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太阳能集热技术研究进展.pdf_第1页
沥青路面太阳能集热技术研究进展.pdf_第2页
沥青路面太阳能集热技术研究进展.pdf_第3页
沥青路面太阳能集热技术研究进展.pdf_第4页
沥青路面太阳能集热技术研究进展.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沥青路面太阳能集热技术研究进展.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 7 卷第3 期 2 0 1 0 年3 月 公路交通科技 J o u r n a lo fH i g h w a ya n d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v 0 1 2 7N o 3 M a r 2 0 1 0 文章编号 R D 2 0 2 6 8 2 0 1 0 0 3 0 0 1 7 0 6 沥青路面太阳能集热技术研究进展 吴少鹏 陈明宇 韩 君 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4 3 0 0 7 0 摘要 地球上化石能源的储量是有限的 而人类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是无限的 探索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法和提高现有 能源的利用效率 是解决人类发展过程中能源和环境两个根本问题的主要途径 由于黑色沥青路面具有很强的吸收太 阳能的能力 利用沥青路面吸收太阳能成为了一项新型的能源利用技术 基于我国在能源需求和沥青路面的养护技术 等方面的现状 归纳了沥青路面太阳能集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从理论和试验两个方面总结了沥青路面太阳能集 热规律 指出了今后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数值及试验研究太阳能的转换 沥青路面集热器的优化和能量的跨季节存 储等方面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路面集热器 太阳能 道路养护 中图分类号 U 4 1 6 2 1 7文献标识码 A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R e s e a r c h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o fA s p h a l tP a v e m e n tS o l a rC o l l e c t o r W US h a o p e n g C H E NM i n g y u H A NJ u n K e yL a b o r 岫7o fS i l i c a t eM a t e r i a l sS c i e n c ea n dE I l 画咄o fM O E W u h a nU n i v e r s i t yo fT e c h n o l o g y W u h a nH u b e i4 3 0 0 7 0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 玎 珊a lf o s s i le n e r g yO i le a r t hi sl i m i t e da l t h o u g ht h ed e m a n do fe n e r g yf o rh u m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i s n e v e r e n d i n g S e a r c h i n gf o rr e n e w a b l ee n e r g ya n di m p r o v i n gu t i l i t ye f f i c i e n c yo fe n e r g y a l et h em a i na p p r o a c hf o r t h ee n e r g ya n d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i s s u e sf o r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a n k i n d A s p h a l ts o l a rc o l l e c t o r sa r eb e c o m i n gan e w w a yo fh a r n e s s i n gs o l a re n e r g yd u et oi t se x c e l l e n th e a t i n ga b s o r p t i o np r o p e r t y B a s e do nt h es i t u a t i o no fe n e r g y d e m a n da n da s p h a l tp a v e m e n tm a i n t e n a n c ei nC h i n a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r e s e a r c ha n d 印p l i c a t i o no fa s p h a l t p a v e m e n ts o l a rc o l l e c t o rW a sS U i l l m a l i z e da n dt h er u l e so fc o