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营养学 营养学 医院膳食与胃肠内外营养 营养学 绪论 营养学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 黄帝内经 素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营养 膳食与人类的健康越来越被重视 许多研究资料表明营养与膳食不仅影响人类的生长发育 体质 工作效率等 同时与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 癌症等慢性病的发生 发展以及人群的亚健康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合理营养与膳食已成为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重要手段 营养 nutrition 机体摄取 消化 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素以维持正常的生理 生化 免疫功能 以及生长发育 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称为营养 绪论 营养学 膳食 diet 是指每餐所规定的各种食物种类 重量 经相互合理搭配以及一定的加工烹调而形成的一组食物 营养素 nutrient 膳食中含有的能维持生命 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营养物质即为营养素 平均需要量 EAR 推荐摄入量 RNI 适宜摄入量 AI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UL 绪论 营养学 2000年我国营养学家提出了适宜于各类人群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DRIs DRIs是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 包括4项内容 即 EAR是指某一特定性别 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对某营养素需求量的平均值 绪论 营养学 平均需要量 EAR 绪论 营养学 推荐摄入量 RNI RNI系指可满足生命某一阶段和性别人群中97 98 个体对某营养素的需求量 绪论 营养学 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AI能满足目标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的需要 AI可能显著高于RNI 准确性远不及RNI 适宜摄入量 AI 绪论 营养学 UL是指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该营养素的最高量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UL 第一章热能与营养素 学习目标 1 掌握膳食 营养 营养素 适宜摄入量 热能系数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必需氨基酸 蛋白质互补作用 膳食纤维等概念 2 掌握人体热能消耗的组成部分 3 掌握评价膳食蛋白质和脂类营养价值的主要指标 4 掌握影响钙 铁吸收的因素 5 熟悉各类营养素的营养学意义与缺乏病 6 熟悉各类营养素的膳食来源及参考摄入量 7 了解各类维生素的营养状况鉴定 8 了解各类维生素的理化性质 第一节热能 一热能与营养素 热能 蛋白质脂类糖类 产热营养素 能量 热量 热能 一热能与营养素 营养学上惯用的热能单位是千卡 kcal 现国际上通用焦耳 J 1kcal 4 184kJ1kJ 0 239kcal1MJ 1000kJ 106J 一 热能单位与热能系数 一 热能单位 三种营养素的热能系数为 糖类4 10kcal 98 4kcal g 16 81kJ g 脂肪9 45kcal 95 9kcal g 37 56kJ g 蛋白质 5 65 1 30 kcal 92 4kcal g 16 74kJ g 热能 一热能与营养素 二 热能系数 一 热能单位与热能系数 每克糖类 脂肪 蛋白质在体内氧化产生的热能值称热能系数 热能 一热能与营养素 二 人体热能消耗 热能消耗主要用于维持基础代谢 体力活动和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三方面的需要 一 基础代谢及其影响因素 基础代谢 basalmetabolism 是指人处于空腹 静卧 室温18 25 及清醒状态下测定的维持体温 心跳 