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科,万达跨界看地产大势.doc_第1页
从万科,万达跨界看地产大势.doc_第2页
从万科,万达跨界看地产大势.doc_第3页
从万科,万达跨界看地产大势.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大咖开讲】蔡鸿岩:从万科,万达跨界看地产大势2013-12-07 转发的都有好运 地产课堂今天给大家推荐一篇楼市传媒董事长蔡鸿岩名记的文章,因为他在微博私信我求转发了,我说OK!转发微博看的人太少了,还是地产课堂转发下吧,大约会有3000人次看么?期待!蔡老师的观点大约有几个关键词:社区,金融,服务,大数据,跨界,商业,转型。十月底又有万科入主徽商银行消息传出。地产两位排行老大万达与万科用意何在?是跨界运营,或是多元化道路?对此,业界看法各不相同,众说不一。在本人看来,万达与万科此番动作无外乎一个目标和方向在地产政策导向更趋于收紧和市场空间相对收窄的形势之下,给自己的地产主业寻找新的可拓展空间。或者可以说是在新经济影响下,两家行业老大已先行一步,以创新求生存,辟空间。万达近三、五年发展可谓山洪一般势如破竹,锐不可挡。但同时过快的发展速度,其拓展模式之弊端也逐渐显现。部分城市万达广场空置,购物中心人气惨淡,加上商业综合体在电商大潮的冲击下,已日显出软弱,越来越“不受待见”。而体验式商业和影视文化大有前程。万达与其说是主动“去地产化”,倒不如说是新媒体带动的新经济,迫其改变传统的商业地产业态以及运营模式。迎合“用户体验”为需求导向的商业潮流。以万达即有的资源和整合能力,此举,至少能把其地产行业身后的跟随者抛在万里之外。再说万科。如果业界同仁至今将其入主徽商银行,仅仅视为是一次成功的财务投资,就大错特错。如果作为开发商,到现在还视风风火火急于在社区开设门店的各大银行间的争斗视而不见,当然也就不会理解万科入主徽商的真正用意所在。就万科入股徽商银行之事,有报道采访了任志强,他的解读是:房地产销售面积今年会超12亿平米,预计到17亿平米拐点之后,开发商将不再开发主导,而是转向持有物业。本人2009年批评万科一书中也曾预断“万科完全住宅出售的开发模式不可持续,未来必须要增加持有物业比例。”现在万科真的做了。还是运用了郁亮所擅长的资本运作方式,并且还迎合了新经济下的热词“社区”“金融”和“服务”。事实上万科给出的解释也应验了此种说法:“认购徽商银行,意在帮助公司率先向客户提供国内领先的社区金融服务,提升公司在全面居住服务方面的竞争力”。而此之前,另一个与地产行业相关的重大事件是,同样在深圳为主战场的花样年旗下“彩生活”在香港申请IPO,此事与万科此举不无关联。这家以“提供社区最后一公里服务”的物管公司仅凭管理的500多个社区总计6000万平米面积的服务从母公司花样年剥离单独上市,即验证、凸显了地产直接下游服务链企业的巨大价值。而社区金融仅仅是大数据、客户资源深耕的新经济模式下,其中之一的产品和经营方式。对于与生俱来即拥有“客户资源”优势的开发商来说,十八大以后国家产业经济发展调整,政策导向层面经济对地产依赖的降低,开发商必须要从过去二十年的圈地扩张,转身回来深耕客户,打好“服务”这张牌。可以预见,在移动新媒体推动App社会化(用户体验为导向的经济商业发展模式)逐渐取代传统商业和社会服务模式的当今中国,包括开发商、物业公司在内的所有行业领域,必将发生颠覆性的改变。物联网、4G、云存储、大数据、移动终端、互联网金融等,这些以秒计时更新的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居住、投资和无时不在的消费。就房地产企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