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本土民间舞蹈融入高校舞蹈教育的探索.doc_第1页
河北本土民间舞蹈融入高校舞蹈教育的探索.doc_第2页
河北本土民间舞蹈融入高校舞蹈教育的探索.doc_第3页
河北本土民间舞蹈融入高校舞蹈教育的探索.doc_第4页
河北本土民间舞蹈融入高校舞蹈教育的探索.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本土民间舞蹈融入高校舞蹈教育的探索-权威资料 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摘要河北民间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它凝聚着世代劳动人民聪颖的智慧、辛勤的汗水和质朴的情感,运用其特有的舞蹈语汇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的向往和对生命的渴望,是燕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省普通高校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摇篮,承担着传承与发展河北民间舞蹈文化的重要使命。本文从河北民间舞蹈的概况、河北本土民间舞蹈融入高校舞蹈教学的可行性、河北民间舞蹈融入高校舞蹈教学的作用,以及河北本土民间舞蹈融入高校舞蹈教学的实施策略四个方面,对本土化舞蹈纳入河北省高校舞蹈教育体系进行了创新性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河北民间舞蹈 普通高校 舞蹈教学 实践探索 J722.2 A 1009-5349(2013)02-0215-02 素有北方汉族歌舞之乡美誉的河北省,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孕育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河北民间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它凝聚着世代劳动人民聪颖的智慧、辛勤的汗水和质朴的情感,运用其特有的舞蹈语汇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的向往和对生命的渴望,是燕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省普通高校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摇篮,承担着传承与发展河北民间舞蹈文化的重要使命。在高校开设民间舞蹈课,不仅能继承与传播本省的民间舞蹈,同时,增强了大学生热爱家乡的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提高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了大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作为一名高校舞蹈教师,对于将创新型教育理念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河北民间舞蹈融入本省普通高校舞蹈教学的实施策略,是一种崇高的职责和神圣的使命。 一、河北民间舞蹈概况 河北民间舞蹈作为燕赵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于世。河北民间舞蹈最早可追溯到元代,当地先民在劳动之余,运用最简单的棒、镐等劳动工具作为打击乐器,用肢体语言来感怀自然,赞美生活。多少年来,经过人们在生活中的不断提炼、改进和探索,这种以抒发情感而即兴表演的动作慢漫演变成了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民间舞蹈。 河北民间舞蹈按地域可划分为四部分:冀东有昌黎地秧歌、抚宁鼓扇和五虎棒;冀西有井陉拉花、闹秧歌、舞鼓、别杠、抬船、坐花车;冀中有沧州落子、鼓花落子、马竹落子、花篮灯、荷花灯、七巧灯、花狸虎、胜芳腰鼓、战鼓;冀北有具有宗教色彩的假面舞、猴打棒、插花落子、花鼓、舞鼓、碰碰会。除此之外,还有遍及河北各地的狮舞、高跷、花灯等舞蹈形式。每到节庆期间,各地的民间艺术家们手持扇子、灯笼、花伞等道具,在锣鼓、唢呐等乐器的伴奏下载歌载舞,感怀内心的喜悦。近些年来,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新兴艺术形式正以时尚化、多元化的特点受到青年人的追崇,传统民间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大学生是年轻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开展河北民间舞蹈教学,将对传承和发展河北民间舞蹈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河北本土民间舞蹈融入高校舞蹈教学的可行性 把河北民间舞蹈融入河北省高校教学,其优势显而易见。首先,体现在学生的个人情感方面。在普通高校实施河北民间舞蹈教学,学生本身具有亲切的认同感与较强的好奇心理。在认同感与好奇心理的促使下,学生对河北民间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推进民间舞蹈教学的发展。其次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取材上。河北民间舞蹈源于河北,扎根于河北,它的产生、发展与河北的历史文化密不可分,在教学内容的取材方面有着本土化的优势,能够获取生动、形象的第一手教材。再次,体现在教学实践上。教学实践为河北民间舞蹈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平台。例如,聘请河北民间舞蹈的传承人来传授技艺,指点动作,利用校内演出活动将所学内容亮相舞台,这样不仅能够普及与推广河北民间舞蹈,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三、河北本土民间舞蹈融入高校舞蹈教学的作用 河北本土民间舞蹈融入高校舞蹈教学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把河北民间舞蹈融入高校舞蹈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与认同,弘扬地方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热爱河北、热爱家乡的自豪感。以昌黎地秧歌为例,昌黎地秧歌,又称作河北秧歌,流行于河北省昌黎、滦县、抚宁等地,是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昌黎地秧歌的舞蹈动作侧重于全身每个部位的细小动作来揭示人物的内心情感。特别是演员利用肩、腕、胯、膝四个部位有机配合,扭出了昌黎地秧歌的独特韵味。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昌黎地秧歌独具魅力的扭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加入道具和扮相的妞与丑、蒯与丑的对扭更加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也为今后学习其他民间舞蹈打下良好的兴趣基础。在舞蹈理论学习中,当学生了解到昌黎地秧歌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当地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已从最初的“摆地摊”逐步走向了世界艺术的舞台,无不为河北省有如此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瑰宝而感到骄傲。 二是把河北民间舞蹈融入高校舞蹈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身修养。河北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各地区具有特色的民间舞蹈充分运用优美的肢体语言展现内心美好情感。因此,民间舞蹈不仅可以让学生欣赏到风格各异的民间音乐,还可以在极具特色的舞步中领略到人体的动作美与形态美。如沧州落子的柔美典雅,动作中讲究“三道弯”式的曲线美,井陉拉花的刚柔相济,上肢柔中带刚的舞蹈动作配以下身高抬稳落的步伐,跳出了冀中儿女的美好情怀。