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川大考研真题及答案.doc_第1页
2015川大考研真题及答案.doc_第2页
2015川大考研真题及答案.doc_第3页
2015川大考研真题及答案.doc_第4页
2015川大考研真题及答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 川大考研真题及答案一.填空 共十题,每题一分。1.(闻一多 )说:若说新,郭沫若的诗才算新呢!2.迟桂花的作者是(郁达夫 )3.啼笑因缘的作者是(张恨水)4.茹志鹃自(百合花 )之后形成了清新俊逸的风格。5.(毛泽东)发表了要重视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6.周啸天因诗集(将进茶周啸天诗词选 )而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二,现代文学名词解释(58=40)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是丁玲深入农村斗争生活后写的反映土改运动的优秀长篇小说。由于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就,曾荣获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小说艺术地再现了农村反封建土地制度的伟大斗争,围绕着工作组领导群众揭露和斗争恶霸地主钱文贵的过程,突出了土改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只有把最隐蔽的,也是最狡猾、凶狠的恶霸地主斗倒,土改才可能取得真正的胜利。茶馆:老舍是“人民艺术家”和“文艺界的劳动模范”。茶馆是中国当代话剧艺术的经典之作。戏剧运用侧面透露的表现方法,以北京裕泰茶馆为典型环境,以茶馆的变迁和一些小人物悲剧命运来表现时代的主题。戏剧采用了人物展览式的结构,塑造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群像,反映了清朝末年至国民党统治时期近五十年的历史变迁,深刻表现了“埋葬三个时代”的主题。青春之歌:青春之歌是现代作家杨沫的小说,以“九、一八”到“一二、九”历史时期的青年救亡运动为主线,展示了知识分子形形色色的精神风貌。杨沫以自己为原型创造了林道静这一形象,真切的展示了女性特有的细腻复杂的心理,突出了对革命英雄的信仰和崇拜,创造了一种新的“革命加恋爱”的范式。(1)作者:杨沫;(2)主题:探索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道路选择.(3)艺术特色,两条中心主线,均以林道静为中心展开:第一条主线是她的自身成长,第二条主线是她的革命道路.丰富的人物形象:正面人物:卢嘉川、江华(英雄形象)、林道静,反面人物:余永泽(自私,平庸)、戴愉.林道静为了反抗封建家庭的束缚,经过自身成长,从此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逐步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人物形象.浓郁的抒情笔调:以细腻的笔触深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中,真实地刻画人物的心理,较为全面地把握了人物的多重侧面.尤其是杨沫作为女性作家的丰富细腻柔情的笔调.陈奂生上城:短篇小说陈奂生上城发表于1980年的小说月报上,是高晓声写的陈奂生系列中最为精彩的一篇.小说通过主人公陈奂生上城卖油绳、买帽子、住招待所的经历,及其微妙的心理变化,写出了背负历史重荷的农民,在跨入新时期变革门槛时的精神状态.虽然背负着历史因袭的重负而步履维艰,却终于迈出了走向新生活的第一步.1982年,小说被拍成了同名电影,陈奂生的形象成为改革时代,一个永远抹不去的典型印记.台北人:白先勇的代表作台北人 台北人一书中写的人物既是台湾人,同时还是民国时期那一代人。 他们与台北有关,与民国有关,与岁月有关,他们的岁月都留在了民国,而民国在时代的潮流中已成为过去。他们现在身在台湾,他们成了台湾形形色色的人物,台湾的各阶层就有他们的存在。作者是想借这一群特殊的人物作思想最终的载体,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中。台北人一共有十四篇短篇小说。小说中写的是过去民国时期的人物,随着国民党迁移台湾。小说写他们离开大陆后在台湾发生的故事。 新月社: 新月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一个文学社团,它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前期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期创办新月月刊(1928.3.10),诗刊周刊(1931年)。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新感觉派:初期具有“现代质”的海派小说是新文学的世俗化和商业化,过渡的描写都市,首次提出“都市男女”的主题,重视小说形式的创新。新感觉派是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上海文坛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是第二代海派,代表作家有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叶灵风等。穆时英被成为是新感觉派的圣手,海派的大将。新感觉派内容多展示半殖民地大都市谁哈的生活百态,着重病态生活的描写、畸形的两性关系及心理等;极力地捕捉新奇的感觉、印象,把人物的主观感觉投射到对象中去;对人物的意识和潜意识进行精神分析,着力表现二重人格,并追求小说形式技巧的花样翻新。代表作有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上海的狐步舞。新感觉派开拓了文学表现的内容,但有一部分存在颓废、悲观倾向。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又称乡土小说,它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代表作家有彭家煌、鲁彦、许杰、许钦文、王任叔、台静农等。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这些寓居于京沪大都市的游子,目击现代文明与宗法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童年和故乡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从总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而可贵的民族化的追求,开创了现代文学史上堪称一大创作潮流的风气。代表作有彭家煌怂恿,王任叔疲惫者,许钦文疯妇,台静农地之子等。三,简述张贤亮的创作风貌和成就10分 四,古代文学名词解释45分,共九个三礼: 儒家经典周礼、仪礼、礼记的合称. 古代记载典礼仪节的书。简称礼,亦称礼经、士礼。仪礼是记载古代礼仪制度的著作,与周礼、礼记合称“三礼”。 周礼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家思想,与春秋孔子时思想发生极大变化。周礼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 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春秋三传: 春秋左氏传 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但是,公羊传和谷梁传纯用义理解释春秋,而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只是后人将它与春秋配合后,可能做过相应的处理.一些专门解释春秋“书法”而与史实无关的文字,显然是后加的.荀子: 荀况,即荀子,号卿。战国时赵国(在今安泽一带)人。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象、教育家。