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教材的问题何止是四大缺失?“鲁迅大撤退”的风波还未完全退去,小学语文教材又陷入一场新的“杜撰”、“造假”风波,并被指有“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四大缺失近日,一个名为“第一线教育研究团队”的民间研究团体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再次“炮轰”小学语文教材。 尽管苏教版小学教材编纂者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教学参考书副主编朱立奇对造假问题进行了回应,或者说辩护,然而,异史氏却认为,叶开所指出的“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四大缺失基本属实。朱立奇的回应避开了一些实质性的问题,逻辑不清,闪烁其词,其实是非常经不起推敲的。如果撇开陈毅探母与爱迪生救妈妈两篇文章在真实性上的争议,叶开实际上所指的是小学语文教材说教的意味太浓,过于道德化,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如果按朱立奇自己的说法,即 “文章入选课文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这类卫道士式的说教恰恰正好是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或者说是小学年龄阶段的儿童所不能理解,自然也就不喜欢的玩意儿,就算全是事实,似乎也不应该作为儿童读物入选教材。 此外,在文章选入教材时,一定得根据需要进行修改么?在异氏史看来,教材编纂者最好不要自作聪明,认为自己一定就比原作者高明。根据朱立奇的说法,文章带上“时代的烙印和个人的色彩”似乎就要不得,入选教材时就需要进行修改。这到底是什么狗屁逻辑?试看古今中外,哪位大作家的作品没有“时代的烙印和个人的色彩”?如果把“时代的烙印和个人的色彩”全部从文章中抹去了,剩下的还有什么价值呢?按照这种混帐逻辑,恐怕没有一位大家的作品在入选教材前不需要 朱立奇 先生的大笔来“斧正”。如此一来, 朱立奇 先生可以算得上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最伟大的作家了,真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呀不过,有的人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瞭望世界,可他却是站在上面大大咧咧地拉屎拉尿。 退一步而言,就算暂时悬置“时代的烙印和个人的色彩”,在文章入选教材时,是否有必要“根据需要进行修改”?或许修改是必要的罢,但也得看根据的是什么样的“需要”。如果个别地方有错别字,或者有语法错误之类的“硬伤”,修改自然无可厚非。至于价值上的问题,则不妨交给学生自己去判断,教材编纂者大可不必以“需要”为借口,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原作者或作为读者的学生头上,蛮横霸道地将一篇好端端的文章硬是改得面目全非。何况,不同人类个体的需要千差万别,教材编纂者的“需要”未必就是儿童的需要。 根据异史氏的观察,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其实远远不止叶开所指出的那四大缺失伴随这些缺失而来的还有审美能力,既分辨文字好坏的能力的缺失。如入选小学课本的索溪峪的野与山中访友两篇文章,矫揉造作、华而不实、无病呻吟,都是不入流的垃圾文字,居然堂而皇之地进了小学教材由此可见,这些教材编纂者的水平堕落到了何等地步!真是谬种流传,害人不浅呀! 那么,当以什么作为文章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标准呢?答曰:以儿童为本位的文章。如 周作人 先生所说,这种文章当有顺应满足儿童之本能的兴趣与趣味、培养并指导那些趣味、唤起以前没有的新的兴趣与趣味这三种作用。就其形式而言,往往单纯、明了、匀称;就其思想而言,则真实、普遍。换句话说,就是以儿童的趣味为中心,而又调和了“教育”与“艺术”二者,让儿童在娱乐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与道德或知识的教育。 时代需要真实的感动 曾感动无数人的汶川地震“烈士老师”谭千秋,其救人事迹的新闻报道涉嫌造假。 经记者调查,最初报道的被 谭千秋 老师所救的4名学生,只有刘虹利是真实存在的,而另外3人,付强死亡,田刚、余建则不存在。而与刘虹利一同获救的两名学生牟莎莎和丁楠杰,也不如报道所说,是高二(1)班的学生。“学生都知道这是假的,每次开大会 时 老师在上面讲 谭 老师的事迹,都有同学在下面笑。”刘虹利说。现任东汽八一中学副校长唐祖贵说,这个事情,不用说,不需要说,“当时的确是需要这么一个英雄楷模。” (据南方都市报10月21日报道) 真是难言的尴尬,当初为之感动落泪的事迹,到头来却发现不过是一场浮云,只不过是一个虚假的报道而已。况且,已经过去了两年的时间了,当初的感动都已淡去,甚至遗忘,如今却又要被重新提起,提醒当时被骗了。 无论地震之初的国人如何需要感动,新闻报道以涉嫌造假的报道来迎合,都是不可取的;无论“烈士老师”事迹已经感动过多少人,只要当初的报道涉嫌造假,如今的新闻披露真实澄清错误,都是值得赞赏的。 地震之际,举国同悲,我们确实需要大爱大感动。但有个最起码的前提,那就是感动来源的事实是真实的,而不是虚构的。如果抛开真实不顾,完全可以把编辑全都换成编剧,来批量生产感动。 这样的做法早已证明不可取。2008年地震之初流传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不也曾感动过无数人,结果证明其实是假新闻。最后不仅引发新闻媒体大反思,也引起了很多受众的警觉。 真实,作为新闻报道的生命线,无论如何是不能失守的。关于新闻真实性的讨论,一直都未曾停止过,即使在最艰苦的抗战时期,这一点也从未动摇过。新闻为何需要是真实,这似乎不需要多说,因为,真实与新闻的关系,就像鱼儿与水的关系一样,离开了真实的新闻与离开了水的鱼一样,注定是活不了的。 把大灾难背后大感人事迹作为重点来报道,这是党报宣传模式下一以贯之的报道风格,这也是与我党本质真实的新闻观一脉相承的。此类报道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喜欢无限拔高,总认为好话多一点更好。