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实验设计在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中的应用PPT课件.ppt_第1页
多因素实验设计在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中的应用PPT课件.ppt_第2页
多因素实验设计在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中的应用PPT课件.ppt_第3页
多因素实验设计在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中的应用PPT课件.ppt_第4页
多因素实验设计在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中的应用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因素实验设计在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中的应用 小组成员曹倖叶亦青李辉尹鹏金真浩 TwoStudies May3rd 2013 2020 3 5 1 Study1 儿童无意识模仿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2020 3 5 2 乃是不是想打哈欠 2020 3 5 3 打哈欠是会传染的 2020 3 5 4 人们在社会交流时 会自然地 无意识地复制对方的一些语言 动作 表情和行为方式 这些无意识的复制行为即称为无意识模仿 无意识模仿有很多种形式 如表情模仿 情绪模仿 语言模仿以及行为模仿 Chartrand vanBaaren 2009 研究背景 实验方法 结果分析 讨论 无意识模仿 2020 3 5 5 6 研究背景 实验方法 结果分析 讨论 2020 3 5 具有将外界观察到的行为投射到自身行为的特性 能够将动作感觉信息和动作运动信息共同编码 在实验中要求被试亲身体验臭气及观察他人闻臭气 结果发现观察别人的厌恶表情时激活的神经回路和自己闻臭气时激活的神经回路的一部分是相似的 即为情绪的镜像神经回路 Brunoetal 2003 研究背景 实验方法 结果分析 讨论 镜像神经系统 2020 3 5 7 研究背景 实验方法 结果分析 讨论 2020 3 5 8 镜像神经系统和内侧前额叶是无意识模仿的神经基础 随着年龄的增长 个体的神经系统逐渐发育成熟 镜像神经系统的发育使其更容易对个体从外界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反应 表现为电位变化等 但是额叶的发育会使个体的无意识模仿受到更好的控制 减少不必要的模仿 后天个体社会交往经历和社会交往的环境会促进个体的无意识模仿行为 由于内侧前额叶的调控作用受到环境中社会交往信息的影响 因此个体会对不同行为表现不同的模仿趋势 表现为社会交往适应性 研究背景 实验方法 结果分析 讨论 观点提出 2020 3 5 9 已有研究发现 镜像神经元是人脑中一种特殊的结构 与心理理论 动作意图理解 共情 语言理解 模仿 无意识模仿等社会认知功能都存在密切联系 而小学是发展心理理论 共情能力等社会认知功能的关键阶段 因此本研究以小学儿童为研究对象 通过整班选取 自愿参与的方式选取四川省某小学一 三 五年级各一个班级 共190名儿童 研究背景 实验方法 结果分析 讨论 被试 2020 3 5 10 假设1 儿童的表情模仿随着年龄的增长 神经系统的成熟而增多 假设2 儿童对不同表情的模仿程度不同 研究背景 实验方法 结果分析 讨论 研究假设 2020 3 5 11 实验设计 采用2 性别 3 年级 一 三 五 3 表情效价 高兴 愤怒 悲伤 实验设计 实验材料 一段时长为1分钟22秒的视频 内容为18个不同成年人做出高兴 愤怒 悲伤表情的动态过程 依次有6个人做出高兴表情 6个人做出悲伤表情 6个人做出愤怒表情 每种表情完成的人中男女各半 每个表情的平均持续时间为2 805秒 SD 0 654 在第一个表情动态过程呈现之前 呈现一段持续时间为20s的中性风景视频片段使被试适应观看视频的实验方式和情境 不同表情之间用时长为10s的中性风景视频片段过渡 研究背景 实验方法 结果分析 讨论 无意识表情模仿 2020 3 5 12 实验步骤 被试被告知看完视频材料之后需要根据视频内容回答问题 被试单独观看视频材料 观看过程中被试的面部表情将被笔记本电脑的摄像头录制下来 由于单个面部表情的动态过程持续时间太短 被试很可能在短时间里来不及有模仿动作的发生 本实验将视频材料的播放速度调整为正常速度的60 使每种表情的平均持续时间增加到4 675s 即被试观看到的一个缓慢变化的表情发生过程 例如一个慢慢绽放的微笑 研究背景 实验方法 结果分析 讨论 无意识表情模仿 2020 3 5 13 年级的主效应不显著 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表情模仿的主效应显著 F 2 153 13 653 p 0 000 0 001表情模仿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表情模仿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 F 2 306 3 523 p 0 008 0 01表情模仿 年级与性别三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研究背景 实验方法 结果分析 讨论 F检验 2020 3 5 14 