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天津市城市住宅设计标准( 1 总则 1.0.1 为加强天津市城市住宅建设的宏观调控,保障居民基本的居住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和住宅设计质量,使住宅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天津市各行政区、县级建制政府所在地的新建和扩建住宅工程设计。 1.0.3本标准以现行国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及天津市有关城市规划、住宅设计的规范、标准为依据进行编制。凡与本标准不符的,均以本标准为准。 1.0.4住宅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处,尚应符合国家和天津市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1 规划设计 1.1.1住宅区按居住户数和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各级控制规模为: 表1.1.1 住宅区规模划分 居住区 小区 组团 户数(户) 15000-22000 2500-5000 500-700 人口(人) 50000-70000 8000-15000 1600-2200 1.1.2居住区的配套设施,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 1.1.3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2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3综合考虑规划用地周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充分考虑并统一纳入规划; 4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 5为各年龄段人及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 6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1.2 建筑设计 1.2.1 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 1 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 2 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 3 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 4 高层住宅为十层以上。 1.2.2 住宅设计必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遵守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材、节约用水等有关规定。 1.2.3 住宅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和居住区规划的要求,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创造方便、舒适、优美的生活空间。 1.2.4 住宅设计应推行标准化、多样化、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1.2.5 住宅设计应在满足近期使用要求的同时,兼顾今后改造的可能。 1.2.6 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核心,除满足一般居住使用要求外,根据需要尚应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的特殊使用要求。 2 术 语 2.1 规划设计 2.1.1 居住区 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50000-7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1.2 小区 是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8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1.3 组团 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600-22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1.4 居住区用地 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2.1.5 住宅用地 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2.1.6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2.1.7 道路用地 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 2.1.8 公共绿地 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游憩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快状带状绿地等。 