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优质教案三篇 杨氏之子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九岁男孩机智聪慧地应对别人的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优质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优质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理解词句,了解故事大概内容,读通课文。 2.创设情境,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对话以及对“未闻”、“应声答曰”的辨析来体会杨氏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聪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古今文对照背诵课文。 4.通过情境的创设学会对“氏”、“未闻”的迁移运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解读课题,迁移运用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文,读读题目,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姓杨人家的儿子) 2.这是古人的说话方式,请你也试着用这种方式来介绍自己。(对古文中的“?氏”迁移运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姓用这种古人的方式来介绍自己。(张氏之子,董氏之女?)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姓切入,抓一个古文中典型的语言点,使其对“?氏”能够迁移运用,并做到情趣与理趣的有效融合。 二、读懂字词,读准停顿,读通古文 1.放声自由读课文,争取把*读通顺。 2.指名读,组织交流,呈现难点。 导语:老师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其他同学做一件事:注意听,把几位同学读得不一样的地方画下来。(学生交流不同之处,老师随机在黑板上划出。) 设计意图: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应重点指导学生把*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而学生读得不一样的地方正是他们感到困惑之处,教师将其定格。让学生在下面的朗读中能不遗余力地直指读懂、读通课文的目标,让学生的读书有更强的指向性。 3.聚焦难读的句子,建议关注解释。 导语:同学们,这些句子读得不一样,就是停顿或者读音有所不同。老师建议大家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读懂句子,了解大概意思,再想想到底该怎么读。 4.解决难点,以不同方式展开。 孔君平诣其父。 指名学生读。 学生结合注释知道:“孔君平”是一个人名,“诣”指的是拜访。 学生再读句子,同时老师划出停顿,齐读。 乃呼儿出。 学生联系上文,“父不在”:父亲不在家。结合注释知道“乃”是“于是”的意思,继而了解句子大概。 再读句子,读准停顿。 孔指以示儿曰。 老师根据学生的释义,同时在句子上划出相应的停顿。 学生结合注释,说句子的大概: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对他说。 指名读,齐读,再次强化正确停顿。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学生理解现在的“家禽”:家里养的鸡、鸭、鹅等。 学生结合语境,对文中的“家禽”分别释义:“家”指夫子家。“禽”:鸟类。“家禽”指的就是夫子家的鸟。故而明白中间应停顿。 设计意图:对于古文朗读中的停顿,其实是借助在读懂古文的基础之上。这一环节把读准停顿和疏通词句相糅合,使两者能相辅相成,相互推进。要读通古文,必得先疏通词句,所以在这个环节上,聚焦难点,充分展开。 5.注意停顿,读通古文:现在就请你再读一读课文。注意停顿,相信你一定能读得更通顺。 6.了解故事大概:课文读通了,对发生在杨氏之子身上的事也一定有所了解了。说说这个故事的大概。 设计意图:读通了古文,对意思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已是水到渠成。到此完成了对古文第一层面的解读,使学生能够真切地看到自己在课堂上的进步:从读不通到能读通,再到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概说这个故事,真是步步晋阶。 三、定格对话,品味聪慧,读出韵味 1.师生对读,体味巧妙。 (1)创设情境,师生角色定位后合作对话。 (2)结合情境,对词句再解读。 (老师手指黑板上的课文,引导学生逐字理解。) “此”学生:这个(杨梅)。 “果”学生:水果。 “君家果”学生:你家水果。 “此是君家果”学生:杨梅是你们杨家的水果。 (3)对读词句,体味聪慧。 导语:果然是对答如流,不过我现在不是整句说,我一个字一个字地说,看看你们能否对上来。 我说“果”,学生对:禽。 我说“君家”,学生对:夫子家。 我说“君家果”,学生对:夫子家禽。 我说“杨梅是君家果”,学生对:孔雀是夫子家禽。 (4)引导学生从对话中去发现巧妙之处。(都是以姓作*孩子漂亮地回击)从而体会其机智智慧。引读第一句:多么聪明的孩子,所以*的开头这样写道: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学生齐读第一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随机点击:“惠”通“慧”,通假用法) 设计意图: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需要一个情境,一个语境。在师生之间的一次次对读中,为学生搭设一个语言实践的平台。在这样一个由情境与语境共同搭设的平台之中,没有老师生硬的说教,有的是学生在语言实践过程中真切的体验。 2.对比朗读,品味“未闻”,迁移运用。 (1)比较朗读:对比读体味语气的不同。 导语:同学们,刚才大家都对上了,而且对得很工整,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杨氏之子在回答孔君平时,还有两个字未闻。 