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全国电电力行力行业业 300MW 火火电电机机组组集控集控值值班班员员 技能技能竞赛实际竞赛实际操作操作题汇总题汇总 二二00一年一年 考题考题A 引风机喘振引风机喘振 100 编号考核内容标准分实际得分评定参考标准 1 事故现象 1 1A 引风机系统故障报警 1 2A 引风机电流摆动 1 3A 引风机出入口烟压及炉膛压力 波动 1 415 秒钟后 A 引风机跳闸 1 5炉膛压力上升 1 6氧量减小 1 7汽温 汽压下降 2 处理步骤及考核标准 2 1发现引风机 A 喘振 10 未判断出 扣 10 分 未及时判断出 该风机跳闸后 扣 5 分 2 2手动减小引风机 A 的动叶开度 5 未作该操作 扣 5 分 将自动切为手动 只扣 2 分 2 3引风机 A 跳闸后 检查关闭该风 机的出口风门和动叶 10未关闭动叶扣 5 分 未关闭出口挡板扣 5 分 2 4机组进行降负荷处理5未进行降负荷处理扣 5 分 2 5减燃料 减风量 维持好炉膛的 压力和氧量 有条件开大 B 引风 机动叶开度 15 炉膛压力 150Pa 扣 5 分 炉膛压力50Pa 扣 5 分 炉膛压力 1000Pa 扣 15 分 2 6维持好氧量 10 故障开始 1 分钟后 氧量10 扣 8 分 氧量 8 扣 5 分 氧量 7 扣 3 分 氧量 6 扣 1 分 氧量 1 扣 8 分 氧量 1 5 扣 5 分 氧量 2 扣 2 分 2 7尽可能维持过热汽温的正常 10 过热汽温 525 扣 1 分 过热汽温 520 扣 2 分 过热汽温 515 扣 3 分 过热汽温 510 扣 4 分 过热汽温 505 扣 5 分 过热汽温 500 扣 6 分 过热汽温 495 扣 7 分 过热汽温 490 扣 8 分 过热汽温 485 扣 9 分 过热汽温545 扣 2 分 过热汽温 548 扣 3 分 过热汽温 550 扣 4 分 过热汽温 553 扣 5 分 过热汽温 555 扣 6 分 过热汽温 560 扣 8 分 过热汽温 565 扣 10 分 2 8尽可能维持再热汽温的正常 10 再热汽温 520 扣 1 分 再热汽温 515 扣 2 分 再热汽温 510 扣 3 分 再热汽温 505 扣 4 分 再热汽温 500 扣 5 分 再热汽温 495 扣 6 分 再热汽温 490 扣 7 分 再热汽温 485 扣 8 分 再热汽温 480 扣 9 分 再热汽温545 扣 2 分 再热汽温 548 扣 3 分 再热汽温 550 扣 4 分 再热汽温 553 扣 5 分 再热汽温 555 扣 6 分 再热汽温 560 扣 8 分 再热汽温 565 扣 10 分 2 9根据单台引风机的出力情况带负 荷 5负荷50mm 扣 5 分水位 150mm 扣 10 分 水位 50mm 扣 5 分水位50mm 扣 5 分水位 150mm 扣 10 分 水位 50mm 扣 5 分水位0 2kPa 扣 1 分 炉膛压力 0 3kPa 扣 2 分 炉膛压力 0 4kPa 扣 3 分 炉膛压力 0 5kPa 扣 5 分 炉膛压力 0 6kPa 扣 10 分 炉膛压力 0 2kPa 扣 1 分 炉膛压力 0 3kPa 扣 2 分 炉膛压力 0 4kPa 扣 3 分 炉膛压力 0 5kPa 扣 5 分 炉膛压力 0 6kPa 扣 10 分 2 6维持氧量10氧量 3 扣 1 分 氧量 2 5 扣 2 分 氧量 2 扣 5 分 氧量6 5 扣 1 分 氧量 7 扣 2 分 氧量 7 5 扣 3 分 氧量 8 扣 5 分 氧量 8 5 扣 10 分 2 7维持过热汽温的正常 10 过热汽温 530 扣 1 分 过热汽温 525 扣 2 分 过热汽温 520 扣 3 分 过热汽温 515 扣 4 分 过热汽温 510 扣 5 分 过热汽温 505 扣 6 分 过热汽温 500 