所以,我们见惯了脸谱化的高大全英雄人物,却看不到细节的真实与个性的差异。似乎,每个英雄都是一个胚子下造出来,说话方式做事风格都是一个样。 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很危险的,只要识破了其中一个,其他人物形象就应声而倒大面积坍塌了。接下来,就是失去受众的信任与报道的权威。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许多正面报道的典型人物,深究之下,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这与宣传报道的思维密不可分,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媒介不断面向市场之后,传统的党报思维没有来的更新,还是拘泥在以往的报道思维之中,这样的后果只能是逐渐更加没落;另一方面这也与记者采访的惰性思维关系重大,不深入调查采访,听风就是雨不做仔细辨别,带着惯性思维预设立场去做报道,图快图省事,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出现虚假报道的情况。 更值得深思的是,如今的报道识伪辩假的机制依旧还不健全,即使是虚假报道,但在政治正确的前提之下,仍有可能压住不改。比如之前的报道就说到:“尽管谭千秋的事迹在社会上引发广泛的反响,但在东汽中学的内部,却没有得到特别的推崇。学校一直以来也没有特别推崇 谭 老师,实际上他们一直是在推崇另外一位牺牲的年轻女老师。她带着20多个学生逃生以后,又返回教室救人,被门梁砸死了。”并不是说学校当地不知道报道有假,而是因为偶像已经铸就了,又随着时间的流逝,更正远比默认来得艰难。 这注定只能是一个悲剧性的新闻,本是“好老师”谭千秋,死后突然暴得大名,却又要受人质疑,死者家属,即使知道有假,还要不断的配合宣传,唯一可能获益的就是当初操刀那一刻,他张开双臂护住4个学生这篇新闻报道及其后续的记者们,但这样注定只是暂时的,真相不会总被隐瞒着,真正的职业操守与探寻精神,总在不断的带着人们逼近事实真相,看到“那一刻,他摊开双手无奈地耸着肩”。 谭千秋事迹是真是假,并不太重要 曾感动无数人的汶川地震“烈士老师”谭千秋,其救人事迹的新闻报道涉嫌造假。 经记者调查,最初报道的被谭千秋老师所救的4名学生,只有刘虹利是真实存在的,而另外3人,付强死亡,田刚、余建则不存在。而与刘虹利一同获救的两名学生牟莎莎和丁楠杰,也不如报道所说,是高二(1)班的学生。“学生都知道这是假的,每次开大会时老师在上面讲谭老师的事迹,都有同学在下面笑。”刘虹利说。现任东汽八一中学副校长唐祖贵说,这个事情,不用说,不需要说,“当时的确是需要这么一个英雄楷模。” (南方都市报10月21日报道) 细想一下,这则消息的披露,最终又能给我们公众带来什么呢? 带来一种了解真相后的欣喜和庆幸? 这一切都已经没有意义. 在两年前,“谭千秋”一词成为了电视新闻和地震中的最亮的字眼,很少有人不为他的事迹流下了眼泪.即便他的事迹有失真实,然而今天却不会有人去为当时大众洒下的眼泪买单. 对每一条新闻和报道,我们普通人不可能有能力去亲自核实它的真实性,所以,人们对它的接纳和吸收,永远是被动的,弱势的. 如果对类似的新闻事迹,人们仅仅以真实与否的标准去评判和衡量,这只会慢慢引发大家今后对媒体的提防和猜疑. 从而,对新闻事迹的失真,也许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理解为“造假”,我们宁愿把它理解为是一种“包装”. 当时媒体报道的谭千秋事迹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力是有目共睹的,之所以能成为先进的感人事迹,广为传诵,是因为它的难能可贵。不管实际情况是否和媒体报道的完全一致,但他的事迹却客观折射出了人们对英雄的呼唤和对美好精神的向往。我们宁愿没有今天媒体的披露,而让他的事迹的真假永远成为一个秘密,这个秘密无须去揭开。因为我们社会需要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重庆三峰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1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河南省储备粮管理集团招聘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江苏徐州东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招聘1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贵州仁怀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公开招聘编制外合同制人员招聘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河北保定钞票纸业有限公司人员招聘29名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广东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校园招聘(14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能建陕西院工程承包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半年浙江温州瓯海科技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招聘1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地铁施工部培训课件
- 地铁安全巡逻队培训内容课件
- 呼吸科出科考试题临床及答案2025版
- 仓储能力及管理办法
- ROCK1蛋白:解锁食管鳞癌奥秘的关键密码
- 过敏性皮炎的治疗及护理
- 心理健康教育:男生女生
- 房颤内科护理学
- 《大中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要求》
- 政策变迁课件
- 电机维护检修培训课件
-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课件 第五章 物理教学模式、方法与策略
- 行政执法实务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