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PPT 58页).ppt_第1页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PPT 58页).ppt_第2页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PPT 58页).ppt_第3页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PPT 58页).ppt_第4页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PPT 58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 收入 支出模型 第十三章收入 支出模型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 消费函数 c 三部门收入决定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均衡产出 公式 y c i 条件 i s 条件 i g s t 储蓄函数 s 影响因素 乘数论 两部门收入决定 条件 i s 乘数论 四部门收入决定 主要内容 第一节均衡产出 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第三节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第三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第四节乘数论 第五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第六节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第七节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一节均衡产出 均衡产出 EquilibriumOutput 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四点假设两部门 只有居民和厂商 不存在政府 外贸 居民消费和储蓄 厂商生产和投资 投资自发 外生 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 折旧 未分配利润 0 GDP NDP NI PI 社会需求变动 只会引起产量变动 使供求均衡 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粘性 第一节均衡产出 凯恩斯定律 两部门经济 均衡产出 凯恩斯定律 不论需求量是多少 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价格提供供给 原因 大量闲置资源 短期分析 价格不易变化 即具有黏性 需求变动 厂商首先考虑调整产量 而不是改变价格 例 369元一双的LI NING鞋 只要你想买 可以买无数双 而价格不变 第一节均衡产出 均衡产出 均衡产出 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厂商想要有的支出 产出 需求 厂商非意愿存货增加 减少生产产出 需求 厂商非意愿存货减少 增加生产 均衡 不再变动 非意愿存货IU 0 总产出 总需求 厂商生产稳定 公式 y c i Ec i 意愿 计划消费和投资 E 实际支出 y 收入 AE 总支出 需求 AggregateexpenditureIU 存货unintendedinventory 均衡产出 第一节均衡产出 E y 投资 储蓄 均衡时 E yE c iy c s c i c si s 意义 如果经济要达到均衡 计划投资 计划储蓄 二者可以不相等 则不均衡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 从事后的实际情况看 I S 是必然的结果 第一节均衡产出 注意区分 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ConsumptionTheory 消费 一个国家 地区 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 家庭 为满足消费欲望 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 消费函数 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诸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 如收入 消费品价格 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预期 消费信贷 利率水平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收入 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凯恩斯消费函数 凯恩斯认为 随着收入增加 消费也会增加 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 称为凯恩斯消费函数 或消费倾向 c 消费 y 收入 c c y 满足dc dy 0 c y A c c y 45 c y 普通消费函数 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线性消费函数 线性消费函数 c y 1 0 常数 自发性消费 必须的基本消费支出 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动 常数 斜率 边际消费倾向 y 引致消费 消费中受收入影响的部分 c y C y y c 45 线性消费函数 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消费倾向 消费倾向 消费与收入的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 平均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比例 APC c y APC averagepropensitytoconsume 1 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 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 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消费曲线上某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射线的斜率 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 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 MPC c y marginalpropensitytoconsume 当消费增量 c与收入增量 y趋于无穷小时 即 MPC dc dy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不论MPC是常数还是变数 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 有 1 MPC 0 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消费函数为非线性 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变化而变化 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呈现递减趋势 