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西周的宗法制度 内容:1.合乎礼法的贵族配偶制度的确立2.继承制度:以贵以长原则3.宗法体系:严格依照宗法制度建构起来的,从周天子到诸侯到卿大夫再到士,构成了树根状的宗法网络。4.宗庙祭祀:与宗法关系相对应的,强调嫡长子的地位,嫡长所在,即是宗庙所在。特点:1它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2它是家族制度和国家组织的紧密结合。3它实质上是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作用:1、宗法制即宗教法规,是一种权利继承制度,将君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和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2、宗法制下等级森严,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贵族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世袭制、分封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响:1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2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2、 西周的分封制内容:封邦建国,即天子把自已直接管辖的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并授予他们爵位,诸侯再分封贵族,诸侯和贵族在自己的领地上有相当的自主权。分封:1对能控制的疆域采取分封的方式,实行间接统治;而对臣服于它的方国,则采用结盟的方式,羁縻笼络,两者从形式上看都是分封。2但区别是:对于结盟地,受封国按自己的方式进行统治。而对于分封地,分封是与宗法制联系在一起的,按照宗法网络层层结构,形成一个政治与血缘相互扭结的分层治理架构。特点:一、严格按照宗法制度所确立的等级身份进行分封。在周朝,一个人的地位、身份、财产,都来源于他在宗法体系中的位置。二、封地不可转让,不可买卖。三、责任和义务关系:1、 受封者承认宗主的统治权,承担定期交纳贡赋、为王室服役(担任官职)和提供军事力量的义务。2、王室有责任维护诸侯及诸侯间的秩序,调解诸侯间的矛盾,保护诸侯不受外敌侵扰。 目的:(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防止商代遗族叛乱 (3)适应人口的不断增多,社会的不断发展 (4)根本:巩固西周的统治。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从本质上看,分封制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属于上层建筑,主要是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三、士阶层的崛起与新型官制的出现 士阶层的崛起:宗法制的破坏使士有了依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可能。士的地位和人数决定了他们改变命运的积极性最强。诸侯兼并与争霸的局面使人才成了诸侯盛衰的最重要的因素。 意义:1.血缘关系政治变成官僚政治,扩大了政治基础。2.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崛起。3.中国的“士”文化影响了后世各个朝代与政权。新型官制出现:私学兴起而官学式微、士的崛起从根本上颠覆了原来那种世卿世禄的官制,开始向国君雇佣官僚转化。四、战国法家思想:法家意义上的政治改革 (最著名的是商鞅变法) 变法基本上以奖励耕战和严刑峻法为标志。 建立了名为法治实为人治的“以法治国”封建规章体系,君王统治约束臣民的工具,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5、 郡县制:秦朝初建,确立于汉代内容:郡县制:古代中央集权体制的地方管理制度,郡、县长官均由朝廷任免,代表皇帝或国王对地方进行管理。中央通过考课和监察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作用:1郡县制废除了奴隶主旧贵族时代的世袭特权,有利于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形式;2废除了分封制,基本上解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对封建中央政权的威胁,既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六、汉代的推恩令内容:推恩令:推恩令是汉朝汉武帝时期推行的一个旨在减少诸侯的封地,削弱诸侯王势力范围的一项重要法令。主要内容是将过去由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传给嫡长子的情况,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为几部分传给几个儿子,形成直属于中央政权的侯国。作用:使得诸侯王国名义上没有进行任何的削蕃,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导致封国越来越小,权力大大削弱。七、汉代的东宫制度内容:东宫制度:东宫制度就是皇帝预先确定继承人,即预立太子、配备官属的制度。东宫制度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继承原则,二是师保体系,三是东宫属官。了解:东宫官制度的建立,形成了以太子为核心的权力体系。东宫官一般不直接议论朝政,但对太子,以及对他日国政有重大影响。太子即位后,太子官往往以东宫恩而成为重臣。宫廷发生派系纠纷时,东宫官亦常被卷入,甚至成为牺牲品。