l l e c t i n gs o l a re n e r g ya c c t u n u l a t e di na s p h a l tp a v e m e n t f r o mt h e o r e t i c sa n de x p e r i m e n t a t i o n sw e D er e v i e w e d I ti s p o i n t e do u tt h a t t h er e s e a r c h e so fa s p h a l tc o l l e c t o r t e c h n o l o g yi nt h ef u t u r ea I ef o c u s e dO i ls o l a re n e r g yt r a n s f e r o p t i m i z a t i o no fa s p h a l tc o l l e c t o ra n di n t e r s e a s o n a l s t o r a g eo fs o l a re n e r g yb yn u m e r i c a la n de x p e r i m e n t a la p p r o a c h e s K e yw o r d s r o a de n g i n e e r i n g a s p h a l tp a v e m e n th e a tc o U e c t o r s o l a re n e r g y p a v e m e n tm a i n t e n a n c e 0 引言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刺激了能源需求的成倍 增长 然而 我国的能源资源储量不容乐观 能源经 济可开发的剩余采储量资源保证度仅为1 3 0a 并且 矿物能源的大量利用已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 恶化 1 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经 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是目前可再生 能源利用的主要技术途径之一 利用沥青路面吸收太阳能是一种新型的能源利用 技术 它涉及到道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新型绿色能 源的开发利用问题 沥青路面具有油耗低 噪音小 抗滑性好 车辆磨损小等优点 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 道路 桥梁加铺 机场跑道及高速公路 2 3 我国高 收稿日期 2 0 0 9 0 4 2 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 0 8 7 8 1 7 1 作者简介 吴少鹏 1 9 6 5 一 男 湖北黄冈人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道路建筑材料 w u s p w h u t e d u 万方数据 1 8公路交通科技第2 7 卷 速公路总里程已超过6 0 3 万k m 其中9 0 以上采用 沥青路面 沥青路面太阳能集热技术在能源开发利用 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黑色的沥青路面具有很强的太阳 能吸收能力 其吸收系数町达O 9 在夏季高温时路 面温度町达7 0c C 与传统的太阳能集热系统相比 如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面板 沥青路面具有很大的集 热面积 并且b T 以在日落之后继续收集路面残留的热 量 有效缓解夏天城市热岛效应 4 5 J 如果能够将沥青路面收集的太阳能利用起来 可 给建筑物供暖供冷 从而减少传统能源在建筑能耗中 的使用 大大缓解我国能源紧张局面并减少c 0 2 等废 气的排放 因此 沥青路面太阳能集热技术的研究具 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1 沥青路面太阳能集热基本原理 沥青路面太阳能集热技术的原理如图1 路面将 太能辐射的光能吸收并转换为热能 换热介质经管道 将路面接收的热量输送至储热器储存或用于直接应 用 在需要热量时 热泵从储热器中抽取热量为用户 供暖或制冷 从而凶此实现太阳能的转换 储存和应 用 6 1 路面2 储热器3 十壤源热泵4 用户热交换器5 9 管道7 泵 图l 沥青路面太阳能集热技术原理示意图 r i g 1P r i n c i p l eo fc o l l e c t i n gs o l a re n e r g y f r o ma s p h a l tp a v e m e n t 2 沥青路面太阳能集热研究现状 2 1 沥青混凝土的热学参数 集热是太阳能热利片j 技术中的重要部分 集热材 料是太阳能集热系统的关键 集热材料对太阳光的吸 收效率决定了整个集热系统的优劣 而集热材料的热 学参数直接决定了其对太阳光的吸收效率的高低 沥 青混凝土是由矿物集料和沥青胶结料组成的多相复合 材料 其热学参数与各组成材料的导热系数 每一相 包含气相 的相对含量及其分布状态 排列取向 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压实度有关 常用于路面温度场计 算和太阳能集热效率分析的材料热学参数主要包括 导热系数 质量热容以及导温系数 B r u c eA 等对沥 青混凝土的热学参数进行了详辟的研究 认为其导热 系数不仅与上述冈素有关 还与温度和密度有关 沥 青混凝土的导热系数随其温度和密度有所变化 