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许衡的“治生”说及其历史意义.doc_第1页
试论许衡的“治生”说及其历史意义.doc_第2页
试论许衡的“治生”说及其历史意义.doc_第3页
试论许衡的“治生”说及其历史意义.doc_第4页
试论许衡的“治生”说及其历史意义.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许衡的“治生”说及其历史意义2005年2月第21卷第2期学习论坛TRIBUNEoFDYFeb.2005VO1.21NO.2试论许衡的治生说及其历史意义孙玉杰(河南行政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摘要治生说是许衡思想的精华,充分体现了他理学思想的时代特色.他将玄妙的道归结为百姓的民生日用,开启了理学向实学的转向.治生说拓宽了学术研究的视野,为儒家经济思想增添了新的积极因素.关键词许衡;治生说;务实精神中图分类号B244.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608(2005)02006303许衡(12091282年)字仲平,号鲁斋,谥文正,怀庆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是元代着名的理学家,其学术地位被称为朱子之后一人.他一生潜心研究,积极传播义理之学,对程朱理学进居全国的统治地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他也是一位经世名臣,积极于用世,在辅助忽必烈采行汉法的进程中,善于从实际出发,重视理学与实用,实行的结合.从此,道不再是深求隐僻之理,而转变为体现务实精神的治世之用.本文拟通过对许衡治生说的提出,内涵和意义的分析,从一个侧面展示他理学思想的时代特色.一,许衡治生说产生的思想和社会根源治生说是许衡思想的精华,充分体现了他理学思想的时代特色.这一学说的得出有其自身的时代背景和学术背景.许衡治生说的提出,从客观上说,与他生活的历史环境有关.许衡生于乱世,为避兵乱,长期流离颠沛,生活无着.他出身于农家,元史本传中记载,其家世为农.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后又经逃难之苦.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菜.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的理学家,必然会呼吁朝廷和整个社会重视治生,给百姓以生路,养民,富民.否则,社会根本不可能安定.他指出:秦之苦天下久矣.加以秦汉之战,生民磨灭,户不过万,文帝承诸吕变故之余,人继正统,专以养民为务,其忧也不以己之忧为忧,而以天下之忧为忧;其乐也不以己之乐为乐,而以天下之乐而乐.今年下诏劝农桑也,恐民生之不遂,明年下诏减租税也,虑民用之或乏,恳爱如此,宜其民心得而和气应也.天之树君,本为下民,故孟子谓民为重君为轻.许衡用汉文帝建立治道的历史经验,劝告元世祖以养民为务,以天下之忧为忧,以天下之乐为乐,可谓一片苦心.许衡治生说的提出,也与当时金,元朝统治者夺取中原以后,不善经济,国家迫切需要发展经济有关.许衡生活的时期,正是宋金对峙,蒙古人兴起争夺中原的年代.他的青少年时代是在金的统治下生活的,成年之后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元朝统治下度过的.无论是金朝的女真人,还是元朝的蒙古人,都是处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换时期,其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低于中原宋朝.同时,金,元同属游牧民族,对发展农业,经营工商业没有经验,他们的财富主要靠军事扩张掠夺而来.特别是蒙古人统一全国以后,面对长年战乱,农田荒芜,工商各业凋零,民众四散逃离的局面,恢复经济,是巩固元朝政权的当务之急,经济作为统治基础的地位更加重要.因此,许衡在宣扬程朱理学,教化人心的同时,不能不面对无恒产者则无恒心的社会现实.没有饭吃,学者的学问是做不下去的,当官的人也不会安稳,对百姓的教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不治生,元朝就不可能统治中原.他告诫元朝的统治者,不能靠敛财,而要靠生财,只知敛财,民心不服,则天下不会太平.靠生财百姓才会服从其统治.他说:今国家徒知敛财之功,不知生财之由,不惟不知生财,而敛财之酷义害于生财也.徒欲防人之欺,不欲养人之善,所以防者为欺也,不欺则无事于防矣.欲其不欺,菲衣食以厚,其生礼义而养其心,则亦不能也.徒思法令之难行,不患法令无可行之地,上多贤才皆知为公,下多富民皆知自爱,则令自行,禁自止.