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講一 古漢語詞彙 古漢語詞彙的構成(單音詞/複音詞)單音詞和複音詞古漢語辭彙,按語音形式來劃分,可以分為單音詞和複音詞兩大類;按詞素多少來劃分,可以分為單純詞和合成詞兩大類。所謂單音詞,就是只有一個音節構成的詞,用文字記錄下來,就是一個字。單音詞當然只有一個詞素,所以就必然是單純詞。1、 古漢語以單音詞為主 詩經、論語、孟子等先秦古籍中,單音詞約占2/3;從使用的頻率看,單音詞要占到90左右。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篇)意志不堅強的人,智慧就不通達;言語不誠實的人,行為就不果斷。東家母死,其子哭之不哀。西家子見之,歸謂其母曰:“社何愛速死?吾必悲哭社。”夫欲其母之死者,雖死亦不能悲哭矣;謂學不暇者,雖暇亦不能學矣。(淮南子說山訓)2、一詞多義現象突出。祝“祝賀”、“祝願”祭祀時掌管向神禱告的人:諸侯祝各自奉祠。史記封禪書泛指禱告: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戰國策趙策詛咒:愛我者惟祝我,使我速死,無及於難。左傳成公十七年育生育:婦孕不育,失其道也。周易漸撫養: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詩經小雅蓼lu4莪生長,成長:後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五穀熟而民人育。孟子滕文公上3、在閱讀古書的時候,必須注意不要把古文中兩個相鄰的單音詞,當作現代漢語的一個雙音詞來理解。如:1、消息盈虛,終則有始。(莊子秋水) 消,消亡;息,生長。2、楚王謂田鳩曰:“墨子者,顯學也。其身體則可,其言多不辨,(“辨”通“辯”,巧言,善於表達。)何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身,親身;體,實踐。今成語有“身體力行”。3、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後漢書黃瓊傳) 其,他的;實,實際情況。4、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謝靈運登池上樓)5、光與左將軍桀結婚相親。(漢書霍光傳)6、武子疾,命顆曰:“必嫁是。”疾病則曰:“必以為殉。”(左傳宣公十五年)7、案事發奸,窮竟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為能不及翁歸。(漢書尹翁歸傳古代漢語單音詞發展為現代漢語雙音詞,主要有三種情況。1、 換了完全不同的詞:目-眼睛 眠-睡覺2、增加詞頭詞尾:老虎 兒子3、利用古代兩個單音詞作為詞素合成一個複音詞:消息 睡覺複音詞複音詞中有一部分是由一個詞素構成的單純詞,如:倉庚、蒹葭等,大多數是由兩個詞素構成的合成詞,如:天子、艱難等。有兩種複音詞值得注意一、聯綿詞聯綿詞,舊時稱聯綿字或連語,是一種雙音節單純詞,在古代漢語辭彙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詩經周南關雎按照語音上的特點,古漢語聯綿詞可以分為如下四類:1、雙聲聯綿詞:參差、踟躕、留連(留戀不願分開)2、疊韻聯綿詞:窈窕(美好貌)、蹉跎(失足、顛蹶)、婆娑(舞蹈)3、雙聲兼疊韻聯綿詞:輾轉(心有所思,臥不安席,反復不定)繾綣(情意深厚、纏綿,固結不解)燕婉(舉止安閒和順)4、無雙聲疊韻關係的聯綿詞,如: 跋扈(專橫暴戾) 狼藉(散亂)在這四類中,以有雙聲或疊韻關係的聯綿詞最為常見。