学习河北民间舞蹈可以完美地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充分的体现女性的娇柔之美与男性的阳刚之美,促进大学生审美能力与自我审美意识的发展。此外,通过河北民间舞蹈教学,使学生掌握河北民间舞蹈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鉴赏能力,对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与综合素质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是把河北民间舞蹈融入高校舞蹈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将所学的舞蹈语汇加以提炼与完善,融合自身特点,创编出新的舞蹈组合甚至是舞蹈作品,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中对民间舞蹈产生的渊源,对舞蹈作品创作的背景、舞蹈动作风格的把握以及对舞蹈背景音乐的理解都能够激发他们对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思考与兴趣,从而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全方位的创造思维能力。 四、河北本土民间舞蹈融入高校舞蹈教学的实施策略 鉴于前文对河北本土民间舞蹈融进高校舞蹈教学的可行性和作用的分析,河北省普通高校应该承担起传承与发展本省民间舞蹈文化的重要使命,重构高校舞蹈教育体系,并在舞蹈教学实践中贯彻实施。 (一)教育主管部门应大力倡导本省高校进行本土化舞蹈教学 近些年来,河北省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发掘和保护,把发掘、保护民间文化,实施文化精品战略,作为推进河北发展,提升河北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河北民间舞蹈作为河北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传承已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高校作为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摇篮,也是传播河北民间舞蹈文化的重要领域。在高校开展河北民间舞蹈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河北的自豪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这对河北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高校主管部门应高度认识高校开展本土化舞蹈教学的重要性,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河北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实施。 (二)创建科学的教育平台,让河北民间舞蹈在高校得以传承 教育主管部门在推进高校实施本土化舞蹈教学的同时,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创建科学的教育平台,根据学生学科领域的不同,因材施教,让教学更有意义。对于非舞蹈专业的学科领域,针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薄弱的实际情况,高校应采用设立选修课、公共课的方式进行教学,重在宣扬河北民间舞蹈,培养学生学习河北民间舞蹈的兴趣,增进学生对河北民间艺术的了解。对于舞蹈专业学科领域,高校应将河北民间舞蹈纳入必修课范畴,组织专业教师根据地方特点制定规范的教材,并采用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的方式,为河北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储备后续力量。 (三)提升教师业务素养,建立规范的教学方案 将河北民间舞蹈融入高校舞蹈教育体系,应重视对其教学本体的研究。教师是沟通知识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如何将河北民间舞蹈的精髓传授给学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在民间舞蹈教学中,笔者通过大量阅读河北民间舞蹈的书籍,收集整理河北传统舞蹈剧目,参观民间社团演出,将河北民间舞蹈融入民间舞蹈教学体系,并制定了一套河北民间舞蹈的教学方案。 河北民间舞蹈教学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是启发学生学习动机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重点培养的是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内容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以昌黎地秧歌为例,在传授理论知识时,将讲课内容与视频图像相结合,让学生对昌黎地秧歌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教师并声情并茂地加以示范,使学生更具有真实感,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是探索与研究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以教授河北民间舞蹈的产生、发展、动作特点等理论知识为主,让学生对河北民间舞蹈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并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大胆探索,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第三是体验与实践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以实践教学为主,利用示范法、讲解、提示、口令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对舞蹈组合与片段的学习,使学生把握河北民间舞蹈的形态特色和语言特色,体味河北民间舞蹈的独特韵味。第四是深化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民间社团演出,与民间艺人相互交流,并利用学校的演出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现其艺术才能,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深化对河北民间舞蹈的认识。 (四)建立学生社团,让河北民间舞蹈丰富大学校园艺术生活 在推进河北民间舞蹈进入高校课堂的同时,高校相关部门应积极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建立诸如昌黎地秧歌、井陉拉花、沧州落子、卢龙猴打棒等学生民间舞蹈社团,并给予一定经济与政策的扶持,鼓励社团定期举办大型演出活动,邀请民间老艺人来社团传授技艺,观摩民间社团的演出活动,并举办类似民间舞蹈活动月等文艺演出形式,让河北民间舞蹈丰富大学校园的艺术生活。 【参考文献】 1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31-33. 2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1-92. 3王鹤琴.谈河北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创新J.大众文艺,2011(9):22-24. 4徐文景.浅谈高校开设舞蹈艺术课程的意义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3):55-57. 阅读相关文档:离阳光最近的地方 低碳环保生活小贴士 “低碳生活”悄然成时尚 天天天蓝,与人人有关 “谁都跑不掉” 草木的权利 为你,我说过多少颠三倒四的话 资本进村与村庄公司主义 针灸学双语教学中的困扰与适宜的教学方法 重回民间的现代书院 意识形态激情、中道伦理与儒家公民 文化复兴的“青春”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