扣 7 分 过热汽温 495 扣 8 分 过热汽温 490 扣 9 分 过热汽温545 扣 2 分 过热汽温 548 扣 3 分 过热汽温 550 扣 4 分 过热汽温 553 扣 5 分 过热汽温 555 扣 6 分 过热汽温 560 扣 8 分 过热汽温 565 扣 10 分 2 8维持再热汽温的正常 10 再热汽温 525 扣 1 分 再热汽温 520 扣 1 分 再热汽温 515 扣 2 分 再热汽温 510 扣 3 分 再热汽温 505 扣 4 分 再热汽温 500 扣 5 分 再热汽温 495 扣 6 分 再热汽温 490 扣 7 分 再热汽温 485 扣 8 分 再热汽温 480 扣 9 分 再热汽温545 扣 2 分 再热汽温 548 扣 3 分 再热汽温 550 扣 4 分 再热汽温 553 扣 5 分 再热汽温 555 扣 6 分 再热汽温 560 扣 8 分 再热汽温 565 扣 10 分 2 9根据运行情况 申请停炉15未申请停炉 扣 10 分 按紧急停炉处理 扣 15 分 2 10在接到停炉命令前 维持锅炉的 运行5 负荷 200MW 扣 1 分 负荷 190MW 扣 2 分 负荷 180MW 扣 3 分 负荷 170MW 扣 4 分 负荷 160MW 扣 5 分 2 11在处理过程中 不应引起 MFT 动 作 引起 MFT 动作 扣 40 分 然后根据灭火后的处理 酌情打分 考题考题小机小机 A A 推力瓦磨损 电泵给水泵接地 联启后 推力瓦磨损 电泵给水泵接地 联启后 编号考核内容标准分实际得分评定参考标准 1 事故现象 1 1小机 A 推力瓦温度升高 1 2小机 A 轴向位移增大 1 3电泵启动后接地保护跳闸 2 处理步骤及考核标准 2 1 在监视机组运行参数时 能及时 发现异常故障象征或事故原因 10 发现时间大于 30 秒扣 2 分 大于 60 秒扣 4 分 大 于 90 秒扣 6 分 大于 120 秒及以上扣 8 分 报警后 发现扣 10 分 2 2做好机组减负荷准备5未准备扣 5 分 2 3启动电泵 发现电泵启动后跳闸5不操作扣 5 分 跳闸后原因不明再抢合扣 5 分 2 4查找电泵跳闸原因5不查找原因扣 5 分 2 5解除电泵备用联锁5不操作扣 5 分 2 6 根据给水能力和汽包水位逐步降 低机组负荷至 50 5 不降负荷扣 5 分 降负荷过程中主汽压力高于 18MPa 扣 2 分 汽包水位低于 200mm 扣 3 分 2 7 检查小机 A 润滑油压力 润滑油 温度 径向轴承温度 振动等参 数 并可设法提高润滑油压力 10 不检查扣 10 分 检查每漏一项 2 分 不提高润滑油 压力可以不扣分 2 8 及时降低小机 A 转速 提高小机 B 转速 5不操作扣 5 分 2 9 小机 A 推力瓦温度达 90 时 手 动遮断小机 10不按要求操作扣 10 分 2 10 检查小机跳闸灯亮 高 低压主 汽门关闭 高 低压调门关闭 转速下降 记录惰走时间 4操作每漏一项扣 1 分 2 11 关闭 A 小机排汽蝶阀 关闭 A 小 机出口电动门和中间抽头门 5不操作扣 5 分 2 12 停用前置泵 A 小机 A 转速到零 停轴封供汽 4未按此要求操作每项扣 2 分 2 13 降负荷过程中 要不断检查机组 运行情况 如油温 振动 轴向 位移 各瓦温度等 4未检查扣 4 分 检查不全面扣 2 分 2 14 降负荷过程中要尽量保持主 再 蒸汽参数正常 如果超限 则应 按参数超限规定处理 5未按要求操作扣 5 分 2 15注意调节除氧器水位正常 4 未检查扣 2 分 水位异常扣 4 分 水位低至给水泵 跳扣 20 分 2 16注意调节凝汽器水位正常 4 未检查扣 2 分 水位异常扣 4 分 水位低至凝泵跳 扣 20 分 2 17 整个操作不应忙乱 不应出现水 位低引起 MFT 动作 10若出现 MFT 动作则扣 10 分 考题考题小机小机 A A 真空系统泄漏 真空泵真空系统泄漏 