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技术与职业防护ppt课件_第1页
隔离技术与职业防护ppt课件_第2页
隔离技术与职业防护ppt课件_第3页
隔离技术与职业防护ppt课件_第4页
隔离技术与职业防护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感染控制系列培训之三 感染控制科龙岩 隔离技术与职业防护 2 主要内容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定义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状况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特点医务人员面临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常见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一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定义 WHO 美国CDC和我国的规定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因执业而获得的感染 可以在医院工作期间显示症状的感染 也可为已在医院工作期后一定时间内出现感染症状 也可为无症状的病原携带状态 二 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状况 医务人员早逝现象非常普遍 平均寿命只有68 3岁 比国人的平均寿命低3岁 二 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状况 职业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疾病HIV护士被针刺伤 被安瓿割伤已成了HIV感染的重要危险源 艾滋病的流行已经过传入期 扩散期 进入快速增长期 因职业直接接触HIV感染者及其体液的机会不断增加 二 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状况 职业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疾病肝炎病毒乙型肝炎在医院工作人员中的发病率比一般居民高3 6倍 调查结果显示 临床医务人员HCV阳性率 2 7 和HBsAg阳性率 10 7 均高于非临床工作人员 二 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状况 呼吸系统疾病SARS2003年SARS医务工作人员占18 香港感染率高达22 二 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状况 其他心理健康 消化系统疾病 暴力 调查表明 从一线下来轮休的医务工作人员 约有50 有强迫症状 50 有抑郁症状 从事消化道内窥镜检查工作的医务人员是幽门螺旋杆菌 HP 感染的高危人群 65 的医院工作人员曾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暴力侵犯 医生和护士的暴力遭受率最高 三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特点 接触的感染病源未知各类病人急 慢性感染疾病病原携带者不易识别 难以预防 三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特点 感染的途径多直接接触 体表与体表接触 如口腔护理或操作 间接接触 接触已污染的器物 手起重要作用 媒介传播 通过污染的食物 水等 昆虫媒介传播 污染的血液 体液传播 飞沫传播 1M以内 咳嗽 咳痰 打喷嚏 谈话或支气管镜检等方式 近距离获得感染 空气传播 悬浮于空气中较长时间 尘埃粒子 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发生的感染链中 三重作用或身份 一方面由于职业的关系经常接触各类病人 包括各类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病人 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可能发生医务人员伤害 因此医务人员同样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 三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特点 另一方面医务人员的服务对象中经常有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和某些传染病易感人群 医务人员如果不注意消毒隔离 可将病原体由一个病人或医院环境传播给另一个病人 特别是多重耐药细菌 起到传播媒介的作用 三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特点 同时 如果医务人员患某种传染病或其他感染性疾病 也可传播病人 特别是免疫功能底下的病人而成为传染源 病人常为显性感染 医务人员肠胃病原携带者 同样具有传染病 三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特点 四 医务人员面临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 生物危害因素化学危害因素物理危害因素心理损害和人身伤害 医护人员工作环境 消毒剂 化学制剂 物理危害 针刺伤 生物危害 医疗废弃物 隔离技术与职业防护 心理损害人身伤害 传染病 四 医务人员面临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 生物危害因素能导致医务人员感染传染病的病毒 细菌和寄生虫等 所患职业病中 传染病是一个重要部分 已证实具有传染性的血源性病原体达50多种 四 医务人员面临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 生物危害因素血源性病原体主要有3种 乙型肝炎病毒 HBV 丙型肝炎病毒 HC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1次针刺或其他经皮方式暴露HBV6 30 HCV3 10 HIV0 2 0 5 感染HBV的几率比普通人群高2 3倍 四 医务人员面临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 化学危害因素消毒灭菌剂 麻醉剂 各种抗肿瘤药物引起化学物质急性和慢性中毒抗癌药对医务人员可以造成毒性反应和遗传损伤 四 医务人员面临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 物理危害因素多种放射性医用诊断 治疗装置 