不同年级的被试对高兴表情的模仿程度有显著的差异 F 2 153 4 11 p 0 018 0 05 五年级的被试则显著高于一年级的被试 p 0 05 且显著高于三年级被试 p 0 01 不同年级的被试对悲伤表情和愤怒表情的模仿没有显著差异 研究背景 实验方法 结果分析 讨论 简单效应检验 2020 3 5 15 一年级和三年级的被试对不同表情模仿没有显著的差异 五年级的被试对不同表情模仿有显著的差异 F 2 155 17 433 p 0 000 05 研究背景 实验方法 结果分析 讨论 简单效应检验 2020 3 5 16 结果 五年级儿童对高兴表情的模仿时间显著高于一年级和三年级儿童五年级的学生对高兴表情和愤怒表情的模仿时间都显著高于对悲伤表情的模仿时间讨论 五年级儿童处于小学中高年级 大脑发育程度高于一年级和三年级儿童 且社会交往经验也更加丰富 因此已具备较良好的表情识别能力 他们对情绪的理解能力也强于一年级和三年级儿童 高兴表情的模仿对社会交往有利 程度较高的大脑发育对该类社会交往信息更加敏感 促使五年级儿童对高兴表情有更多的无意识模仿 研究背景 实验方法 结果分析 讨论 2020 3 5 17 植入广告的呈现时间对消费者态度和购买行为的影响 Study2 2020 3 5 18 研究背景 实验方法 结果分析 讨论 植入广告 把产品及其服务具有代表性的视听品牌符号融入影视或舞台产品中的一种广告方式 浅层次植入包括前景植入和后景植入 产品放置画面前景或背景中较显著位置 但产品或品牌标识孤立呈现 曝光时间短暂 中层次植入主要是演员使用的道具 画面停留时间较长 但与情节 人物性格 剧情发展没有关联 深层次植入主要指的是剧情置入和人物性格置入 为产品或品牌设计的剧情桥段成为故事发展的重要环节 或者产品是影片发展中的重要道具或线索 本研究关注对象 2020 3 5 19 20 研究背景 实验方法 结果分析 讨论 植入广告效果的影响因素 广告刺激本身的性质 包括节目类型 广告播出频率 植入广告的类型 广告与情节角色的契合度 品牌信息的呈现的形式和数量 从消费者自身的角度出发 包括消费者对品牌的熟悉度 对于是否为广告的判断 对节目的喜爱程度等 BalasubramanianS K KarrhJ A PatwardhanH 2006 植入广告效果的作用机制 研究较少 主要将影响分为内隐和外显两方面 2020 3 5 假设二 随着植入广告呈现时间的增加 被试在购买行为上愈加偏向植入的商品 研究背景 实验方法 结果分析 讨论 研究假设 假设一 随着植入广告的呈现时间的增加 被试对植入商品的外显态度先上升后下降 但是依旧比原本的态度积极 消费者外显态度前后差值 0 呈现时间 传统广告的简单暴露效应 随着暴露次数的持续增加 人们的情感评价呈倒U型曲线 2020 3 5 21 22 研究背景 实验方法 结果分析 讨论 研究目的研究植入广告时间对消费者态度和购买行为倾向的影响研究设计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 四个实验组 一个控制组 控制组观看视频中植入广告呈现时间为0s 其他组分别为5s 15s 25s以及35s被试有75名被试参加实验 最后剔除极端值和缺失值个体 剩下69名 均为大学生 每组人数分别为13 15 15 12和14 2020 3 5 研究背景 实验方法 结果分析 讨论 实验材料 含有植入广告的视频多种方式 截图加配音从清晰且故事性强的有广告植入的视频 即 清蜜告白之白色篇 截图并根据故事情节为每张图配上台词形成有植入广告的小 视频 截取的图片中共有两张包含有植入商品 康师傅 茉莉清茶 操纵图片播放时间并配以相应长度大意相同的台词 控制组中不出现植入商品 而其他的三组中植入商品呈现的总时间依次为5s 15s 25s和35s 整个 视频 持续的时间约为3分钟 外显态度问卷认知 情感 意志三方面 高质量的 好的 包装精美的 很受欢迎的 愿意购买产品 不喜欢的 愉快的 没什么吸引力的 愿意推荐给朋友的 性价比不高的 为了掩盖真实的实验目的 问卷中包含了其他几种非植入商品 包括奥利奥饼干 水溶C100 乐事薯片 银鹭八宝粥 2020 3 5 23 研究背景 实验方法 结果分析 讨论 实验流程 2020 3 5 24 研究背景 实验方法 结果分析 讨论 将后测分数总分 茉莉清茶 前测总分 茉莉清茶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F 4 64 2 223 p 0 076 边缘显著 前后测差异趋势图 纵坐标为后测 前测 不同组别的行为数据不存在显著差异 F 4 64 1 243 p 0 302 总的外显态度变化数据和行为数据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 p 0 399 行为数据和各单题数据均不存在显著相关 2020 3 5 25 研究背景 实验方法 结果分析 讨论 植入广告的呈现时间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呈倒U型曲线随着植入广告的呈现时间的增加 植入广告引起外显态度上升的幅度先上升后下降 5s组的被试对茉莉清茶的好感度增加最大 5s 15s和25s组的被试对茉莉清茶的好感度变化相似 而后随着时间的增加 好感度增加减少 不同组别的被试对产品的选择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而外显态度也无法预测行为 不显著原因分析被试数量不足 目前每个实验组的平均人数为13人左右 被试间差异 验证研究假设 2020 3 5 26 研究背景 实验方法 结果分析 讨论 本研究获得了与假设预期非常一致的趋势图 未来研究将增加被试以期获得更有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