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现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在自然观方面,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并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在认识论上,他承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但有轻视感官作用的倾向。在有名的劝学篇中,他集中论述了他关于学习的见解。中文强调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博学才能知助而无过,同时指出学习必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态度应当精诚专一,坚持不懈。他非常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国家要兴旺,就必须看重教师,同时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认为教师如果不给学生做出榜样,学生是不能躬行实践的。 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采,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骚体赋: 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骚体赋 的大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得帮闲的牢骚,代表作是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等。徘赋:是在汉代古赋进一步发展形成的赋体。它讲究字句的对仗工整和音节的轻重调协。在题材上也不像汉代古赋那样专写帝王生活,而是以写各种人物离别时的苦楚为主。代表作有曹植的洛神赋、左思的三都赋、陆机的文赋、鲍照的芜城赋、江淹的别赋恨赋、庾信的哀江南赋、春赋、灯赋等。竹林七贤: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玄言诗:是东晋的诗歌流派,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约起于西晋之末而盛行于东晋。孙绰、许询是玄言诗人的代表。其特点是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和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宫体诗:就其内容来看,主要是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可以说,他们对女性的审美观照,同对器皿的审美观照的心理是一样的。因而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比较柔靡缓弱。这类诗共同的艺术特点,是注重词藻、对偶与声律。如萧纲的咏内人昼眠. 形式上,宫体诗最突出的贡献是他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继承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2宫体诗对后来律诗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至于宫体诗语言的风化流丽、对仗的工稳精巧以及用典隶事等方面的艺术探索和积累,也同样为唐代诗人提供了足资借鉴的艺术经验。文言小说: 文言小说指的是古代以文言记录的杂事、异闻和故事。创作手法有夸张、比喻,即虚构,形式大都是残丛小语,尺寸短书,即短篇:语言是语言文字,即文言文。文言文小说数量众多,内容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记鬼神怪异之事的志怪小说。二是搜奇记逸的传奇小说。唐传奇是这类小说的代表作,标志着文言文小说发展的一个新时期。三是或记人物言行,或记所闻轶事的杂录小说。南朝刘宋时的世说新语,就是专记魏晋文人、名士的言行和风度的。五,简答题 每题10分,共30分1.评析论语中孔子形象: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教育理想崇高,被孟子誉为“圣之时者”。孔子的人格魅力历经千年依旧不减,他的思想与理念一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中流砥柱。论语中的孔子是一个循循善诱的导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思想深沉,举止端方,教学方法独特.一、乐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学者. 二、等级制度的维护者. 三、知人救世的圣人. 四、诲人不倦的导师2.简述散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散曲是中国古代继诗、词以后的又一种韵文样式,在文体构成、文学精神、艺术构造上别具一格。20世纪以来,散曲研究成为古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一脉,但长期以来缺少一部完整周详的古代散曲史专著。本书是填补这一学术空白的力作。全书突破了一般文学史的书写模式,从古代散曲史的实际出发,以“散曲形式发展史”、“散曲文学潮流史”、“散曲作家创作史”三个板块对古代散曲史作了立体化描述。“散曲形式发展史”追究和阐释了作为歌曲的散曲与唐宋以来歌曲传统的历史联系,深入剖析了散曲文体建构的历史轨迹;“散曲文学潮流史”从元明清三代的文化态势、文人心态、审美趣向等角度,归纳和阐释了散曲的文学精神和艺术冈格的建构过程与历史变迁;“散曲作家创作史”则是对“散曲文学潮流史”更为具体的展开,并从散曲作家的人生轨迹出发,阐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散曲家独特的文学个性及其形成过程。全书视野开阔,资料详实,学理深刻,在散曲的起源和发生,散曲的文体构造和语体形式,文人散曲“文学”与音乐的剥离,文人散曲文学精神的构架及其历史渊源,近代散曲的衰亡,乃至整个古典文学样式退出历史舞台的深层原因,散曲家个体创作的独特性与蕴涵的历史意义等许多方面,每有独到而切实的见解和深刻的阐述,是当代散曲史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专著,对撰写其它门类的分体文学史和整个古代文学史的研究亦多有启迪。3.评析刘禹锡的咏史诗:六:论述下列文段15分出自陈子昂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提示:隋唐文坛开始还是沿袭了齐梁文风,李谔、王通以及史学家的魏征等都对此展开批评,只有陈子昂登上文坛后,才大力倡导革新,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他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是陈子昂诗歌革新的一个纲领性文献。学习本篇,应该掌握三点:1陈子昂对齐梁文学的批评;2陈子昂的“风骨”说;3陈子昂的 “兴寄”说。1陈子昂对齐梁文风提出了两点批评: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修竹篇序)一是“汉魏风骨,晋宋莫传”,二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前者是说晋宋之后的诗歌缺少汉魏诗歌有充实内容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缺少那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风骨强劲的作品。后者是说齐梁文学只讲究华丽的辞藻,而缺少深微的情志寄托,缺少诗人真实情感的抒发。这两点批评,概括了六朝,特别是齐梁诗“逶迤颓靡,风雅不作”的弊端,击中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