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doc_第1页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doc_第2页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doc_第3页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doc_第4页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徐玉田(山东省莒南县中医医院,山东莒南276600)摘要:目的:综述天然植物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黄芩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主要以近年研究文献资料为依据,查阅整理。结果:黄芩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有一定的发展和突破。结论:黄芩在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上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关键词:黄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Research development o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modern pharmacology of HuangQinXU Yu-tian(Jun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unan 2766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review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y of the natural herb HuangQin, provide guidelines and reference fo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HuangQin. Method: review and analyze recent publications. Results: there are development and discoveries in the field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y of HuangQin. Conclusion: there are reasonably good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HuangQin.Keywords HuangQin;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ical action;research development;黄芩又名元芩、枯芩,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唇形科植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1,主要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作用,已有悠久的用药历史,是我国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品种之一,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等省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且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现就近几年来有关黄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1 化学成分1.1 黄酮及其苷黄芩主要含黄酮类化合物,目前从黄芩中分离的黄酮苷元及苷有40多种,主要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汉黄芩素-5-O-D-葡萄糖苷、木蝴蝶素A(5,7-二羟基-6-甲氧基黄酮)、黄芩黄酮(5,2-二羟基-6,8-二甲氧基黄酮)、黄芩黄酮(5,2-二羟基-6,7,8,6-四甲氧基黄酮)、白杨素(5,7-二羟基黄酮)、二氢木蝴蝶素A(5,7-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等,其中黄芩苷为主要有效成分。1.2 萜从黄芩中分离到多种倍半萜木脂素苷类。1.3 微量元素黄芩中也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其中铁、铜、锌、锰的含量均很高2。1.4 此外黄芩中尚含有-谷甾醇(-sitosterol)、苯甲酸、黄芩酶等。2 药理作用2.1抗菌和抗病毒作用黄芩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与中医经验治疗“天行热疾”、“火咳肺痿”和“疗疮火疡”相一致。黄芩抗菌范围较广,其中对金葡菌、绿脓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且对钩端螺旋体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黄芩煎剂、水浸出液对甲型流感病毒PR8株以及亚洲甲型(京甲1)均有抑制作用。近来研究显示,黄芩素还具有抗HIV的作用3,能诱导感染HIV的细胞发生凋亡。2.2 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付守廷4等在心肌缺血实验中,发现黄芩苷可拮抗儿茶酚胺类化合物,对心肌氧供不足及因心肌耗氧增加引起的心肌缺氧均有非常显著的改善作用。俞燕5等研究发现黄芩苷能明显抑制大鼠感染性脑水肿中IL-1、TNF-的生成。2.3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关于黄芩对消化系统的作用,以影响肝脏的研究报道较多。在大鼠肝细胞凋亡实验中,体外培养肝细胞,以肿瘤坏死因子(TNF-)和放线菌素D(DACT)诱导细胞凋亡,不同浓度的黄芩苷均对TNF-和DACT所诱导的肝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6。在大鼠、小鼠实验性CCl4肝损伤模型中,观察给黄芩茎叶总黄酮及黄芩煎剂后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山梨醇脱氢酶(SDH)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它们对急性肝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7,8。2.4 抗过敏作用有研究表明,黄芩苷、黄芩素对豚鼠过敏性哮喘、致敏豚鼠的离体回肠、气管等所引起的过敏性收缩均具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同种或异种抗原所引起的被动过敏反应也有抑制效果。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过敏介质(组胺、慢反应物质SRS-A)的释放,而过敏介质的释放有认为与巯基酶(SH-enzyme)的活性有关。该酶抑抑制剂可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有实验提示,黄芩素是通过抑制巯基酶的活性而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同时对平滑肌有直接松弛作用。2.5 抗炎作用对黄芩抗炎作用的研究报道中,大多研究者对黄芩中提取的有效单体黄芩苷进行了研究,具有涉及范围广、多角度的特点,分别从抗炎机理、体内动力学参数、不同感染模型中化学物质测定、不同菌群等方面揭示了众多作用环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芩苷对大鼠腹腔白细胞内白三烯(LTs)、环一磷酸腺苷(cAMP)和细胞内游离钙水平的影响,显示出黄芩苷可显著抑制细胞内白三烯B4、白三烯C4的生物合成,还可显著抑制人工三肽(fMLP)激发的白细胞内Ca2+升高,并促进细胞内cAMP水平提高,表明黄芩苷显著影响白细胞的多种功能并揭示了其抗炎作用机理9。