2.1.9 人口毛密度: 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 2.1.10 住宅面积毛密度: 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 2.1.11 建筑面积毛密度: 也称容积率,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或以总建筑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值表示。 2.1.12 住宅建筑净密度: 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的比率。 2.1.13 建筑密度: 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2.1.14 绿地率: 居住区用地范围内的各类绿地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不应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2.2 建筑设计 2.2.1 住宅 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 2.2.2 套型 按不同使用面积、居住空间组成的成套住宅类型。 2.2.3 居住空间 系指卧室、起居室(厅)的使用空间。 2.2.4 卧室 供居住者睡眠、休息的空间。 2.2.5 起居室(厅) 供居住者会客、娱乐、团聚等活动的空间。 2.2.6 厨房 供居住者进行炊事活动的空间。 2.2.7 卫生间 供居住者进行便溺、洗浴、盥洗等活动的空间。 2.2.8 储藏室 供居住者存放物品的空间。 2.2.9 使用面积 房间实际能使用的面积,不包括墙、柱等结构构造和保温层的面积。 2.2.10 标准层 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楼层。 2.2.11 层高 上下两层楼面或楼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2.2.12 室内净高 楼面或地面至上部楼板底面或吊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2.2.13 阳台 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晾晒衣物等的空间。 2.2.14 平台 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的上人屋面或由住宅底层地面伸出室外的部分。 2.2.15 过道 住宅套内使用的水平交通空间。 2.2.16 壁柜 住宅套内与墙壁结合而成的落地贮藏空间。 2.2.17 吊柜 住宅套内上部的贮藏空间。 2.2.18 跃层住宅 套内空间跨跃两楼层及以上的住宅。 2.2.19 自然层数 按楼板、地板结构分层的楼层数。.2.20 中间层 底层和最高住户入口层之间的中间楼层。 2.2.21 单元式高层住宅 由多个住宅单位组合而成,每单元均设有楼梯、电梯的高层住宅。 2.2.22 通廊式高层住宅由共用楼梯、电梯通过内、外廊进入各套住房的高层住宅。 2.2.23 走廊 住宅套外使用的水平交通空间。 2.2.24 地下室 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2者。 2.2.25 半地下室 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3,且不超过1/2者。 3 规划 3.1 用地 3.1.1 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应包括居住区用地和其它用地两类。 3.1.2 居住区用地应包括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化用地等四项用地。 3.1.3 参与居住区用地平衡的用地应为构成居住区用地的四项用地,其他用地不参与平衡。 3.2 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 3.2.1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并应遵循下列原则: 1 功能健全,满足居住生活的综合需要,布局符合居住生活活动规律; 2 居住区的规划组织结构应与使用及管理的方式相适应,为各种管理方式提供基础条件; 3 交通流线清晰明确,应满足居民安全防卫、防火要求,人流、车流组织合理。在一定范围内限制机动车交通; 4 适当考虑各类设施的弹性发展可能,可预留部分用地,以满足未来居住生活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5 建立完善的绿化系统,作为居民室外步行活动和交往的场所; 6 规划各类社交场所,促进居民之间的交往,建立有机、健康、融洽的邻里关系; 7 利用硬质、软质的景观要素及建筑群建立独特的标识性,增强可识别性; 8 从住宅室内到居住区中心的各级空间做细致、周密的规划设计,使居住区内各个场所皆具有较高的环境品质和地域文化特色; 9 规模较大的居住区应规划集中的综合性社区公建中心,为居民提供多种类型的生活服务,并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 3.2.2 居住区的空间与环境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 建筑应体现地方风格、突出个性,建筑群体与空间层次应在协调中求变化; 2合理设置公共服务设施,避免烟、气(味)、尘及噪音对居民的污染和干扰; 3精心设置建筑小品,丰富与美化环境; 4注重景观和空间的完整性,市政公共站点、停车库等小建筑宜与住宅或公建结合安排;供电、电信、路灯等管线应地下埋设; 5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应处理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的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6居住区(小区)内的建筑布局应错落有致,以形成丰富、多变的空间,避免行列式布局的单调; 7居住区(小区)内的建筑应在层数上有所变化,形成丰富的景观形象; 3.3 住宅 3.3.1 住宅建筑的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选型、朝向、间距、绿地、层数密度、布置方式、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等因素确定。 