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 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 1课程回顾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技术 工程分析 环境因素识别以下章节是各个单因素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基本概念 1 大气污染大气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化学 物理 生物或者放射性方面的特性改变 从而影响大气的有效利用 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 造成大气质量恶化的现象 2 大气污染物源一个能够释放污染物到大气中的装置 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设施或者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建筑构造 大气污染源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分为 点源 通过某种装置集中排放的固定点状源 如烟囱 集气筒等 线源 污染物呈线状排放或者由移动源构成线状排放的源 如城市道路的机动车排放源等 面源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 以低矮密集的方式自地面或近地面的高度排放污染物的源 如工艺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 储存堆 渣场等排放源 体源 由源本身或附近建筑物的空气动力学作用使污染物呈一定体积向大气排放的源 如焦炉炉体 屋顶天窗等 3 大气污染物 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称为大气污染物 分类1 常规污染物 SO2 TSP PM10 NO2 CO 特征污染物分类2 气态污染物 颗粒污染物 4 环境空气敏感区 指评价范围按GB3095规定的一类功能区的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功能区中的居民区 文化区等人群较为集中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以及对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敏感的区域 5 简单地形 距污染源中心5km内的地形高度 不含建筑物 低于排气筒高度时 定义为简单地形 6 复杂地形 距污染源中心5km内的地形高度 不含建筑物 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 定义为复杂地形 3 2 1工作程序p47 p47图3 2所示工作程序分为 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报告书编写阶段请在图3 2中标示每项工作属于那一阶段的工作 3 2 2工作内容 1 罗列项目中可能影响大气环境的污染因子p48表3 1所示2 评价因子筛选 等标排放量较大的特征污染物 已经造成评价区内严重污染的污染物 3 评价工作的等级划分 划分依据 评价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周边地形的复杂程度 当地应执行的环境标准评价等级 一 二 三级 1 计算某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Pi 计算公式p48 Pi Qi Ci 109Pi 等标排放量 Qi 单位时间排放量Ci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级 2 根据Pi计算结果 取最大值并对照表3 2确定工作级别 评价工作等级确定应符合的其他规定 1 多源排放同一污染物 取评价等级最高者作为项目的评价等级 2 高能耗多源项目 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 3 改 扩建项目建成后全厂污染物明显减少的 可低于一级 4 评价范围内有一类功能区 主要评价因子接近超标 污染物危害大 不低于二级 5 城市快速路 主干路等城市道路项目 不低于二级 6 公路 铁路 按照集中式排放源 服务区 车站等大气污染源 排放的污染物评定等级 7 根据项目情况 评价范围敏感区分布情况 当地大气污染程度 对等级进行调整 3 评价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一类区 执行一级标准 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 二类区 执行二级标准 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 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 文化区 一般工业区和农业区 三类区 执行三级标准 特殊工业区 常见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要记住的 SO2二级标准小时平均浓度 0 50NO2二级标准小时平均浓度 0 24PM10二级标准日平均浓度 0 15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三项指标 1 通过排气筒排放废气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2 通过排气筒排放废气 按排气筒高度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3 以无组织方式排放废气 规定无组织排放的监控点及相应的监控浓度限值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排气筒高度及排放速率1 排气筒高度应高出周围200m半径范围的建筑5m以上 不能达到要求的 按其高度对应的表列排放速率标准值严格50 执行 2 两个排放相同污染物的排气筒 若其距离小于两个排气筒的几何高度之和 应合并为一根等效排气筒 3 若某排气筒的高度处于本标准列出的两个值之间 则执行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以内插法计算 当某排气筒的高度大于或小于本标准列出的最大或最小值时 以外推法计算其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4 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不低于15m 若新污染源的排气筒必须低于15m 其排放速率标准值按外推法计算结果再严格50 执行 5 新污染源的无组织排放从严控制 一般情况下不应有无组织排放的存在 无法避免的无组织排放应达到规定的标准值 6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为保护人类健康 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 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 4 确定评价区域 污染源为中心 