真空泵 B B 进口气动门进口气动门 16A16A 误关误关 编号考核内容标准分实际得分评定参考标准 1 事故现象 1 1真空下降 光字牌报警 1 2排汽温度升高 1 3凝结水温度上升 1 4相关设备显示变化或报警 1 5负荷降低 2 处理步骤及考核标准 2 1 发现凝汽器真空下降 应该迅速 核对有关表计 确认凝汽器真空 低事故 10 发现时间大于 30 秒扣 2 分 大于 60 秒扣 4 分 大 于 90 秒扣 6 分 大于 120 秒及以上扣 8 分 报警后 发现扣 10 分 2 2做好机组降负荷准备 3未做准备扣 3 分 2 3 立即启动备用真空泵 并检查真 空泵各气动阀的动作情况 发现 真空泵 B 进口气动门 16A 动作不 正常 停止真空泵 B 的运行 10 未及时 报警后 启动扣 5 分 启动后不检查扣 2 分 不停真空泵 B 扣 10 分 2 4 检查影响真空的有关因素 旁路 轴封 循环水 真空泵 给水泵 密封水 凝汽器水位 凝泵 真 空破坏门 小机真空与排汽温度 等 确认 A 小机真空系统泄漏 10 未检查扣 10 分 检查每漏一项扣 2 分 未判断出 A 小机真空系统泄漏扣 5 分 2 5 真空降低减负荷按以下规定执行 真空 kPa 负荷 MW 87 250 86 200 85 150 84 100 83 50 82 0 81 0 80 打闸停机 10按规定操作数据出入较大最多扣 10 分 2 6 启动电动给水泵 注意电流返回 时间 检查泵出口压力 流量等 正常 4未检查泵启动条件扣 2 分 2 7 联系锅炉将 A 小机控制方式切至 小机就地自动方式 开足汽泵 B 或电泵中间抽头门 关闭汽泵 A 出口电动门和中间抽头门 手动 脱扣小机 A 4操作每漏一项扣 1 分 2 8 检查小机 A 跳闸灯亮 高 低压 主汽门关闭 高 低压调门关闭 转速下降 记录惰走时间 3检查每漏一项扣 1 分 2 9关闭小机 A 排汽蝶阀 5未按此要求操作扣 5 分 2 10停用前置泵 A 转速到零 停轴5未按此要求操作每项扣 2 分 封供汽 2 11 真空下降时注意汽轮机旁路工况 禁开旁路 2未检查扣 2 分 2 12 真空下降时 注意低压缸排汽温 度升高情况 当达到 79 4 时 检查低缸喷水自动开启 否则手 动开启喷水旁路门 3未按要求操作扣 3 分 2 13 负荷低于 120MW 停汽泵 B 运行 3未按要求操作扣 3 分 2 14 负荷低于 90MW 轴封供汽切辅 汽 3未按要求操作扣 3 分 2 15 负荷低于 60MW 四抽压力小于 0 147Mpa 时除氧器汽源由四抽切 为辅汽供给 3未按要求操作扣 3 分 2 16 在真空下降过程中 运行人员要 不断检查机组运行情况 如油温 振动 轴向位移 各瓦温度等 5 未检查扣 5 分 检查不全面扣 2 分 安全门动作扣 2 分 2 17 降负荷过程中要尽量保持主 再 蒸汽参数正常 如果超限 则应 按参数超限规定处理 5未按要求操作扣 5 分 2 18注意调节除氧器水位正常 2 未检查扣 2 分 水位异常扣 2 分 水位低至给水泵 跳扣 20 分 2 19注意调节凝汽器水位正常 5 未检查扣 2 分 水位异常扣 5 分 水位低至凝泵跳 扣 20 分 2 20 真空逐渐恢复时 恢复机组正常 运行负荷 5酌情打分 考题考题6kv11 段母线永久性故障 段母线永久性故障 400V11 段段 BZT 故障故障 编号考核内容标准分实际得分评定参考标准 1 事故现象 1 1 611 开关事故跳闸 信号报警 611 开关绿灯闪光 1 26KV11 段母线电压指示为零 1 3高厂变 11 分支电流表指示为零 1 4 611 快切装置闭锁 信号报警 1 5 备用 01 分支过流 信号报警 1 6400V11 段电压表指示为零 2 处理步骤及考核标准 2 1检查 6KV11 段母线电压表指示是 否为零 2 2 2检查高厂变 11 分支电流表指示是 否为零 