3.3.2 住宅建筑间距:应以满足不宜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震、管线埋设、避免视线干扰等要求,并应按照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建筑管理篇执行。 3.3.3 住宅布置: 1选用环境条件优越的地段布置住宅,其布置应合理紧凑; 2面街布置的住宅其出入口应避免直接开向城市道路和居住区道路; 3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选型、朝向、通风、间距、层数与密度、布置方式、群体组合、楼宇间的视线干扰和空间环境等因素确定; 4有利于组织居住生活、治安保卫和管理。 3.3.5 住宅层数: 1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和综合经济效益,确定经济的住宅层数与合理的层数结构; 2无电梯的住宅不应超过六层。 3.4 绿地 3.4.1 居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 3.4.2居住区内绿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切可绿化的用地均应绿化,并宜发展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 2绿地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功能需要和景观需要,精心规划设计; 3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不宜低于25%。 3.4.3居住区内的绿地规划,应根据居住区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不同的布局方式、环境特点及用地的具体条件,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并宜保留和利用规划或改造范围内的树木和绿地。 3.4.4中心绿地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3.4.4 各级中心绿地设置规定中心绿地 名 称 设置内容 要求 最小规模 (ha) 居住区公园 花木草坪、花坛水面、凉亭雕塑、 小卖茶座、老幼设施、停车场地 和铺装地面等 园内布局应 有明确的功能划分 1.0 小游园 花木草坪、花坛水面、雕塑、儿 童设施和铺装地面等 园内布局应有一定的功能划分 0.4 组团绿地 花木草坪、桌椅、简易儿童设施等 灵活布局 0.04 1便于居民休憩、散步和交往之用,宜采用开敞式,以绿篱或其它通透式栏杆做分离; 2组团绿地的设置应满足有不小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的要求; 3其它快状带状公共绿地应同时满足最小边不小于8m、面积不小于400m2。 3.4.5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 1 组团不小于0.5m2/人; 2 小区(含组团)1m2/人; 3 居住区(含小区、组团)1.5m2/人。 旧区改造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相应指标的70%。 3.4.6 绿化设计原则 1居住区绿地建设必须进行专门规划和设计。 2应结合基地的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水体、植被等天然因素,重视这些条件的保护和利用。 3居住区绿化还应重视停车位、墙面、屋顶、阳台等空间的绿化程度,扩大绿化覆盖,提高绿化质量。 4居住区绿地设计应以人为本,设计者应了解居住区内使用者的基本要求,以符合人的行为轨迹为设计原则,在美化环境、净化环境的同时,为小区内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不同需求提供各自的特有空间,使每一个居民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5居住区绿地设计在手法上要适合居住环境的气氛,要有独特的风格,整体设计要有完整性、统一性,同时,在统一之中求得丰富的空间内涵和景观变化。 6居住区绿地设计要结合地方文化,溶文化内容于其中,提高居民的文化品位与层次,赋予景观更深层次的内涵。 7居住区绿地是为居民服务的,设计时应重视绿地的可达性,让居民尽可能多深入到绿地当中去,从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8居住区绿地设计要结合小区内建筑物,使两者风格一致、气氛和谐、溶为一体。此外,绿地中的灯光效果、户外家具、小品造型等都是丰富景观的重要因素,要重视其风格的统一和景观造型的变化。 9居住区绿地中要设置明确的小区标识或具有标志性的雕塑、小品。 10居住区绿地在满足使用者休闲、娱乐需求的同时,还应设计一些简单的体育项目活动场地或健身器械。 11居住区绿地设计应以绿为主,重视植物的配置与应用,植物品种要丰富,植物配置要注重品种的多样性和植物层次的丰富性,同时还要注重塑造丰富的季象变化。植物选择应以木本植物为主,还应栽植适量的花卉以体现丰富多彩、美好舒适的居住生活。 