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报告_第1页
县域经济发展报告_第2页
县域经济发展报告_第3页
县域经济发展报告_第4页
县域经济发展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县域经济发展报告突出名优特色 做活水字文章水产业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我县把发展以名特优水产养殖为重点的水产业作为壮大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来抓,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去年全县水产品总产量9万吨,实现渔业总产值亿元,渔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近30%。今年预计可完成水产品10万吨,继续保持全省县级第一,实现渔业总产值12亿元以上。其中名特优水产品产量将达到万吨,占水产总产量56%,产值亿元,占水产总产值%,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名特优水产养殖示范县。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挖掘“三大潜力”,确立名特优水产发展思路近年来,我县水产业虽然来势较好,但作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要高效高速发展,潜力还相当大。一是资源开发潜力大。全县可供养殖水面近50万亩,1000亩以上的湖泊有20多个,还有外江外湖近50万亩可开发利用。二是特种养殖潜力大。从发展和深度开发的角度分析,我县23万亩养殖水面中名特优水产养殖面积只占到一半,如果名特优水产养殖发展1万亩可创产值1亿元。三是加工增值潜力大。目前,我县有1家1000吨级的水产冷冻加工厂,有年产500吨的振湘嘉鑫鱼制品加工龙头企业,如果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加工档次,全县每年加工名特优水产品20XX吨,可创产值8000万元。这三大潜力,既是我县水产发展的差距,也是我县加快水产产业化进程的关键所在,潜力所在。为此,我县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大市场、大产业、大效益理念,确立了“瞄准市场调结构,壮大龙头兴产业,主攻精养抓名特,培育协会促发展”的水产产业化发展思路。并制定了20XX20XX年水产产业化发展规划,力争用10年时间,将湘阴打造成湖南省水产强县。明确20XX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0万吨以上,其中名特优产量达到7万吨以上,渔业总产值突破12亿元,其中名特优产值达到10亿元的发展目标。全县各级根据这一奋斗目标,进行了认真规划和科学布局,拿出了具体措施,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乡镇、村、组、户。二、实施“四大战略”,加快名特优水产发展步伐1、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养殖方面,以河蟹、甲鱼、黄鳝、珍珠、青鱼、鳜鱼、丁桂鱼、三峡红鱼回、斑点叉尾鱼回等名特优品种养殖为重点,建立了六大基地和一个示范区。一是以南阳为龙头的网箱养鳝基地,发展网箱养鳝万个;二是以鹤龙湖大湖为龙头的河蟹养殖基地,辐射面积万亩,大小湖泊9个;三是 以柳潭为龙头的珍珠养殖基地,辐射面积2万亩;四是以鼻湖为龙头的青鱼养殖基地,辐射面积5万亩;五是以来仪湖为龙头的湘云鲫养殖基地,辐射面积15万亩;六是以东湖名特优水产苗种繁育中心为龙头的水产良种繁育基地,辐射面积20万亩。一个示范区:在城西镇鹤龙湖大桥西接线两边,建立了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渔业养殖示范区,面积万亩,养殖户65户,重点推广鱼鳖混养、立体放养、多级轮养、网围养蟹、垂钓休闲等无公害高效养殖模式,集中发展丁鱼岁、湘云鲫、螃蟹、青鱼、黄鳝、珍珠、黄颡、鳜鱼等名特优品种,预计总产量达到2200吨,产值达到4400万元,亩平纯收入精养达到8000元,湖泊粗养达到1000元,户平增收20XX元以上。在基地的带动下,全县名特优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万亩,其中,河蟹养殖万亩,投放扣蟹1320万只,预计产量200吨,珍珠养殖面积万亩,吊养珍珠蚌1860万只,预计产量30吨,甲鱼养殖面积万亩,预计产量380吨,黄鳝养殖网箱万个,预计产量2350吨。加工方面,按照“湘阴模式”发展要求,重点扶持振湘嘉鑫鱼制品厂,新厂总投资800万元,引进14台鱼制品加工生产线,今年3月试生产,年生产量达800吨。2、实施大户引动战略。全县组织1000多名县、乡、村干部深入农村,开展扶贫帮困、帮扶大户活动,其中从县直机关抽调418名党员干部任农村一书记,共落实帮扶水产大户136户,大户的发展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县水产养殖大户发展到326户,其中甲鱼养殖大户68户,珍珠养殖大户42户,黄鳝养殖大户12户,名贵鱼养殖大户183户,其它21户。3、实施协会联动战略。我县水产养殖协会正在快速兴起、成长,其作用也日益彰显,全县建立水产养殖协会12个,参加户数863户,吸引带动农户17120户,连接基地规模17950亩。岭北镇躲风亭办事处水产养殖大户易辉煌投资300万元,发展鱼鳖混养和垂钓休闲。他联合全镇水产养殖大户建立了月湖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统一向农户提供种苗、饲料和技术服务,统一回收鲜鱼和甲鱼。目前合作社已拥有会员128户,入户股金万元,带动周边农户206户,固定资产160万元,该协会已在网上公布,互通全国各地。预计今年该协会总收入可达650万元,纯利润近70万元,合作社社员户平增收1000元以上。4、实施引资拉动战略。我县位于长沙市近郊,境内连接长沙的三条绿色通道已经拉通,接受长、株、潭经济圈辐射的空间更加广阔,这为我们更好地发展垂钓休闲渔业和名特优水产养殖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和载体。近年来,我们依托水产资源优势,做活“湖南省水产第一县”文章。全方位拓宽招商引资领域,以引资促开发、促发展。20XX年全县引进水产项目18个,引入资金3000万元,城西镇引入上海宝岛蟹业公司在鹤龙湖大湖发展网围养蟹,20XX年首次试养获得成功,产蟹66吨,纯利120万元,20XX年投放扣蟹300万只,豆蟹220万只,年总投资600万元,已产商品蟹105吨,产值750万元。三、创新“三大机制”,增强名特优水产发展活力1、创新工作责任机制。对名特优水产的发展建立了县级领导、部门负责人、乡镇负责人联基地、联大户、联协会的责任制,按照“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抓到底的责任制”要求,明确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主管副职牵头,农办主管副、水产局主管副职专抓,县、乡镇、村层层签订责任状,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县委双文明考核和县政府千分制考核,由“两办”督查室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查,全县上下真正形成了县级领导带头抓,部门领导配合抓,乡镇领导具体抓的格局。2、创新政策激励机制。今年,县委、县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快水产产业化发展的意见、xx县高效种养强农工程实施方案、xx县水生动物防疫工作实施办法和关于开展水生动物防疫工作的通告等专门文件,对水产业特别是名特优水产的发展,在水面转让开发、税收、资金、发展环境、招商引资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助措施,县政府在农业切块资金中安排了40万元专项用于扶持水产基地建设,各级党政领导共帮助水产养殖大户在农村信用社解决贷款资金达200多万元。3、创新科技服务机制。在技术服务上,全县有60多名水产技术人员,长期进村入户,为渔农提供全方位服务。据统计,去年以来水产技术部门帮助渔农防治鱼病83起,挽回经济损失近100万元。在苗种服务上,县水产局抽调技术骨干,自己动手,在城西镇租池50亩,培育优质鱼苗600万尾,以优惠价供应给全县养殖户。在技术培训上,由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朱桂华带队,采取举办培训班或技术座谈等形式,向广大渔农提供名特优水产养殖技术。20XX年以来,已举办各种培训班26期,发放技术资料3100份,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