呼吸等机体最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热能消耗 单位时间内人体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所消耗的基础代谢能即为基础代谢率 BMR 1 2 影响基础代谢的因素 1 体表面积与体型2 年龄与性别3 环境温度与气候4 内分泌5 其它因素 静息代谢的热能消耗 REE 一热能与营养素 热能 是维持身体正常功能和稳态的能量消耗 测定过程要求全身处于休息状态 在进食后3 4h测定 此时机体仍处于正常的消化活动 这种状态比较接近人体的休息状态 它比基础代谢消耗的能量稍多 1 基础代谢 热能 一热能与营养素 二 体力活动热能消耗 三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SDA 体力活动是影响人体热能消耗的最主要因素同时也是个体耗能差别的最大影响因素 蛋白质的食物热效应最大 相当于本身产生热能的30 糖类为5 6 脂肪为4 5 也称食物的热效应 TEF 它是食物在消化 吸收 转运 代谢和储存过程中需要额外消耗的热能 这种因摄食而引起的热能额外消耗称食物的热效应 热能 一热能与营养素 三 膳食热能来源与参考摄入量 一 膳食热能来源 来源主要为食物中的糖类 脂肪及蛋白质 这三种产热营养素普遍存在于各种食物中 如谷类 薯类 淀粉类 干豆类 坚果 种子类 肉类 鱼虾蟹贝类 乳类 蛋类等 蛋白质占总热能10 15 脂肪占总热能20 30 糖类占总热能的55 65 为宜 一热能与营养素 热能 轻体力活动 男2400kcal d 女2100kcal d中体力活动 男2700kcal d 女2300kcal d重体力活动 男3200kcal d 女2700kcal 孕妇 200kcal 乳母 500kcal 二 参考摄入量 一热能与营养素 第二节蛋白质 完全蛋白质 不完全蛋白质 半完全蛋白质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 是细胞组分中含量最丰富 功能最多的高分子物质 约占细胞固体成分的80 蛋白质 一热能与营养素 一 蛋白质的营养学意义 3 维持体液及酸碱平衡 构成组织 提供更新 修补组织的材料 供给必需氨基酸 2 4 1 5 调节机体生理生化及免疫功能 供给热能 一热能与营养素 蛋白质 二 膳食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蛋白质含氮量一般在16 左右 根据测定的含氮量乘以6 25 100 16 即为蛋白质含量 一 膳食蛋白质含量 膳食蛋白质营养价值取决于它的含量及构成成分 蛋白质含量高 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 数量充足 比例愈接近人体需要 其蛋白质营养价值就越高 一热能与营养素 蛋白质 二 蛋白质消化率 proteindigestibility 蛋白质消化率是指膳食蛋白质被机体消化酶消化分解的程度 消化率高 则表示蛋白质容易被消化酶分解为氨基酸 被机体吸收利用的越多 营养价值越高 一热能与营养素 表观消化率 AD I F I 100 表观消化率 蛋白质消化率 100 100 我不知道怎么组合 一热能与营养素 蛋白质 三 蛋白质利用率 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 BV 简称生物价 指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的程度 生物学价值越高 表明其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的程度越高 最大值为100 1 一热能与营养素 蛋白质 食物搭配原则 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 其所含的必需氨基酸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相互补充 有助于构成机体组织蛋白质 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 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远属 多样 同餐 为充分发挥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遵循以下原则 一热能与营养素 蛋白质 2 蛋白质净利用率 NPU 三 蛋白质利用率 NPU指膳食蛋白质摄入后被机体利用的程度 蛋白质净利用率高 表示摄入的蛋白质在体内实际被利用的越多 营养价值越高 一热能与营养素 蛋白质 3 蛋白质功效比值 PER 蛋白质功效比值是指摄入单位重量蛋白质时动物体重增加的量 三 蛋白质利用率 一热能与营养素 蛋白质 4 氨基酸评分 