12植物品种的选择应以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为主,同时,还应有一些新品种作为植物品种的丰富与植物景观的提高。 3.5 公共设施配套 应按照天津市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执行,详见表3.5 3.6 道路 3.6.1 居住区内的道路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1 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和用地的环境条件,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 2使居住区内外联系而不畅、安全,避免往返迂回,并满足消防、防灾、救灾等要求; 3有利于居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 4小区内应避免过境车辆的穿行; 5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在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口数应控制; 6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 7在居住区内道路和活动中心应考虑老年人、儿童及残疾人出行、活动需要,设置无障碍通道; 8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应设回车场地; 3.6.2 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宅间小路。 3.6.3 居住区内须设置机动车停车场,其规模为: 新建住宅区应按不低于总户数的25%配置停车场地,旧区20%。 天津市 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表一-居住区级 表3.5.1-1 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设施要求 一般规模 千人指标(M2/千人) 备 注 建筑面积 用地面积 一 教 育 1 中学 含初中、高中教育阶段,年龄13-18岁,占总人口的6.3%,入学率95%,合60座/千人,建筑面积7-8M2/座,用地面积市中心区(旧区)10-11M2/座,新区15M2/座,每班50座 用地:24班,13000M2 30班,15000M2 420-480 600-660 市中心(含旧区):一般设置100米直跑道200米环开跑道。示范校36班以上学校,占地25M2/座,建筑面积15M2/座。 用地:24班,18000M2 30班,22500M2 900 新建区:一般设置100米直跑道,300米环型跑道 2 保育院 收1岁半-6岁儿童 占总人口的2%入园率25%,合5座/千人,建筑面积8-9M2/座,用地面积10-12M2/座每班25座 用地:15班,4000M2 18班,5000M2 40-45 50-60 居住区级保育院含整托班和日托班。 小计 460-525 (650-720) 950-960 (括号内为旧区指标) 二 文 化 体 育 绿 化 3 综合文化 活动中心 含:青少年、老年活动中心,小型图书馆,科普知识宣传与教育影视厅、舞厅、游艺厅、球类、棋类活动室、各种科技、艺术训练班。 建筑面积:3000-4000M2 用地:2000-3000M2 50-66 33-50 可综合设置 4 居 民 运动场 宜设置60-100M直跑道和200M环形跑道及简单的运动设施。 用地:=6500M2 - - 结合中学运动场或居住区级中心公园设置 5 居 住 区 中心公园 至少有一个边与相应级别的道路相邻。人均用地面积1.5M2(含小区、组团级)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少于70%。 用地面积:=10000M2 - (1050) 1500 旧区人均不低于1.05M2新区人均不低于1.5M2 小计 50-66 (1083-100) 1533-1550 (括号内为旧区指标)一般规模 千人指标(M2/千人) 备 注 建筑面积 用地面积 三 商业 服务 邮电 6 集贸市场 指退路进厅的市场,中心区(含旧区改建)每万户1处 用地面积:1500M2 中心区: - 45 含停车、厕所面积 (=300M2) 新区:1万人1处 新区: - 150 7 综合商业 1万户以上规模的居住区设1处,服务半径不大于1000米.内容包括:百货、副食、食品、土产、五金、粮、油等。 建筑面积:6000-10000M2 占地面积:4000-5000M2 100-160 65-85 8 综 合 服 务 1万户以上规模的居住区设1处,服务半径不大于1000米。内容包括:餐饮、浴池、理发、照像、服装加工、洗染、综合修配、音像书店、药店等。 建筑面积:4000-8000M2 用地面积:2000-3000M2 65-130 30-50 可结合设置 也可单独分设 9 商业予留 1万户以上规模的居住区要设商业予留地 用地面积:1600-2000M2 25-35 可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灵活布置。 10 邮 局 2万户以上规模的居住区设支局1处,要求设置一定的停车院落。 建筑面积:1500-2000M2 用地面积:1500-2000M2 25-35 25-35 设有支局的居住区内,一般不再另设邮政所。 小 计 190-325 (190-250) 295-355 (括号内为旧区指标)四 医疗 卫生 11 卫生院 2万户以上规模的居住区设卫生院1处。 卫生院: 建筑面积:3000M2 占地面积:3000M2 50 50 本项目具体要求需征求卫生部门的意见,设立地区级医院的居住区不再另设卫生院。 