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土的渗透及渗流.ppt_第1页
2.6土的渗透及渗流.ppt_第2页
2.6土的渗透及渗流.ppt_第3页
2.6土的渗透及渗流.ppt_第4页
2.6土的渗透及渗流.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 6土的渗透与渗流 2 1概述2 2土的渗透性2 3二维渗流与流网2 4渗流力与渗流破坏 2 2 1概述 地下水 地表下岩 土中的水渗流 水在土岩体孔隙中流动土的渗透性研究主要包括下述三个方面 1 水在多孔介质中的运动 土对水的作用 渗流量 水头分布问题 2 水对土及结构的作用 渗透破坏问题 压力分布问题 3 水的运动与土的变形间的相互影响 固结 剪切强度 后面各章均与渗流相关 3 水在多孔介质中的运动 水利工程 堤 闸 坝基渗流 土坝 堤身渗流建筑基坑 基坑内降水 周围水位下降水资源与环境 抽水问题 污水运动 城市地下开发引起的地下水变化 水库浸没关心的是水压力 流速 浸润线等 2 1概述 4 北江大堤 堤后承压水 2 1概述 5 水对多孔介质及结构的作用 水利工程 坝基扬压力 渗透破坏 水位骤降滑坡 堤基渗漏 管涌流土基坑 支护的水压力 底拱地下结构 浮力土质边坡 降雨或水管破裂引起边坡破坏关心的是水力坡降 土及结构的强度等 2 1概述 6 管涌现象及处理 2 1概述 7 治理前 疏导排水治理后 堤脚因流土引起塌陷 2 1概述 8 2 2土的渗透性 2 2 1土的渗透定律 达西定律水头 水头差 水力梯度 坡度 渗透系数与达西定律 适用范围2 2 2渗透试验室内测定方法 常水头 变水头现场测定方法 抽水试验2 2 3影响渗透系数的因素 9 2 2 1土的渗透定律 达西定律 水头的概念 z为位置水头 是相对于基准面的高差 p为压力 也有用u基准面可以任意选定 基准面 基准面 基准面 2 2土的渗透性 总水头测压管水头 10 2 2土的渗透性 水头差 不同的基准面 水头差的数值相同 水力坡降 水力梯度 水力坡降是矢量 下降为正 水不是向位置低处流 也不是向压力低处流 是向水头低处流 水头差 水力坡降 2 2 1土的渗透定律 达西定律 pA hA 11 达西定律 达西试验对不同尺寸的圆筒和不同类型及长度的土样进行的试验试验结果 单位时间内渗出水量Q与圆筒断面积A和水力梯度i H L成正比且与土的透水性质有关 2 2土的渗透性 2 2 1土的渗透定律 达西定律 12 达西定律 v 断面平均渗流速度 cm s m day i 水力梯度Q 单位时间渗水量 cm3 s m3 day l s k 土的渗透系数 相当于水力梯度i 1时的渗流速度 量纲与渗流速度相同 cm s m day 1cm s 864m day1cm3 s 0 0864m3 day 2 2土的渗透性 2 2 1土的渗透定律 达西定律 13 渗透速度与实际速度 1 水质点的运动速度 水质点真实运动速度 难以量测 2 渗透速度 单位时间内流过土的单位断面面积的水量 假想平均流速 v Q A或v dQ dA3 孔隙中平均流速 单位时间内流过土的单位断面中孔隙面积的水量 水质点运动平均速度 vs Q n A 或vs dQ n dA n ne 2 2土的渗透性 2 2 1土的渗透定律 达西定律 14 达西定律的适用范围 在一般砂土中水的流动符合达西定律砾类土和巨粒土中 在较大的水力梯度下 水在土中的流动即进入紊流状态 呈非线性关系 此时达西定律不能适用 2 2土的渗透性 2 2 1土的渗透定律 达西定律 15 达西定律的适用范围 在密实粘性土中 当水力梯度达到起始梯度i1后才开始发生渗流 粘性土的达西定律 近期研究起始梯度不存在对工程应用影响不大 2 2土的渗透性 2 2 1土的渗透定律 达西定律 16 2 2 2渗透试验 测定渗透系数的方法 室内试验 现场抽水试验 2 2土的渗透性 17 2 2 2 1室内试验方法 粗粒土用常水头试验细粒土用变水头试验 2 2土的渗透性 2 2 2渗透试验 18 2 2 2 2现场试验方法 室内试验测出的k值常常不能很好地反映现场土的实际渗透性质 1 