但是 变化不大 J K a v i a n i p o u r 指出沥青混凝土的热学参数 之间的差异主要与集料和沥青有关 8 M m w i r a 和L n c a 在他们2 0 0 2T R B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B o a r d 报 告中描述r 一种用于测量导热导温系数在内的相关热 学参数的方法 结果表明热学参数除与温度和密度有 关外还与混凝土的含水率有关 9 9 目前 国内外对传热介质的研究 概括起来可分 为理论研究 试验研究和应用研究 理论分析主要是 通过研究沥青混凝土内部热能传输机理 建立数学模 型 描述并对实际的物理过程数值模拟 对于多相复 合材料热学参数的理论分析计算比较复杂 文献 1 0 确立了用最小热阻法则和比等效导热系数相等 法则来计算复合材料的等效导热系数 然而 决定沥 青混凝土热学参数的外界因素随机性很强 想要通过 公式准确计算得出解析值实非易事 不同学者对沥青 混凝土热学参数的试验测量或计算值 见表l 表1 不同文献中沥青混凝土的热学参数 T a b 1L i t e r a t u r ev a l u e so ft h e r m a lp r o p e r t i e so f a s p h a l tc o n c r e t e 差艺耄孑一 比热 K7 W mK J k sK 一 参考文献 1 J 1 2 l9 2 0 C o r l e wa n dD i c k s o n f l 9 6 8 t l l l 0 8 6 1 0 68 5 0 8 7 0 J o r d a na n dT h s 1 9 7 6 1 2 J 1 2 l i 3 88 4 0 10 9 0 T e g e l e ra n dD e m p s e y 1 9 8 3 1 5 0 2 0 0l0 0 0 10 1 0B r u c eA a n dR a c h e lA D 1 9 9 s 7 J 1 4 5 1 8 111 2 0 13 4 8L a c aa n dM r a w i r a P E 2 0 0 5 0 1 4 j 从表1 可看出 每一位学者给出的参数都不同 且差别较大 因此 要想准确得到导热沥青混凝土的 热学参数 只有通过实际测量 我国尚未制定关于沥 青混凝土热学参数测试的规范 美国有A S T MC 1 7 7 8 5 规范 然而由于现行的商业导热系数测定仪的测 量量程及其对测试样品尺寸的限制 沥青混凝土热学 参数难以测量 J o s e p hL u c a 等采用了自研发的新方 法 测量了由旋转压实仪成型的试样的导热系数H 4 研究了不同压实次数对热学参数的影响 结果表明 S u p e r p a v e 密级配的热拌沥青混凝土 其导热系数为 1 4 1 8W m K 导温系数为 4 4 6 4 1 0 7 m 2 s 对应于22 9 5 24 5 0k g m 3 的密度和3 7 的空隙率 该研究的数据比之前的研究数据离散性 万方数据 第3 期 吴少鹏 等 沥青路面太阳能集热技术研究进展1 9 小很多 但是该方法却尚未能推广 2 2 沥青混凝土路面温度场分布 欲评估路面的町利用太阳能潜能和太阳能利用效 率 首先要确定路面温度场的分布规律 几十年来 国内外道路研究人员在沥青路面温度场的理论研究和 试验研究方面作了大量的t 作 1 9 5 7 年 B d 0 1 5J 最先开始路面温度场的理论研 究 建立了路面表面温度和路面表面以下7 6 2c n l 处 的温度与气温和太阳辐射资料之间的关系 他所用的 气象资料包括有风速 降雨量 气温和太阳辐射 路 面被简化为与空气接触的半无限体 B a r b e r 注意到可 以简单地使用正弦曲线模拟一天之中路面的温度变 化 如果将太阳辐射考虑在内 使用正弦曲线可以较 好地颅估路面温度 随后S o u t h g a t e 1 6 J 于1 9 6 9 年提出了沥青面层温度 场与路面深度 时间和空气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1 9 7 2 年 C h r i s t i s o i 和A n d e 舢 1 7 J 研究r 低温环境对于 路面结构的影响 并采用有限差分法来预估路面结构 中的温度分布状况 采用了一维非稳态计算方法 将 路面假定为均质体 结合隐式格式求解出能量平衡方 程 在该模型中使用到的数据主要有气象资料 如气 温 太阳辐射 云量和风速 结构和物理参数包括沥 青路面结构组成和路面材料的热学参数 该模型得到 的预估温度场分布与在加拿大阿尔贝塔实验路的实测 数据符合得较好 H e 邢a n s s o n 1 8J 在1 9 9 5 年提出了一种有限差分方 程 用于预估沥青路面在夏季高温时的温度分布状 况 在该模型中使用到的气象资料有 每小时太阳辐 射量 气温和风速 并且通过计算得到了大气逆辐射 和地面辐射 以及由于风所引起的对流损失量 P a r k D o n h Y e o b 1 9 J 等人从密歇根州的不同地区收集 了大量的路面温度数据 然后利用落锤式挠度仪测量 研究路面挠度和温度场的关系 并用来预估和校正路 面温度场 Y a m z t l l r k 2 0 J 等人利用有限元方法 建立 一个与沥青混合料发射率 比热容 吸收率和导热系 数有关的二维模型来预估路面温度场 我国科研工作者在沥青路面温度的理论研究方面 也有重要的贡献 吴赣昌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温度 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2 卜引 建立了非线性二维 层状体系沥青路面不稳定温度场的计算理论和二维粘 弹性层状体系沥青路面温度松弛应力的计算理论 分 析了外界气候条件和路面材料温度场与温度应力场之 问的关系 他认为路面结构温度场完全由路面材料特 