学生对比着读 “孔雀是夫子家禽。”(语气说话硬邦邦的。)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语气比较婉转,听起来比较有礼貌。) (2)指导学生带着不同的语气,读出意味。 (3)再造情境,迁移运用“未闻?” 师:杨氏子,(手指自己)在下柳君平。(板书:柳) 我手指着杨梅说道:此是君家果。学生应对: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 师:果然聪明!接着又来了个姓梅的。(板书:梅) 手指着杨梅对你说道:此是君家果。学生应对:未闻梅花是夫子家花。 设计意图:学习古文,一味单独地解词释句,只能引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倦怠,从而失去对学习古文的兴趣。本课在这个环节中加入了对“未闻”的品读,而后再有滋有味地读。在此情境中,迁移运用“未闻?”这样一个古文中较为典型的语言现象,增强了学习古文的情趣,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了很好的诠释。 在这样的情境中,尝试变化不同的角色。再次进行对读,在语言实践中悄然走近杨氏之子,体会他的机智与智慧,为古文的学习更添一缕情趣,激发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3.品味“应声答曰”,回击聪慧,念出“韵味”。 (1)同桌对读对话,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 指名读后,着力在语气、神情上点评,让对话更有情趣。(继而在评价中引出“应声答曰”) 师生合作读,读出“应声答曰”的感觉。 (2)由“应声答曰”,再次回扣到孩子的聪慧。 引:一个九岁的孩子,就有这般机智,这般聪慧,让我们由衷地钦佩,难怪作者在开头这样写道生齐读第一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3)回归整体读全文,读出韵味。 设计意图:古文与孩子们在感觉上毕竟有一段“距离”。回归整体读、背古文时,如何做到读出韵味?我考虑从形式上先去靠近古文:摇头晃脑地读背课文。事实证明:“摇头晃脑”地读,不仅是古人读书的一种形式,更是古文词句内部的一种节奏。如此一来,学生读古文的语调平稳了,不再急促,不再匆匆而过,从而培养学生感受古文的语感。 四、对照古今文,背诵古文 1.对照古今文,试背古文:老师是用现在的话来说,我说一句,你们对一句。老师逐句说现代文,全体学生试背。 2.同桌对练,齐吟诵。 设计意图:对照古今文背诵古文,考虑有二:1.以今文作拐杖辅助学生背诵。2.之前对古文的赏析是停留在重点词句上的。以这样古今文对照推及到吟诵全文,相信在学生心中留下的不仅是古文的意蕴,还有古文中一缕浓浓的情味。 五、引出世说新语,拓展阅读,布置作业 1.了解出处。今天学习的杨氏之子选自于南朝刘义庆的小说世说新语,里面有很多故事是写人的,该书以其言简意赅的语言风格将人物描写得惟妙惟肖。 2.拓展阅读。推荐口中狗窦。结合注释自己读读,争取读懂,然后讲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你阅读的快乐。 口中狗窦 张吴兴,年八岁,口中缺一齿。人因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耳!”人莫能答。 注释 1.张吴兴:即张玄之。字希祖,东晋人。曾做过吴兴太守,故被称为张吴兴。 2.因:因此。 3.窦:孔,洞。 4.耳:语气词。 设计意图:课堂中习得了一篇古文是学习的终结吗?不是。我们在课堂上要做的是努力激发、引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因此适时向学生推荐一篇同是出自世说新语的古文口中狗窦,语言简练,符合学生的理解力,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和热情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小学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优质教案二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自行进行文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出示文言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1、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幻灯出示*)仔细读一读这篇课文,和平时读的课文感觉有什么不同吗? 文言文和我们平时学习的课文的不同是文言文难理解。 小结:文言文语言很简练,有时候一句话只有一个字,但包含的意思很多。读文言文的时候要善于想象,把一个字变成好多好多字,把一句话变成好多好多话,这样你就能读懂。 2、那你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谁来说说?(姓杨人家的儿子) 课文中的小孩姓杨是杨氏之子,你姓什么?在古代你就是 文言文看似很短,但不像我们平时的课文那么好读。怎么读好它呢?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看。 二、借助停顿符号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读。 刚才老师注意听了一些同学的朗读,有些同学读时磕磕绊绊、一顿一顿的。而有些同学读得流畅通顺,说说你有什么方法吗?生交流。 2、确实读文言文我们要注意恰当的停顿,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试着再读一读。(让学生在书上做好停顿记号) 幻灯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文中共有五句话,老师请五个同学读。正音,注意学生的停顿。 第二句: “诣”是生字,会读了,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这个“诣”是拜见没错,但它不是拜见一般的人,专门指拜见他尊敬的人或他的长辈。) 第三句:“为”读四声,这里省略了谁为谁? 第四句、第五句:都有一个“曰”,要读出说的语气。 第五句:“应”读四声,表示很快接着别人的话。“禽”是生字,在这里是鸟的意思,有一个成语叫飞禽走兽,不是家禽的意思。 4、谁愿意来读一读全文。 