主导风为主轴的正方形或矩形为评价区 P49 评价范围的选取如表3 3所示p50 技术导则 1 以排放源为中心 以D10 为半径的圆或者以2 D10 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 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25km的矩形区域 2 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小于3km 3 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 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的范围 D10 定义 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到标准限值10 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 5 污染源调查 一 二级评价 1 分析项目所有污染源 对于改 扩建项目应包括新 老污染源 2 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 已批未建项目等污染源 3 若有区域替代方案的 还应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拟替代的污染源 三级评价 只调查分析项目污染源 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 1 新建项目污染源调查 利用类比调查 物料衡算或设计资料确定 2 评价范围在建 未建项目污染源调查 利用已批准环评报告的核定的数据 3 改 扩建项目污染源调查 利用已有有效数据或进行实测 4 分期实施的工程项目污染源调查 利用前期工程最近5年内的验收监测资料 年度例行监测资料或进行实测 5 评价范围内拟替代的污染源调查 参考项目的污染源调查方法 点源调查内容 1 排气筒参数 底部中心坐标 底部海拔高度 几何高度 出口内径 2 烟气参数 出口速度 烟气温度3 污染物 排放速率 排放工况 年排放小时数4 毒性较大的污染物 非正常排放量 排放工况 年排放小时数 面源调查内容 1 面源参数 起始点坐标 海拔高度 初始排放高度2 污染物 排放速率 排放工况 年排放小时数3 矩形面源 起始点坐标 面源长度和宽度 于正北方向的逆时针夹角 4 多边形面源 顶点数和边数 各顶点坐标5 近圆形面源 中心点坐标 近圆形半径 近圆形顶点数和边数 体源调查内容 1 体源参数 中心点坐标 海拔高度 体源高度 体源边长2 污染物 排放速率 排放工况 年排放小时数3 特殊参数 初始横向扩散参数 初始垂直扩散参数 线源调查内容 1 线源参数 几何尺寸 分段坐标 线源距地面高度 道路宽度 街道街谷宽度2 污染物 各种车型的污染物排放速率 平均车速 各时段车流量 车型比例 6 资料收集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资料来源1 收集评价范围内以及邻近评价范围内各例行空气质量监测点的近三年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 2 收集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历史监测资料 3 进行现场监测 现有监测资料的分析内容1 对照各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 分析其长期浓度和短期浓度的达标情况 2 若监测结果出现超标 需要分析其超标率 最大超标倍数和超标原因 3 分析评价范围内污染水平和变化趋势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步骤 1 确定预测因子 前提 要有对应环境质量标准2 确定预测范围 规则 预测范围覆盖评价范围 取东西向为x轴 南北向为y轴 项目位于预测范围的中心区域 3 确定计算点 三类 环境敏感区 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和区域最大地面落地浓度点4 确定污染源计算清单 污染源调查内容同 5 确定气象条件 规则 计算小时 日 平均浓度采用长期气象条件进行逐时或逐次 逐日 计算 并选择针对所有计算点污染最严重的小时 日 气象条件和对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影响最大的若干个小时 日 气象条件作为典型小时 日 气象条件 6 确定地形数据7 确定预测内容和设定预测情景8 选择预测模式9 确定模式中的相关参数10 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经常是考点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建议 1 项目选址及总图布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2 污染源的排放强度和排放方式 3 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4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设置 5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落实情况 6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等效排气筒有关参数计算 1 等效排气筒污染物排放速率按下式计算Q Q1 Q2 1 Q 等效排气筒某污染物排放速率 Q1 Q2 排气筒1和排气筒2的某污染物排放速率 2 等效排气筒高度按下式计算 h 等效排气筒高度 h1 h2 排气筒1和排气筒2的高度 2 例题 已知排气筒1高度 m 15 排气筒2高度 m 20排气筒1排放量 kg h 6 7排气筒2排放量 kg h 3 9两气筒间距 m 30求 等效排气筒污染物排放速率和高度 Q Q1 Q2 1 排气筒1排放量 kg h 6 7排气筒2排放量 kg h 3 9等效气筒排放速率 kg h 10 6 排气筒1高度 m 15 排气筒2高度 m 20 等效排气筒高度H等效气筒高度 m 17 8 2 第三节开发行为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识别 一 大气环境影响的类型识别大气环境影响的类型大致可划分 1 按影响时段划分通常以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来划分 1 建设阶段影响 指建设项目在施工期间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 2 运行阶段影响 指建设项目投产运行和使用期间产生的影响 3 服务期满后的影响 指建设项目使用寿命期结束后仍继续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 2 按影响方式划分 1 直接影响 污染物通过大气环境产生的直接因果关系 2 间接影响 污染物通过大气环境产生的间接因果关系 二 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识别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随建设类型 性质和规模而变化 