性和环境气候条件决定 其中部分参数 如路表热交 换系数等与待求的路面温度场有密切的非线性关系 根据实测大量的路温和气象资料 通过回归分析 建立路温推算公式 也被很多学者所采用 日本的近 藤佳宏等人对于两种不同厚度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温 度状况曾做过一年的实测工作 并采用统计方法进行 了分析研究 2 4 J 通过回归分析 认为路面结构内不 同深度的最高或者最低温度与路面表面温度和气温呈 线性关系 并采用5 显著水平的F 检验对路面不同 深度处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作了周期分析 得到 温度变化的周期函数 一 一 r t A B l s i n 弓 臼l B 2 s i n I 詈t 口2J 1 式中 t 为时间变量 至今为止 最常见的路面温度推算方法是由S o l a i m a n i a n 和K e n n e d y 在S H R P S t r a t e g i cH i g h w a y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a m 中提出的方法 引 S H R P 中提出的将气温换 算成沥青混凝土路面温度的方法 基于能量守恒原理 采用一年中温度最高的连续7d 的路表面下2 0m i l l 深 处的平均最高温度 即7d 的最高温度的平均值 为高 温设计温度 经过理论分析 路表温度与气温的换算 可以通过纬度建立如式 2 所述关系 T u r f T a i r 一0 0 6 18 L a t 0 2 2 89 a t 2 4 4 0 2 路表以下深度2 0m i l l 处温度为路面最高温度 它 与路表温度的关系为 T 2 0 一 疋l l r f 1 7 7 8 0 9 5 45 1 7 7 8 咒i r 一0 0 6 1 8 L a t 2 0 2 2 89 L a t 2 4 4 X0 9 5 45 1 7 7 8 3 式中 为路面以下2 0n l m 深度处的温度 T I J r f 为 路表温度 咒i r 为气温 L a t 为纬度 最近 C h e nB a o l i a n g 驯等人对不同的沥青混凝土 样品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温度在深度方向的分 布取决于结构类型和中面层 并推算出两个不同基层 路面的温度场预估模型 用于回归运算使用相同材料 而密实度 级配类型和基层不同路面的的质量热容 导 热系数 结果表明他们有着明硅的差别 2 3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集热效率 虽然利用沥青路面进行太阳收集具有诸多的优 势 但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它的集热效率 集热效 率的高低与集热装置的整体性能有关 不仅与前文所 提及的集热材料有关还与换热方式 换热介质和换热 装置的设计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增大路面材料导热系数 在路表铺设隔热层 能 够降低路表辐射热损失 加快热量的传递 从而有利 于提高沥青路面太阳能的集热效率 R a j i bB 万方数据 2 0 公路交通科技第2 7 卷 M a l l i e k 5 j 成型的小尺寸样品在室内用汞灯模拟集热过 程 大尺寸样品在室外环境中对太阳能进行收集 用 集热过程中换热介质水的温度变化来表征集热效率的 高低 试验中沥青混合料采用导热系数高的集料所表 现的集热效率比使用一般集料的高 本文作者在沥青 混凝土中引入导热相颗粒和纤维来提高沥青混凝土的 导热系数 从而达到提高沥青路面太阳能集热效率的 目的 研究了导热相填料对沥青及沥青混凝土路用性 能的影响 在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路用性能的前提下 作出了导热性填料最佳掺量为替代矿粉率1 2 的结 论 2 7 2 8 J 同时 利用瞬态平板热源技术测量导热沥 青混凝土的热学参数 其中随石墨掺量由0 增至 2 2 导热系数增大了3 7 2 9 3 B i j s t e r v e l d L3 0 j 等人总结了从路面收集的太阳能热3 条潜在的应用途径 一是为建筑物供暖 二是町以在 冬季升高路面温度用于道路的融雪化冰 再者可以在 夏季高温的时候从路面带走热量防止路面永久性变形 的产生 同时在他们的研究中建立有限元模型来计算 分析路面的温度分布和应力分布 结果表明当导热管 道铺设较浅的时候集热效率高更有益于太阳能的收 集 但会产生更大的应力集中 从而导致路面耐久性 的降低 荷兰有关资料显示 3 1J 每年每平方米的沥 青路面可提供9 0 1 5 0k W h 的能蕈 每3 0m 2 沥青路 面提供的能量町满足一座住房的热鼍需求 27 0 0 4 5 0 0k W h 此外路面收集的太阳能只有2 0 一3 0 用于防止路面结冰 其余7 0 8 0 还可作其他用 途 相对于传统太阳能面板的转换效率沥青路面太阳 能集热效率可能不如人意 但利用沥青路面作为集热 装置有着巨大的面积 在黄昏之后仍可以继续收集白 天遗留在路面的热量等优点 可以用来抵消其效率上 的不足 整体的集热量能达到惊人的高度 3 沥青混凝土太阳能集热技术的应用 荷兰的O o m sA v e n h o mH o l d i n g 公司是世界上第一 个从沥青路面收集太阳能的公司 该公司开发的能量 利用系统称之为道路能量系统 R o a dE n e r g yS y s t e m 设计这种新型能量系统的目的是使其能在夏季时冷却 路面 冬季时防止路面结冰 该系统由3 个闭合水路 组成 第1 条水路位于沥青面层之下 由嵌在翅料框 的软管构成 