AAS 氨基酸评分也叫蛋白质化学评分 是食物蛋白质中某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与等量参考蛋白质中该氨基酸含量的比值 三 蛋白质利用率 一热能与营养素 蛋白质 当蛋白质中某一种或某几种必需氨基酸缺乏或不足时 则使合成组织蛋白质受到限制 这一种或这几种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 得分最低的氨基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 依次类推 限制氨基酸常见的有赖氨酸 蛋氨酸和色氨酸 例如 赖氨酸为面粉蛋白质第一限制氨基酸 限制氨基酸 limitingaminoacid 蛋白质 一热能与营养素 三 蛋白质营养不良 一 膳食中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 二 膳食中蛋白质摄入过高 1 消瘦型 marasmus 也称干型为蛋白质和热能同时严重缺乏 消瘦为其特征2 水肿型 kwashorkor 又称湿型以蛋白质严重缺乏为主 全身性水肿为其特征 会增加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 尿钙的丢失及肝肾的负担 蛋白质 一热能与营养素 四 膳食蛋白质来源与参考摄入量 一 膳食来源 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性食物中 肉类蛋白质含量为10 20 鲜奶类1 5 4 蛋类12 14 干豆类20 40 谷类蛋白质6 10 薯类2 3 在工业发达国家 成年人蛋白质的供给量为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0 8克 0 8g kg d 我国成年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在65克 90克 65g kg d 90g kg d 二 参考摄入量 一热能与营养素 第三节脂类 类脂 包括磷脂 糖脂 固醇类 脂蛋白等 脂类 脂肪 又名三酰甘油 脂类 一热能与营养素 一 脂类的营养学意义 一 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 二 供给热能 贮存热能 三 提供必需脂肪酸 四 提供脂溶性维生素 并促进其吸收利 五 节约蛋白质作用 六 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 增加饱腹感 七 其他 一热能与营养素 脂类 作用 构成线粒体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与脂质代谢关系密切 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 并与动物的精子形成有关 对有些皮肤损伤有保护作用 必需脂肪酸 定义 必需脂肪酸 essentialfattyacid EFA 是指人体必不可少 而自身不能合成 必需由膳食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包括n 6系列中的亚油酸 linoleicacid 十八碳二稀酸 n 3系列中的 亚麻酸 linolenicacid 十八碳三稀酸 脂类 一热能与营养素 一 脂肪的消化率 二 必需脂肪酸的含量 三 脂溶性维生素含量 四 脂类的稳定性 二 膳食脂肪营养价值评价 脂类 一热能与营养素 脂肪摄入过少有可能引起必需脂肪酸 脂溶性维生素和热能等摄入不足 也会影响人体健康 三 脂类营养不良 摄入脂肪过高易引起肥胖及与肥胖相关的疾病 如高脂血症 高血压 冠心病 胆石症及癌症等 甚至影响寿命 脂类 一热能与营养素 主要来源于动物的脂肪组织和肉类以及植物的种子 动物性食品主要有猪油 牛油 羊油 奶油 蛋类及其制品 植物性食品有菜籽油 大豆油 大豆 花生 芝麻 核桃仁 瓜子仁等 谷类较少 蔬菜更低 四 膳食脂类来源与参考摄入量 二 参考摄入量 一 膳食来源 成年人必需脂肪酸供给量达到总热能的1 2 时即可满足机体的需要 婴幼儿需要量更高 我国学者建议脂肪占全天总热能的20 30 膳食中胆固醇含量低于300mg d 一热能与营养素 第四节糖类 糖类 一热能与营养素 糖 单糖 双糖 糖醇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蔗糖麦芽糖乳糖 一 糖类的分类 糖类 一热能与营养素 淀粉菊粉糖原 寡糖 多糖 杂寡糖 棉子糖 水苏糖 麦芽寡糖 麦芽糊精 糖类 一热能与营养素 二 糖类的营养学意义 1 供给热能2 参与构成重要的生命物质3 节约蛋白质及抗生酮作用4 解毒保肝的作用5 其他 糖类 一热能与营养素 4 糖类摄入过多 对机体的影响 三 糖类营养不良 1 糖类摄入不足 