诚能自今以始,优重农民,勿使扰收稿日期20041130作者简介】孙玉杰(1950一),女,山东省粱山县人,河南行政学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教授,副所长,中原宋学研究会副秘书长.?63?害,尽驱游惰之民归之南亩,岁课种树,恳谕而督行之,十年以后,当仓库之积非今日比矣.【J仁德之君,知道此生财的道理,不专取民之财,使百姓每都富足,则百姓每都归向他,其身自然发达起来,这便是以财发身.无仁德的君,不知生财的道理,虽身弑国亡也不相顾,只管横取于民,积聚那财货起来,这便是以身发财.从学术背景来看,许衡关于治生的见解,是务实思想的体现.许衡的思想继承了朱熹的理学思想,以道作为宇宙的本原.他所说的道也就是理,他曾说:道者,天理之当然.l4同时,他汲取程朱吾儒万理皆实的思想,对理学进行了新的宽泛的解释.他认为道并非深奥玄妙之物,它应当是众人之所能行者,故道不远于人J.为了使道更接近众人,许衡甚至把民生日用的盐米细事皆视为道和义.他说:道是日用事物当行之理,皆性之德而具于心,无物不有,无时不然,如何须臾得他?若其可离,则是外物,而非率性之道矣.【6J这里,许衡所说的日用事物不仅是指君臣父子,纲常伦理等国家政治方面的大事,也包括盐米细事等民生日用.他曾提出:大而君臣父子,小而盐米细事,总谓之文,以其合宜之义,又谓之义;以其可以日用常行,又谓之道.文也,义也,道也,只是一般.l7J他这种把道通俗化为君臣父子,盐米细事的阐释,就使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百姓,都能理解并且都能行道了.许衡不仅倡导务实精神,而且亲身参与社会实践,进行科学创新,做利民利国的实事.他领导制定的授时历,是我国天文历法方面的重大成果,对于我国自然科学有重大贡献,对于指导农业生产有重要的作用.许衡的治生思想,受孟子民本论的影响很大.他说:天下树君,本为下民,故孟子谓民为重君为轻.因此,理学讲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定民志,制民产,使民有恒产.他说: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伊川I传理甚详,民志不定,天下之争未已也.古时公卿大夫之下,位称其德,终身居之得其分也.农工商贾勤其事而所享有限,故皆有定志而天下以治.后世自庶士以至公卿,日志于专荣,农工商贾日趋于富侈,亿兆之心交悖于利,天下纷然,虽英明之君有不得而理者矣.此趋竞之风不可遏,其君子则志欲无厌,其小人则故僻邪侈无不为也.尝谓中国之俗必土着,有恒产必使安其居,乐其俗,土田种树,父子兄弟嬉嬉于田里,不知有利欲之可趋也.后世人岂必无恒心以安其分限,亦上之人区处不明有以驱之也.【8j在这里,许衡虽然表现了重农抑商的倾向,但从总体上讲,他的目的是劝告元朝统治者,要使百姓有恒产,要富民.二,许衡治生说的内涵许衡治生说的提出,不仅表现了他对百姓日常生活等社会实际问题的重视,而且开启了元代理学向实学的转向,给宋代以后的理学注入了新的血液.?64?所谓治生,是指谋生计.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从这一文中可以理解治生正是指谋生计之意,即是指经济活动.许衡提出为学者治生最为先务的思想,强调经济活动的重要性.他说:言为学者治生最为先务,苟生理不足,则于为学之道有所妨,彼旁求妄进,及作官嗜利者,殆亦窘于生理之所致也.士君子当以务农为生,商贾虽为逐末,亦有可为者.果处之不失义理,或以姑济一时,亦无不可.若以教学与作官规图生计,恐非古人之意也.许衡在其着作中反复阐明治生最为先务的观点,这与以往许多理学家的观点显然不同.他不是将伦理活动,政治活动放在首位,而是将经济活动放在先务的地位,这就使他的学术研究表现出实学的特征.许衡所说的治生的内容主要指的是务农,主张当以务农为生,同时也指百工技艺,贸易经商,认为商贸亦有可为者.他说:人君于那百姓须在农闲时役使他,不妨误了他的农务,收取他当出的税粮又不过于厚,则百姓每都得安逸富足,乐于生业,故日:所以劝百姓也.人君于那百工逐日看视,每月考较,均给予他廪食,必与他工作之高下相称,则惰者知勉,而能者知勤,故日:所以劝百工也.人君于那远方宾旅,往则为之授节以送之,来则丰其供给以迎之,因能授任以褒,美其美,不强其所欲,以矜悯其不能,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涂,故日:所以柔远人也.【1o_人君于国中百姓能爱惜保养如父母爱子一般,则百姓每蒙其恩泽,自然悦从,故日:子庶民则百姓勤.人君于百工技艺能招徕安辑他,则百工每将他工作互相换易以生货财,国家用度自然充足,故日:来百工则财用足.人君于那四方远人能桑而抚之,则凡为宾旅的闻风慕义,谁不来归,故日:柔远人则四方归之.【l1_在这里,许衡不仅提出了不误农务,使百姓安逸富足,乐于生业等问题,而且主张招来安辑百工技艺,以生财货.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增殖货财,使国家用度自然充足,并使四方归之.