水流经软管时 即可将路面的 冷 或 者 热 带走 第2 条水路用于热量交换 同时将热 量传递给地下含水层 地下含水层作为能量储存器 第3 条水路将储存的能量输送出去 用于加热或冷 却 第一个商业用道路能量系统于2 0 0 0 年l o 月在 S c h a r w o u d e 地区安装 除了解决路面的融雪化冰问题 外 还解决了S c h a r w o u d e 地区一座办公楼和一个实验 室的供暖与制冷 3 1J 荷兰还有两个类似的能量系统 其一为W i n n e r w a yS y s t e m 目前该系统已经在H a r i n g v l i e t 大桥上试 验 用于桥面的冷却与融雪化冰 已取得明显效果 其二为Z o n n e w e gS y s t e m 该系统的试验项目已在阿纳 姆的商业公园哩开展 用于其内的路面的冷却与融雪 化冰 同时为该商业区内一座建筑供暖与制冷1 3 2 J 英国的能源公司开发出了从高速公路上收集太阳 能技术 他们称之为跨季热量传递技术 I n t e r s e a s o n a lH e a tT m s f e 广I 删7 M 英国高速公路委员会于2 0 0 4 年6 月开始对该技术进行工程验证 验证工程位于 M 号高速公路的T o d d i n g t O i l 服务区旁 通过收集的数 据对跨季热量传递技术的经济 技术可行性进行研 究 在此基础上 该公司还开展了相关的几个道路能 量利用技术工程的研究 其一为与S i l c h e s t e r 公司签 署了合同 在机场跑道卜使用该技术 收集的能量用 于道面的融雪化冰以及为周围一建筑物供暖 3 3 J 苏格兰阿勒浦 U l l a p 0 0 1 的隐形加热系统公司 I n v i s i b l eH e a t i n gS y s t e m s 将韦斯特罗斯 W e s t e r R o s s 一条沥青路面转变成一条巨大的太阳能面板 在路面下面铺设水管 利用储存太阳热量的路面来加 温水 将所吸收的太阳能用来加温家庭用水 以及清 除冬天路面的积雪和结冰 J 美国的W e n d e l 提出了一项专利为P a v i n ga n ds o l a r e n e r g ys y s t e ma n dm e t h o d 利用路面和屋顶进行集热收 集太阳能 引 美国O k l a h o m aS t a t eU n i v e r s i t y o s u 大 学 从1 9 9 8 年开始 开展路桥热流体循环融雪化冰 技术的研究工作 结合当地气候条件 将路面作为太 阳能集热系统 采用利用竖孔地下换热器的地源热泵 封闭系统 开展融雪化冰和集热蓄热过程的研究 并 分别在弗吉尼亚州西部橡树岭的高速公路坡道路段和 怀俄明州C h e y e n n e 高速公路的两处坡道路段进行了 试验研究 3 6 3 7 J H a s e b e l 研究了利用路面收集的太阳能热能转化 为电能的可能性 通过试验和建立模型评估了质量流 率和换热介质温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换热 介质的温度和热电器件的电阻对该转换系统的最大输 出功率有重要影响作用 3 8 J 该研究对路面太阳能集 热技术奠定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4 结束语 沥青路面太阳能集热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建筑物供 万方数据 第3 期吴少鹏 等 沥青路面太阳能集热技术研究进展 暖和制冷 是一种新型的能源利用技术 它涉及到高 速公路的町持续发展 新型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 可 以预见 在今后相 当长的时间内 它将作为一个重要 的研究方向而得到发展和深化 从近些年的研究动向 可以看出 沥青路面太阳能集热技术研究的重点主要 集中在以下几点 1 结合试验研究 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建立和 完善沥青路面太阳能集热模型 2 对沥青路面太阳能集热技术的融雪化冰能力 进行评估 研究小同气候条件下的融雪化冰模型 探 讨太阳能融雪化冰方式经济性 3 优化太阳能的转换和传输 提高收集效率 选取最佳材料组成 提出管路系统的设计方案 4 沥青路面太阳能集热装置结构的优化和耐久 性 5 沥青路面收集的太阳能跨季节储存技术 参考文献 R e f e r e n c e s 1 2 3 4 5 6 罗运俊 何梓年 王长贵 太阳能利用技术 M 北 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 0 0 4 L U OY u n j u n H EZ i n i a n W A N GC h 鹕g i S o l a rE r 暇移U t i l i z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M B e i j i n g C h e m i c a lI n d u s t r yP r e 鹤 2 0 0 4 沈金安 国外沥青路面设计方法总汇 M 北京 人 民交通出版社 2 0 0 4 S H E NJ i n 锄 C o n c o u r s eo fO v e r s e a sO e s i g nM e t h o d so fA s p h 1 tP a v e m e n t M B e i j i n g C h i n a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P r e s s 2 0 0 4 常魁和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新技术 