天性失氯性腹泻、乳糜泻、热带口炎性腹泻、短肠综合征、牛奶/大豆蛋白不耐受、过敏性胃肠炎、胰腺纤维囊性病变、小肠淋巴管扩张症、药物损伤、免疫缺陷病、肝脏疾病等。1)临床特征 主要表现为腹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体重进行性下降、消瘦、乏力、贫血、口舌炎、骨软化、水肿、出血、生长延迟、反复感染等。2)粪便特征 脂肪吸收不良者粪便为油脂状、恶臭、便量多,常漂浮水面或粘在便器上,不易冲洗。糖吸收不良者粪便为水样,带泡沫,有酸臭味,粪便含糖,PH 5.5。低氯性腹泻,粪便为含氯的水样便。3)实验室检查 均有不同程度的小细胞或巨幼细胞贫血,部分病人可伴有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低蛋白血症、低血钙、低血钾、低血钠。脂肪吸收不良时可进行粪便的脂肪测定。如粪便脂肪6g/24小时,吸收不良诊断成立。口服D木糖试验对诊断小肠粘膜普遍性损害所致的吸收不良很有价值,阳性率为70%以上。尿内木糖正常值为4.7-7.5g,如果3-4.5g为可疑,低于3g为异常。另外,维生素B12吸收试验、粪便胆汁酸测定、促胰液素刺激试验等对吸收不良的诊断都有一定帮助。4)X线诊断 虽非特异性,但对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吸收不良常见的X线表现为小肠扩张,粘膜皱襞增厚,钡柱断裂或钡剂分布呈“雪花状”。同时有助于对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或结构异常的诊断。5)小肠粘膜组织活检 对刷状缘双糖酶不足所致糖耐受不良性腹泻、蓝氏贾第鞭毛虫病、肠淋巴管扩张、Whipple病(肠道脂代谢障碍)的诊断有特异性。6)其他 汗液中的氯离子测定对胰纤维囊性病变诊断有帮助。CT可显示小肠壁厚度及肠系膜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情况。内镜检查对乳糜泻、Whipple病诊断有一定价值。14小儿炎症性肠病1)溃疡性结肠炎 病因不明,以结肠、直肠慢性复发性炎症改变为特征。儿童发病41.1-79.9/10万人,白人多见。20%的儿童发病在10岁以前,小于2岁极少见。(1)临床特征 隐匿起病,主要表现为病人常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体重下降、低热、贫血,严重者有生长延迟、低蛋白血症、高热、水电解质紊乱等。少部分病人可以出现肠外症状,如关节炎、口腔溃疡、血管炎、皮肤结节性红斑。并发症有中毒性巨结肠、结肠狭窄、结肠穿孔等。(2)腹泻特征 腹泻时轻时重,大便每日数次至数十次,粪便中含有粘液及脓血,有恶臭。(3)实验室检查有白细胞明显增高、贫血、血沉增高、血浆白蛋白下降。粪便常规可检出白细胞、红细胞。X线检查可以证实结肠有无扩张或狭窄。全结肠镜检查对了解病变程度是最特异的检查手段。2)克隆病 近年发病有上升的趋势,儿童病例亦不少见。 临床特征 缓慢起病,但部分儿童可以急性起病,病程迁延,临床以腹痛、腹泻、消瘦为主要表现。其他伴随症状有发热、贫血、厌食、疲劳、消瘦、生长发育迟缓、肛周病等。部分病人可有肠外表现,如关节痛、关节炎、皮肤结节性红斑、虹膜炎等 腹泻特征 轻者每日2-3次,重则每日8-10次或以上,粪便外观为水样或稀糊状,极少有脓血便。实验室检查有白细胞明显增高、贫血、血沉增高、血浆白蛋白下降。 粪便镜检 可见红、白细胞,粪便隐血实验阳性。 X线检查 显示肠腔狭窄、瘘管、溃疡等;小肠钡餐灌肠示小肠壁深部慢性炎症; 内镜检查及组织学检查 是诊断本病最敏感和特异的方法,结肠镜检查示病变呈节段性分布,“铺路石”样改变并伴有溃疡及结节状炎症,病理特征为非干酪性肉芽肿。15肠道外感染所伴随腹泻 腹泻是各种肠道外感染常见症状之一,尤其在儿童。据资料显示,幼儿急疹中52.9-70.5%的患儿于发热同时或稍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麻疹病儿中腹泻的发生率为8.2-37.1%,腹泻多发生于出疹前后;败血症中腹泻的发生率可高达42.9%,多见于革兰氏阴性杆菌所引起的败血症;肝源性腹泻在儿童多见于HAV感染,其发生率为7%,发生时间多在起病的一周以内,大多数腹泻症状仅持续1-2天。 AIDS中约30-80%的患者伴有腹泻,多为慢性或反复发作,容易继发各种肠道机会性病原感染。肠道外感染所伴随的腹泻,其发生的程度及转归与原发病有密切关系。实验室检查绝大多数粪便外观呈水样、或稀糊样无脓血,粪便镜检阴性,粪便常规培养无致病菌生长。16功能性腹泻 在儿童功能性腹泻中最常见为肠易急综合征,多见于学龄儿童,主要表现为慢性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腹泻常发生在清晨或早餐后,可连续排便3-4次,白天及夜间均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