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中地质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pdf_第1页
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中地质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pdf_第2页
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中地质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pdf_第3页
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中地质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pdf_第4页
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中地质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7 卷 4期 2 0 0 6年 8月 天 然 气 地 球 科 学 N A T U R A L G A S G E O S C I E NC E Vo 1 1 7 No 4 Au g 2 0 0 6 天然气地质学 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中地质数学模型的 建 立与应用研究 邓 攀 魏国齐 杨 泳 1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北京 1 0 0 0 8 3 2 中国石油勘探 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河北 廊坊 0 6 5 0 0 7 摘 要 储层裂缝的空间分布和裂缝表征参数的定量研 究是石油地质 学前沿问题 人们常用三雏有 限元数值模拟技术进行构造裂缝的定量预测n 确定储层裂缝的组 系 方位和密度 弄清储层裂缝 的三维分布 以辽河欢喜岭地 区为实例进行 了中生界古构造研 究与恢复 反演了古区域应力场 建 立了三维地质模型与相应的应力场计算模型 从构造力学和应力场的角度进行 了该区中生界 火山 岩储 层 的裂缝 预测l 2 关键 词 应 力场 裂缝 预 测 储 层 中图分 类号 TE l 2 2 2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6 7 2 1 9 2 6 2 0 0 6 0 4 0 4 8 0 0 5 我国拥有相当数量 的分布于裂缝性储层的油气 地质储量 储层中的构造裂缝 占主导地位 故对油气 盆地致密储层构造裂缝空间分布规律的合理预测与 有利区评价 对我国油气勘探及开发将起到科 学的 指导作用 1 有 限元数值模拟 的基本原理 三维有限元法是地质学中进行数值模拟 的一种 有效方法 其主要思想是 将一个连续的弹性体用剖 面分成有限个单元 单元之间以节点相联系 通过构 造插值 函数和利用节点的平衡条件求得节点上位移 的近似值 进而求 出单元的应变和应力的近似值 用 有限元法计算地壳应力场时 第一步就是单元划分 单元划分的依据是野外地质调查 地震勘探资料和 钻孔岩心的剖面分析等结果 单元形状一般采用三 角形单元 在应力 应变变化剧烈 地质构造复杂的 区块 可设计较小 的单元 应力 应变变化较平缓 的 区块可采用较大的单元 同时还要考虑介质参数变 化的界面 地质构造迹线 地震活动断层等 第二步 是单元分析 对于平面问题 每个节点上有 3个可以 不等的应力分量 3 个 可以不等的应变分量 2 个可 以不等的位移分量 以位移作为有限元计算的基本 参量有最小的计算量 从位移又可以方便的计算 出 各节点的应力和应变 故有限元分析一般采用位移 模式 对于三维问题 受载的弹性体 其变形可 以用 体内各点的位移矢量 表示 一 u v w 1 i 中 U U Z V V X Y W W X 表示该点位移沿 Y 方向的分量 一般情况下是 的函数 弹性体的应力状态可用体 内各点的 应力矢量 表示 c r j V a U y U T T T 2 弹性体 的应变状态 可用体 内各点的应变矢量 E 表示 一 y y y 3 处于平衡状态的受载弹性体内 应变与位移 应 力与应变 应力与外力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称为弹性 力学的基本方程 加上边界条件给定 构成求解弹性 力 学 问题 的基 础 I 1 应 变一 位移 