不同生产性质的工业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存在差异 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的工业部门主要包括能源工业 交通运输业 钢铁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化学工业 石油化学工业 制浆和造纸工业等 1 交通运输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识别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包括高速公路 隧道 高架快速道路 机场 航道 港口 码头的建设等 其中对大气产生影响比较显著的有高速公路建设 城市高架快速路的建设和机场建设 在识别交通运输业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要注意几个特殊性 1 汽车尾气污染的特殊性 汽车排气量虽小 但汽车数量多 尾气成分复杂 2 汽车尾气排气口高度接近与人的呼吸高度 在一定范围内 污染物的地面浓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 汽车的体积小 流动性大 汽车尾气污染具有流动性 不确定性 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可分为建设阶段与建成阶段 建设期间 大量的土地裸露 并且由于车辆的运输与开挖引起很大的扰动 车辆的尾气排放和地面扬尘是主要影响因素 公路建成阶段 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 机动车辆往复行驶 排放废气 公路成为对大气环境影响的线污染源 2 能源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影响的识别对大气环境有影响的能源建设项目主要包括煤 石油 天然气等开发利用 火力发电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识别 火力发电厂建成后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煤炭燃烧后的排放 因此 煤炭的种类和排放的条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产生非常大的作用 不同的排放方式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也产生作用 1 排放量都大 以120 104kW的发电机组为例 锅炉蒸发量为4000t h 耗煤量为660t h 若煤的含硫量0 49 则排二氧化硫约为5 3t h 2 一般都以高架点源的形式排放污染物 为提高扩散能力 根据发电容量和当地的地质和气象条件烟囱高度从60m到240m 3 影响范围大 由于高架点源排放 虽然污染物被稀释扩散 但影响的范围大 有时会造成跨区域的影响 如酸雨的形成及其造成的影响 大气污染型建设项目评价要点 1 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烟尘 燃料炉灰堆放产生的二次扬尘 2 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1 评价因子筛选 火电厂项目大气环境影响主要的评价因子包括 SO2 NO2 颗粒物等 2 评价工作等级经过对建设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 选择1 3个主要污染物 计算其等标排放量P Qi Ci根据Pi的值查表p49 确定工作等级 3 评价范围对于一 二 三级评价项目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 一般分别不应小于16 20km 10 14km 4 6km 平原取上限 复杂地形取下限 复杂地形系指 山区 丘陵 沿海 大中城市的城区等 对于少数等标排放量较大的一 二级项目 评价范围应适当扩大 3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 1 污染因子筛选首先应选择等标排放量较大的污染物为主要污染因子 其次 还应考虑在评价区内已造成严重的污染物 污染源调查中的污染因子数一般不宜多于5个 2 调查的对象与内容一 二级评价项目 应包括似建项目污染源 对改扩建工程应包括新 老污染源 及评价区内工业和民用污染源 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拟建项目工业污染源 3 现状监测方案 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原则环境功能区为主 兼顾均布性的原则布点 一级评价 监测点不应少于10个 二级项目不少于6个 三级评价 如果评价区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监测 否则可布置1 3个点进行监测 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制度要求一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二期 夏季 冬季 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 必要时也应作二期 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每期监测时间一级评价项目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 每天不少于6次 二 三级评价项目 全期至少监测5天 每天至少4次 4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选择与应用预测模式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是正确推断各种条件下污染物浓度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 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2 预测时段工况选择 正常工况 非正常工况 事故排放 影响时段 建设期 运行期 3 预测内容应包括 小时平均和日平均的最大地面浓度和位置 不利气相条件下 评价区域内的浓度分布图及其出现的频率 评价区域季 期 年长期平均浓度分布图 一级评价除上述内容外 还应预测可能发生的非正确排放条件下的前述预测内容和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预测内容 4 生态影响火电项目冷却水系统可能引起环境的热效应 化石燃料电站和核电站的热效率分别在40 和30 60 70 的余热随冷却水排入水体 造成排放口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 耐温动植物旺盛 不耐温动植物受抑制 导致种群结构的改变 5 环保措施分析 火电厂项目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烟尘 烟 粉尘 的控制方法 火电厂除尘方式有电除尘 布袋除尘 脱硫方法 湿法石灰石 石膏法 半干法 其他 氮氧化物去除方法 低氮燃烧及脱氮 二次扬尘 无组织排放 喷淋 除尘 贮煤方式 贮灰方式 灰场 污水采用分散 