对主要脏器的影响 2 糖类摄入不足 对全身的影响 3 糖类摄入不足 对其他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糖类 一热能与营养素 大多来自植物性食品 谷类 豆类 根茎类 干果类是膳食中淀粉的主要来源 蔗糖 蜂蜜 糖果 各种甜食 甜味水果及含糖饮料等则是饮食中单 双糖的主要来源 四 膳食糖类来源与参考摄入量 一 膳食来源 二 参考摄入量 糖类的适宜摄入量 AI 应提供总热能的55 65 一热能与营养素 第五节膳食纤维 指不能被人体消化酶所消化吸收的多糖以及非多糖类的木质素 膳食纤维 dietaryfiber 膳食纤维 一热能与营养素 膳食纤维可分为两大类 一 膳食纤维的分类 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纤维素 木质素 部分半纤维素 可溶性膳食纤维 果胶 藻胶 豆胶 树胶 部分半纤维素 膳食纤维 一热能与营养素 1 促进肠道蠕动2 增强肠内渗透压 预防肠癌的发生3 降低血胆固醇 预防心血管疾病与胆结石4 降低餐后血糖 预防糖尿病5 防止热能入超 控制肥胖6 对抗有害物质 二 营养学意义 膳食纤维 一热能与营养素 膳食纤维摄入过多 可降低糖类 脂肪 蛋白质的吸收 增加粪便中脂肪和氮的排出 同时引起脂溶性维生素的丢失及矿物元素排出量的增加 过多摄入膳食纤维还会引起腹部不适 三 膳食纤维营养不良 膳食纤维摄入过少 可导致肠道疾患 如便秘 痔疮 肛裂 结肠息肉 结肠癌和憩室性疾病等 还可以增加高脂血症 胆结石 肥胖 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 膳食纤维 一热能与营养素 谷类食物中的麦麸 米糠含量最高 标米 标粉 燕麦片 嫩玉米 豆类等含量较高 蔬菜中的芹菜 韭菜 竹笋 芦笋 萝卜等 水果中的柑桔 草莓 等含量也较高 菌藻类如木耳 银耳 紫菜等 坚果中的花生 核桃等含量较高 四 膳食纤维的膳食来源与参考摄入量 一 膳食来源 膳食纤维 一热能与营养素 我国以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 为依据 计算得出中国居民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为 二 参考摄入量 低能量膳食1800kcal 7 5 103kJ 为25g d中等能量膳食2400kcal 1 104kJ 为30g d高能量膳食2800kcal 1 2 104kJ 为35g d 一热能与营养素 第六节维生素 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B12尼克酸叶酸泛酸生物素 维生素C 维生素B族 维生素 一 概述 维生素是化学结构不同 生理功能各异 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维生素既不是构成组织的原料 也不能提供热能 只须少量即可满足机体生理需要 大多数以辅酶或辅酶前体的形式参与代谢 一热能与营养素 一热能与营养素 维生素 目前我国维生素营养问题主要表现的是亚临床型维生素缺乏症 并且常系多种维生素混合缺乏的症状和体征 1 膳食供给不足2 机体需要量相对增高3 人体吸收利用率降低 维生素不足或缺乏的原因 一热能与营养素 维生素 二 维生素A 维生素A也叫视黄醇 为淡黄色结晶 胡萝卜素为深红色 溶液呈黄色或橘黄色 二者溶于脂肪和脂溶剂 不溶于水 自然界食物中的维生素A多以酯的形式存在 耐热 耐碱 一般烹调 罐头加工不易破坏 但在酸中不稳定 且极易氧化和受紫外线破坏 理化性质 一热能与营养素 维生素 二 维生素A 膳食来源 维生素A含量丰富的有各种动物肝脏 肾 蛋黄 乳类及其制品等 有色蔬菜及部分水果 如胡萝卜 西兰花 菠菜 苜蓿 豌豆苗 芒果 杏 柿子 木瓜等都是胡萝卜素的丰富来源 一热能与营养素 维生素 1 参与视色素的合成 维持正常视觉2 维持上皮组织健全 增强机体抵抗力3 促进生长发育 维持正常生殖功能4 维持和增强免疫功能5 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6 其他 二 维生素A 生理功能与缺乏症 维生素 一热能与营养素 1 血清维生素A水平血清维生素A水平反映的是近期膳食维生素A的摄入量 为常用指标2 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 含量3 改进的相对剂量反应试验 MRDR 这是诊断维生素A边缘状态和缺乏的新方法 4 眼结膜印迹细胞学检这是一项简便适用于检查儿童和青少年维生素A营养状况的指标5 其他暗适应能力及生理盲点测定 维生素A营养状况应根据临床体检 生化指标 膳食调查等情况综合予以评定 常用的检查方法有 二 维生素A 营养水平鉴定 维生素 一热能与营养素 二 维生素A 膳食维生素A参考摄入量 1 g视黄醇 1 