記錄聯綿詞的兩個字,一般來說,僅僅是用來記錄詞的音節的,是純粹的表音符號,只有合起來才有意義,而同一個聯綿詞,用文字記錄下來,可以有多種寫法,不能拆開來照字面解釋。如:1、城中死者,無慮五、六萬。(邵長蘅閻典史傳)“無慮”在古漢語中是一個疊韻聯綿詞,是“大約”的意思。不能看作是“無”和“慮”兩個詞的結合體。古書上又寫作“亡慮”、“勿慮”、“摹略”、“莫絡”、“孟浪”等,都只是標音符號,不能根據字面來理解。2、計猶豫未有所決。(漢書高後紀)北齊顏之推說:“隴西謂犬子為猶,吾以為人將犬行,犬好豫在人前,待人不得,又來迎候,如此往還,至於終日,斯猶豫之所以為未定也。”唐初孔穎達說:“猶,貜屬;豫,象屬。此二獸皆進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謂之猶豫。”顏師古又說:“猶,獸名,善登木。此獸性多疑,常居山中,忽聞有聲,即恐有人且來害之,每豫上樹,久之無人,然後敢下。須臾又上,如此非一,故不決者稱猶豫焉。”其實,“猶豫”也是一個聯綿詞,不能拆開來理解。古書上又寫作“由豫、由與、猶予、優予、猶與、遊移、夷猶”等。同一個聯綿詞常有多種書寫得形式。“委蛇八十三形,音同而義相邇;崔嵬十有五體,音近而義無殊。”(符定一聯綿字典凡例;朱起鳳辭通)偏義複詞或稱為偏義詞,它是由兩個意義相關或相反的詞素構成的複合詞。在表達上只用其中一個詞素的意義,另一個詞素的意義只是作為陪襯,湊一個音節。正是因為這類詞的意義偏落在一個詞素上,所以稱為偏義複詞。“園圃”、“弟兄”、“緩急”、“動靜”、“成敗”、“安危”、“得失”、“作息”等: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墨子非攻上)一旦緩急,杜絕河津,足以自守。(漢書竇融傳)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東南飛)諸葛亮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司馬遷觸天子喜怒。(柳宗元答韓愈論史官書)二 詞的本義和引申義本義所謂詞的本義,就是一個詞本來的意義。從名稱上看,照理說應該是一個詞最初在語言中出現時所表示的意義。但是漢語的產生,至少有一萬年以上的歷史,一個詞在漢語中最初的原始義,現在已無法推測。因此,一般所說的本義,只能是在用來記錄這個詞的文字形體上反映出來,並在現存的早期文獻資料中使用過的意義。文字是用來記錄語言中的詞的,而漢字又是表意文字,因此,漢字的形體往往能反映造字時代語言中某一個詞的本義。例如:“萬”,在古代漢語中經常用作數詞,也指一種舞蹈的名稱(詩邶風簡兮:“方將萬舞”,孔疏:“萬,舞名也”)。但從古文字形體看,象一種毒蟲的形狀。上面的“艸”,不是草字頭,而是象毒蟲的兩隻螫,下部象毒蟲的身子和尾巴。是一種蠍子一類的毒蟲。左轉僖公二十二年:“君其無謂邾小,蜂萬有毒,而況國家乎”(君王不要認為邾國小,蜂和萬尚且有毒,何況一個國家呢)。由此可知,“萬”的本義是蠍子一類的毒蟲。讀釵的去聲,後來寫作“蠆”。 “何”,在古文中經常用作疑問代詞。但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則說:“何,儋(擔)也”,從近代出土的甲骨文形體看,“何”字正是一個人肩扛著東西的形象。詩小雅無羊:“何蓑與笠”,意思就是扛著蓑衣和斗笠。所以許慎的解釋是正確的,“何”的本義應是“擔荷”。後代借用“荷”字表示。“利”,在漢語中有鋒利、利益、順利、吉利、利潤等義。從字形上看,左邊是“禾”,指的是莊稼;右邊的“刂”是刀的象形。合在一起表示用刀割莊稼的意思,在上古時期能割斷莊稼的刀就算是鋒利的了。荀子勸學:“金就礪則利”。所以“利”的本義就是“鋒利”。“衝”,在古代有衝擊、碰撞、交通要道、衝撞城牆的戰車等義項。從字形上分析,“衝”是個形聲字。