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精品-PPT】.ppt_第1页
护理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精品-PPT】.ppt_第2页
护理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精品-PPT】.ppt_第3页
护理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精品-PPT】.ppt_第4页
护理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精品-PPT】.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护理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廖燕 liaoyan40关注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 共同呼吁广大医护人员在各种治疗和护理中提升抗感染意识 加强规范化操作 以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问题 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是最常见的院内获得性感染之一 也是重症病患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 美国最近一项医院感染调查表明 87 的血液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有关 每年因血液感染死亡的患者就高达40万人 如静脉导管 动脉导管 导尿管 气管内导管等 这些医用装置的反复使用 长时间的导管留置 不合格的消毒措施 都是重症患者获得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 通过规范化操作及医疗器械的正确使用能有效预防和监控重症监护室病人感染的发生 不但可以降低死亡率 还可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洗手 最大化无菌 导管及其他侵入型器械的正确选择 导管穿刺部位的消毒 导管及时拔除 动脉采血器的使用 血液 分泌物的规范处理 日常隔离防护 以及一系列严格的消毒灭菌操作规程都是重症监护室 ICU 内有效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关键 专业的动脉采血器对于ICU医护人员严密监测重症病人病情有很大的帮助 良好的高致密性 钙平衡肝素锂的抗凝剂选择以及稳定的抗凝剂浓度都有利于保证血气分析甚至电解质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而简单安全的操作在保护医护操作人员安全的同时也大大减轻了重症患者的疼痛和紧张感 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的人性化医疗理念 高危因素 输液 血透 营养支持以及血流动力学监测等 静脉导管的应用日益广泛 但随之而来的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日益增多 由此引起的血流感染已成为导致原发性菌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1 它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 一方面加重病人的痛苦 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住院费用 消耗更多的医疗资源 另一方面提高了病人的死亡率 对于医院来说 则降低了病床的周转率 有可能使医院面临医疗纠纷 年龄与疾病对感染率的影响 有研究显示 病人的年龄 病情及宿主免疫功能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密切相关病情危重 抵抗力差 伴有严重的潜在性疾病 或经历了重大手术 有长期的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史 多数带有多种介入性留置导管 有资料表明ICU受到感染的机会是医院内其他病房的5 10倍 诊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2002年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有留置静脉导管史 临床出现不明原因发热 体温 38 5 寒战 外周血像升高 