2 2 3根据现象 准确判断事故 机组 统一进行事故处理 14 2 4复位 611 开关 2 2 5将 备 611 快切联锁 切至 切 除 位置 2 2 6拉开厂 411 开关 4 2 7合备 411 开关 6 2 8复位厂 611 开关 2 2 9将 400V11 段 BZT 切至 切除 位置 2 2 10检查 400V11 段母线电压表指示正 常 1 2 11检查 11 厂变备用电流表指示正常 1 2 12检查保安 11 段母线电压 1 2 13检查保安 13 段母线电压 1 2 14手动启动柴油机 向保安 11 13 段供电 3 2 15复位保 411 开关事故跳闸信号 2 2 16将 保 411 联锁开关 切至 备 用 位置 2 2 17将 保备 411 联锁开关 切至 工作 位置 2 2 18分保备 411 开关 3 2 19检查保 411 开关自投正常 复归 保 411 开关 2 2 20检查保安 11 段电压表指示正常 1 2 21将 保 411 联锁开关 切至 工 作 位置 2 2 22将 保备 411 联锁开关 切至 备用 位置 2 2 23复位保 413 开关事故跳闸信号 2 2 24将 保 413 联锁开关 切至 备 用 位置 2 2 25将 保备 413 联锁开关 切至 工作 位置 2 2 26分保备 413 开关 3 2 27检查保 413 开关自投正常 复归 保 413 开关 2 2 28检查保安 13 段电压表指示正常 1 2 29将 保 413 联锁开关 切至 工 作 位置 2 2 30将 保备 413 联锁开关 切至 备用 位置 2 2 31停柴油机 2 2 32检查保护动作情况 复归保护信 号 1 2 33隔离 6KV11 段母线 清扫母线 排除故障 2 34取下 611 开关的控制 操作熔丝 将其小车拉至 检修 位置 2 2 35取下备 611 开关的控制 操作 熔 丝 将其小车拉至 检修 位置 2 2 36取下 PT 的控制熔丝 将 PT 小车 拉出 2 2 37将 11 低厂变转为检修状态 2 2 38停用 6KV11 段母线上动力 4 2 39取下引风机开关的控制 操作熔 丝 将其小车拉至 检修 位置 1 2 40取下送风机开关的控制 操作熔 丝 将其小车拉至 检修 位置 1 2 41取下一次风机开关的控制操作熔 丝 将其小车拉至 检修 位置 1 2 42取下凝结水泵开关的控制 操作 熔丝 将其小车拉至 检修 位 置 1 2 43取下前置泵开关的控制 操作熔 丝 将其小车拉至 检修 位置 1 2 44取下循泵开关的控制 操作熔丝 将其小车拉至 检修 位置 1 2 45取下磨煤机 A 开关的控制 操作 熔丝 将其小车拉至 检修 位 置 1 2 46取下磨煤机 B 开关的控制 操作 熔丝 将其小车拉至 检修 位 置 1 2 47将 6KV11 段转检修 做好临时安 全措施 2 考题考题励用励用 PT 断线断线 编号考核内容标准分实际得分评定参考标准 1 事故现象 1 1 励用 PT 断线 信号报警 1 290AC 自动切 90DC 3LD 灭 4LD 亮 2 处理步骤及考核标准 2 1检查发电机无功功率是否有变化 10 2 2将 90CS 由 自动 切至 手动 10 2 3就地检查励用 PT 保险情况 15 2 4汇报检查结果 10 2 5将励用 PT 小车拉至 检修 位置 10 2 6更换励用 PT 保险 10 将 90CS 由 手动 切至 试验 10 2 7检查平衡电压表指示是否在零位 若不在零位 则调整 90AC 的输 出 使平衡电压表指示在零位 15 2 8将 90CS 由 试验 切至 自动 10 考题考题A 送风机喘振送风机喘振 100 编号考核内容标准分实际得分评定参考标准 1 事故现象 1 1A 送风机系统故障报警 1 2A 送风机电流摆动 1 3A 送风机出口风压波动 1 415 秒钟后 A 送风机跳闸 1 5炉膛压力降低 1 