“重”是聲符,表音;“行”是形符,表意義所屬的範疇。“行”在古文字中是道路的象形。以“行”為形符的字,大多與道路的意義有關。“衝”的本義應該是縱橫相交的大道。如左傳昭西元年:“執戈逐之,及衝,擊之以戈”,“及衝”就是說在大道上追上了他。“造”,在漢語中有製作、創建、成就、培養、訟事兩方(兩造),以及到、去等意思。從字形看,“造”也是個形聲字。“告”是聲符,“辵”(即走之旁)是形符。“辵”的上面三撇,即“彳”,是“行”的一半,仍表道路的意。下麵是“止”字,“止”即腳趾的“趾”的本字。漢字中,以“辵”為形符的字,一般都與走路有關。所以“造”的本義應該是“到、去”,孟子公孫醜下:“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造朝”就是“到朝廷上去”。怎樣探求詞的本義1、 字形從字形入手,探求詞的本義,是歷來為人們所普遍採用的、行之有效的辦法。說文解字一書為依據,這也是完全必要的。2、文獻用例:3、古人注釋:不能單純地只根據文字形體下結論。還必須尋找古代文獻來驗證。因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文字形體,很多已經不是它的本來面目。如果依據後代訛變了的形體進行分析,勢必得出錯誤的結論。許慎就犯過不少這樣的錯誤。如說文解字爪部:“為,母猴也。其為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為母猴形。”他認為“為”這個詞本義就是獼猴。這種說法沒有古文獻資料可以驗證,只能是一種主觀臆測。在近代發現的甲骨文中,“為”(為)字,上面是一隻手,下面畫的是一頭大象的形狀,會“役象以助勞”之意,即用手牽大象幫助人勞動,本義應是動詞“作”的意思。“為”的這一意義,是有大量古代文獻可以證明的。此外,還必須注意,古代漢語中的詞,它們的本義並非都可以從字形結構上體現出來。如有不少詞,本無其字,用來記錄它的只是借用來的同音字。又如象“狼狽”、“窈窕”、“參差”等連綿詞,用來記錄的字,也只是些標音符號。只表音,不表意。因此,都不能從字形分析中獲得本義,只有從古代語言材料中去探求。引申義所謂引申義,是指一個詞由本義衍化、派生而出現的意義。“兵”:從字形上看,是雙手持斤(斧)的圖像。在早期的文獻中,“兵”均指“武器”,荀子議兵:“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使用武器的人,即士兵,史記項羽本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用武器裝備起來的集團,即軍隊,戰國策西周策:“所以進兵者,欲王令楚割東國以與齊也。”指敵對雙方大規模使用武器,即戰爭,左傳隱公四年:“夫兵,猶火也。”指戰爭的策略,孫子謀攻:“故上兵伐謀。”由於武器是用來殺人的,故“兵”又可以有“砍殺”義,左傳昭西元年:“兵其從兄,不養親也。”武器加之於人,對人必有所損傷,因而,“兵”又有“傷害”義,呂氏春秋侈樂:“其王之與樂也,若冰之於炎日,反以自兵。”“兵士、軍隊、戰爭、戰略、砍殺、傷害等義項,都是在“武器”這個本義的基礎上衍化出來的,都稱為“兵”這個詞的引申義。“宗”,在甲骨文中畫的是放有祖宗神主的建築物的圖形,所以這個詞的本義應該是祖宗廟。左傳成公三年:“ 祖廟是祭祀祖先的,所以“宗”可以用來指祖先,左傳成公三年:“若不獲命而使嗣宗職。”“宗職”即祖先的職位。由一個共同的祖先傳下來的一群人,也可以稱之為“宗”,即宗族,左傳僖公五年:“晉,吾宗也,豈害我哉?”族人是由祖先傳下來的,祖先是子孫的源頭,故“宗”又有“本源”義,莊子知北遊:“直且為人,將反于宗。”(只是姑且做人,即將返歸本源。)祖廟是子孫奉祀、朝拜的地方,於是“宗”又有歸向、朝見的意義,尚書禹貢:“江漢朝宗於海。”