0 gRE1 g 胡萝卜素 0 167 gRE1 g其他维生素A原 0 084 gRE1IU维生素A 0 3 g视黄醇 0 3 gRE1IU 胡萝卜素 0 6 g 胡萝卜素 成年男性维生素A的RNI为800 gRE d成年女性维生素A的RNI为700 gRE d 膳食中总视黄醇当量 gRE 维生素A g 胡萝卜素 g 0 16 其他维生素A原 g 0 084 我国人民膳食中 维生素A主要来源于胡萝卜素 因此建议维生素A至少占膳食总视黄醇量的1 3 此外 驾驶员 弱光下工作及对皮肤粘膜有损伤的职业如雷达作业人员 应适当提高维生素A的摄入量 一热能与营养素 维生素 二 维生素A 维生素 一热能与营养素 过量摄入维生素A可蓄积体内引起中毒 常发生于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A制剂的儿童 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 头晕头痛 视物模糊 运动失调 肝脾肿大 皮肤瘙痒等 孕妇大剂量摄入还可能导致胚胎吸收 流产或新生儿畸形 大量摄入胡萝卜素 可引起皮肤发黄 但未见有其他危害性的报道 二 维生素A 维生素A过量 三 维生素D 维生素 一热能与营养素 理化性质 维生素D是具有胆钙化醇生物活性的一类化合物 其中主要包括维生素D2 麦角钙化醇 及维生素D3 胆钙化醇 维生素D溶于脂肪及脂溶剂 不溶于水 化学性质较稳定 耐热 耐碱 耐氧 但在酸性环境中可逐渐分解 维生素 一热能与营养素 三 维生素D 维生素D2由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变而来 一般天然食物中基本不含有 其前体麦角固醇存在于植物油或酵母中 维生素D3主要由贮存于皮下的7 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转变而来 少数来源于动物肝脏 蛋黄 奶油等 经常的室外活动或日光浴是机体获得合成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 膳食来源 三 维生素D 维生素 一热能与营养素 维生素D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通过其活性代谢产物1 25 OH 2D3与甲状旁腺素共同作用 调节体内钙 磷代谢 维持血钙水平的稳定 促进骨与软骨的骨化 维持骨骼和牙齿的正常生长与发育 生理功能与缺乏症 维生素D缺乏 导致肠腔对钙 磷的吸收减少 骨与软骨的骨化异常 发生佝偻病 骨软化症及骨质疏松症 维生素 一热能与营养素 1 血浆25 OH D3含量的测定25 OH D3是维生素D在血循环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其半衰期长 可直接反映机体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 2 其他血清钙磷乘积 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也可用于鉴定维生素D水平 营养水平鉴定 三 维生素D 维生素 一热能与营养素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1 g维生素D3 40IU维生素D31IU维生素D3 0 025 g维生素D3人体可合成维生素D3 合成量受日光照射时间 强度 身体暴露面积及生活地区季节变化 大气污染程度等影响 此外 年龄和生理状况不同 维生素D需要量差异也较大 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5 g d 三 维生素D 维生素 一热能与营养素 膳食来源的维生素D3一般不会过量 但摄入大量的维生素D3制剂可产生副作用 甚至中毒 其主要表现有食欲减退 恶心呕吐 烦躁多尿 腹泻 便秘等 此外 血钙 血磷明显升高 可在肾及其他组织内沉积钙化 发生结石 严重者导致肾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维生素D3过量 三 维生素D 维生素 一热能与营养素 四 维生素B1 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 thiamine 抗神经炎因子或抗脚气病因子 维生素B1为白色结晶体 略带酵母气味 易溶于水 微溶于乙醇 耐酸不耐碱 在酸性环境中虽经加热高达120 亦不失其生理活性 而在中性 碱性中遇热则很容易破坏 氧化剂或还原剂都可使其失活 尤其对亚硫酸特别敏感 理化性质与膳食来源 维生素B1广泛存在于各种天然食物中 主要膳食来源为未精制的谷类 维生素 一热能与营养素 1 参与机体物质和能量代谢2 维持正常的神经传导3 其他 维生素B1缺乏症多见于以精白米 面为主食的人群 早期症状有食欲不振 