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 油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 煤场酸碱废水可用絮凝中和或其方式进行处理 脱硫废水处理复杂 需专门处理 6 注意的问题 1 污染源分析中 以新代老 三本帐 一定要分析清楚 技改扩建完成后的排放量 技改扩建前的排放量 技改扩建项目排放量 ing 以新代老 削减量 2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为城镇居住区 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 文化区 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 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 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 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 4 常规大气污染因子的浓度限值1小时平均浓度二级标准浓度限值 二氧化硫0 5mg m3 二氧化氮0 12mg m3 日平均浓度二级标准浓度限值 TSP0 3mg m3 可吸入颗粒物0 15mg m3 5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 1996 排放速率标准分级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现有污染源分一 二 三级 新污染源分为二 三级 污染源所在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类别 执行相应级别的排放速率标准 即 位于一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一级标准 一类区禁止新 扩建污染源 一类区现有污染改建执行现有污染源的一级标准 位于二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二级标准 位于三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三级标准 排气筒高度除须遵守表列排放速率标准值外 还应高出周围200m半径范围的建筑5m以上 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不应低于15m 若新污染源的排气筒必须低于15m时 案例 火电 江苏徐州某发电厂一期工程 与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与地方规划相符工程选用主体工艺及设备属于国家鼓励类 符合相关产业政策要求配套建设环保设施符合相关技术政策要求另外火电厂建设项目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极大 在进行政策分析时 还要考虑到与当地水资源规划的相符性 项目分析项目污染的特点 此类项目可能的污染因素主要包括燃煤产生的废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燃煤产生的大量粉煤灰废物对周围地表水 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噪声对周围敏感区和敏感点的影响 电站温排水对接纳水体水质的影响 尤其是采用直流冷却工艺电厂 对于火电厂类建设项目 应详细说明燃料的来源 特征 运输 贮存等内容 应清楚交代用水来源 并分析水资源供给的保证性 并交代清楚是否取得用水许可应有全厂硫平衡和水平衡源强统计应加强对煤尘和烟尘无组织排放的分析项目建设在较敏感的地区时 应提供多个厂址比选 从环境角度对厂址选择可行性进行分析清洁生产分析时 应重点关注工艺先进性 能耗指标和水资源利用指标 常用指标为发电标煤耗 污染物排放指标 用水量与排水量 废水重复利用率 循环水率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热效率 热电比等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大气方面应详细调查气象资料 结合确定大气可能影响到的地区 敏感区 点 了解评价区和这些敏感点的大气质量现状 主要考虑的因子为SO2 NO2 总悬浮颗粒物 TSP 和可吸入颗粒物 PM10 并分析超标原因 因火电厂排放物中涉及到国家总量控制因子 通常应进行区域环境容量分析 即应对调查了解或核算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大气环境容量 固体废物方面 应详细说明灰场的地理位置 地质特征 与周围敏感区 点和保护目标的空间位置关系 其它环境要素尤其是地下水资源的关系 噪声现状调查的重点是确定评价区内的敏感区和点 并说明它们与建设项目厂址的空间关系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大气影响评价因子 SO2 NO2 总悬浮颗粒物 TSP 可吸入颗粒物PM10水环境评价因子 温度 悬浮物 SS 化学需氧量 COD 等评价重点 废气排放 噪声 灰场环境影响 温排水影响 环境影响预测 废气排放对下风向敏感点空气质量的影响 包括小时浓度 日平均浓度和年平均浓度 还应包括不同稳定度下最大轴线浓度预测 并对烟囱高度合理性进行论证 应对非正常工况下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 灰场环境影响预测 风险评价分析等 环保措施分析考察SO2 NO2控制措施的技术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聚合物锂电池项目创业计划书
- 2025年神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报告(供应商版)
- 2025年车位交易的合同范本
- 房屋共有人协议书
- 暖气改造协议书
- 中国花园用水计时器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初三乐理考试题及答案
- 蒸汽管网可行性研究报告
- 宠物美容高级考试题及答案
- 城阳保安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浙江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详解
- 10.《牛郎织女》(一) 课件 2025-2026学年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 建筑企业税务培训
- CNAS授权签字人培训课件
- 培训学校续费培训
- 风险平价策略与资产配置效率
- 2025中新社(北京)国际传播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招聘6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老年医学相关培训课件
- 患者烫伤的应急预案演练脚本(2篇)
- 中康科技腾讯健康:2024年消费者健康洞察呼吸系列报告-鼻炎鼻窦炎篇预览版
- 新编大学英语(第四版)视听说教程4(智慧版)课件 B4U3 The muse within musi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