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学习计划.doc_第1页
中医科学习计划.doc_第2页
中医科学习计划.doc_第3页
中医科学习计划.doc_第4页
中医科学习计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科学习计划篇一:中医科核心制度学习计划中医科核心制度学习计划一、由徐涛医师负责准备核心制度学习材料,每人一份。于2014.01.01准备完毕,分发到医护人员。二、由中医科主任每天早晨交班时提问核心制度掌握程度,进行个人自查。三、制定学习计划,每月学习一次核心制度,由邱中敏主任主持,全体医护人员参加,每人对照核心制度自查,中医科每月学习情况总结由徐涛医师负责记录在中医科业务学习本上,有总结。每位中医科医师把学习内容记录在个人业务学习本,有分析总结。四、学习计划:1.2014.1.25 首诊负责制2.2014.2.25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2014.03.25疑难病例讨论4.2014.04.25会诊制度5.2014.05.25危重患者抢救制度6.2014.06.25死亡病例讨论制度7.2014.07.25查对制度8.2014.08.25病例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9.2014.09.25交接班制度102014.10.25临床用血审核制度112014.11.25病案管理制度122014.12.25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篇二:中医学习计划汪先生一生信佛,喜读书,二者常结合在一起,自来京住在江苏会馆起,题书斋曰五斗斋。每早五时起床,即读佛经、打坐(气功)、读医书。每天食饮定量,作息按时,虽忙而不紊。临终前正在打坐,一笑而亡,毫无痛苦。一生中收藏图书甚丰,且喜爱古玩字画,故后书籍归汉文阁,字画归故宫博物院收藏。先父读儒书时,即取内经、难经而读之。数年,以为医学一道,非内经不足以明其理。熟读内经以后,继之以本草经、伤寒金匮,均能熟诵,至老不忘。认为熟读内经则增人智慧,于病理可左右逢源,熟读本草则方自我出,不受古方局限,熟读伤寒、金匮,则辨证施治有法可循。正如朱丹溪所说非素问无以立论,非本草无以立方。有方无论,无以识病,有论无方,何以模仿。又说:仲景之书详于外感,东垣之书详于内伤,医之为书至是始备,医之为道至是始明。(见格致余论)先父认为内经文词古奥,初学颇不易读,须广看各家注解,其义始通。王太仆为注素问之先河,其中有很多精辟之处,如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此注解诚高出千古。马元台、张隐庵之注解,亦有超乎前贤之处。如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王注,四维为筋骨血肉;马张二人注,四维为四肢,似较王注为优。正如虞天民说:内经其书深而要,其旨邃以弘,其考辩信而有征,是当为医家之宗。(医学正传)我初学医时,先父即教导说:学医要从四部经典著作入手,熟读以后,再博览群书;经过认真临床,方能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如千金、外台集唐以前医方之大成;金元四家,补前人所不及。历代各家著作及名医医案,须要多读多看。总之,开卷有益也。尤其清代叶天士之温热论,吴鞠通之温病条辨、王盂英之温热经纬更为必读之书。然先父临床运用,不执前人成见,师古而不泥古,不论经方时方,善于化裁。先师治学的特点很多,概括起来有如下四点:首先,注重一个勤字。他在读书和思考方面是十分刻苦的。每当凌晨和夜静的时候,他书桌上的灯光总是准时拨亮,伏案阅读,孜孜不倦。并常说,一来这时头脑清爽,效力最高,二来没有白天的干扰,精力集中。就这样,他不论阴晴寒暑,每天早晚坚持学习四,五小时,几十年没有间断过。他对所读之书,还要认真思考,深入领会,吸其精华,弃其糟粕,丝毫也不马虎。他要求学生也是同样。谆谆教导说:经典著作要精读深思;各家学说要博览兼收;基础知识书籍要勤读牢记。真正做到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把书读通弄懂。他一生不耻下问。在梓潼时,幕龚老名,谦恭追随数年不懈,龚老甚为感动,于临逝世前,授以内眼病秘方九子地黄丸。他广泛收集民间有效疗法,随闻随采。