关 系 几何 方程 在弹性体小变形时 应变与位移是线性的 基本 方 程是 一 4 收稿 日期 2 0 0 6 0 4 1 7 修 回日期 2 0 0 6 0 6 0 2 基金项 目 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 7 3 项 目 编号 2 0 0 1 C B 2 0 9 1 0 3 资助 作者简介 邓攀 1 9 6 4 一 男 重庆市璧山人 工程师 硕士 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综合地质研究 E ma i l d p 6 9 p e t r o c h in a c o rn C I l No 4 邓攀等 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 中地质数 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4 8 1 一 5 一 笔 6 T 一 7 T 一 十 T 一 8 T 一 十 T 一 9 T 一一 十 L J 1 2 应 力一 应 变关 系 物 理方 程 对于线性各向性材料 采用虎克定律表示点的 府蛮 钋 量 与 府 力 分 量 的 美 系 表 式 为 一面 1 一y Ey E a y 7 口 一面 1 一y y 一 y一 2 H 7 1 一E 1 3 应 力和外 力 的平衡关 系 平衡 方程 受载弹性体内任意 4 六面体 根据其力和力 矩的关系 可得到平衡方程 一 o a z a v a 2 一o 1 1 a z a v a 2 一 一 o a z a v a 2 其 中 一r r 一r 一 是给 定的体力矢量作用在弹性体边界上的面力矢量 P 一 f P P 丁 1 2 和该处应力之间的关系为 r x y P 一f P 一l z T n T 1 3 L P mT 综合上述 l 3个方程 组 再加上位移边界和面 力边界条件 就可以求解位移 应力和应变 l 5个变 量 上述方程解法有 2类 即力法和位移法 本文采 用位移法 其基本步骤是将应变位移方程 E 一E L 3 E v 3 代人应力应变方程 一E D E e 3 得到应力位移 方 程 一 D E L 3 E v3 利用应力位移方程可以把 平衡方程化成用位移表述 面力边界条件也化成用 位移表述 这样 以位移为基本未知量的弹性力学问 题求解 的方 法是 寻找 3个未知 函数 z 2 V z y 2 和 W x 2 它们在弹性体内要满足用位 移表述的 3个平衡方程 在弹性边界面上要满足给 定位移边界条件以及用位移表述的给定面力边界条 件 从上面公式中求得应力大小和方向 2 古构造应力场 的数值模拟 2 1 裂缝形 成 时期 的确定 确定裂缝形成期 的主要方 法有l 3 地质构造 方法 包括构造变形特征分析 裂缝的交切关系和分 期配套等 实验室方法 主要测定裂缝充填物中的 矿物和包裹体的年龄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地质构造 方法确定裂缝 的形成期 QG潜 山为岩浆岩 和变质岩潜 山油藏 其 中以 太古界的混合花岗岩为主 时代古老 火山岩形成于 中生代 经历了长期的 复杂的地质构造变动 本区 在大地构造上属于华北地台 古生代以前构造稳定 变动微弱 以垂直升降运动为主 这一阶段构造裂缝 形成较少 中生代这一地 区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变形 经受了多次挤压和伸展构造变形 但 中生代的构造 变形在区域上 目前还没有获得明确的认识 我们认 为前新生代的裂缝相对均匀 新生代形成 的裂缝更 为重要 因此着重进行新生代构造裂缝的研究 根 据对 QG潜山地区构造图和构造剖面的详细研究分 析发现 这一地区经历 了早第三纪 的断陷阶段和晚 第三纪的拗陷阶段 QG潜山本身及区内的主要断 层都是在早第三纪形成和演化 的 因此也是裂缝的 主要形成期 即把裂缝数值模拟的构造期确定为早 第 三纪 2 2 地质模 型 的建 立 首先要将 目的层连同上下盖层视作一个岩石块 体的隔离体作为计算模拟的对象 然后从地质上提 出构造成因 构造应力场的宏观特征及断层发育史 在此基础上 推断地质隔离体的受力方式及大小 设 定边界条件并提出反演应力场的地质标准 除此以 外还要尽可能搜集 目的层井点的地质资料 包括岩 心资料 测井资料及油井动态资料等 1 地质体的确定 模 拟对象 隔离体的 选择 三维隔离体选择要足够大 以尽量减少边界效 应对重点研 究区或层位 的影 响 本次 地质体 选择 邓攀 陈孟晋 杨泳 等 分形方法对裂缝性储集层的定量预测研 究和评 价 天然气 2 0 0 5 1 2 1 2 4 4 8 2 天然 气地球科学 Vo 1 1 7 7 