随着收入增加 APC也有递减趋势 且 APC MPC 线性状态 APC MPC随着收入增加 APC趋向于MPC 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储蓄函数 SavingsFunction 储蓄 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 居民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 储蓄函数 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影响储蓄的因素 如收入 分配状况 消费习惯 社会保障体系 利率水平 最重要的是收入水平 凯恩斯储蓄函数 储蓄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 而增加的比率递增 又被直接称之为储蓄倾向 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储蓄函数 s 储蓄 y 收入s s y 满足ds dy 0 储蓄是收入减消费后的余额 即s y c 线性储蓄函数c y 代入s y cs y y 整理 s 1 y 1 0 普通储蓄函数 s s y y 0 s s y S 1 y 0 线性储蓄函数 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储蓄倾向 储蓄倾向 储蓄与收入的比率 平均储蓄倾向 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 averagepropensitytosave 储蓄与收入之比 储蓄 收入APS s y 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储蓄曲线上某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射线的斜率 储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 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带来的储蓄的变化 marginalpropensitytosave MPS s y当 s与 y趋于无穷小时 MPS ds dy MPS是储蓄函数的一阶导数 即 储蓄曲线上某一点切线的斜率 储蓄函数为线性时 MPS为常数 1 非线性时 MPS有随收入递增趋势 MPS和APS都递增 但是MPS APS 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储蓄倾向 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对收入来说 储蓄与消费为互补函数 y c s 两边同除Y有 y y c y s y即 APC APS 1推断 若APC递减 那么APS必递增 同理 有 y c s两边同除 y 则 y y c y s y即 MPC MPS 1推断 若MPC递减 那么MPS必递增 c s y A c c y s s y y 45 d 0 d 消费曲线与储蓄曲线的关系 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社会消费函数 一般来说 社会消费函数并非居民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 但基本相似 需要考虑诸多限制条件 国民收入分配 越富有 越有能力储蓄 国民收入分配不平均 则消费函数会向下移动 国家税收政策 累进的个人所得税 使富人的一部分 储蓄 以政府的名义花费 通常成为公众的收入 形成消费 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的比例 未分配利润是一种储蓄 会致使消费减少 消费曲线向下移动 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五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利率 提高利率是否会增加储蓄要根据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而定 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的变动通过实际收入改变而影响消费 可能存在 货币幻觉 收入分配 高收入家庭消费倾向较小 而低收入家庭消费倾向较大 社会保障制度 制度越是完善 则居民越是敢于消费 否则增强的是储蓄意愿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第三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消费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 假设i固定 为自发计划投资 由 y c i c y求解 得均衡国民收入 y i 1 知道消费和投资 就可求得均衡国民收入 第四节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例 c 1000 0 8y i 600 则 y 1000 600 1 0 8 8000c y i 8000 600 7400s y c 8000 7400 600储蓄与投资相等 c c i y c i y c i c 1000 0 8y 8000 5000 45 1600 1000 消费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第四节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储蓄函数 s y c 1 y根据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i s联立 i 1 y得均衡国民收入 y i 1 知道储蓄函数和投资 也可求得均衡国民收入 第四节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例 s 1000 1 0 8 y 自发计划投资i 600 则均衡收入为 y 1000 600 1 0 8 8000s i 600 y 8000s 0 y 5000 s i y S 1000 1 0 8 y 600 0 1000 5000 8000 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第四节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第五节乘数论 第四节乘数论 乘数论 对乘数的感性认识c 1000 0 8y均衡收入 y 1000 i 1 0 8 i 600时 y 8000i 700时 y 8500投资增100 收入增500 投资引起收入增加5倍 c i2 c i1 c 1000 0 8y 8500 y c c i 1700 8000 5000 c y 45 1600 1000 对乘数的感性认识 第五节乘数论 乘数论 解释 投资100购买要素 形成要素收入y1 100 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 8 则要素收入100中 有80用于购买消费品 80的购买形成新收入y2 80 其中80 0 8 64 再次购买形成新的收入y3 64 如此 循环往复 总收入y 100 100 0 8 100 0 8 0 8 100 1 1 0 8 500假设不是投资 而是增加100元的初始消费 是否也是一样的效果 第五节乘数论 乘数论 支出增加收入增加第一轮甲100乙100第二轮乙80丙80第三轮丙64丁64 支出总的增加 收入总的增加 新增GDP 新增国民收入 c c i y 5000 8000 8500 45 c y c i2 c i1 c 1000 0 8y 1000 1600 1700 i y 投资乘数的形成 第五节乘数论 乘数论 