三、自解意思,初述大意 1.师:真了不起,刚接触古文,就能把古文读得这么好,这么流畅。像这样的古文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读懂它? 预设方法一:先把每个字的意思搞明白,再弄懂每句话的意思; 预设方法二:看注释; 预设方法三:联系上下文理解; 预设方法四:看课文插图理解; 预设方法五:也可以在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预设方法六: 2.师:请你试着用这样的方法读一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哪个字,哪个词或者哪一句话?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个记号,等一会我们来交流。 3.师:你读懂了吗?会说每句话的意思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课件出示) 孔君平诣其()父 此()是君家果 ()为()设果 师:短短的时间里这么难理解的文言文句子居然能自己读懂它,实在让人佩服!但是到底懂不懂,下面这个环节就见分晓了。 四、读懂课文,体会“聪惠” 1、这个姓杨人家的儿子怎么样?请同学们读第一句,你了解到了什么?(姓杨人家的儿子是梁国人,当时只有九岁,非常聪明。) 短短的一句话,让我们了解到了杨氏之子生活的国家,以及年龄、性格特点。“甚聪惠”的“惠”通“慧”,“甚聪惠”的意思是非常聪明。 那么,从哪儿看出来这个小孩非常聪明呢? 2、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体现“杨氏之子”聪惠的语句。幻灯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那他聪明在哪儿呢? (1)“儿应声答曰” 说明他反应很快,思维敏捷。(不假思索地回答)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听出了孔君平的“话中话”,听出了“弦外之音”。孔君平并没有说你姓杨,杨梅也有一个杨,只说了一句话“此是君家果”。小孩马上就听出来了,言外之意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说明他很会听。 (3)孔君平抓住杨梅的“杨”和杨氏的“杨”都是同一个字来开玩笑“此是君家果”,小孩马上抓住孔君平和孔雀都有一个“孔”字来反驳:没听说过孔雀是你家的家禽。孔君平在姓上做*,孩子也在姓上做*,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回答得很巧妙。他的回答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叫做天衣无缝、无懈可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说明他很会说,善于言辞。像这样的人,我们说他是能说会道、伶牙俐齿、对答如流、能言善辩。 师相机板书:会听、反应快、会说。 分角色读对话。 3、大家看,杨氏之子,第一,会听,能够听出话中话;第二,反应快,思维敏捷;第三,会说,回答得十分巧妙。我还有个问题,“甚聪惠”的“惠”书上说是通假字,跟智慧的“慧”是一个意思,但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智慧”的“慧”呢?这个“惠”跟智慧的“慧”有何区别呢?老师查了辞海,发现“惠”主要有这么几层意思,第一是仁慈;第二是柔顺;第三,跟“慧”相通,意思是聪明。(幻灯片出示)仁慈、柔顺什么意思?就是有教养、有礼貌。刚才我们讨论了这个小孩的聪明。那么,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孩不但聪明.而且很有教养、有礼貌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细细地读课文,每一个字都要注意思考。 生细读。指名答。 (1)“为设果,果有杨梅”,从这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非常有礼貌,给孔君平准备了水果。当时的情况是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那他就是小主人了。 那他端出多少水果?就一种吗?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果有杨梅”,果子中有杨梅,证明不止有杨梅。“设果”,就是摆水果:如果只有一种水果是称不上摆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小孩非常热情好客,端出好多水果招待客人,懂得待客之道。 再往下看,还从哪里能看出他是一个非常懂事、有礼貌的孩子? (2)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夫子”两个字里看出来,夫子是尊称,说话很得体,很有教养。古人说话真是有礼貌,孔君平用了“君家”来称呼“杨家”,表示尊重。 (3)“未闻”这个词看出来他很有礼貌。“未闻”的意思是没有听说。他没有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用了否定句进行回答。 幻灯出示: 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比较一下,如果这个小孩直接这样回答:那么孔雀就是你家的鸟了。这样回答就(不得体。因为孔君平毕竟是来拜见他父亲的,这样会让客人尴尬! )用了“未闻”这样(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不让对方难堪,又不动声色地反驳了对方。) 读书就要逐字逐句地体会,就要细细地品赏。就要咬文嚼字,这样才能把话中话都读出来。 4、此时,孔君平不禁会赞叹,用文中的一个词是甚聪惠!怪不得人们赞叹说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5、读懂了*,那能背下来吗?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下来。(生自由背诵课文) 指名背诵课文,最后全班一起背杨氏之子。 五、拓展阅读。 1、那你知道杨氏之子是哪本书里的故事吗?(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这本书里还有一篇徐氏之子,幻灯出示: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讲的也是一个九岁男孩的故事。 