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可以这样表达.doc_第1页
父爱可以这样表达.doc_第2页
父爱可以这样表达.doc_第3页
父爱可以这样表达.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父爱可以这样表达 他极少给我讲语文、讲课本,常常是清茗一杯,话题一个,信手拈来,任意东西。 袁晓可依 我的爸爸袁卫星是一名教研员。在任教研员之前,他做了10多年的语文老师。我看过他的学生在网上对他当年教学风采的描述,说他能在课堂上写诗,说他讲雨中登泰山能讲到徐志摩、陆小曼、林徽因,说他能把一帮男生诱引得高考一结束就去苏州游园听昆曲坐夜航船还说他理着板刷头,爱穿牛仔裤,往教室里一坐,活像一个大男孩。 后来他因为工作需要离开了讲坛,我就成了他唯一的“学生”。他常常和我上“家庭课”,一上就是一两个小时。不过他极少给我讲语文、讲课本,常常是清茗一杯,话题一个,信手拈来,任意东西。比如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就连续和我谈论过这样的话题:“我们都是幸存者”、“生命只有一次”、“责任也是一种本能”、“感恩是一种循环”北京奥运会,当开幕式上,中国代表团持旗手姚明和抗震救灾小英雄林浩大手牵小手走进“鸟巢”主会场;当赛艇现场,几经波折、终获参赛的伊拉克运动员由于没有比赛服,穿着自己的旧T恤衫持桨奋力;当领奖台上,德国选手马蒂亚斯施泰纳手持金牌、鲜花和因车祸去世的妻子的照片,哽咽说出“我的金牌首先要献给我的妻子”爸爸的话题就油然而生。我从这一堂堂“家庭课”中学会了“让脸蛋保持微笑的温度”,学会了“选择与放弃”,懂得了“人生而平等”,懂得了“我很重要”,甚至悟出了一点点“向死而生”、“孤独宁静”的真谛 除了和我上“家庭课”,每年我过生日,都会得到他的一份特别礼物,那就是他给我写的“生日书”。从几点心愿,不尽祝福到生命只有一次,青春永不回头,从写好一个人并不难到考试是一次总结,但不是终结,从拥有本质、恒久的幸福到走向生命完满的旅程字里行间,我读到了幸福、健康、爱情、死亡、艺术、尊严、友谊、宗教、责任、诚信、权利、义务、公正、优雅等人生话题,学到了课本上、学校里难以学到的哲学、心理学、成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读到了他深切的表达、亲情的寄托。如今,我虽然远在异国他乡,但还是把这些纸短情长带在身边。在无数个青灯黄卷的夜晚,我展开它们,从那里一次又一次地领受爸爸那无偿且无价的馈赠。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物质上的照顾、学习上的督促、生活上的关心,固然是我们所需要的,但是,精神上的陪伴和引领也许更加需要。这种陪伴、这种引领能使我超越生命的长度、拓展心灵的宽度、增加灵魂的厚度。 在我大三春假回国实习的当口,爸爸征询我的意见,说应出版社以及诸多朋友的邀请,想把他写给我的“生日书”,连同我15岁生日时,他请他的好友知己、我的叔叔阿姨们给我写的“祝福信”,以及他从长长短短100多个“家庭课”录音中整理出来的稿子集结出版。我毫无反对的理由,相反,充满期待地希望读到这本册子。因为,经过时间的梳理,这些“家珍”中沉淀下来的东西,正是我一辈子所需要的。 爸爸在这里袁卫星 著 山西教育出版社 教育,从读懂孩子开始 读懂孩子心理学家实用教子宝典(三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读懂孩子基于心理学、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向读者介绍0至18岁孩子发展的规律,剖析不同年龄段孩子容易出现的各种情况,从心理学的视角解读孩子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因,同时,提出具体的教养方法。 边玉芳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其中家庭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是首位的。大量的心理学、教育学研究已经表明,家庭教育不仅直接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也在学校和社会对儿童产生影响的过程中起到中间调节作用。 “孩子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该怎么办?”“怎么让孩子不沉迷网络?”“上中学后孩子怎么一下子不听话了,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甚至教师总是被这样的问题困扰,这既令人欣喜又令人担扰。喜的是,家长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忧的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的误区致使成人和孩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纠结苦闷,一些不恰当的做法甚至会在孩子未来的生活中产生不良影响。读懂孩子这套书就是想给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提供帮助。 每位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然而,成年人的想法和做法却常常与孩子的现实对不上路。