6氧量减小 2 处理步骤及考核标准 2 1发现送风机 A 喘振10未判断出 扣 10 分 未及时判断出 扣 5 分 2 2手动减小送风机 A 的动叶开度 5 未作该操作 扣 5 分 将自动切为手动 只扣 2 分 2 3送风机 A 跳闸后 检查关闭该风 机的出口风门和动叶 10未关闭动叶扣 5 分未关闭出口挡板扣 5 分 2 4机组进行降负荷处理5未进行降负荷处理扣 5 分 2 5减燃料 减风量 维持好炉膛的 压力和氧量 有条件开大 B 送风 机动叶开度 15 炉膛压力 150Pa 扣 5 分 炉膛压力50Pa 扣 5 分 炉膛压力 1000Pa 扣 15 分 2 6维持好氧量 10 故障开始 1 分钟后 氧量10 扣 8 分 氧量 8 扣 5 分 氧量 7 扣 3 分 氧量 6 扣 1 分 氧量 1 扣 8 分 氧量 1 5 扣 5 分 氧量 2 扣 2 分 2 7尽可能维持过热汽温的正常 10 过热汽温 525 扣 1 分 过热汽温 520 扣 2 分 过热汽温 515 扣 3 分 过热汽温 510 扣 4 分 过热汽温 505 扣 5 分 过热汽温 500 扣 6 分 过热汽温 495 扣 7 分 过热汽温 490 扣 8 分 过热汽温 485 扣 9 分 过热汽温545 扣 2 分 过热汽温 548 扣 3 分 过热汽温 550 扣 4 分 过热汽温 553 扣 5 分 过热汽温 555 扣 6 分 过热汽温 560 扣 8 分 过热汽温 565 扣 10 分 2 8尽可能维持再热汽温的正常 10 再热汽温 520 扣 1 分 再热汽温 515 扣 2 分 再热汽温 510 扣 3 分 再热汽温 505 扣 4 分 再热汽温 500 扣 5 分 再热汽温 495 扣 6 分 再热汽温 490 扣 7 分 再热汽温 485 扣 8 分 再热汽温 480 扣 9 分 再热汽温545 扣 2 分 再热汽温 548 扣 3 分 再热汽温 550 扣 4 分 再热汽温 553 扣 5 分 再热汽温 555 扣 6 分 再热汽温 560 扣 8 分 再热汽温 565 扣 10 分 2 9根据单台送风机的出力情况带负 荷 5负荷50mm 扣 5 分 水位 150mm 扣 10 分 水位 50mm 扣 5 分 水位50mm 扣 5 分 水位 150mm 扣 10 分 水位 50mm 扣 5 分 水位0 2kPa 扣 1 分 炉膛压力 0 3kPa 扣 2 分 炉膛压力 0 4kPa 扣 3 分 炉膛压力 0 5kPa 扣 5 分 炉膛压力 0 6kPa 扣 10 分 炉膛压力 0 2kPa 扣 1 分 炉膛压力 0 3kPa 扣 2 分 炉膛压力 0 4kPa 扣 3 分 炉膛压力 0 5kPa 扣 5 分 炉膛压力 0 6kPa 扣 10 分 2 6维持氧量10氧量 3 扣 1 分 氧量 2 5 扣 2 分 氧量 2 扣 5 分 氧量6 5 扣 1 分 氧量 7 扣 2 分 氧量 7 5 扣 3 分 氧量 8 扣 5 分 氧量 8 5 扣 10 分 2 7维持过热汽温的正常 10 过热汽温 530 扣 1 分 过热汽温 525 扣 2 分 过热汽温 520 扣 3 分 过热汽温 515 扣 4 分 过热汽温 510 扣 5 分 过热汽温 505 扣 6 分 过热汽温 500 扣 7 分 过热 汽温 495 扣 8 分 过热汽温 490 扣 9 分 过热汽温545 扣 2 分 过热汽温 548 扣 3 分 过热汽温 550 扣 4 分 过热汽温 553 扣 5 分 过热汽温 555 扣 6 分 过热汽温 560 扣 8 分 过热汽温 565 扣 10 分 2 8维持再热汽温的正常 10 再热汽温 525 扣 1 分 再热汽温 520 扣 1 分 再热汽温 515 扣 2 分 再热汽温 510 扣 3 分 再热汽温 505 扣 4 分 再热汽温 500 扣 5 分 再热汽温 495 扣 6 分 再热 汽温 