许衡的治生说还明确地提出了为官为学都要以治生为前提,没有一定的经济保证,即解决生计问题,为官为学或从事教育都搞不下去;另外,特别是关于治生可以搞农业,也可以经商的思想是一个突破.他一反儒家忽略经济,轻视商贾的思想传统,给予经商以一定的肯定,这在理学家中是不多见的.许衡的这一思想为中国明清时期,乃至于近代兴起的儒商之风奠定了思想基础.三,许衡的治生说的历史意义许衡的治生之说,不仅提出为了谋生计,要发展被称为本的农业生产,而且还提出,可以从事被人们认为是末的工商业.他说:财货虽是末事,然国家用度也少不得,若要发生此财货,自有广大道理.财货出于土田,须使百姓每都去耕种,不要闲了,这便是生之者众.百姓每纳得赋税与臣做俸禄,无有冒滥吃俸禄的人,这便是食之者寡.百姓每耕种要宜,赶趁时不要误了他,这便是为之者疾.国家用度时必须酌量撙节,有些余剩,这便是用之者舒.人君若能如此,则财自然常常足用了,这便是生财之道0_1J这一思想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儒家重伦理政治,轻经济生活,重本轻末的思想传统,而且破除了士治生之学的陈腐思想,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许衡作为一位理学家,虽然提出为学者治生最为先务之说,但他的思想仍属于地主阶级的治生之学.真正将以耕读传家为内容的治生之学转变为商人的治生之学,把士从读书做官俸禄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是明清思想家的重要历史使命之一.许衡的治生说对这种转变起到了一定的先导作用,对此,明清的思想家们是肯定的.士是否可以从事工商业活动呢?按照地主阶级治生之学,回答是否定的.汉代思想家徐干依据孟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主张四民各世其事,毋迁其业,不相干黩,士者劳心,工农商者劳力.明代心学家王阳明认为士的首要任务是讲学,若以治生为首务,使学者汲汲营利,断不可也-I引:这种把士与治生分割开来的陈旧观念,随着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到了明清进步思想家的严厉批评.他们倾听时代的呼唤,顺应明清社会货殖之事益急,商贾之势益重的发展趋势,明确地提出了儒者亦须急于治生的命题,即要求男子要以治生为急,农,工,商,贾之间,务执一业的新观念.明代高拱主张把士与治生联系起来,大力提倡治生之说.他说:夫为国者,必不可外本而内末.然亦有自生财之道;为家者,必不可厌贫而谋利,然亦自有养生之道.盖古者人君制民之产,田以井授,俯仰的资焉.又说:后世田无所受,人自为生,苟无以治生,将遂粒米立锥之无有,父母妻子且饿以死,亦岂生人之理乎?盖后世之时势则然,人必有所不能免者.故日治生之说,亦未可非也0_1J在这里,他充分肯定了治生之说,对于士的重要性,切不可非之.清初思想家孙奇逢针对少数腐儒高谈性命,清论玄微,把天下百姓痛痒置之不问的倾向,再次重申治生亦学者事,生之,食之,为之,用之,自有道在,即日做买卖,何妨?_l强调理财的重要性.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养重篇中为自己经商辩解说:我之以贾为生者,人以为辱其身,而不知所以不辱其身也.即他所以以贾为生,完全是为了保全自己的人格尊严,并不辱其身.钱大听引证许衡之说,指出与其不治生产而乞不义之财,毋宁求田间舍而却非礼之馈u.全祖望亦主张为学亦当治生,所云治生者,非孳孳为利之谓,盖量人为出之谓也.沈矗在与许海樵信中,十分称赞许衡的治生之说,指出:若鲁斋治生之言则实儒者之急务.能躬耕则躬耕,不能躬耕则择一艺以为食力之计.宋儒复生于今,亦无以易斯言.18他们之所以反复强调士以治生为急,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士只有在经济上获得独立,不求不义之财和非礼之馈,方可保证个人的人格尊严.在治生之学上.清代思想家陈确系统地论证了学者以治生为本论的思想.他说:学问之道,无他奇异,有国者守其国,有家者守其家,士守其身,如是而已.又说:确尝以读书,治生为对,谓二者真学人之本事,而治生尤切于读书.19他还针对王阳明的许鲁斋谓儒生以治生为先之说亦误人的说法,认为儒者为学应有二事,即读书与治生.其中治生尤切于读书,因为在陈确看来,士只有在经济独立的基础上方有人格尊严可言.待养于人而不能仰事俯育是不会有独立人格和社会尊严的.把士的人格尊严建筑在治生之上,含有历史唯物论的思想萌芽,是十分可贵的.明清思想家们发挥了许衡的治生之说,从人生价值上填平了士与治生之间的鸿沟,把读书与治生密切地联系起来,这就为士投入商品经济大潮奠定了思想基础.许衡治生说拓宽了学术研究的视野,为儒家经济思想增添了新的积极因素.许衡的思想从整体来说,并没有超出儒家以伦理治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