乘数理论 multiplier 均衡国民收入 y i 1 b 自发消费 i 固定自发计划投资 b 边际消费倾向 MPC 第五节乘数论 乘数论 令 原始的或自发的 总需求AD i则y AD 1 b 乘数K 总需求变化导致国民收入变化的倍数 第五节乘数论 1 MPS 第五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内容提要 三部门经济中 总需求的构成 什么叫定量税 什么叫比例税 在定量税和比例税的条件下 分别求出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用图示表示并解释得到的结果 第六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定量税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 假设消费函数为c yd yd表示居民可支配收入 定量税为T 投资为i 政府购买为g 试求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方法1 总需求 总供给法 解 因为yd y T 根据均衡方程式 有 y c i g yd i g y T i g得到 y i g T 1 第六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可知 有税收时的总需求函数 E i g T y无税收时的总需求函数 E i g y总供给函数 E y结论 征收定量税使总需求曲线向下平移 T单位 E y 0 E y c y E i g T y y E i g y 第六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定量税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 方法2 投资 储蓄法 根据消费函数 我们可以知道 储蓄函数 s yd c 1 yd于是 我们可以得到总储蓄函数 S sp sg 1 yd T g g T 1 y由储蓄和投资均衡方程式 得到 i S g T 1 y解得 y i g T 1 第六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定量税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 可知 有税收时的总储蓄函数的表达式 S g T 1 y无税收时的总储蓄函数的表达式 S g 1 y结论 征收定量税使总储蓄曲线向上平移了 T单位 0 y E E y E i c y S g 1 y E i g T y E i g y S g T 1 y 第六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定量税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 比例税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 假设消费函数为C yd yd表示居民可支配收入 比例税税率t 税收绝对量为T ty 投资为i 政府购买为g 试求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方法1 总需求 总供给法 解 因为yd y T 1 t y 根据均衡方程式 有 y c i g yd i g i g 1 t y得到 y i g 1 1 t 第六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可知 有税收时的总需求函数为 E i g 1 t y无税收时的总需求函数为 E i g y从图形上可以得出结论 征收比例税使总需求曲线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t单位 E y 0 y E y E i g y c y E i g 1 t y 第六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比例税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 方法2 投资 储蓄法 根据消费函数 我们可以知道 储蓄函数 s yd c 1 yd 1 1 t y于是 我们可以得到总储蓄函数 S sp sg 1 yd T g 1 1 t y ty g g 1 1 t y由储蓄和投资均衡方程式 得到 i S g 1 1 t y解得 y i g 1 1 t 第六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比例税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 可知 有税收时的储蓄函数为 S g 1 1 t y无税收时的储蓄函数为 S g 1 y结论 征收比例税使总储蓄曲线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了 t单位 0 y E E y c y E i E i g 1 t y S g 1 1 t y y S g 1 y E i g y 第六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比例税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 综合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 假设消费函数为C yd yd表示居民可支配收入 比例税税率为t 定量税额度为d 即税收总量为T d ty 投资为i 政府购买为g 试求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总需求 总供给法解 因为yd y T d 1 t y根据均衡方程式 有 y c i g yd i g i g d 1 t y 第六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得到 y i g d 1 1 t 通过比较 知有税收时的总需求函数为 E i g d 1 t y无税收时的总需求函数为 E i g y总供给函数为 E y得到结论 既征收定量税又征收比例税使总需求曲线向下平移了 d单位 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t单位 第六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综合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 第六节三部门经济中各乘数 三部门经济中各乘数 在三部门条件下 对于定量税 政府转移支付的情况 均衡收入水平为 由此可得各类乘数 第七节三部门经济中各乘数 三部门经济中各乘数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所谓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例 容易得到 为正值 它等于1减边际消费倾向 的倒数 税收乘数税收乘数 是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例 由均衡国民收入表达式 可知 为负值 表示收入随税收增加而减少 第七节三部门经济中各乘数 三部门经济中各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是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例 存在政府转移支付的条件下 于是 为正值 它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比 第七节三部门经济中各乘数 三部门经济中各乘数 结论 在绝对值意义上 税收乘数等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