k mX 4 k in 2 8 k m 完全 覆 盖 了研 究 区 图 1 区域及油 田地质资料的搜集与分析 对研究 区的构 造及应力场 的演化史进行详细分析研究 推断隔离 体的受力大小及方式 对断层进行筛选和处理 对 断层的筛选做到既能体现研究区的基本构造格局 保留其对应力场 的主要影响 又不会 因断层太多而 增加无谓的繁琐工作 断层处 的岩石力学参数为原 来值 的 6 O 岩心 测井 试 井及动态 资料 的掌 握 对各种资料的掌握是作为制定 网格剖分方案和 反演标准的依据 图 1 油 田中生界潜 山沙 四期古构造顶面形态模型 2 反演标准 对 QG潜山应力场模拟采用 了 以下反演标准 模拟试算的变形结果和实际相符 最大主应力方位平面变化应合理 且随深度增加 变化不大 垂 向应力平面变化应较均匀 且随深度 加深应力值略有增加 2 3力学模 型 的建立 力学模 型的建立 主要应做 以下 3个方面 的工 作 确定岩石力学参数 确定隔离体的加载方式及约 束的类型和方式 制定断层处理方案 1 岩石力学参数的确定 岩石的力学性质既 与其所处 的环境有关 也受到其本身组构的影响 构 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所需 的岩石力学参数有 弹性模 量 泊松 比 这些参数是通 过三轴岩石力学实验测 得r 5 通过测定不同岩性给出力学参数 岩石力学参 数 根据岩 石力学试验 得出 图 2 图 3 其结 果见 表 1 所 示 表 1 油 田中生界潜 山主要岩性岩石力学参数 载简载倚 图 2 QG2井 1 9 3 7 0 I i i 段岩心强度试验 曲线 凝灰岩 图 3 QG2井 1 8 6 4 0 I i i 段岩心强度试验曲线 玄武岩 No 4 哪 攀等 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中地质数 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4 8 3 3 裂缝 的模拟计算 M 一 向量应分别是 3个主应力 的主方向的方 向余弦 根 据 3个主应力及主应力方 向就可以进行岩石 的破裂 判断和计算 叮 一I 一l 1 5 L j L j 3 1 1 格里 菲斯 准则 准则的基础是认为脆性物体的破坏是由于存在 随机分布 的微裂缝 当外载增加时 在裂缝的末端会 产生应力集中而导致裂缝 的扩展 当 3 a 0时 规定压为正 拉为负 三维修正公式是 t 一 一 L l 6 若 01 t 会产生张裂缝 其临界破裂方位是 以破裂面与最大主压应力之间的夹角 a 来确定 c 一 1 7 当 3 a d0时 一一 此时破裂方向沿最 大主 压应力 的方 向 3 1 2 库伦一纳维叶和莫尔剪破 裂准则 岩石 的破裂主要是在某个面上剪切破坏 与该 面上 的正应力 01 N与剪应力 T 有关 r C 01 N t g 1 8 其 中C是岩石的固有剪切强度 是岩石的 内 摩擦角 它们均需要 由实验确定 当某一个面上的正 应力与剪应力满足以上关系时 则开始出现剪裂面 此时的剪应力就是极限剪应力 T 设在局部坐标系下 破裂面法向量方向余弦为 一 Z 一 c o s a c o s fl c o s y 1 9 则剪裂面的正应力 和剪应力 N分别是 N 一 01 1 0 2 0 3 Z 2 0 N 一 户 一 2 1 P 一 0 1 2 Z 2 2 将计算 的 代人剪破裂准则可得到许用剪切 应力 T 即极限剪切强度 L r C 0 N t g q 2 3 将计算出的 T 与已得到的剪应力 T 比较 即 可判断岩石破裂与否 剪切裂面的方位是以剪破裂面法线方向 与 最大主压应力之间的夹角 a来确定 而且剪破裂面 是呈互为共轭的关系 因此 最小主应力 应平分 共 轭 剪裂面 的夹 角 4 8 4 天然 气地球科 学 Vo 1 1 7 a 1 2 4 5 土 2 2 4 3 2 岩石破裂的计算及结果 工作 中 首先求 出单 元 的张破裂率 a 和单元的剪破裂率 r E r 然后对其 分别进行变量标准化 根据取心井岩心观察 所统计 裂缝中张裂缝和剪裂缝所 占的比例 标准化后的张 破裂率和剪破裂率分别乘上各 自的比例系数 最后 相加得 出单元 的总破裂率 总 根据总破裂率判断岩 石的破裂程度 进而绘 出裂缝破裂率等值图 图 4 我们取破裂率6为裂缝最发育 裂缝模拟约束条件主要有 模拟试算的变形结果和实际相符 模拟产生的 裂缝产状和实际基本一致 裂缝模拟预测结果和 己钻井的情况总体相符 从按百米间隔分 5层绘 出 I I X 1 S H 2 H J 3 5 O O 4 5 x S 5 O O 6 5 图 4 潜 山裂缝破裂率等值 潜山下 2 0 0 m 的裂缝方位 图中可 以看 出 图 5 裂缝预测方位 为 NNE N E向与 D C A倾角解释基本吻合 