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文坛概观.doc_第1页
20世纪中国文坛概观.doc_第2页
20世纪中国文坛概观.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民族的觉醒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参加五四运动的作家有钱穆、罗家伦、林语堂、傅斯年、马相伯、严复、康有为、蔡元培、章炳麟、梁启超、林长民、王国维、陈独秀、李叔同、蒋梦麟、茅盾、沈从文、章士、沈尹默、胡适、郭沫若、叶公超、台静农、周作人、梁实秋、朱光潜、夏丏尊、徐悲鸿、郁达夫、张元济、老舍、李大钊、赵元任、梁漱溟、冯友兰、林徽音等。五四运动有以下五个特点: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第四,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五,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开始的标志。五四运动为何会发生,其产生原因也是有依据可循的。新思想的传播与社团的发展,以北京大学为首的高等教育发展,民国初年以来的反日以及国耻情绪,一次大战期间工商阶层的发展等等都是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谈到五四运动就不得不谈到五四文学,归纳其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1)思想观念的现代性: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五四文学最突出的转变。五四文学用新文化的人生观念感受、理解和思考人生问题,提倡自由的人生、个性的人生、进化的人生。新文化的价值观念就是个性主义、人道主义、平民主义和科学精神。如鲁迅对“吃人”问题的发现和对“改造国民性”主题的强调,乡土文学对农民悲惨命运和愚昧精神状态的表现,郭沫若对自我形象和个性解放要求的极度张扬,郁达夫对人的感性欲求和精神苦闷的倾诉要求等。(2)情感体验的现代性:五四文学在情感体验上的现代性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对群体性情感的淡化和对个体性情感的强调;二是对规范化情感的否定和对自然化情感的推崇。(3)思维和想象方式的现代性:五四文学在思维和想象方式方面的变化,主要是强调主、客二元分离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思维的特点。这表现为如下几点:突出主体的地位和自我的形象,显示出思维和想象方式的个性化特点,如鲁迅小说、郭沫若诗歌、郁达夫散文的构思与写作特点。(4)艺术形式的现代性:五四文学在艺术形式方面的变化,总的特点是自由化表达原则对程式化表达原则的取代。(5)语言系统的现代性:五四文学在语言系统方面的变化,总体上是用白话语言系统取代了文言语言系统,确立了现代文学语言书面语。 同时五四文学革命的意义有:一、彻底批判和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二、始终贯穿和体现了提倡民主和科学,倡导个性解放并积极探索社会解放道路的启蒙思想主题。三、以劳动者和新型知识分子等形象替代了旧文学的主人公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四、文学观念的重大变化和文学语言、文体形式的革新解放,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五、自觉地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学和文化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不脱离传统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在这场革命中,不仅中国的文学有了一次大的变革,外国的文学也涌入了中国的文坛。一方面这些影响丰富了作家和读者的视野,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巨大挑战。作家学会了用不同的角度和眼光来审视.并以一种新的笔触来丰富了文学的广度和深度,并推动了中国文学的转型。五四模式作为台湾新文学运动典范的同时,台湾也透过日文接受日本、西方文学的影响,视野扩大之后,是否还唯五四文学马首是瞻也令人怀疑。西方文学就有一个写个人单枪匹马冒险的这么一个传统,直接就影响了流浪汉小说,或者说影响了旅程小说。当代的小说家,包括说的莫言和其他一些作家,他们也直言不讳地说,他们受了西方文学的影响。“五四”文学审美形式的颠覆性以它在语言上对中国古典文学文言文传统的扭断为最重。一种文学传统以它的语言特色.文学审美形式的颠覆性是对中国传统审美既有秩序的挑战和瓦解,是对中国文学传统表达方式的批判与扬弃。 总结下来“五四”以后的文学创作,随着时代的进展,无论在内容、形式以及创作方法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和发展。特别是其中一些处于无产阶级领导影响下的革命民主主义作家的创作,获得了突出的成就。如鲁迅的呐喊、彷徨,通过一系列典型形象的成功塑造,概括了异常深广的时代历史内容,真实地再现出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在获得无产阶级领导前的极度痛苦,并怀着对未来的信念探索了革命的前途,显示出深刻的革命现实主义的特色。郭沫若的女神,借刘话传说、历史人物及自然形象,以宏大的气魄,奇特的想象,瑰丽的语言,歌唱出彻底叛逆、热望新生的时代声音,成为具有现实基础的革命浪漫主义的作品。“五四”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创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弱点。当时文艺领域内的主要活动力量乃是小资产阶级作家,他们受有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严重羁绊。社会主义理想和新兴阶级的英勇战斗精神虽已在一部分作品中有所表现,而无产阶级文学整个说来尚处于萌生幼芽的阶段。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被作为口号提出而且形成运动,这是第一次国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