这种情况使最高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更加复杂八、汉代的政治录用制度汉代的选举制度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察举,二是征辟。 察举:由郡国定期向中央推举人才(每郡岁举一人)以及应中央政府的特殊需要,不定期推举若干专门人才。 1定期:举孝廉:由各个郡国按人口比例每年向朝廷推荐一定数额的孝廉,主要选拔道德质量好的贤士,不过后来还要附加经学和写作方面的考试。2不定期:特科:根据治国需要或皇帝意愿,选拔有相应才干的士人。征辟:指自上而下的选拔。所谓天子的选拔叫做“征”,公卿二千石的选拔叫做“辟汉代察举制度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举士(选拔人才)与举官(提拔官吏)没有分开。而且,选举与考课没有区分。察举的对象既有未入仕者(无官职者),也有入仕者(现任官吏)。选举科目的设置,也是对现任官吏的考课内容。总的来看,考试(考课)是辅助形式,不占主要地位。这说明汉代对选才、任职官吏的考核还未制度化、严格化汉代选举制度的影响:其一,催生了士大夫阶层,为后世提供了一个既负载主流文化,又提供行政人才的群体。 其二,汉代的选举制度,主要是辟除制度,导致了官僚性质的门阀的产生。 (汉代选举制度的运行所产生的这两个副产品,对中国历史后来的社会和制度变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门阀的出现,最直接的后果是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政治做了铺垫。但是士大夫分裂成寒门和士族,寒族仕途无望,转而进入军界,化为军事贵族。军事贵族和门阀两者的斗争最后又导致了门阀贵族的覆灭。) 九:汉代的监察制度帝国时代的监察制度是秦朝创立的。监察制度与行政司法制度、军事制度一样,是支撑皇权的三大支柱之一。这三者恰好构成了皇权之下的结构制衡。皇权之下的权力制衡,是帝国体制的基本原则,而监察制度在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汉代的监察机构是御史台 。官卑而权重,是监察官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监察系统的功能有三:一是维护王朝秩序的稳定运转。二是保障官僚体系对王朝的效忠。三是作为王朝权力结构的制衡因素,这是根本性的功能。十、1东汉末年到三国,贵族与好强充分发展:一、作为传统意识形态的经学的衰落 二、地方豪强与官僚的高度结合 三、农民变成了豪强的依附者 四、政府对豪强贵族的依赖。2十一、九品中正制内容:九品中正制也叫九品官人法,是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这种选官制度,实际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或者说是察举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影响:1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确实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同时也剥夺了州郡长官自辟僚属的权力,将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的权力。2后来仅仅重视门第出身,失去了选拔人才的意义。官吏的选拔权就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情形结果:九品中正制不仅没能实现重整官僚体系、重新确立皇权至上地位的目标,反而成了门阀政治的催化剂士族-士族:是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 士族政治特点: (1)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很重要官职;(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2)经济上:士族通过土地兼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品官占田荫客制为士族制度提供经济保障;)(3)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4)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十二、门阀政治下,西晋西晋之所以大封皇族,主要是想以人为的方式培育起一大批更大的却跟传统士族不同的贵族来,让这些皇族对抗贵族门阀。十三、隋唐的三省六部制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六部:吏、户、礼、兵、邢、工特点:一、在于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把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以掌管国家大政。三分相权,有利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强了皇权;二、平衡君权:皇帝无提议权,只有赞同权。一切皇帝诏令,必经中书门下两省。此对君权有一定的平衡作用。三、集思广益,集体议政,解决互相间之争执,审慎稳重,可收集思广益之效,弥补帝皇才干之不足。意义:1形成严密的官僚体系,提高行政效率,同时集思广益,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2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3最高统治者权力日益膨胀,相权受到牵制,是中朝和大臣的权力分化,不利于统治。