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诵读中华经典 为德性生命奠基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势在必行(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作用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相比,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们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固定的宗教信仰来约束控制人们的思想。这在异族看来几乎不可理喻,没有圣主的教诲,没有佛禅的点化,没有真主的佑护,甚至没有各方魔鬼邪灵的恐吓震慑,这样人的道德良知、行为准则靠什么来维系?其他民族的个体在如何“做人”的问题上都是用宗教来解决,而只有中国人靠文化和知识来界定如何“做人”这就是“读书”。中国人是崇尚文化和智慧的民族。当异族先民对着自己臆造出来的神灵朝夕顶膜叩拜时,我们的先辈正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二)反观当今青少年现状给教育带来的思考现象1:“幼者先,长者后”现象普遍存在:在家里,父母做好饭孩子自己先吃,不管爷爷奶奶;坐公交车抢座位自己座,不管老弱病残。现象2:少诚信,多谎言:表现在家懵父母,在校骗老师。如作业现象;网吧现象:某同学与教师请假:自己因为有病不去上学了,两天之后教师给家长打电话,询问孩子的病情,可家长却说孩子没有病,每天都去上学,结果在网吧找到了这个孩子。现象3:重交往,少人情:课间现象:几个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一个同学不慎摔倒,疼痛难忍失声痛哭,其他小朋友还是继续做游戏,没人过来问候,甚至有的还在嘲笑。现象4:“己所不欲,施于人 ”、下课了,时常听到“张三老师教你去捡纸、李四,把脏水倒了、王五,你替我拿这拿那”等等。还有其他现象。在社会上,不尊重老人的口头禅,管长辈叫“老头、老帽、老东西” 等等。在孩子生活的空间校内、家庭、社会,种种现象给我们的启示:绝大多数学生乐于独享而不是分享;做事言行分离,表里不一;对长辈没有礼貌、漠不关心;对同学没有热情、缺少真诚;对自己缺少理想,没有目标。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这些现象其实就是道德缺失的表现。道德是一种内心的生活,是立于信念之上的自主的、可以自我求取的精神空间。道德缺失来自于对一切道德规范的漠视。这种漠视心里来自于摧毁一切的精神。而被摧毁后最难重新建立的莫过于文化精神。道德缺失的根本在于精神文化的失落。这些现象呼吁着传统文化精神,传统道德,传统规范在人的心中的复燃。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现代学校建设的核心。良好的精神文化一旦形成,学校就会存在一种“文化场”,成为开发师生潜能的一种力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论语孟子到荀子中庸,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四大名著;从孔子到陶渊明,从孟浩然到苏轼到陆游,无论从作品还是诗人数不胜数,让华夏子孙为之骄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的做人美德如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爱国忧民、谦虚礼貌、勤奋学习等贯穿于弟子规、论语、古典名著等经典书籍之中,诗、词、曲、赋中包含着做人所面对的永恒的主题。这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热爱、传承民族的文化是我们的责任。世代吟唱这些“千古弦歌”,就是要把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血脉相连。这是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重要策略。二、开卷有益,渐入佳境对于教育来说,小学教育是基础的基础,是人生的奠基性教育,基础教育抓基础,首先抓做人的基础。建校9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育人为本,以德立校,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坚持“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的基本理念,将“教育孩子从小做一个有德人”作为我们教育的目标,开展了赋有德性的生命教育。纵观学生的道德现状,我们把赋有“德性的生命”教育定位于:孝敬父母,尊师敬长;诚实守信,礼仪交往;勤奋学习,节俭不忘。在学生中提出:“我尊长,我幸福;我诚实,我善良;我自信,我成功;我分享,我快乐;我勤奋,我收获。”著名作家余秋雨曾说:“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充分理解的时候,就把经典教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却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旷,有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为培植学校德育文化,从1999年寒假起,我校启动了,“诵读中华经典,奠基德性人生”系列活动。并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提出:“与孔子同在,与老子同在,与李白杜甫同在,与中华五千年文明同在”。让经典书籍走进学生的学习、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实现“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三)心灵启思,生命精彩人常说“大道无痕”。学生思想境界的提高呼唤知行统一。学校编织一方五彩的诵读天空,孩子们走进了中华经典诗文,走进了体现具有自我个性的阅读世界,沟通体验,用民族精神与美德感染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自强精神;“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中华民族志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博大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情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勤劳质朴;“吾将上下而求索”矢志不渝的探索精神民族精神的一切一切,在孩子与诗文的对话中融入心灵深处,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诵读经典,心有所悟,情有所动,“语言便是德性生命绽放的花朵”。五、心灵启思的体会苏霍姆林斯基说:“启发智慧和鼓舞人心的书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学校首先是书籍。”是啊,“书籍是人类文明不灭的火种,人类走向光明与真实世界的灯烛。”没有一艘船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动的诗行,把人带向远方。经典诗文带给孩子的不仅是文学滋养,而融会在诗文中的智慧、风骨、胸怀、操守是重建人生的重要信念。在书籍中,智慧老师展示给我们的是历史的镜鉴,生命的律则和文明战胜野蛮的曲折。 教育是生命的事业,生命是不可再造资源,人的一生只有一次,而人格、品质、意志是人的可再生资源。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着多少书本知识和本领,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让他们用一颗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诵读中华古诗文活动,为学生的人生奠基。让道德文化唤醒、弘扬、生发和不断提升学生心中的“向善性”。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不仅立足于校内的一堂课、一本书,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体现现代教育规律,让学生走向具有典范性的、文质兼美的课外之书,走向千变万化的网络之书,走向社会这本永无结尾的充满人生体验的无字之书。在学生心灵深处建构其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武汉大学教授王兆鹏感慨:“国学,理应是青年的文化母乳。可如今,国内又有几所高校,对学生提出过这样的最基本要求呢?”这话引发了许多共鸣,一位专家说自己曾在课堂上被学生抢白:“与其花时间读无用的唐诗宋词,不如背英语上计算机,更适应社会需要”。他感叹:“博大隽永的古典文化确难被功利地实用,但正如老子所言无用即大用,其对青年一代文化的积累、性情的熏陶、人格的培养,乃至整个民族精神的塑造,都异常重要。当年,无论清华还是北大,别说文科大师层出不穷,从那里走出的科学家,又有几个不是国学底蕴深厚的英才?”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考点攻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浮力》定向攻克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第25课《活版》说课稿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难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同步测评练习题(解析版)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综合测评试题(解析卷)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 24.1 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 说课稿-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3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同步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精密零件加工与检测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项目商业计划书
- 环保空气质量监测无人机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社区环保创意市集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广东东莞市寮步镇人民政府招聘专职安全员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4石家庄市国企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26届校园操作类招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山东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题库及答案(2025年)
- 2025天津宏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及所属企业招聘工作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新安全生产法课件
- 恐龙妈妈藏蛋课件
- 消防证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浙江杭州市西湖区民政局招聘编外合同制工作人员3人笔试备考试题附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静脉留置针应用及维护
- 《中国急性肾损伤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