导管尖端及血培养至少可获得1个阳性的结果 导管端经半定量培养 15个菌落 导管段 或定量培养 10个菌落 导管段 具有临床感染迹象 并且和外周静脉血中分离出相同种类和抗菌谱的病原菌 无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感染率计算公式 4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 感染病人数 总置管天数 1000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零容忍 2010年6月24日 上海 在近期举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四次重症医学年会上 美国BD公司 碧迪医疗 首次提出并倡导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零容忍 概念 并与来自国内外的著名重症医学专家们同声呼吁广大医护人员在各种治疗和护理中提升抗感染意识 加强规范化操作 以及选择使用正确的医疗器械来实现这一终极目标 ICU 和时间赛跑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最常见的健康相关性感染之一 也是临床上导致重症病患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美国最近一项医院感染调查表明 87 的血流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有关 每年因血流感染死亡的病患就高达40万人 诊断标准 1 保留导管者结果解释 如果两套血培养阳性且为同种菌 1 如缺乏其它感染证据 提示可能为CRBSI 2 来自导管的血培养报阳时间比来自外周静脉的早120分钟 提示为CRBSI 报阳时间差异小于120分钟 但耐药谱一致 同时缺乏其它感染证据 也可能提示为CRBSI 3 来自导管血培养的细菌数量为至少5倍于外周静脉血培养 如果缺乏其它感染证据 提示可能为CRBSI 用于手工定量血培养系统 如果仅是来自导管的血培养为阳性 不能确定为CRBSI 可能为定植菌或采集血标本时污染如果仅是来自外周静脉的血培养为阳性 不能确定为CRBSI 但如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或念珠菌 在缺乏其它感染证据则提示可能为CRBSI如果两套血培养为阴性 不是CRBSI导管外周静脉条件结果判断 CRBSI可能 导管较外周报阳快120分钟提示为CRBSI导管细菌浓度较外周高5倍 不能确定 不是CRBSI 诊断标准 2 已拨除导管结果解释 如果一套或多套血培养阳性 且导管末梢培养阳性 根据鉴定和药敏谱提示两种培养为同种菌 提示可能为CRBSI如果一套或多套血培养阳性 而导管末梢培养阴性 如培养为金葡菌或念珠菌且缺乏其它感染的证据则提示可能为CRBSI 确认可能要求额外的血培养阳性结果且是同种菌如果血培养为阴性而导管末梢培养为阳性 提示为导管定植菌 不是CRBSI如果两套血培养和导管末梢培养均为阴性 不是CRBSI导管尖端外周静脉1外周静脉2结果判断 CRBSI可能 培养为金葡菌或念珠菌 且缺乏其它感染的证据则提示可能为CRBSI 导管定植菌 不是CRBSI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RBSI 标本采集流程图 流程图带有中心静脉导管的ICU患者和转出ICU 48h的患者1发热 T 38 寒战和 或低血压 1岁的患者T 37 2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 渗出物 弥漫性红斑3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红斑 排除理化因素 管床护士每4h观察穿刺部位 若发现以上疑似情况通知感控护士和主管医生 提示医生填写 培养申请单 感控护士填写 ICU CRBSI病人目标监测日常记录 在患者寒战或发热时采血医师首先判断导管是否仍有保留的必要性 按导管保留与否分别采用不同的送检方法送化验室 室温放置不超过12h实验室提供培养结果病程记录护理记录1 手清洁 无明显污染使用速干乙醇消毒液洗手2 血培养瓶口消毒 75 乙醇消毒一遍 待干60s3 抽血部位皮肤消毒 0 5 聚维酮碘 待干60s4 采血量 每瓶10毫升阴性 报告阳性 涂片 镜检报告 提供最终鉴定药敏报告拔除导管 2个外周V血 导管尖端5cm保留导管外周V血1份 中心V血1份临床医师根据微生物学检测结果判断是否为CRBSI1 2位培训过的感控科专职人员每天安排固定时间到ICU收集登记数据 同时观察与感染有关的因素1 每天由感控人员记录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 2位感控人员交换录入数据 