又因為子孫對祖廟必須尊敬,故“宗”又可以產生尊敬、敬仰義,論語學而:“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所依靠憑藉的人都是關係深切的人,這樣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因:依靠、憑藉。)詞義的引申,是詞義發展的主要方式,也是造成一詞多義的根本原因。掌握詞義引申變化的線索,學會從本義出發來理解各種引申義,能收到溯源及流、舉一反三之效。並能把紛紜複雜的詞義貫穿起來,組成一個有條理的詞義系統,而不至於在多義詞面前,感到眼花繚亂,茫無頭緒。此外,有必要說一說,詞義引申的結果,產生一詞多義,人們為了使表達更加明確,往往用改變讀音或改變字形的方法加以區別。如“長”,本義是長短的“長”,引申為生長的“長”,和官長的“長”,讀音發生了變化。又如“解”本義是“分解牛”,由此引申出“解散”義,由“解散”又引申為“懈怠”,字形也改為“懈”。這種情況,通常不作一詞多義看待,而看作派生出來的新詞,但在整理詞義引申系列時必須把它們考慮進去。詞義引申的方式(類型)引申義是由本義發展衍化而來的,但是古代漢語中一個詞往往有許多引申義,這眾多引申義並不一定都與本義直接發生關係。本義固然可以衍化出引申義,而引申義有時也可以在衍化出新的引申義。從本義與引申義的關係來看,詞義引申有兩種不同的類型。1、輻射型引申。就是從本義出發,向不同的方向引申出新義。就象在同一個樹根上萌發出許多枝條,這些枝條(引申義)都直接與樹根(本義)相連,故又稱直接引申。例如:“比”,從古文字形體上看,象兩人排列在一起,本義應是“排列”、“並列”。比翼鳥、比目魚,以及成語“比肩繼踵”、“比翼齊飛”的“比”,用的都是本義。把人或事物排列在一起,就可以看出差別,所以引申出“比較”義,如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兩人排列在一起,一個緊挨一個,可以引申出“緊密”意思,如詩周頌良耜:“其崇如墉,其比如櫛。”(糧垛的高象城牆,糧垛的密象木梳齒。)兩人排列在一起,距離近,故“比”又有“相近”的意思。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比鄰”即近鄰。兩人挨在一起,靠得很近,必然關係密切,因而“比”又有“勾結”的意思,論語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團結,卻不勾結;小人勾結,卻不團結。)成語“朋比為奸”的“比”也是這個意思。兩人排在一起,一個跟著一個,又可以引申出“接連”的意思,如史記呂太后本紀:“又比殺三趙王”(又接連殺掉三個趙王)。以上比較、緊密、相近、勾結、接連等義,都是從“比”的“並列在一起”這個本義直接衍化出來的。是從一個中心,向四周輻射。又如“素”,字形下部是“糸”(細絲),上部在古文字中畫的是絲帛下垂的形狀。說文解字:“素,白致繒也。”可見“素”這個詞的本義是沒有染色的生絹,古詩上山采蘼蕪:“織素五丈餘”,用的就是本義。生絹本色是白的,故“素”可引申指白顏色,水經注江水:“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青倒影。”生絹沒有加工染色,質樸無華,因而“素”又引申為“樸素”,如賈誼治安策:“百姓素樸。”“素”作為未染色的生絹,是製作各種彩色絲織品的基礎,所以又可以引申出“本、始”義,說苑反質:“是謂伐其根素。”“根素”即“根本”。未染色的生絹是各種絲織品的本來的面貌,於是“素”又引申為“平素、一向”,史記陳涉世家:“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素”的白色、樸素、本始、平素等義,都是從“未染色的生絹”這個本義直接引申出來的。