M 北京 人民 交通出版社 2 0 0 1 C H A N GK u i h e n 圯N e wM a i n t e n a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o fA s p h a l t P a v e m e n t M B e i j i n g C h i n a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胁 2 0 0 1 I L I O M A N SM O V E R S L O O TH D EB O N I I I AH e ta 1 D e s i g nT o o lf o rt h e1 1 a e r m a l 嘲P o t e n t i a lo fA s p h a l tP a v e m e r i t s C P r o c e e d i n g s0 fE i g h t h I n t e m a t i o n a lB u i l d i n g P e r f o r m a n c eS i m u l a t i o nA s s o c i a t i o nC o I l f e l e r l c e E i n d h o v e n N e t h e r l a n d s I B P s A 2 0 0 3 7 4 5 7 5 2 R A J I BBM C H E NBL S A N K t t ABM e ta 1 C a p t u 衄 s o l a rE n e r g yf r o mA s p h a l tP a v e m e n t s C P r o c e e d i n g s0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S y m p o s i t m aO n 山龇P a v e m e n t sa n dE n v i r o n l n e n t2 0 0 8 Z u r i c h S w i t z e r l a n d I S A P 2 0 0 8 1 6 1 1 7 2 吴少鹏 李波 朱教群 等 一种导热型沥青路面太 阳能集热系统及其应用 中国 Z L 2 0 0 6 1 0 0 1 9 4 7 7 x P 2 0 0 6 6 2 7 W US h a o p e n g L Ii l o Z H UJ i a o q u n e ta 1 AC o n d u c t i v e A 8 p l l a l tP a v e m e n tS o l a rC o l l e c t o rS y s t e ma n dI t sA p p l i c a t i o n C l a i m Z L 2 0 0 6 1 0 0 1 9 4 7 7 x P 2 0 0 6 6 2 7 7 C H A D B u R NB A N E w c 0 M B D E V O U 正R V R e ta 1 A nA s p h a l tP a v i n gT o o lf o rA d v e r s eC o n d i t i o n s R M i n n e a p o l i s M i n l r l O t a M i n n e s o t aD 印叫恤咖o f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1 9 5 1 8 8 K A V I A N P O U RA B E C KJV T h e r m a lP r o p 呻E s l i i n a t i o n U t i l i z i n gt h eL a p l a c eT r a n f f o n nw i t hA p p l i c a t i o nt OA s p h a l t i c P a v e m e n t J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J o u r n a lo fH e a ta n dM a s sT r a m f e r 1 9 6 7 2 0 2 5 9 2 6 7 f 9 J M l t A W l R ADl V l L L r C AJ T h e r m a lP l o p e r t i e sa n dT r a n s i e n t T e m p e r a t u r eR e s p o n s eo fF u H d e p d lA s p h a l tP a v e m e r a s J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R e a r c hl t e e o r d J o u r n a lo ft h e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B o a r d 2 0 0 2 1 8 0 9 1 6 0 1 7 1 1 0 陈则韶 葛新石 顾毓沁 量热技术和热物性测定 M 合肥 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1 9 9 0 C H E NZ e s h a o C EX i m h i G UY l 卸n C a l o l 俯yT e e h n o l o g Ya n d1 1 n e r m a lP r o p e r t i e s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 M H e f e i C h i n a 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1 