便于相互校对 2 每月小结 找出不足 及时改正 3 每3个月得出CRBSI率 并召开座谈会与科室进行交流 给予合理建议 采血方法 1 消毒 采血者用速干乙醇消毒液洗手75 的乙醇消毒培养瓶的橡胶塞 待干60秒 用安尔碘 络合碘 消毒皮肤待干60秒钟才能进行穿刺 2 两个部位采血时间接近 不 5分钟 3 每瓶采血10mL 尽量保证两套血培养采血达40mL 提高阳性检出率 4 采血后 血培养瓶应尽快送至微生物实验室 采血后的血培养瓶室温放置不能超过12小时 标本送检方法 临床医生首先判断导管是否仍有保留的必要性 按导管保留与否分别采用不同的送检方法 1 保留情况 采取至少2套血培养 其中至少一套来自外周静脉 并做好标记 另外的一套则从导管中心或VAP隔膜无菌采获 两个来源的采血时间必须接近 不 5分钟 各自做好标记 2 不保留情况 从独立的外周静脉无菌采集2套血培养 无菌状态下取出导管并剪下5cm导管尖端或近心端交付实验室 监测数据的分析 统计项目值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例数No ofCA BSIICU带管患者住院总天数PatientdaysICU带管患者总插管天数CVCdays感染率Infectionrates导管使用率DUratios导管使用率 导管天数 患者天数感染率 1000 1000 CRBSI感染数 中心静脉导管天数 标本送检率 100 疑似病例送检例数疑似病例数标本合格率 疑似病例正确送检例数 疑似病例送检例数 100 预防与护理 无菌技术操作是预防cvc ri的关键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有创的侵入性操作 若无菌操作不严 易将细菌在操作过程中带入血液循环 研究表明 穿刺时使用最大的保护屏障 无菌手套 无菌衣 口罩 消毒床单 能减少细菌污染 因此 置管时操作者应严格洗手后戴帽子 口罩 无菌手套 铺消毒治疗巾 有条件者穿无菌衣 并保持环境清洁 减少人员流动及操作环节 缩短穿刺时间 置管部位选择的意义夏荣对127例经不同部位行中心静脉置管病人进行分析发现 股静脉插管cvc ri发生率高达68 2 颈内静脉22 78 锁骨下静脉仅为9 19 王淑霞认为 这是由于股静脉邻近会阴部 皮肤寄生菌群多 并且易受会阴分泌物 尿液 粪便污染 颈内静脉插管部位靠近口咽分泌区 固定较困难 颈部置管穿刺部位不易遮挡 易被呕吐物 口鼻分泌物 汗液等污染 而且颈部活动度相对较大 敷料易错位或脱落 使穿刺部位的无菌环境遭破坏从而易造成感染 以上原因提示 穿刺部位与cvc ri发生率有关 建议需要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病人 最好选用锁骨下静脉 穿刺点局部皮肤护理要点研究表明 大多数cvc ri是由于插管处皮肤表面的细菌经皮下隧道迁移并吸附在导管外壁而引起 所以穿刺部位的消毒处理尤为重要 有效的局部皮肤护理可降低cvc ri发生率 皮肤消毒液的选择传统的皮肤消毒多采用2 碘酒和75 乙醇 近年来 随着碘伏消毒液的广泛应用 临床上常用0 5 碘伏溶液作为导管周围皮肤消毒的首选消毒剂 碘伏为一种广谱高效无毒的新型消毒剂 性能稳定 使用方便 能缓慢持久释放有效碘 达到持续长时间的杀菌作用 碘在溶液中还逐渐释放 氧化细胞浆的活性基因 并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 使其变性而发挥作用 对细菌 芽孢 真菌 病毒等均有杀灭作用 碘对皮肤粘膜无刺激 能迅速减少创面的脓性分泌物 并在创面表层形成一层保护膜 不易被细菌 尘埃侵入伤口 起到保护伤口的作用 从而达到修复 收敛 防止细菌从皮下隧道进入血液的目的 皮肤护理的方法由于穿刺点局部皮肤污染是主要感染原因 临床上一度应用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发生 但容易引起细菌耐药和增加念珠菌感染风险 现在一般不提倡 杨霞经对比研究提出 导管周围皮肤使用1 碘伏的棉质敷料 1cm 1cm 覆盖后 再加无菌透明薄膜 能使穿刺处伤口4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保持无菌 预防cvc ri效果好 笔者于2005年5月 2007年5月对20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后穿刺处先予3 过氧化氢溶液清洁伤口 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 后用75 的酒精消毒 再用0 5 的碘伏消毒 局部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 范围超过敷料大小 面积一般为10cm 10cm 待干覆盖8cm 10cm的8层无菌纱布后胶布固定 cvc ri的发生率显著减少 提倡使用棉质敷料中心静脉置管后 