恶心 便秘 肌肉酸痛 下肢软弱无力 烦躁不安 头疼失眠 工作能力下降等 四 维生素B1 生理功能与缺乏症 一热能与营养素 维生素 四 维生素B1 缺乏症 干型脚气病 以神经症状为主湿型脚气病 以水肿和心脏症状为主脑型脚气病 以中枢神经病变为主婴儿脚气病 多发于2 5个月的婴儿 其典型缺乏症称脚气病 维生素 一热能与营养素 1 红细胞转酮醇酶活力或TPP效应试验2 尿负荷试验3 24小时尿中排出量4 任意一次尿中硫胺素与肌酐排出量比值5 红细胞中维生素B1含量 膳食维生素B1参考摄入量 成人 0 5mg 1000kcal儿童 0 6mg 1000kcal孕妇 乳母 老年人适当增加 四 维生素B1 营养水平鉴定 维生素 一热能与营养素 五 维生素B2 理化性质 维生素B2又称核黄素 riboflavin 是黄色针状结晶物 略带苦味 微溶于水 在27 5 时 每100ml水仅能溶解12mg 它耐热 耐酸不耐碱 在碱性溶液中极易破坏 游离型维生素B2对光尤其紫外光敏感 可引起不可逆的分解 而结合型维生素B2较稳定 食物中的维生素B2大多为结合型 故一般加工烹调损失较少 与膳食来源 维生素 一热能与营养素 五 维生素B2 膳食来源 维生素B2广泛存在于动植物食物中 动物性食物含量较高 尤以动物内脏 心 肝 肾 为最多 其次为蛋类 乳类 肉类 豆类 绿叶蔬菜等 此外 一些野菜 菌藻类食物含维生素B2也较为丰富 维生素 一热能与营养素 1 参与机体代谢 促进能量释放 2 激活维生素B6的作用 3 其他 五 维生素B2 生理功能 维生素 一热能与营养素 摄入不足和酗酒是维生素B2缺乏最常见的原因 在人体主要表现为眼 口腔 皮肤等处的炎症反应及贫血等 1 眼 畏光 流泪 容易疲劳 2 口腔 唇炎 舌炎 口角炎 3 皮肤 脂溢性皮炎 5 其他 影响生长发育 4 贫血 五 维生素B2 缺乏症 维生素 一热能与营养素 1 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系数2 负荷试验3 24小时尿中排出量5 红细胞维生素B2含量4 任意一次尿中核黄素与肌酐排出量比值 五 维生素B2 营养水平鉴定 维生素 一热能与营养素 维生素B2的需要量与维生素B1不同 不随能量的增加而增加 但与膳食模式有关 高蛋白质 高脂肪 低糖类膳食对维生素B2需要量增加 五 维生素B2 膳食维生素B2参考摄入量 维生素 一热能与营养素 六 维生素C 维生素C为白色结晶体 有明显的酸味 易溶于水 微溶于丙酮与低级醇类 维生素C除在酸性溶液中较为稳定外 其水溶液不稳定 遇热 碱 氧 光等极易氧化破坏 维生素C易随水流失 在加工 烹调 贮存过程中 也容易丢失 尤其烹调时间过长 采用煮 炸等方法将使维生素C大量损失 理化性质 一热能与营养素 维生素 六 维生素C 膳食来源 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是新鲜蔬菜和水果 叶菜类比根茎类含量多 酸味水果比无酸味水果多 含量丰富的有油菜 小白菜 生菜 苜蓿 菠菜 柿椒 西红柿 菜花 雪里红 四季豆以及红果 鲜枣 柠檬 草莓 桔子等 此外 一些野菜 野果如山楂 酸枣 沙棘 刺梨 猕猴桃 觅菜等含维生素C也很丰富 维生素 一热能与营养素 1 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2 清除自由基与活性氧3 促进铁 钙 叶酸的吸收4 降低血胆固醇作用5 参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6 解毒保肝及防癌作用7 其他 六 维生素C 生理功能 维生素 一热能与营养素 膳食中维生素C长期供给不足 尤其处于应激状态下 可导致维生素C缺乏症 其早期症状 倦怠 乏力 性情急燥 牙龈松肿 关节肌肉疼痛 皮肤粘膜出血 食欲下降 体重减轻等 小儿可有消化不良 生长迟缓等表现 六 维生素C 缺乏症 维生素 一热能与营养素 1 空腹血浆维生素C含量 成人一次口服500mg维生素C后 测定4h尿中维生素C的排出量 血浆维生素C表示近期摄入状况 2 负荷试验 六 维生素C 营养水平鉴定 维生素 一热能与营养素 考虑我国人民膳食习惯 蔬菜经过炒 熬 炖后 维生素C的损失较多 因此 目前定的成年人RNI值为100mg d 略高于一些国家的RDA 疾病 创伤 高温及低温环境作业人员 吸烟者 其维生素C摄入量应适当增加 六 维生素C 膳食维生素C参考摄入量 维生素 一热能与营养素 一次过量口服达数克时出现渗透性腹泻 腹胀 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C 有少数肾脏病患者形成结石 多数文献报道 补充大剂量维生素C未见毒性反应 但剂量 1000mg时健康人可以产生高尿酸尿症和高草酸尿症 六 维生素C 维生素C过量 第七节矿物元素 一热能与营养素 一 概述 分类 概述 特点 生理功能 分类 矿物质 一热能与营养素 分类 概述 微量元素 