物品 辐射损伤是造成医务人员最严重的职业危害因素之一 激光和超声波 操作不当或设备出现异常会对作业人员眼睛造成损害 针刺伤 刀割伤 刮伤比较常见 职业性颈椎 腰椎劳损 下肢静脉曲张 四 医务人员面临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 心理损害和人身伤害急救室 重症监护病房外科医师 手术室护士 工作强度大 与传染病患者的职业接触 特别是接触HIV感染病人的血液 体液无理纠纷甚至生命威胁和伤害 五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接种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预防措施主要经消化道传播疾病的预防措施主要经接触传播疾病的预防措施主要经血源传播疾病的预防措施 五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接种人工自动免疫 免疫原物质接种人体 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已含抗体的血清或其制剂接种人体 人体获得现成的抗体而受到保护 五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预防措施SARS 肺结核 流感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 隔离 个人防护措施 洗手 通风 消毒无人 消毒有人 五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主要经消化道传播疾病的预防措施甲型肝炎 戊型肝炎 幽门螺杆菌 沙门菌属 轮状病毒对与肠道传染病密切接触者 医学观察 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 留验 限制其活动 在指定场所进行诊察与检验 检疫 最长潜伏期内进行隔离观察 某些肠道传染病接触者可给予预防接种或药物预防 五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对于肠道传染病 切断传播途径水源食物消灭苍蝇 蟑螂病人大便要消毒 五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主要经接触传播疾病的预防措施疱疹病毒感染 多重耐药细菌MRSA隔离教育培训 感染控制措施环境消毒 五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主要经血源传播疾病的预防措施血液中病毒载量有差异HIV感染者的每ml血液中含有1 100个病毒微粒 而HBV患者每ml血液中含有1亿个病毒微粒 五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主要经血源传播疾病的预防措施不同的疾病感染率有差异如果被感染HBV血液的针头扎伤而又未及时处理 感染HBV的几率为6 30 如果该病人e抗体阳性 感染的几率将是27 43 14个研究结果表明 被HIV污染的针头扎伤 受感染的几率为0 27 五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主要经血源传播疾病的预防措施各血液成分病毒含量不一白细胞 血浆 血小板 红细胞医院内锐器刺伤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危险性医务人员感染了经血传播疾病后也可以通过医疗过程传播给病人 1990年一名患AIDS的牙医将HIV传播给了6名他治疗过的病人 五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主要经血源传播疾病的预防措施刺伤相关因素刺伤深度 深度刺伤比浅度刺伤引起感染的可能性大 使用的器械和被污染液体的数量 大量的血液比少量的血液引起感染的可能性大 中空的针头沾染的血量比解剖刀大的多 五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主要经血源传播疾病的预防措施接触途径 针刺比黏膜接触引起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针从病人 传染源 身上取出后的时间长短 五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病人相关因素HIV相关疾病的阶段 与再度感染HIV的患者接触 被感染的几率更大 血液中病毒的存在或浓度 病人体内的病原菌浓度受病人所接受的抗病毒治疗类型和用药剂量的影响 五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医务人员相关因素整体健康状况 接触的频率 在一个部门中 几乎要为每一位病人进行静脉穿刺的医护人员比其他医护人员接触病毒的可能性大 坚持采用静脉输液中的安全措施 一个坚持采用安全措施 如开始实施穿刺时戴手套 避免用双手回套针帽 的医务人员受到病毒危害的几率相对较小 工作人员的保护性设施包括 接触感染后的快速自我保护措施 快速自救的确是一项公认的基本常识 感染最大几率的是护理人员 事故率63 其次是临床医生 14 包括外科医生 实习生 医学专科生 牙医 工作人员的保护性设施包括 当皮肤与或可能与血液 血制品 体液 组织液 黏膜或可能被污染的环境直接接触时 应戴手套 当存在血液或体液飞溅 泼溅和喷溅至眼 口腔或其他黏膜时 应戴防护性眼罩和口罩 在接触病人前后应洗手 水龙头应采用脚 肘或膝控制式开关 眼罩与面罩 工作人员的保护性设施包括 正确处理锐器 不要将针头重新戴帽 折断或进行其他手术操作 禁止在可能存在血液暴露的工作场所吃喝 吸烟和化妆 不得将食物和饮料存放防止感染性材料的冰箱内 不得用手拾取破碎的玻璃器皿 禁止将针头放置在床边 小车顶部 医务人员避免意外事故方法 使用后 应立即丢入尖锐物收集箱 应用重新盖帽装置 尖锐物收集箱应放在使用处 禁止双手重新盖帽 禁止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 将输液导管与无针系统连接 医务人员避免意外事故方法 整个过程中应从容不迫 使用真空采血系统 如患者抵抗或慌张 可寻求帮助 洗手 带手套 在手术室中 使用消毒盘传递器械 不要直接传递 工作人员的保护性设施包括 凡与血液或感染物质接触后的所有设备 环境和物体表面均应消毒 离心或处理血液时如存在溅泼 飞溅或产生气溶胶的危险时 应在有防护的区域进内进行 工作人员的保护性设施包括 个人防护设施在离开工作场所时应立即除去 应将所有的污染物放在特定的区域进行清洗 去污或其他处理 处理被污染物体时 要用不透水的双层胶袋包好 被污染的衣物也要标明 以引起洗衣者的注意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 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如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