2、请同学们读一读,注意恰当的停顿,做一做记号,读好*。还要借助注释了解意思,说一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指名读,并说说这个故事的大意。(徐家有个小孩,年方九岁,曾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对他说:“若是让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呀?”这个姓徐的孩子说:“不对。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 4、孩子的回答太妙了,妙在哪里?( 他把人的眼睛和月亮做了比较,不是正面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而是借助了某样东西来告诉提问者他的回答。) 六、课外作业。 把杨氏之子和徐氏之子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会听 聪 反应快 杨氏之子 会说 惠 有教养 有礼貌 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优质教案三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积累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 1、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情感与思想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拓展与延伸 世说新语上的其他关于言语表达的小故事。 教学重、难点: 突破理解*的意思,把*读准确。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要是我问你,你会说话吗?一定有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个不需回答的问题。如果我再进一步问,你能把话说好吗?你怎么回答?会说和说好可不是一回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走近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说话的?从中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感悟语言表达中透出的智慧。我们先去认识谁呢? 板书课题,解释课题,理解“氏”“之”的意思。对“氏”的解释可能发生分歧,学生可能认为“杨氏”是称谓杨家的女人,而理解为“杨氏的儿子”,“氏”在字典上也确有这样的意思。可以先存下这个疑问,在读文的时候自然会迎刃而解。 二、初读课文,根据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 提示:要求学生根据书中给出的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把不理解的字、词标记下来,与大家交流。 参考 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贵州观山湖区8月招聘城镇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广东惠州市博罗县人民武装部民兵教练员招聘5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贵州岑巩县医共体总医院招聘合同制编外乡村医生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福建福州城投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权属企业福州城鑫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社会招聘1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广东广州市天河区同仁艺体实验小学秋季教师招聘2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广西桂林市城北小学教师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广东佛山市顺德区陈登职业技术学校招聘体育外聘教师1人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安徽芜湖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招聘编外教师87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招聘化学教师3人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广西贺州市昭平县第二高级中学秋季学期招聘数学顶岗教师1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GB/T 35568-2017中国荷斯坦牛体型鉴定技术规程
- GB/T 34239-2017聚3-羟基丁酸-戊酸酯/聚乳酸(PHBV/PLA)共混物长丝
- GB/T 28707-2012碟簧支吊架
- GB/T 2791-1995胶粘剂T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挠性材料对挠性材料
- GB/T 25702-2010复摆颚式破碎机颚板磨耗
- GB/T 13384-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 超分子化学简介课件
- 流体力学-流体力学基本方程课件
- 粮油产品购销合同
- YYT 0681.2-2010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试验方法 第2部分:软性屏障材料的密封强度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工会法律知识竞赛题库120题(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