裂缝预 测平面和纵 向上变化较小 从裂缝破裂率等值图 上看 裂缝在 QG2井 一Q2 9 7井一线 和 QG6 2井 一 线较发育 在 QG2井附近最发育 裂缝发育在 纵向上形态相似 发育区大小略有变化 t 1q 2 9 7 I I l l t l l 一 l l l l l l j 电i q 2 6 9 I l l t I I I I I 2 l l I l I I i t l t I l t l l t l t l l l l 噼I t l I 图 5 潜 山裂缝方位 潜山下 2 0 0 m 参考文献 1 张团峰 王家华 景平 等 三维储层随机建 模和随机模拟技术 研究 M 北京 地质 出版社 1 9 9 6 5 9 8 5 2 3 4 5 于兴河 王德发 郑浚茂 陆相断陷盆地 三角洲相结构要素及其 储层地质模型口 地质论评 1 9 9 7 4 3 2 2 5 2 3 1 张一伟 陆相油藏描述 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 9 9 7 邓攀 陈孟晋 高哲荣 等 火 山岩储 层构造裂缝 的测井 识别及 解释口 石油学报 2 0 0 2 6 3 2 3 6 周新桂 邢振辉 黄 飞 等 辽河欢喜 岭油 田中潜 山带 现今压力 场研究口 华东油气勘查 2 0 0 4 2 5 1 2 To ES TABLI S H AND RES EARCH oF THREE DI M ENS I oNAL GEoLoGI CAL AND MATHEMAT I CAL MODEL F oR QUANTI TATI VE PREDI CTI oN oF S TRUCTURAL FRACTURE DENG Pa n W EI Guo qi YANG Yo ng 1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3 C h i n a 2 T h e L a n g f a n g B r a n c h o f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f Pe t r o l e u m E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e v e l o pme n t Pe t r o Ch i n a L a n g f a n g 0 6 5 0 0 7 Ch i n a Ab s t r a c t Th e r e s e a r c h o f f r a c t u r e d o i l a n d g a s r e s e r v o i r p r e d i c t i o n i s i n t h e s e a r c h s t a g e wo r l d wi d e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r e s e a r c h o f 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a n d f r a c t u r e a p p a r e n t p a r a me t e r o f r e s e r v o i r f r a c t u r e i s v e r y i mpo r t a n t t op i c i n t h e pe t r ol e um s c i e nc e Fo r q ua n t i t a t i v e p r e d i c t i o n of s t r uc t ur a l f r a c t ur e t ha t me a n s mo d e l i n g a n d c a l c u l a t i n g p a l a e o s t r u c t u r e s t r e s s f i e l d f o r me d i n f r a c t u r e s t a g e u s u a l l y we u s e t h r e e di m e ns i on a l f i ni t e e l e me nt mod e l i n g t e c hn i q ue f o r q ua n t i t a t i v e l y p r e di c t i n g f r a c t u r e f o r c on f i r mi n g s y s t e m o r i e n t a t i o n d e n s i t y o f r e s e r v o i r f 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