小 计 50 50 表3.5.1-3 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设施要求 一般规模 千人指标(M2/千人) 备 注 建筑面积 用地面积 五 市政 公用 12 电 话 局 5-7万人的居住区设4-8万门分局 建筑面积:4000-5000M2 用地面积:3000-4000M2 65-80 50-65 13 环 卫 综合大队 基层环境卫生机构,含:垃圾挤压车的清洁、存放及环卫干部、工人的作息、管理、服务等。 建筑面积:200-300M2 用地面积:1200-1500M2 3-5 20-25 可与环卫管理站结合设置 14 公 厕 宜靠近居住区公共活动中心安排 建筑面积:50-60M2 用地面积:60-80M2 - - 15 市政班点 35KV变电站 用地面积:1200-1500M2 - -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控规要求设置。 煤气服务站 用地面积:300M2 - - 自来水服务站 用地面积:300M2 - - 锅炉房:无城市热网地区设集中锅炉房,锅炉热负荷1万M2/吨,=20T/台。 - - 排水、绿化班点 占地面积各300M2 - - 可与物业管理结合设置 16 社 会 停车场 居住区设公共停车场 用地面积:1000-1500M2/处 - 15-25 可与居住区公建中心结合设置 17 公 交 首末站 1万户以上居住区设立公交首末站1处。1条线/万人。 建筑面积:300-500M2 用地面积:3000-4000M2 5-8 50-70 中环线以内不再设公交首末站。 小 计 73-93 135-185 表3.5.1-4 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设施要求 一般规模 千人指标(M2/千人) 备 注 建筑面积 用地面积 六 行政 管理 18 街办事处 2万户以上的居住区设1处 建筑面积:800M2 13 17 可结合设置,但需各自分设院落 19 派出所 2万户以上的居住区设1处 用地面积:1000M2 13-17 17-20 20 工商税务 市场管理 2万户以上的居住区设1处 建筑面积:800-1000M2 用地面积:1000-1200M2 5-8 可与其它公建结合设置 小 计 建筑面积:各100-150M2 31-38 34-37 七 社区 服务 21 敬 老 院 2万户以上的居住区设1处 65-100 135-165 2万户以下的居住区可设托老所。 22 社区服务 中 心 2万户以上的居住区设1处 内容包括:优抚服务、社会福利、咨询服务、家政服务等。 建筑面积:4000-6000M2 用地面积:8000-10000M2 8-12 8-12 小 计 建筑面积:500-700M2/处 用地面积:500-700M2/处 73-112 143-177 总 计 927-1209 (2285-2519) 3140-3314 括号内为旧区指标 天津市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表二-居住小区级 表3.5.2-1 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设施要求 一般规模 千人指标(m2/千人) 备 注建筑面积 用地面积教 育 1 小 学 学龄:6-12岁,占总人口7%,入学率100%,合70座/千人, 建筑面积6-6.5m2/座。 用地面积:市中心区(含旧区)10-10.5m2/座,新区11-13m2/座,每班45座。 用地:(旧区) 18班,8300m2 24班,10000m2 420-455 700-735 市中心(含旧区)设置60米直跑道,3-4所标准小学,其中1所设200米环形跑道。 用地:(新区) 18班,10000m2 24班,13000m2 770-910 新建区:设置100米直跑道,200米环形跑道。 入学率包括弱智生、弱智学校的安置,由教育部门统一解决。 2 幼 儿 园 收4-6岁儿童,占总人口的2.4%,入园率50%,合12座/千人, 建筑面积8-9m2/座,用地面积10-12m2/座,每班25座,当不足6班时,可与托儿所合设综合托幼园。 用地: 9班,2250-2700m2 15班,3750-4500m2 96-108 120-144 要设置一定的幼儿活动场地。新区:幼儿园、托儿所可合建为保育院,用地面积两者叠加计算。 3 托 儿 所 收4个月-3岁儿童,占总人口的2.5%,入托率20%,合5座/千人, 建筑面积5-6m2/座,用地面积8-9m2/座,每班20座,当不足6班时,可与幼儿园合设综合托幼园。 用地: 6班,960m2 8班,1280m2 25-30 40-45 小 计 541-593 (860-924) 930-1099 括号内代表旧区指标 表3.5.2-2 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设施要求 一般规模 千人指标(M2/千人) 备 注 建筑面积 用地面积 二 文化 体育 绿化 4 文 化 活动站 含阅览、健身、音乐茶座、青少年活动站、老年活动站等。 建筑面积:300-400M2 用地:400-500M2 30-40 40-50 可与物业管理站综合设置 5 居 民 活动场 可结合小区集中绿地设置 用地:300-500M2 - 30-50 6 小 区 中心绿地 用地面积: 旧区小均不低于0.7M2,新区人均不低于1M2 (含组团级) - 700-1000 小 计 30-40 770-1100 三 商业 服务 金融 邮电 7 综合商业 含百货、副食、食品、土产、五金、粮油等。 建筑面积:2000-3000M2 200-300 100-150 也可采用沿街底层商店的形式,占地按建筑面积50%计 8 综合服务 含餐饮、理发、照像、洗染、综合修理、书店、药店等。 建筑面积:2000-3000M2 200-300 100-150 9 储蓄所 建筑面积:50-100M2 5-10 - 可与其它公建结合设置 10 邮政所 建筑面积:50-100M2 5-10 - 可与其它建筑结合设置 小 计 410-620 200-300 四 医疗 卫生 11 群防站 3000户以上的居住小区设1处 建筑面积:50M2 5 - 可与其它公建合建 小 计 5 - 表3.5.2-3 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设施要求 一般规模 千人指标(M2/千人) 备 注 建筑面积 用地面积 五 市政 公用 12 电 话 交接间 3000户以上的居住小区设1处 建筑面积:30-40M2 3-4 - 可结合其它公建设置。 