十四、隋唐的科举制内容: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意义:积极:1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科举考试打破了士族地主垄断统治权力的局面,相应地扩大了统治基础;科举制便于笼络人心,缓解国内的阶级矛盾,有助于封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2选士与育士相结合,利于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扩大了人们的知识范围,对于扭转封建教育中重文轻武、重经学轻科学的现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3选拔人才较为公正,不同的科目采用不同的方法,为确保考试的公正合理而建立的一系列防范措施。消极:第一,国家只重科举取士,而忽略学校教育。 第二,科举制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评定具有主观性,具有隐性制度。 第三,科举束缚思想,败坏学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PPT.唐代科举制度的评价 :1在整个科举制度的历史上,唐代的科举效果是最好的。 2推行科举制扫荡了自东汉以来门阀世族的势力。 3科举制的推行,还在客观上改变了社会文化面貌。 4科举对中国文化的改造,还体现在乡村社会的文化结构上。 5科举制也对官场风尚的变化有某种影响。15、 宋代外重内轻的政治格局内容:宋是地方空心化形成的朝代。宋代统治者深深忌惮前朝教训,自立国之始,即对地方大举开刀。宋代为防割据,只给地方最低的物资储备量,其余钱粮收入,一概运入中央。而地方军权被完全剥夺,地方权力渐弱,则中央权力渐强,天平已经倒向中央,地方只能一步步走向空心化。 中央与地方的博弈:1、中央对于地方的权力斗争,主要手段便是先缩小地方的行政范围,继而分化地方行政权力。2、在高度中央集权的背景下,地方顺从中央。由于利益的左右,地方对中央也是欺上瞒下,这造成了中央政令在地方的不畅通。3、地方逐渐空虚,而中央集权过重。所以宋以前,政权多亡于地方军阀割据,自宋开始,政权多亡于外族入侵。地方官府与豪强大族的关系:海上贸易与商业富国。 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上形成了众多资本实力雄厚的地方豪强势力。宋代的地方豪强是一个势力强大的特殊群体。1在高度中央集权的宋代,中央是不可能容忍地方上出现对抗势力的,往往采取镇压。但地方官府与豪强了有勾结,有摩擦,也有镇压。2、鼓励经商与打击走私3、官府与私贩斗争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最极端的产物武装走私 中央与地方的利益格局 1分税制的利益格局,国家对地方放权让利的财政包干制 2 分税制改革的具体内容 :A“分权”定支出,是划分、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相应确定财政支出范围。B“分税”定收入,是按税种划分各自的财政收入范围,将全部税收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以及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C“分机构”建体系,是将原一套税务机构分设为国税、地税两套税务机构,分别负责征收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地方财税工作体系。3分税制对地方利益的影响 1)经营城市“找补”钱袋子2)跑部前进与驻京办十六、明朝的检查制度监察系统组织严密1、中央监察系统:设立都察院。2、地方监察系统:最高-提刑按察使司;道按察分司。巡抚和总督制度:中央政府派员协调处理地方事务。 3、厂卫系统:明朝的厂包括有东厂、西厂和内行厂,为宦官机构。4特务系统,锦衣卫。监察系统运行的独立性:厂、卫是皇帝的私人警察部队;都察院的都御史和十三道监察御史直接对皇帝负责。都察院不受六部节制。道监察御史也只对皇帝负责。监察官员选拔严格,系统内部重赏重罚 :明朝监察官员“秩卑、位尊、权重、厚赏”的特点。监督方式多样性:巡警式监督:监察对象和内容来看,遣使巡行的对象是地方官吏的贪赃枉法、欺压百姓、行政不作为等违法乱纪行为。火警式监督明朝监督体系的缺陷:其一,监督机构不能有效地约束皇权其二、 监察机构容易异化为政治暴力的工具:利用监察权力清除政治异己、党争与倾轧。其三、监察官员整体的堕落、权力大、责任重、待遇低17、 明朝的内阁形成:(1)从四辅官到殿阁学士:有了内阁的眉目。2)殿阁学士有了办公处:实际上成为最核心的智囊团,内阁的雏形已经具备了。3)内阁制度的最后形成:票拟权的出现,使得内阁实际上掌握了朝政的处理大权。明代内阁的特点:1)明代的内阁,对宰相体制的部分恢复,或者说一种替代补偿机制。2)编制上一直是临时的,入阁只是一种兼差。3)六部作为执行机关,在体制上并不隶属内阁,内阁领导它们没有法理上的依据。4)内阁的作用往往受皇帝个人性格与气质的影响十八、清朝的中枢决策努尔哈赤:旗主决策。皇太极: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设置内三院,入关后改为内阁,后由翰林组成的南书房成为议政中心。雍正:军机处。清朝的政治格局:一是满重汉轻,二是内重外轻。太平天国后改变。中兴时期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实施西式工业化的运动,是一场维护封建皇权前提下由上到下的改良运动。1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军事近代化,办水师学堂,建立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2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兴办工业,用新式管理方法。3开启了教育的近代化4引进了许多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5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十九、清朝的新政内容:不同的阶级代表 一派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要代表中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另一派是立宪派,由官僚、地主和商人转化而来的乡绅知识分子所组成。