micro elements 宏量元素 macro elements 一热能与营养素 特点 矿物质 一 概述 一热能与营养素 生理功能 一 概述 矿物质 一热能与营养素 二 钙 calcium 1 2 3 4 生理功能 钙缺乏与钙过量 影响钙吸收的因素 膳食钙的来源及参考摄入量 矿物质 二 钙 生理功能 3 维持细胞膜的完整 控制膜的通透性 构成骨骼和牙齿 调节体内酶的活性 2 4 1 5 参与神经肌肉的功能活动 其他 一热能与营养素 一 钙 矿物质 一热能与营养素 钙缺乏与钙过量 1 骨骼 牙齿发育障碍2 婴儿手足搐搦症4 出血以及血压升高3 骨软化与骨质疏松5 未见人类因摄入过多钙而中毒的报道 矿物质 一热能与营养素 影响钙吸收的因素 机体因素 1 2 二 钙 与机体的需要程度密切相关与体内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有关 1 膳食中钙与维生素D的摄入量2 乳糖及充足的膳食蛋白质3 植酸盐 草酸盐 膳食纤维 过多脂肪 矿物质 一热能与营养素 膳食钙的来源及参考摄入量 二 钙 1 2 乳与乳制品 小鱼 虾皮 海带 芝麻酱 肉骨头汤 豆类 豆制品 坚果类 绿色蔬菜 水果中的山楂 野菜中的荠菜等 AI 800毫克UL 2000毫克 矿物质 一热能与营养素 三 铁 生理功能 1 参与体内氧与二氧化碳的转运2 参与组织呼吸 促进生物氧化还原反应3 参与红细胞的形成与成熟4 其他 矿物质 一热能与营养素 三 铁 2 非血红素铁 non haemiron 1 血红素铁 haemiron 又称离子铁 抑制吸收的因素 促进吸收的因素 肉类因子 维生素 某些单糖 膳食中存在的磷酸盐 草酸盐等 膳食纤维 卵黄高磷蛋白 萎缩性胃炎以及胃大部分切除后 碱或碱性药物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 矿物质 一热能与营养素 三 铁 当体内缺铁时 铁损耗可分三个阶段 除血清铁蛋白下降外 血清铁也下降 同时铁结合力上升 运铁蛋白饱和度下降 游离原卟啉浓度 FEP 上升 储存铁耗竭 血清铁蛋白浓度下降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均下降 铁减少期 ID 缺铁性贫血期 IDA 红细胞生成缺铁期 IDE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铁缺乏 矿物质 一热能与营养素 三 铁 铁缺乏时对人体的影响 1 影响脑功能 2 影响体质能力 3 影响免疫功能 4 影响妊娠结局 5 加重铅中毒症状 营养素补充剂 解决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同时并用的三条途径 增加铁的摄入 食物铁强化 矿物质 一热能与营养素 三 铁 当长期过量服用铁剂或长期大量食用含铁高的特殊食品时 或多次反复大量输血 会造成铁过量和中毒 此时铁在肝脏大量沉积 并可引起皮肤色素沉着症及各种重要器官损害甚至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兴义摩托车安全培训课件
- 情绪管理培训指导方案规划报告制定方案报告
- 心理咨询中如何处理歧视困扰者
- 2025年服务经济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许昌魏都区中烟工业2025秋招特色知识题库速记含答案口诀
- 兖州煤业安全培训课件
- 中国邮政2025苏州市秋招供应链解决方案岗位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企业级智能安全管理解决方案协议
- 2025年电动医疗护理床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中国邮政2025青海省秋招社区团购运营岗位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冶金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 2025年广西中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炎症性肠病的饮食护理措施讲课件
- 物业公司廉洁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成都市酒店行业市场发展调研及投资方向分析报告
- 医院“十五五”发展规划(2026-2030)
- 黑龙江学位英语考试试题及答案
- AI大模型驱动的智慧供应链ISC+IT蓝图规划设计方案
- (2025)语文单招考试试题与答案
- 儿童周期性呕吐综合征治疗指南
- 道观庙宇托管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