2.6 解热作用赵铁华等10研究表明,适宜剂量黄芩茎叶总黄酮腹腔注射和灌胃给药对实验动物的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大多数作用强度高于以临床剂量折算试验剂量的阿司匹林、安痛定注射液和柴胡注射液。2.7 抗肿瘤作用研究显示黄芩苷对荷艾氏腹水瘤小鼠免疫功能及对荷瘤小鼠腹水脂加氧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测定血清溶菌酶及T淋巴细胞数,给与黄芩苷后,小鼠溶菌酶活性及淋巴细胞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阳性率增加;也抑制体内、外艾氏腹水瘤细胞增殖。5,7,2-三羟基黄酮和5,7,2,3-四羟基黄酮能显著抑制小鼠皮肤肿瘤的发生。黄芩中黄芩茎叶总黄酮及野黄芩苷对LA795细胞的抑制实验显示,它们在一定浓度下对LA795细胞有抑制作用11;同时,不同剂量的黄芩总黄酮皆可抑制移植肉瘤S180瘤株的体内增殖,且呈量效关系12,表现出高效低毒的抗肿瘤活性。黄芩黄酮A也能抑制肝癌细胞BEL-7402的增殖,当与顺铂(Cis)、阿霉素(Dox)、氟尿嘧啶(5-FU)合用时有相加或协同作用,且具有诱导分化作用,可降低端粒酶活性的表达13,14。2.8 清除自由基及抗氧化作用自由基的强氧化性能使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过氧化,生成过氧化脂质,伤害生物膜,促进衰老,诱发多种疾病。黄芩的4种主要黄酮成分在机体的不同系统中均具有消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活性15。黄芩素可预防诸如氢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阴离子等氧自由基引起的成纤维细胞的损伤。在4种黄芩的黄酮类成分中,黄芩素是最有效的抗氧化剂16。在缺血再灌注模型中,黄芩素可使细胞避免致死量氧化剂的损伤17。2.9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中药对免疫功能的作用,是很多医药学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也是免疫药理学研究的方向,通过应用整体或离体的实验方法和不同核细胞、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自身抗体、细胞因子等多方面的指标,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黄芩中有效成分对免疫系统的保护作用。贺海平等18,19 分别对新发现的一种黄芩类黄酮3,5,6,7-四羟基-2,8-二甲氧基黄酮(TDF)和从黄芩中纯化的6种类黄酮成分的免疫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检测这些黄酮对人体多形核细胞(PMN)、单个核细胞(MNC)的化学发光反应、化学趋向性和PHA诱导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对TDF的检测结果显示:TDF本身不能激活PMN和MNC的氧呼吸爆发,对PMN和MNC无毒性作用,但当TDF与PMN或MNC预先孵育后,TDF能明显地抑制fMLP或OZ激活PMN以及fMLP激活MNC的氧呼吸爆发,其抑制强度与孵育剂量成正比关系;TDF对PMN的抑制能力大于MNC。TDF本身对PMN和MNC没有明显的化学趋化作用,但经与TDF预先与细胞孵育后的PMN或MNC对ZAS的化学趋向性明显增强,对fMLP的化学趋向性不明显;TDF浓度为1.2510-4510-4mol/L时,能显著抑制PH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率达31%100%,可见TDF对人的免疫细胞有重要作用。对从黄芩中纯化的6种类黄酮成分检测结果是:除(2R,3R) -2,3,5,6,7-五羟基黄烷醇外,其他5种类黄酮均能抑制fMLP激活的PMN和MNC,或调理酵母多糖(OZ)激活的PMN产生的化学发光,也显著地抑制PH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在浓度为2.510-4mol/L时,其对化学发光的抑制率可达41%99%,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可达89%99%。由此可见,从黄芩中分离出的类黄酮对PMN,MNC和淋巴细胞有不同的作用,这些作用可能与黄芩的抗炎和抗过敏作用有关系,也显示这些成分有可能成为新的抗炎或免疫抑制药物。3 结语黄芩是一种较常用的中药,临床应用广泛,近年来对其抗氧化、抗肿瘤和抗HIV病毒的研究日趋深入,开发黄芩及其活性成分作为降血压、治疗冠心病以及防治肿瘤和艾滋病药物的前景十分广阔。但是对黄芩有效成分和方剂的研究,大部分还缺少作用环节或作用机制方面的深入探讨。因此,通过黄芩作用机理及药理等方面研究,深入阐述其药理作用的实质,仍是今后的研究重点。参考文献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211,212.2 孙丽莉,范锡英,张冬红,等.黄芩微量元素的含量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5,22(1):68.3 Wu J A,Attele A S,Zhang L, et al.Anti HIV activity of medicinal herbs usage and potenitial developmetJ.Am J Chin Med,2001,29(1):69.4 付守廷,付宇.黄芩苷的耐缺氧作用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1,18(3):207-210.5 俞燕,杨于嘉,陶永光,等.黄芩苷、地塞米松对大鼠感染性脑水肿细胞因子的影响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25(6):519-521.6 胡聪,韩聚强,徐铮,等.黄芩苷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2):124-127.7 罗德生,郑红花,刘琴,等.黄芩煎剂对大鼠CCl4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咸宁医学院学报,2001,15(2):92-94.8 李素婷,石艳华,杨鹤梅,等.黄芩茎叶总黄酮对肝脏MDA生成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6):23-24.9 侯艳宁,朱秀媛,程桂芳等.黄芩苷的抗炎机理J.药学学报,2000,35(3): 161-164.10 赵铁华,杨鹤松,邓淑华,等.黄芩茎叶总黄酮解热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1,8(3):174.11 杨鹤松,高巍,邓淑华,等.黄芩茎叶总黄酮及其部分单体的抗肿瘤作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0,17(3):16-18.12 赵铁华,花宝金,石艳华,等.黄芩茎叶总黄酮对小鼠肉瘤S180瘤株体内增殖的抑制作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7):34-35.13 侯华新,黎丹戎,秦箐,等.黄芩黄酮A对人肝癌细胞7402的抑制能力及体外增效作用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0,9(3): 166-168.14 秦箐,侯华新,黎丹戎,等.黄芩提取物抗卵巢癌的体外活性研究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0,12(3):150-152.15 弥树勇,崔浩.黄芩的药理研究现状J.伤残医学杂志,2005,13(2):54.16 Gao Z,Huang K,Yang X,et al.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flavonoids extracted from the radix of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J.Bichim Biophys Acta,1999,(3):643-650.17 Shao Z H, Li C Q,Vanden Hoek T L,et al.Extract from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attenuates oxidant stress in cardiomyocytesJ. J Mol Cell Cardiol,1999,31(10):1885-18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