读“懂”孩子,需要家长、教师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知道孩子成长各阶段的特点,抓住孩子真实的内心需求,这样才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成长特点采用正确的、有效的教育策略。 孩子在不同阶段要完成的任务是不一样的。0至18岁是一个人为未来发展奠基的阶段。这就要求家长应该培养孩子进入社会后所需要的能力和品质,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培养,也包括良好的思想品质、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及健康的身体。但这些能力和品质有不同的发展关键期,孩子的有些品质和能力要从小培养;有的在不需要关注时不用过度关注,要等到合适的时间再去培养;有的提前学了反而会对孩子其他能力的发展造成影响。 了解孩子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律,把握不同能力和品质培养的最佳时期,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合适的事,这才是好的教育。 如果能在遵循孩子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我们前面提到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比如识字问题,大量的研究表明,0至3岁的孩子要着重培养其口语能力,孩子3岁以前识字会影响孩子的想象力、形象记忆等方面的发展,识字并不是越早越好。而要改变孩子过于沉迷网络的现象,首先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迷恋网络,一般情况下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缺乏玩伴,生活比较单调;二是渴望获得认同,证明自己是优秀的,尤其对自己有较高的期望而现实又不能得到满足时;三是逃避生活中不如意的事物,暂时舒缓消极情绪。当我们不仅仅看到孩子的行为表现,也看到孩子在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时,满足孩子内心的某些缺失,孩子的问题才能得到真正解决。至于青春期,这确实是孩子飞速发展的一个时期,孩子在叛逆中证明自己的独立和存在,因此这一时期是重塑亲子关系的时期,家长要转换角色,从管理者调整为陪伴者。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历时五年写作了读懂孩子心理学家实用教子宝典。这套书基于心理学、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向读者介绍0至18岁孩子发展的规律,剖析不同年龄段孩子容易出现的各种情况,从心理学的视角解读孩子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因。同时,基于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具体的教养方法。目的在于让家长、教师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转变教育观念,学会遵循规律,科学地培养孩子。 这套书分为0至6岁、6至12岁、12至18岁三册。每册书介绍30至40个儿童在该年龄段最重要的成长主题。以6至12岁分册为例,按“入学适应与习惯养成”、“认知与学习”、“品质与能力”、“亲子互动与人际交往”、“影响孩子发展的重要因素”、“走进青春期”六部分编写,设有“入学适应”、“学习习惯”、“抗挫折能力”、“亲子沟通”等37个主题。在每个主题下均包括“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家长的养育策略”两部分。成长规律部分,充分阐述孩子某方面的发展特点,帮助家长读懂孩子,使读者对不同阶段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比较清晰的整体认识。在养育策略部分,为家长提供一系列教养孩子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 教育的宗旨是促进孩子成长,只有促进孩子成长、为其一生发展奠基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本书从孩子一生发展的角度梳理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的重要关注点,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家教理念,理性养育孩子。 本书立足心理学成果,这些心理学、脑科学研究成果揭示了不同年龄段孩子认知发育的规律,就如同让我们看到一棵棵小树的生长发育过程,帮助家长把握不同能力和品质培养的关键期,提示家长在不同的阶段要关注孩子什么,不要错失机会,更不要积累问题。 本书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提供育儿策略,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促进家长自主解开养育孩子过程中的谜题,做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授在为本书作的序里特别强调:“该书有别于以往众多的家庭教育书籍,它不是某一个专家的育儿经验。单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