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小乐器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作用.doc_第1页
发挥小乐器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作用.doc_第2页
发挥小乐器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作用.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主编好!这是我亲戚的一篇文章,去年拜托小义发,他没安排好。今拜托您帮忙挤用于近期发表,有劳而感!蒋菁托。发挥小乐器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作用江苏省南通市红旗小学 朱婷 音乐新课标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小学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一定重要作用。”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赛尔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现代音乐教育研究表明诸如手风琴、电子琴、口琴、小提琴、二胡、吉他、手鼓之类的小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小乐器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小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烈,生性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对新鲜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小乐器引入小学音乐教学恰恰有效转移小学生的注意力,避免感知疲劳,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感受不同乐器发出的不同音律、音色和音质特征,有助于培养小学生更全面、更理性的审美观。音乐教学中的听辨训练是借助小乐器的现场学习与演奏强化对音乐形像的理解,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促进其眼、耳、手、口多种器官的协调配合;能帮助学生加深识谱印象和音调、音高的概念,提高学生节奏感。小乐器在课堂现场演奏的教学效果优于播放音响,现场演奏同时占据了小学生视觉与听觉两个获取外部信息的感官通道,较听觉单通道更有利于乐曲识谱的强化,固化认识记忆。在现场演奏时,小学生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键盘、弦上变化音的位置,使抽象、枯燥的音乐理论知识显得更具体、更直观,有利于小学生将较难唱的音准唱准确,将较难记的乐谱记忆住。小学生可以适时的用眼睛去观察小乐器的结构,去看乐谱,用耳朵去听旋律、和声,用脑去想象意境,用口和手去吹、拉、弹、唱,用心去感受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显然,小乐器的使用能使音乐教学发挥独特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对他们的学习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二、小乐器有利于师生互动与合作精神创造力的培养现代 课程观认为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互动交流合作。在课堂上小学生常常会产生对老师的一种敬畏之情,这种情感有利于课堂管理,但只会影响到师生之间的交流,对音乐教学会产生负面影响。而恰当地引入小乐器,吸引学生参与音乐学习,有利于“软化”这种尴尬氛围。学生能够在好奇心与兴趣的“驱动”下,调动自主参与的意识,摈弃羞涩、恐惧感,走进一种平等交流的融洽氛围之中。比如,在适当的时候让小学生带着自备的小乐器组队表演,将一首歌分成不同的音部,让学生们用简单的演奏有效配合教师的演奏主旋律。先让学生们尝试练习,体验如何协调自己和他人,使得整体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然后再进行集体协作,通过简单的配合完成和声的效果,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辅之以正面的激励与评价,使他们在自主参与中体验到团结合作的快乐与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音乐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团队合作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增强。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爱因斯坦的创造能力毋庸置疑,但他仍能经常与“量子理论”的创始人普朗克一起用小提琴义演。著名诺贝尔物理获奖者费曼多才多艺,擅长敲奏桑巴鼓,在巴西桑巴乐团担任过鼓手。天才的最大特征显然与形象思维与创造能力密切相关联。小乐器训练通常与手指连在一起,双手的动作必须符合音乐表现所需要的或快或慢或强或弱。这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小学生左右大脑神经中枢的刺激与锻炼,从而充分促进他们大脑的平衡发挥,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高效发挥。三、小乐器有利于鞭策教师更新知识与提升音乐综合素养现代音乐教育研究表明多种小乐器的交叉引入不仅有利于开阔小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情趣,唤醒学生灵性,张扬学生个性,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更有利于鞭策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与提升音乐技能,如果音乐教学中教师长期使用一种乐器教学,势必会给学生造成一种乐器能演奏所有乐曲的片面认识,这就对教师的音乐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乐器的引入鞭策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尝试强化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水平。教师必须努力探寻不同乐器的演奏方式,因为在吹、拉、弹、敲方面会存在转换,而乐器不同,则转换起来比较容易一些。显然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师厚德则人崇,人学丰则师表。早在上个世纪,德国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就尝试过将乐器引入音乐课堂,并独创了奥尔夫音乐教具,为世人提供了一整套系统科学的乐器组合教学。他通过自己的实践证明了这个套新型教具的科学价值,他的歌剧月亮等可加动作与舞蹈的舞台音乐用了大量的适合中小学生用的各种器乐小曲。有人这样评价他:“德国教育家奥尔夫编了一套音乐教材,现在已经在十六七个国家流行。他采用一套打击乐器,不一定要用钢琴,单用木琴、短笛、鼓,各种各样的打击乐器都可以,十几个学生每人手拿一种乐器,作为歌唱或舞蹈的伴奏。这样,学生受到训练也很高兴,乐队也组织起来了。各种打击乐器都在一起,在一起上课,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