13 垃 圾 转动站 1个小区设1处 建筑面积:120-200M2 用地面积:150-250M2 12-20 15-25 采用垃圾压车收集方式的居住小区,可不设垃圾转动站。 14 环卫清扫 班 点 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人作息场所1.2-1.5万人设1处。 建筑面积:50-80M2 用地面积:100-150M2 5-8 10-15 15 公 厕 结合公共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每个小区设1处 建筑面积:50-60M2 用地面积:60-80M2 5-6 6-8 16 市政班点 变电室一般按负荷半径=0.5M2 旧区改造人均=0.35M2 中心区(旧区): 700-1000M2 新区: 1000-2000M2 - 旧区350M2 新区500M2 组团级上地地段开发时可不设组团级绿地绿地宜与小区绿地合并设置。 2 百 货 日用杂品、百货、食品、土产等 建筑面积: 80-100M2 40-50 20-25 宜设置组团出入口附近可为底层商店形式,占地按建筑面积50%计 3 副 食 日用副食调料、蔬菜等 建筑面积: 80-100M2 40-50 20-25 4 袋装垃圾 收集点 每个组团设2处 用地面积: 10-15M2 - 宜放于组团出入口 5 箱 式 变电站 每个组团设1-2处 建筑面积: 12-15M2 - - 根据供电负荷配置 6 居委会 700户以上的组团设置 建筑面积: 50M2 25 - 可设置在住宅一层单元内 7 综 合 服务组 每500-700户设1处,内容包括: 送报、送信、送奶、拆洗加工、服务 建筑面积: 100M2 50 50 可与居委会或物业管理相结合设置 8 自行车 存车处 按每户2辆,每辆1.5M2,存车率50%。 每千户建筑面积: 1500M2 - - 可与地下人防结合设置 9 机 动 车 停车场、库 旧区按不低于居住户数的20%配置车位, 新区按不低于居住总户数的25%配置车位。 车库停车30M2/车位 每百户建筑面积: 300-375M2 - - 宜地上地下结合或建停车楼 总 计 155-175 (440-450) 590-600 (括号内代表旧区指标) 3.7 竖 向3.7.1 居住区的竖向规划,应包括地形地貌的利用、确定道路控制高程和地面排水规划等内容。 3.7.2 居住区竖向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 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程量; 2 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应符合表3.7.2规定; 表3.7.22 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 场地名称 适用坡度 密实性地面和广场 0.3-3.0 广场兼停车场 0.2-0.5 室外场地: 1. 儿童游戏场 2. 运动场 3. 杂用场地 0.3-2.5 0.2-0.5 0.3-2.9 绿地 0.5-1.0 湿陷性黄土地面 0.5-7.0 3 满足排水管线的埋设要求; 4 避免土壤受冲刷; 5 有利用建筑布置与空间环境的设计; 6 对外联系道路的高程应与城市道路标高相衔接。 3.7.3 当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居住区地面连接形式宜选用台地式,台地之间应用拦土墙或护坡连接。 3.7.4 居住区内地面水的排水系统,应根据地型特点设计。在山区和丘陵地区还必须考虑排洪要求。地面水排水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居住区内应采用暗沟(管)排除地面水; 2 在埋设地下暗沟(管)及不经济的陡坎、岩石地段,或在山坡冲刷严重,管沟易堵塞的地段,可采用明沟排水。 3.8 管线综合 3.8.1 居住区内应设置给水、污水、雨水、电力、电信、燃气和供热管线,同时要考虑设置中水系统。 3.8.2 居住区内各类管线的设置,应编制管线综合规划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必须与城市管线衔接。 2 应根据各类管经的不同特性和设置要求综合布置。 3 应采用地下敷设的方式。屯下管线的走向,宜沿道路或与主体建筑平等布置,并力求线型顺直、短捷和适当集中,尽量减少拐弯,并应使管线之间及管线与道路之间尽量减少交叉。 4 应考虑不影响建筑物安全和防止管线受腐蚀、沉陷、震动及重压。 3.8.3 各种管线的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离建筑物的水平排序,由近及远宜为:电力管线或电信管线、燃气管、热力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 2 各类管线的垂直排序,由浅入深宜为:电信管线、热力管、小于10kV电力电缆、大于10kV电力电缆、煤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 3.8.4 电力电缆与电信管缆宜远离,并按照电力民缆在东侧或南侧、电信管缆在道路西侧或北侧的原则布置。 3.8.5 管线之间遇到矛盾时,应按下列原则处理: 1 临时管线避让永久管线; 2 小管线避让大管线; 3 压力管线避让重力自流管线; 4 可弯曲管线避让不可弯曲管线。 3.8.6 地下管线不宜横穿公共绿地和庭院绿地,应与绿化树木保持规定水平净距。 