這就是所謂輻射型引申。2、連鎖型引申。就是從本義發展衍化出引申義,再從這個引申義發展衍化出新的引申義。這樣形成一個詞義系列,就象鎖鏈一樣一環套一環。由於新的引申義與本義只存在間接關係,所以又稱為間接引申。例如:“朝”,在甲骨文中畫的是日月並見於草莽之中的圖像。表示日剛出,月亮還沒有落下去。本義是早晨,論語裏仁:“朝聞道,夕死可矣。”由於古代做臣子的每天早晨要去拜見君主,於是引申出“朝見”義,孟子公孫醜:“孟子將朝王。”從臣子朝見君主這個意義,可以引申指朝見的處所,也就是朝廷,孟子梁惠王上:“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而朝廷的變換,就標誌著政權的更替,因此,從朝廷又引申為朝代,如漢朝、唐朝的“朝”。又如,“錯”,本義是鑲嵌,漢書王莽傳:“錯刀以黃金錯其文。”鑲嵌的目的是為了裝飾,故塗飾刻畫也叫“錯”,史記越世家:“剪發文身,錯臂左衽。”司馬貞史記索隱雲:“錯臂亦文身,謂以丹青錯畫其臂也。”刻畫必然有筆劃縱橫相交的現象,故引申出“交錯”義,戰國策秦策:“秦韓之地,形相錯如繡。”從“交錯”又引申出抵牾不合的意思,漢書五行志:“劉向治谷梁春秋,與仲舒錯。”從抵牾不合又很自然地引申出“差錯、錯誤”義。以上兩例,“朝”的引申過程是:早晨朝見朝廷朝代。“錯”的引申過程是:鑲嵌刻畫交錯抵牾錯誤。都是一環套一環連續延伸衍化,這就是連鎖型引申。必須指出,以上兩種類型的引申並不是截然分開的,在同一個詞的引申系列中,既可以有連鎖型引申,也可以同時又有輻射型引申。如上面舉的“朝”,從“早晨”引申為“朝見”,再引申為“朝廷”,這就是連鎖型引申。由於後代臣子朝見君主要行拜禮,故又可引申為“朝拜”;又由於朝見時臣子都面向君主,故又引申為“朝向”。朝廷、朝拜、朝向,都是從“朝見”這個意義引申出來的,在這環節上又是輻射型引申。 “息”,上面的“自”,最初是“鼻”的本字,鼻子是喘氣用的;下面是“心”字,古人以為氣是從心裏呼出來的。可知“息”的本義是喘息、呼吸,莊子逍遙遊:“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指野外蒸騰的水氣。莊子逍遙遊:“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郭象 注:“野馬者,遊氣也。” 成玄英 疏:“此言青春之時,陽氣發動,遙望藪澤之中,猶如奔馬,故謂之野馬也。” 元 麻革 送杜仲梁東遊詩:“野馬何決驟,飛雲何悠揚。” 章炳麟 訄書原教下:“今精氣被於水土卉木以成物矣,某遊魂則散乎無形埒之宇,歸乎野馬。”一說,野馬即塵埃。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三:“野馬” 孫星衍 校正:“或問:遊氣何以謂之野馬?答雲:馬,特塺字假音耳。野塺,言野塵也。”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三“野馬” 孫星衍 校正:“或問:遊氣何以謂之野馬?答雲:馬,特塺字假音耳。野塺,言野塵也。” 聞一多 古典新義莊子內篇校釋:“野馬字蓋即沙漠之漠野馬亦塵埃耳。莊子蓋以野外者爲野馬,室中者爲塵埃,故兩稱而不嫌。” 南朝 梁 虞羲 贈何郎詩:“向夕秋風起,野馬雜塵埃。” 唐 韓偓 安貧詩:“窗裏日光飛野馬,案頭筠管長蒲盧。” 清 趙翼 聞秦蜀兵夾擊流賊奏捷喜賦詩:“醉人味似糟豬肉,殤鬼魂爲野馬塵。”由“喘氣”可以引申為“休息”,詩召南殷其雷:“莫敢遑息。”人和動物必須呼吸才能生存,所以從“息”的本義又可以引申為“生長、繁殖”,漢書高惠高後文景功臣表:“流民既歸,戶口亦息。”成語“休養生息”的“息”也是這個意思。休息、生長二義,都是從“息”的本義直接引申出來的,這是輻射型引申。