490 扣 7 分 再热汽温 485 扣 8 分 再热汽温 480 扣 9 分 再热汽温545 扣 2 分 再热汽温 548 扣 3 分 再热汽温 550 扣 4 分 再热汽温 553 扣 5 分 再热汽温 555 扣 6 分 再热汽温 560 扣 8 分 再热汽温 565 扣 10 分 2 9根据运行情况 申请停炉15未申请停炉 扣 10 分 按紧急停炉处理 扣 15 分 2 10在接到停炉命令前 维持锅炉的 运行5 负荷 200MW 扣 1 分 负荷 190MW 扣 2 分 负荷 180MW 扣 3 分 负荷 170MW 扣 4 分 负荷18mm 发现扣 1 分 1 高加水位 28mm 发现扣 2 分 1 高加水位 38mm 发现扣 3 分 1 高加水位 48mm 发现扣 4 分 1 高加水位 58mm 发现扣 5 分 1 高加水位 68mm 发现扣 6 分 1 高加水位 78mm 发现扣 8 分 1 高加水位 88mm 发现扣 8 分 未发现故障扣 10 分 2 2注意锅炉和发电机的运行情况5未注意扣 5 分 2 3 检查比较给水泵流量与总给水流 量 就地检查 1 高加疏水调整门 10不检查扣 10 分 检查每漏一项 5 分 2 4判断 1 高加正常疏水门误关 10判断不出故障扣 10 分 2 5联系锅炉 停 1 高加汽侧 5未联系扣 5 分 2 6 关闭 1 高加抽汽逆止门和抽汽电 动门 10 未操作每项扣 5 分 用危急疏水门调整水位扣 5 分 2 7 检查机组运行情况 如油温 振 动 轴向位移 各瓦温度等 10未检查扣 10 分 检查不全面扣 2 分 2 8发现主机冷油器 A 泄漏故障 10未发现故障扣 10 分 2 9 切换冷油器 B 运行 隔离冷油器 A 恢复主机油系统压力正常 10操作每漏一项扣 5 分 2 10 检查维持小机运行情况 如油温 油压 振动 轴向位移 各瓦温 度等 5未检查扣 5 分 检查不全面每项扣 2 分 2 11 事故处理过程中要尽量保持主 再蒸汽参数正常 如果超限 则 应按参数超限规定处理 5未按要求操作扣 5 分 2 12注意调节除氧器水位正常 5 未检查扣 2 分 水位异常扣 5 分 水位低至给水泵 跳扣 10 分 2 13注意调节凝汽器水位正常 5 未检查扣 2 分 水位异常扣 5 分 水位低至凝泵跳 扣 10 分 考题考题6kv12 段母线瞬时性故障 段母线瞬时性故障 6KV 厂用厂用 12 段快切装置故障 段快切装置故障 200MW 负荷正常运行方式 负荷正常运行方式 编号考核内容标准分实际得分评定参考标准 1 事故现象 1 1 612 开关事故跳闸 信号报警 612 开关绿灯闪光 1 26KV12 段母线电压指示为零 1 3高厂变 12 分支电流表指示为零 1 4 612 快切装置闭锁 信号报警 1 5 412 开关事故跳闸 信号报警 412 开关绿灯闪光 1 6备 412 开关红灯闪光 2 处理步骤及考核标准 2 1检查 6KV12 段母线电压表指示为 零 2 2 2检查高厂变 12 分支电流表指示为 零 2 2 3根据现象 准确判断事故 机组 统一进行事故处理 12 2 4复位 612 开关 2 2 5将 备 612 快切联锁 切至 切 除 位置 2 2 6将 备 612TK 切至 投入 位 置 2 2 7将 同期装置闭锁开关 STK 切 至 切除 位置 2 2 8将 同期选择开关 1STK 切至 细调 位置 2 2 9合备 612 开关 12 2 10将 同期选择开关 1STK 切至 切除 位置 2 2 11将 同期装置闭锁开关 STK 切 至 投入 位置 2 2 12将 备 612TK 切至 切除 位 置 2 2 13拉开厂 612 开关 2 2 14复归 412 开关 2 2 15复归备 412 开关 2 2 16将 备 400V12 段 BZT 切至2 切除 位置 2 17检查 400V12 段母线电压表指示正 常 2 2 