土的渗透性与土的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地层中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渗透性往往不一样 2 取样时的扰动造成不易取得具有代表性的原状土样 特别是砂土 2 2土的渗透性 2 2 2 2现场试验方法 2 2 2渗透试验 19 抽水试验 2 2土的渗透性 2 2 2渗透试验 2 2 2 2现场试验方法 20 抽水试验 r1和r2为观测孔与抽水井之间的距离 h1和h2为观测孔的水位高度 水力坡降 距井中心为r处水流经过的面积为代入达西定律 出水q为正 基准面在底面 2 2土的渗透性 2 2 2渗透试验 2 2 2 2现场试验方法 21 抽水试验 潜水井公式 2 2土的渗透性 2 2 2渗透试验 2 2 2 2现场试验方法 22 2 2 3影响渗透系数的因素 1 土的粒径大小与级配 2 土的孔隙比 3 土的结构与矿物成分 4 土中封闭气体含量 饱和度 5 水的动力粘滞系数 温度影响 2 2土的渗透性 主要对粗粒土 仅就同种粗粒土间比较 主要对含较多粘粒的土 标准 20 C 23 2 3二维渗流与流网 2 3 1势流方程假定土均质和各向同性 渗透系数为常数 2 3 1 1连续方程3 3 1 2势函数与流函数2 3 2流网的绘制和应用流网原来具有计算和表述功能 目前主要用到后者 24 2 3 1势流方程 达西定律的广义形式 土体单元边长分别dx和dz 渗流流速分量分别是vx和vz流速变化率分别为和 2 3二维渗流与流网 25 2 3 1 1连续方程 单位时间内进入和流出土单元的水量差等于土体单元的体积变化量进入单元的水量流出单元的水量土体单元的体积变化量 2 3二维渗流与流网 2 3 1势流方程 26 连续方程 上式称为二维渗流连续方程 如果土体单元的体积不变并假定水不可压缩 则流入和流出土单元的水量应相等 上式称为二维稳定渗流连续方程 2 3二维渗流与流网 2 3 1势流方程 2 3 1 1连续方程 27 连续方程 将达西定律代入稳定渗流连续方程得 拉普拉斯方程 2 3二维渗流与流网 2 3 1势流方程 2 3 1 1连续方程 28 流网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 流线和等势线必须正交 每个网格的长宽比为定值 流网具有的性质 任意两相邻等势线间的水头损失相等 任意两相邻流线间的渗流量相等 2 3二维渗流与流网 2 3 2流网的绘制和应用 29 流网的绘制和应用 h为总水头差 Nd为等势线间隔数 h为相邻两条等势线之间的水头损失 q为总流量 Nf为流槽数 q为流网中任意两相邻流线间的单宽流量 30 流网的绘制和应用 单位时间内渗流水的体积 l为任一网格的平均流线长度 s为同一网格的平均等势线长度 当取 l s时 31 流网的绘制 板桩墙 板桩墙入土深度6 0m 不透水层埋深8 6m 上游水位高4 5m 下游水位为0 50m AB CD是等势线基准面设在下游水位 CD上的总水头为零 AB上的总水头为4 0m BEC和FG都是流线 其他流线则存在于BEC和FG之间的区域内 32 流网的绘制 板桩墙 AB线上近板桩墙附近的H点流线HJ 该曲线与AB CD线正交 并平缓地绕过墙底 在流线BEC和HJ之间作多条等势线 使这些等势线与该两条流线正交 形成一组曲边正方形 从AB线上的第二个点 K 开始作流线KL 并将已有的等势线延长 这些等势线也必须与该流线正交 重复上述步骤 直至到达边界FG 33 流网的绘制 板桩墙 作第一次草图时通常最后一条流线与边界线FG不一致 调整第一条流线的位置 从而调整整个流网的布局 使得误差减小 经过三次调整 最后一次流线与边界线FG基本一致 一般来说 在最后一条流线与下部边界线之间的网格都不是方形 但在此流道中的每一个网格的长宽比都不变 不要画太多流线 一般有4 5条流槽即可 34 用流网计算 板桩墙 流槽数Nf为4 3 等势线落差数Nd为12 因此Nf Nd 0 36 等势线的编号 以nd表示 从下游边界 nd 0 计起 任意两条相邻等势线之间的总水头损失为 