從“休息”又可以引申為“停止”,杜甫羌村三首:“兵革既未息,兒童盡東征。”從“停止”義又可以引申為“熄滅”。另外,從“生長、繁殖”義又可引申用來指子女,戰國策趙策:“老臣賤息舒祺。”這樣,喘息休息止息熄滅;喘息生息子息,又都是連鎖型引申。詞義引申的途徑把古代漢語詞義引申變化的現象加以分析,可以發現其中有兩條主要途徑。1、相關引申在漢語中,這種詞義之間關聯的情況比較複雜。有的是由於事物之間存在某種外在聯繫。如前面提到的“兵”這個詞,本義是兵器,由於兵器是由人掌握的,於是引申出“士兵”、“軍隊”等意義。而士兵、軍隊又是用來作戰的,因此,引申出“戰爭”的意義。兵器、士兵、軍隊、戰爭,都存在不可分割的關係。又如“官”這個詞,本義是官署,即政府收藏文書和辦公的地方,荀子強國:“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肅然。”因為在官府辦事的人都有一定的職稱,所以引申出“官職”的意義,左傳成公二年:“敢告不敏,攝官承乏。”進而,又可以用來指在官府擔任一定職務的人,即官吏,韓非子八說:“明主之國,官不敢枉法,吏不敢為私。”官府、官職、官吏之間,也是緊密關聯的。有的則是由於事理上存在某種內在聯繫。例如,“封”這個詞,本義是聚土培植,左傳昭公二年:“宿(魯季武子)敢不封殖此樹。”聚土培植的結果則使得土層加厚,故引申出“厚”的意思,國語楚語上“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使民貧瘠)也。”“自封”即“使自己豐厚”。土層加厚,體積也就變大,所以又引申出“大”的意思,左傳定公四年:“吳為封豕長蛇,以薦食上國。”“封豕”就是“大豬”。 薦,通“ 洊 ”,一次又一次。還有的是由於事物和它所具有的某種功用、特性之間存在聯繫。如“被”,本義是被子。說文解字:“寑衣也。長一身有半。從衣,皮聲。“被子是用來蓋在身上的,因而引申就有“覆蓋”的意義,楚辭招魂:“皋蘭被徑兮,斯路漸。”(江邊的蘭草覆蓋小徑,道路也淹沒了)“因”的本義是車墊子,車墊子是人乘車必要的憑藉,所以引申有“憑藉”、“依靠”的意思,孟子離婁上:“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又如“要”,本義是人的腰,墨子兼愛:“昔楚靈王好士細要。”腰是人體的要害部位,故引申為“重要”,孝經:“先王有至德要道。”又為“關鍵”,淮南子主術:“此治之要也。” b、相似引申在漢語中,這種詞義之間的互相類似,也有多種情況。有的是兩種事物的形態或部位相同或相似,由於思維推演的結果,一個詞可以由本來表示甲事物,引申用來表示乙事物,帶有比喻性質。例如:“管”,本指古代一種竹制的管樂器,象笛子,詩周頌有瞽:“簫管備舉。”古代的鎖鑰形狀與這種管樂器相似,故“管”可引申指鑰匙,禮記月令:“修鍵閉,慎管龠。” “鼻”的本義是人的鼻子。器物上凸出部分與人的鼻子凸出面部形狀相似,故也可稱為“鼻”,隋書禮儀志:“銅印,銅鼻。”這種形態的相似,有時比較抽象。並不一定是客觀存在,而往往是人們主觀上的一種看法。如“廉”,本義是堂的側邊,儀禮鄉飲酒禮:“設席于堂廉東上。”古人認為,人的品行方正有節操,有如堂的有邊角,故“廉”可以引申出“品行方正”的意思,韓非子五蠹:“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有的則是由於兩種事物的性質、特點或功用相同或相似,引起人們的聯想,一個詞就可以由本來表示某一事物,引申用來表示另一事物。例如,“牢”的本義是關養牛羊等家畜的圈,戰國策楚策:“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關牲畜的圈與關罪犯的監獄,在性質與功用上相類似,故“牢”引申有“監獄”義,司馬遷報任安書:“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可入。”