应保持穿刺局部敷料的清洁 干燥 选用透气性能良好 吸水性强 覆盖严密的敷料 目前临床上用来覆盖固定穿刺部位的敷料有棉质纱布敷料和无菌透明贴膜 杨晓春 10 认为棉质纱布敷料优于无菌透明贴膜 尽管无菌透明贴膜具有可视性强 使用方便和防水等优点 但它透气性差 长时间使用易引起局部温暖潮湿 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 因而增加了微生物在导管外壁聚居和菌血症的危险 临床实践证明 穿刺部位以棉质纱布敷料覆盖最佳 合理间隔更换敷料时间中心静脉置管术后早期 穿刺处或多或少总有些渗血渗液现象 这些渗血渗液是细菌生长繁殖的良好培养基 区丽兰等 研究表明 为了防止细菌的生长繁殖 置管术后第一天应常规消毒更换敷料 随后置管期间更换敷料间隔时间以2天为宜 避免过于频繁更换敷料 以免增加感染机会 加强导管接头的护理导管末端连接的肝素帽和可来福接头保护不当而被污染 或连接输液器时消毒不严 不彻底 均可将细菌带入管腔而引起感染 导管接头被认为是污染导管内面的起始部位 为避免接头污染 输液前用0 5 的碘伏严格消毒 范围包括肝素帽 可来福顶端及周边 然后再连接输液器 并用无菌小方巾包裹固定 24小时更换小方巾一次 尽量减少输液旁路的操作 输液装置每24小时更换一次 肝素帽3 5天更换一次 可来福接头7 10天更换一次 薛巧秀等研究发现 附加连接装置可导致0 4 的污染发生 增加一个装置污染的发生率几乎加倍 0 78 故应减少不必要的附加装置 严格营养液的配制营养液应在层流操作台进行严格无菌配制 葡萄糖 氨基酸 脂肪乳等营养液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 若将受污染的药液经中心静脉导管输入 细菌就会停留于导管内生长繁殖 且由于导管这个异物的存在 细菌不会被机体的免疫系统完全清除 很难被抗菌药物所杀灭 所以易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 故营养液应现配现用 专人负责 配制后24小时内输完 输注时使用过滤器 万虹认为 用1 2 m孔径的终端过滤器能有效阻拦细菌及真菌 有一定的预防感染作用 且不影响输液 防止血栓形成导管内血栓形成是发生cvc ri的重要危险因素 它可使血流中的菌落容易种植在导管壁上而导致相关性感染 因此 置管期间要保持导管通畅 防止导管血栓形成 应尽量避免自中心静脉导管采血和输血 以免有较小的血凝块沉积或粘附于导管腔内 输液过程加强巡视 防止导管受压 打折或输液器与导管接头脱开造成导管内回血凝固 长期输注脂肪乳 胃肠外营养液等粘稠度较高的液体时应每6 8小时用生理盐水冲管一次 每次测量中心静脉压后 要用生理盐水冲管 测量时间不宜过长 每日输液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后 再用125u ml肝素钠盐水作正压封管 但对于有些不宜用肝素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 血友病等以及对肝素过敏者可使用生理盐水封管 也可采用无针输液系统 clc2000型可来福 接头 它有一个独特的正压设计 在拔下注射器或输液器时会有一个自动向血管方向推进液体的正压 防止了血液回流进血管内 无须肝素封管 但价格较贵 临床尚未广泛应用 导管的选择应选用组织相容性好 光滑的优质导管 以减少对血管内壁的损伤及感染发生 近年来 美国arrow公司推出的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经临床应用能明显减少cvc ri的发生 薜春华等研究发现 单腔导管感染率为1 1 双腔导管感染率高达2 9 差异显著 这是因为多腔静脉导管通道多 管腔分隔 虽可满足不同成分液体同时输入 避免药物的配伍禁忌 但增加了接头污染机会 故多腔导管较单腔导管感染机会多 临床应用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缩短导管留置时间研究显示 随着导管留置时间的延长 cvc ri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 闫素英在进行肝硬化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后感染原因分析明确指出 置管超过30天感染率为30 30天内感染率仅为5 7 故应尽可能减少导管留置时间 达到治疗目的 病情允许后应尽早拔除中心静脉导管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对局部感染的定义为导管入口处红肿 硬结 有脓性分泌物 早期观察及护理干预可使感染减少到最小范围 故应每天仔细检查穿刺点周围皮肤情况 动态观察有无局部感染症状或全身症状 如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