3.9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3.9.1 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项目应包括必要指标和可选用指标两类,其项目及计量单位应符合表3.9.1规定 3.9.2 各项指标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规划总用地范围应按下列确定: (1)当规划总用地周界为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小区路或自然分界线时,用地范围划至道路中心线或自然分界线; (2)当规划总用地与其它用地相邻,用地范围划至双方用地的交界处。 2 底层的公建住宅或住宅公建综合楼用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按住宅和公建各占该幢建筑总面积的比例分摊用地并分别计入住宅用地和公建用地。 (2)底层公建筑突出于上部住宅或占在专用场院或因公建需要后退红线的用地均应计入公建用地。 3 底层架空建筑用地面积的确定,应按底层及上部建筑的使用性质及其各占该幢建筑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分摊用地面积,并分别计入有关用地内。 表3.9.1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系列一览表 项 目 计量单位 数值 所占比重 (%) 人均面积(M2/人) 居住区规划总用地 Ha - - 1.居住区用地(R) Ha 100 1)住宅用地(R01) Ha 2)公建用地(R02) Ha 3)道路用地(R03) Ha 4)公共绿地(R04) Ha 2.其它用地(E) Ha - - 居住户(套)数 户(套) - - 居住人数 人 - - 户均人口 人/户 - - 总建筑面积 万M2 - - 1.居住区用地内建筑总面积 万M2 100 1)住宅建筑面积 万M2 2)公建面积 万M2 2.其它建筑面积 万M2 - - 住宅平均层数 层 - - 高层住宅比例 % - - 中高层住宅比例 % - - 人口毛密度 人/ha - - 人口净密度 人/ha - - 住宅建筑套密度(毛) 套/ha - - 住宅建筑套密度(净) 套/ha - - 住宅面积毛密度 万M2/ha - - 住宅面积净密度 万M2/ha - - (住宅容积率) - - - 居住区建筑面积(毛)密度 万M2/ha - - (容积率) - - - 住宅建筑净密度 % - - 总建筑密度 % - - 绿地率 % - - 拆建比 - - - 土地开发费 万元/ha - - 住宅单方综合造价 万/M2 -注:必要指标;选用指标。 4 绿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宅旁(宅间)绿地面积计算的起止界应符合图3.9.2A的规定:绿地边界对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算到路边,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算到便道边,沿居住区路、城市道路则算到红线;距房屋墙角1.5m;对其它围墙、院墙算到墙角; 图3.9.2A宅旁(宅间)绿地面积计算起 止界示意图 图3.9.2B院落式组团绿地面积计算起 止界示意图 图3.9.2C开敞型院落式组团绿地示意图 (2)道路绿地面积计算,以道路红线内规划的绿地面积为准进行计算; (3)院落式组团绿地面积计算起止界应符合图3.9.2B的规定:绿地边界距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路边1m;当小区路有人行便道时,算到人行便道边;临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时算到道路红线;距房屋墙角1.5m; (4)开敞型院落组团绿地,至少有一个面面向小区路,或向建筑控制线宽度不小于10m的组团级主路敞开,并向其开设绿地的主要出入口和满足图3.9.2C的规定; (5)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面积计算的起止界同院落式组团绿地。沿居住区(级)道路、城市道路的公共绿地算到红线。 5 居住区用地内道路用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按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同级道路及其以下各级道路计算用地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不吃饭的危害
- 电梯维保公司年终总结会
- 公司组织安全风险培训课件
- 青春社区运营工作总结
- 公司级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事故警示教育和安全培训课件
- 《蝶恋花答李淑一》课件
- 《蜘蛛开店》课件
- 事故安全培训建议课件
- 《艾滋病小斗士》课件
- 5《秋天的怀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成人体外膜氧合辅助期间感染防控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DLT 572-2021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 HYT 262-2018 海水中溶解甲烷的测定 顶空平衡-气相色谱法
- 建筑业市场营销与销售团队培训
- 宾馆卫生培训知识
- 从医院角度推行患者权益保护措施
- JGT486-2015 混凝土用复合掺合料
-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 新编利息理论-刘波-课后答案
- 脾功能亢进诊疗规范内科学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