9 9 0 1 1 D A V I DH T V A U G H A NR V E U L B U ML e ta 1 AN u h i l a y e rA s p h a l tP a v e m e n tC o o l i I l gT o o lf o rT e m p e r a t u r eP r e d i c t i o n d u r i n gC o n s l r u e t i o n J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J o u r n a lo fP a v e m e n tE n g i n e e i n g 2 0 0 1 2 3 1 6 9 1 8 5 r 1 2 J O R D A NPG T H O M A SME P r e d i c t i o no fc 0 0 l i J l gC i l v t 皓 f o rH o t m i xP a v i n gN a t e r i a l sb yaC o m p u t e rP r o g r a m T r a m p o r ta n dR o a dR e s e a r c hI L a b o r a t o r yR e p o r t7 2 9 R c r 州 T h o m e I J K T r a n s p o r t a n dR o a dR e s e a r c h I a b o r a t o r y 1 9 r 7 6 1 3 T E G E L E RPA D E M P E S E YBJ AM e t h o do fP r e d i c t i n g C o m p a c t i o nT i m ef o rH o t m i xB i t u m e n o u sC o n c r e t e C J P r o c e e d i n g so fA s p h a l tP a v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1 9 7 3 S 1 j A s s o e i a t i o no fA s p h a l tP a v i n gT e c h n o l o g i s t sT e c h n i c a lS e s s i o n4 2 1 9 7 3 4 9 9 5 2 3 1 4 L U C AJ I V I R A W l l t AD N e wM e a s u r e m e n to fT h e r m a lP r o p e l t i e 8o fS l l t 3 e 删 eA s p h a l tC o r l c l e t e J J o u r n a lo fM a t e r i a l si n C i v i lE 蟛m e r i n g 2 0 0 5 1 7 1 7 3 7 9 1 5 B A R B E RES C a l c u l a t i o no fM a x i m u mP a v e m e n tT e m p e r a t u r e f r o mW e a t h e rR e p o r t s H i g h w a yR e s e a r c hB o a r dB u l l e t i nN o 1 6 8 R S 1 H i g h w a yR e s e a r c hB o a r d 1 9 5 7 1 6 S O U T H G A T EHF D E 翻RC T e m p e r a t u r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 w i t h i nA s p h a l tP a v e m e n t sa n di t sR e l a t i o m h i pt 0P a v e m e n tD e f l e c t i o n J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R e c o r d J o u r n a lo ft h e T r m l s p o r t a f i o nR e s e a r c hB o a r d 1 9 6 9 2 9 1 1 1 6 1 3 1 1 7 Jc H R I s n s 0 NJT A N D E R S O NK0 C h i a s s o nAD 1 1 1 eR e s p o m eo fA s p h a l tP a v e m e n tt olo wT e m p e r a t u r eC l i m a t i cE n v i r o r a n e n t C P r o c e e d i n g so ft h e3 t h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o n f e r e n c e O i lt h eS m l e t u r eD e s i g no fA s r h a t tP a v e m e n t N i c h i g a n I J n i 万方数据 公路交通科技第2 7 卷 v e r s i t yo fl l i c h i g a n 1 9 7 2 4 1 5 2 1 8 H E R M A N s s 0 NA S i m u l a t i o nM o d e lf o rC a l c u l a t i n gP a v e m e n t T e m p e r a t u r eI n c l u d i n gM a x i m u mT e m p e r a t u r e