任一等势线 nd 上各点的总水头均为nd h 单位时间内流过板桩墙下单位长度的水量为 35 用流网计算 板桩墙 该点在基准面以下的距离为zp 故该点的位头为 zp 该点的孔隙水压力为 跨越流网网格的水力梯度与网格的尺寸大小有关 在最小的网格中的水力梯度最大 从而使渗透速度最大 反之亦然 h z p 在P点处 相应的等势线以nd 10表示 该点的总水头为 h z p 36 2 4渗流力与渗流破坏 土样的截面积为A 进 出水口测压管差为h 表示水流过厚度为l的土样 必须克服土样内土粒对水流阻力 F whA作用于土样的总渗流力J应和土体中土粒对水流的阻力F相等 J F whA渗流作用于单位土体的力 即渗流力 为 37 2 4渗流力与渗流破坏 渗流力是体积力 量纲与 w相同 大小与水力梯度成正比 方向与渗流方向一致 当渗流方向与土的重力方向一致时 渗流力对土骨架起渗流压密作用 这对土体稳定有利 当渗流方向与土的重力方向相反时 渗流力对土体起浮托作用 这对土体的稳定十分不利 渗流力过大 会使土体浮起和破坏 38 土的渗流破坏 在渗流力的作用下 土体内部的受力情况发生变化 土工建筑物及地基由于渗流作用而出现的变形或破坏称为渗流变形或渗流破坏 渗流破坏至今仍是水工建筑物发生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按照渗流所引起的破坏特征 渗流破坏可分为流土和管涌两种基本形式 39 流土 渗透水流作用下 表层土局部范围内的土体或颗粒群同时发生悬浮和移动的现象称为流土 水流向上渗流时 渗流力的作用使土体重力减小 当渗流力j等于土体的单位有效重力 时 土体处于流土的临界状态 如果水力梯度继续增大 土中的渗流力将大于土的有效重度 此时土体将被冲出而发生流土 发生流土的条件为 40 流土 与流土的临界状态相对应的水力梯度icr称为临界水力梯度或临危梯度 可按下式计算 一般土类 icr在0 8至1 2之间 粗估时可近似取1粘性土 渗流力的作用往往使渗流逸出处某一范围内的土体出现表面隆起变形 粉砂 细砂及粉土等粘聚性差的土 当水力梯度大于临界值icr时 常常出现砂土随水流向外涌出的砂沸现象 工程上将这种流土现象称为流砂 41 42 43 流土 流土常发生在堤坝下游渗流逸出处 流砂现象发生于采用坑内抽水的基坑开挖过程中 在自下而上的渗流逸出处 无论是粘性土还是无粘性土 只要满足水力梯度大于临界水力梯度 均会发生流土 设计时要保证有一定的安全系数 把渗流逸出处的水力梯度i限制在容许水力梯度 i 以内 即 式中K为流土安全系数 取K 1 5 2 0 44 防止发生流土措施 1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将地下水位降至可能产生流土的土层以下 然后再开挖 2 打板桩 其目的一方面是加固坑壁 另一方面是改善地下水的迳流条件 即增长渗流路径 减小地下水力梯度和流速 3 水下开挖 在基坑开挖期间 使基坑中始终保持足够的水头 可加水 尽量避免产生流土的水头差 增加基坑侧壁土体的稳定性 4 其他方法 如冻结法 化学加固法 加重法和爆炸法等 45 管涌 地基土在具有某种渗透速度 或梯度 的渗透水流作用下 其细小颗粒被冲走 岩土的孔隙逐渐增大 慢慢形成一种能穿越地基的细管状渗流通路 从而掏空地基或坝体 使地基或斜坡变形 失稳 此现象称为管涌或潜蚀 管涌通常是由于工程活动而引起的 但在有地下水出露的斜坡 岸边或有地下水溢出的地带 也可能发生 管涌破坏一般有个时间发展过程 是一种渐进性的破坏 管涌发生的部位可以在渗流逸出处 也可以在土体内部 46 管涌产生的条件 管涌多发生在非粘性土中 其特征是 颗粒大小比值差别较大 缺少某种粒径 磨圆度较好 孔隙直径大而互相连通 细粒含量较少 不能全部充满孔隙 颗粒多由比重较小的矿物组成 易随水流移动 有较大和良好的渗透水流出路等 具体条件包括 土由粗颗粒 粒径为D 和细颗粒 粒径为d 组成 其粒径比D d 10 土的不均匀系数d60 d10 10 两种互相接触土层渗透系数之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