又如“術”(術),說文:“術,邑中道也。從行,术聲。”本義是城邑中的道路,漢書燕刺王旦傳“橫術何廣廣兮。”道路是人們到達某一目的地所必須經過的,這與辦好某一件事必須採取一定的方法有類似之處,所以“術”可以引申出“方法”的意義,戰國策魏策:“臣有百戰百勝之術。”再如,“字”本義是生孩子,山海經中山經:“其實如蘭,服之不字。”“文字”的概念,秦以前用“文”、“書”、或“名”來表示。文字的發展增多,常常是利用原有的獨體字,配合而產生新字,這與人配合而生孩子有類似之處,所以“字”可以引申出“文字”的意義來。古代漢語詞義引申的途徑很複雜,以上所述,只是比較常見的兩種,並不能概括全部。同時,就某一個詞的引申情況來看,其途徑也不是單一的。如“官”,從“官府”這個本義引申出“官職”的意義,是因為兩義互相關聯。但從“官職”引申指人身體上的器官,如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則又是由於它們之間有類似之處。“牢”由“關養牛羊的圈”,可以引申指牛羊等牲畜,戰國策趙策:“吾將以十太牢待子之君”,“太牢”即牛、羊、豕各一頭。這又是由於它們之間有相關的聯繫。詞義引申的一般規律詞義的引申變化是一種有規律的運動。在古代漢語中,詞義引申的一般規律,通常是由具體到抽象,由個別到一般,由實詞到虛詞。下面分別舉例加以說明。a、由具體到抽象例如:“經”,本義是織布機上的縱線。縱線是織機上的主線,決定紡織品的長度、寬度,控制緯線的運動,而且是相對固定的。所以古代統治階級把他們認為固定不變的、統帥一切的思想準則和信條也稱為“經”,禮記中庸:“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經”由縱線引申為準則,這就是從具體到抽象。又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软件工程师初级编程实战题集及解析
- 2025年船厂安全操作规范模拟题集
- 2025年国际金融分析师考试知识点梳理与模拟题集
- 电代煤安全知识培训课件新闻
- 2025年焊接工艺知识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人教版鲸教学课件
- 新解读《GB-T 36771-2018番茄花叶病毒检疫鉴定方法》
- 广西钦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卷(含答案)
- 2025年重庆市中考数学押题试卷(三)(含答案)
- 新解读《GB-T 36140-2018装配式玻纤增强无机材料复合保温墙体技术要求》
- WB/T 1036-2006菱镁制品用玻璃纤维布
- 【词汇】高中英语新教材词汇总表(共七册)
- 北京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明细
- 笔迹、指纹鉴定申请书
- 长沙市历年中考数学试卷,2014-2021年长沙中考数学近八年真题汇总(含答案解析)
- 【英语】人教版英语八年级英语下册阅读理解专题复习练习(含解析)
- 《植物生理学》课件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 2022年出差管理制度员工出差管理制度
- 工作责任心主题培训ppt课件(PPT 26页)
- 完整解读新版《英语》新课标2022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PPT课件
- 国家公交都市评价指标体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