立宪派对革命的贡献:1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暴露后,一部分立宪派倾向革命,有利于革命形势的发展;立宪派领导的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斗争,为武昌起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2武昌起义后,立宪派策动南方各省独立,使清朝统治土崩瓦解,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帝国主义被迫“中立”。3立宪派促使湖北军政府参加南北和谈,推进了国内统一。二十、民国时期的政党政治民国政党的特点:1党员成分多样、活动纷乱、跨党严重2党纲内容空洞、含义模糊、彼此雷同3多数政党没有基层组织4严重脱离民众,甚至脱离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5政党成员精英化袁世凯“以党制党”与“政党政治”的夭折。 袁世凯采取“以党制党”的策略,在利用政党的过程中打击政党 1暗杀国民党领导人宋教仁2出动便衣警察组成的“公民团”胁迫国会议员选举自己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 3解散国民党与国会民国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第一,民初中国不具备实行政党政治的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 第二,民初中国社会缺乏实行政党政治的政治文化和心理基础。 第三,缺乏有效的政治组织第四,政治制度不能容纳社会势力的冲突 民国政党政治对中国政党政治的影响民国政党政治的转型,从两党制到一党专政;暴力斗争代替自由竞争; 枪杆子里出政权,以党治国与以党代政,党内集权二十一:乡村治理:一、乡村的地位:1、乡村是国家的细胞2、是王权巩固的基础3、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 二、乡村治理模式: 官民共治、“王权”和“族权”的结合 、国家权力不轻易下沉到乡村、国家利用民间力量管理乡村三、乡村治理目标:1摄取乡村资源,征收赋税、摊派徭役、管理户籍2教化民众 3降低治理成本四、乡理制度:乡里制度的构成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 。什主十家,设什长、伍长各负其责;百家为一里,设里魁;十里为一亭,设亭长;十亭为一乡,乡置三老,即有秩、啬夫、游徼,另设乡佐,协助收税乡里制度的职能: 一是利用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国家管网集团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备考试题(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福建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备考试题(浓缩500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6国家管网集团校园招聘(河北招17人)考试参考试题(浓缩500题)带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2025国网天津市电力校园招聘(提前批)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培优)
- 2026国网山西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约450人)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6国家管网集团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及参考答案详解(研优卷)
- 2026国网云南省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约450人)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6国网宁夏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约450人)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基础+提升)
- 国家管网集团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东部原油储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及参考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电脑知识培训课件
- 轻医美针剂培训课件
- 起重吊装、常用吊具简易计算
- 压缩机的检修与维护课件
- 植物的组织和器官
- 山东省济宁汶上县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GB/T 40338-2021金属和合金的腐蚀铝合金剥落腐蚀试验
- GB/T 20882.2-2021淀粉糖质量要求第2部分:葡萄糖浆(粉)
- 总账会计绩效考核表
-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省赛一等奖
- 树立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教育模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