JJ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R e c o r d l o u m a lo tt h e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 B 0 a r d 2 0 0 0 1 6 9 9 1 3 4 1 4 1 1 9 P A R KDY B U C HN C H A T r IK E f f e c t i v eL a y e rT e m p e r a t u r eP r e d i c t i o nM o d e la n dT e m p e r a t u r eC o r r e c t i o nv i aF a l l i n g W e i g h tD e f l e e t o m e t e rD e f l e c t i o n s J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 a f f o r d J o u r n a lo ft h e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B o a r d 2 0 0 1 1 7 6 4 9 7 一1 1 1 2 0 Y A V u z r u R KC K S m B A T IK c A S s C I NAD A s s e s s m e n to fT e m p e r a t u r eF l u c t u a t i o n si nA s p h a l tP a v e m e n t sd u et o t h e r m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C o n d i t i o n sU s i n gaT w oD i m e n s i o n a l T r a m i e n tF i n i t e d i f f e r e n c eA p p r o a c h J J o u r n a lo fM a t e r i a l s i nC i v i l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0 5 1 7 4 4 6 5 4 7 5 2 1 吴赣昌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温度场的解析理论 J 应用数学与力学 1 9 9 7 1 8 2 1 6 9 1 7 6 W UG 鲫 h a n g T h eA n a l y t i cT h e o r yo ft h eT e m p e r a t u r eF i e l d s o fB i t u m i n o u sP a v e m e n to v e rS e m i r i g i dR o a d b a s e J A p p H e dM a t h e m a t i c sa n dM e c h a n i c s 1 9 9 7 1 8 2 1 6 9 1 7 6 2 2 吴赣昌 张金牛 有效辐射计算对沥青路面温度场的 影响 J 佛山大雪学报 1 9 9 5 1 3 2 1 9 2 5 W UC a n c h a n g 嫩G a r L s h e n g C a l c u l a t i o no fE f f e c t i v el t a d i a t i o na n dI t sI n f l u e n c eO nt h eB i t u m i n o u sP a v e m e n tT e m p e r a t u r eF i e l d J J o u r n a lo fF o s h a nU n i v e r s i t y 1 9 9 5 1 3 2 1 9 2 5 2 3 吴赣昌 半刚件路面温度应力分析 M 北京 科学 出版社 1 9 9 5 W UC a n c h a n g 1 1 n e r m a lS t r e s sA n a l y s i sf o rS e m i 一 i g i aP a v e m e n t MJ B e i j i n g S c i e n c eP r e s s 1 9 9 5 2 4 近藤佳宏 1 a 本土木工程学会论文报告集 R 上海 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研究所 1 9 7 6 K O b D OY T h eR e p o r tO i lJ a p a nC i v i lE n g i n e e r i n gS o c i e t y T h e s i s R S h a n g h a i R o a dT r a n s p o r tR e 蝴t r c hI n s t i t u t e T o 唱i iU n i v e r s i t y 1 9 7 6 2 5 S O L A I N A N I A NM K E N N E D YTw P r e d i c t i n gM a x i m u m P a v e m e n tS u r f a c eT e m p e r a t u r eU s i n gM a x i m u mA i rT e m p e r a t u r ea n dH o u d yS o l a rR a d i a t i o n J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 R e c o r d J o u r n a lo ft h eT r a n s p o r t a 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