他交往医界名流,总是虚怀若谷,善以人之长补已之短,从不存门户之见,他经常说,学问学问,不但要勤学,而且要好问。只学不问,无以启思,只问不学,无以明理。要有每事问的精神,才能在学识上有所进益。其次,坚持一个恒字。他认为,中医理论深奥,没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毅力和活到老、学到老的恒心,是不易掌握和领会的。他每读一部中医文献,无论是巨著,还是中短篇,始终坚持一丝不苟,从头读起,一字一句,一章一节,竭泽而渔,不使遗漏。即使读两遍、三遍,也不改易这种方法。我追随先师十七年,亲眼看到他系统阅读内经、千金、外台、证治准绳、张氏医通、本草纲目各一遍,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温热经纬、寒温条辨、伤寒指掌和金匮冀、医学心悟等两遍,没有持之以恒的顽强意志是办不到的。他常说:学无止境,每读一遍,皆有新的启发。其三,要求一个严字,他认为,治学严谨与否,不仅是科学态度问题,而且是重要的方法问题。他自己订立了三条:好读书,必求甚解。见重点,则作好笔记,加深记忆;有疑义,则反复查证,务求明辨。不作采菊东篱之陶渊明。谨授课,必有准备。讲原文,则主题明确,论之有据,作分析,则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要学传道解惑的韩昌黎。慎临证,必不粗疏。问病情,则详察体认,明其所因,辨证治,则胆大心细,伏其所主。效法治医有素之孙思邈。记得在一次重型乙型脑炎会诊讨论中,在座同道分析:高热灼手,胸腹痞满,已三日不大便,脉沉数,苔黄腻,可下之。他力排众议,指出虽有痞满而不坚,脉非沉实而两尺滑,苔非老黄而见厚腻,不待下,大便将自行,正当认真剖析,意见渐趋一致时,护土来报,溏粪已下。同座莫不叹服。并称赞他认证之真确,完全由于治医的严谨,分辨细微处,一症一脉从不轻易放过。这种高度负责的作风,值得学习和发扬。熟读、精思是先父的读书方法先父认为学习中医应以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温病条辨,温热经纬为主。他说:内经、难经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如果没有好的基础理论,就谈不上学好临床。如果仅读点汤头、药性去治病,那是无根之木。又说:伤寒、温病是治疗外感热病的专书,一详于寒,一详于热。温病是在伤寒的基础上的发展。金匮是治疗内科杂病的专书,其中虽有痉、湿、喝(日旁)等一些篇章是外感病,但究竟是以内科杂病为主。后世各家皆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学伤寒、金匮宜先看原文,勿过早看注释,以免流散无穷。先父对伤寒、金匮二书推崇备至。他曾回忆到,在刚开始应诊时,由于家传的缘故,求诊的人较多,有效者,亦有不效者。为此决心停诊,闭门读书三年,把内、难、伤寒、金匮、温病条辨、温热经纬等熟读、精思,反复揣摩,深有领悟。以后在临床上就比较得心应手。他说:当时有很多人不了解我的心情,认为我闭户停诊是高其身价,实际是不懂得经典的价值所在。他还认为温病条辨实用价值很大,而且是集温热诸家大成的作品,所以应该是中医的必读书。在熟读以上诸书之后,再兼及各家,明其所长,为我所用。既为一家之言,就难免有偏激之处,不足为怪,择其善者而从之即可。先父常说,读书务必认真,不可走马观花,不然食而不知其味。读书必先看序言、凡例,而后才看内容,这样先掌握了作者著书的意图,安排、历史背景,就容易融会贯通,事半功倍。他特别强凋读别人的书时,要有自己的头脑,决不可看河间只知清火,看东垣则万病皆属脾胃,看丹溪则徒事养阴,看子和唯知攻下,要取各家之长而为己用。河间在急性热病方面确有创见,子和构思奇巧,别出手眼,不过最难学,东垣何尝不用苦寒,丹溪何尝不用温补。总之,自己应有主见,不可人云亦云,务在善化而已。篇三:中医科医疗质量控制和学习计划中医科医疗质量控制和学习计划一、医疗质量控制计划1、第一周(11月1日至9日):门诊处方的监管。2、第二周(11月10日至16日):各项检查单的监管。3、第三周(11月17日至23日):门诊处方的规范化书写培训。4、第四周(11月24日至30日):各项检查单的规范化书写培训。二、学习计划1、第一周(11月1日至9日):组织全科人员集中学习中医特色诊疗规范:咳嗽的症状与诊断、辩证论治以及其他疗法。2、第二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