18检查 12 厂变备用电流表指示正常 2 2 19检查保安 12 段母线电压表指示正 常 2 2 20就地检查保护动作情况 复归保 护信号 6 2 21复归快切装置动作信号 4 2 22合厂 612 开关 42 22 2 25 顺序与 2 26 2 32 顺序可以颠倒 2 23合 412 开关 4 2 24将 备 412BZT 切至 投入 位 置 2 2 25拉开备 412 开关 4 2 26将 612TK 切至 投入 位置 2 2 27将 同期选择开关 1STK 切至 细调 位置 2 2 28合 612 开关 4 2 29将 同期选择开关 1STK 切至 切除 位置 2 2 30将 612TK 切至 切除 位置 2 2 31将 备 612 快切联锁 切至 投 入 位置 2 2 32分开备 612 开关 4 考题考题6KV 工作工作 12 段段 PTA 相二次熔丝熔断相二次熔丝熔断 编号考核内容标准分实际得分评定参考标准 1 事故现象 1 1 6KV12 段电压回路断线 信号 报警 1 26KV12 段母线电压异常 2 处理步骤及考核标准 2 1用绝缘检查装置检查母线绝缘情 况 10 2 2根据检查情况判断事故 汇报判 断情况 20 2 3就地检查 6KV12 段 PT 熔丝 10 更换 PT 保险 2 4退出低电压保护压板12需口述 2 5取下 PT 直流保险12 2 7更换 PT 二次保险 12 2 9装上 PT 直流保险 12 2 10投入低电压保护压板 12 考题考题B 送风机电机接地送风机电机接地 编号考核内容标准分实际得分评定参考标准 1 事故现象 1 1B 送风机系统故障报警 1 2B 送风机跳闸 1 3炉膛压力降低 1 4氧量减小 2 处理步骤及考核标准 2 1送风机 B 跳闸后 检查关闭该风 机的出口风门和动叶 10未关闭动叶扣 5 分 未关闭出口挡板扣 5 分 2 2迅速联系其它专业 联系电气专15未联系扣 15 分 业检查风机跳闸原因未要求电气专业查原因扣 10 分 2 3减燃料 减风量 维持好炉膛的 压力和氧量15 炉膛压力 150Pa 扣 5 分 炉膛压力50Pa 扣 5 分 炉膛压力 1000Pa 扣 15 分 2 4维持好氧量 10 故障开始 1 分钟后 氧量10 扣 8 分 氧量 8 扣 5 分 氧量 7 扣 3 分 氧量 6 扣 1 分 氧量 1 扣 8 分 氧量 1 5 扣 5 分 氧量 2 扣 2 分 2 5尽可能维持过热汽温的正常 10 过热汽温 525 扣 1 分 过热汽温 520 扣 2 分 过热汽温 515 扣 3 分 过热汽温 510 扣 4 分 过热汽温 505 扣 5 分 过热汽温 500 扣 6 分 过热汽温 495 扣 7 分 过热 汽温 490 扣 8 分 过热汽温 485 扣 9 分 过热汽温545 扣 2 分 过热汽温 548 扣 3 分 过热汽温 550 扣 4 分 过热汽温 553 扣 5 分 过热汽温 555 扣 6 分 过热汽温 560 扣 8 分 过热汽温 565 扣 10 分 2 6尽可能维持再热汽温的正常 10 再热汽温 520 扣 1 分 再热汽温 515 扣 2 分 再热汽温 510 扣 3 分 再热汽温 505 扣 4 分 再热汽温 500 扣 5 分 再热汽温 495 扣 6 分 再热汽温 490 扣 7 分 再热 汽温 485 扣 8 分 再热汽温 480 扣 9 分 再热汽温545 扣 2 分 再热汽温 548 扣 3 分 再热汽温 550 扣 4 分 再热汽温 553 扣 5 分 再热汽温 555 扣 6 分 再热汽温 560 扣 8 分 再热汽温 565 扣 10 分 2 7根据单台送风机的出力情况带负 荷 5负荷50mm 扣 5 分水位 150mm 扣 10 分 水位 50mm 扣 5 分水位50mm 扣 5 分水位 150mm 扣 10 分 水位 50mm 扣 5 分水位0 2kPa 扣 1 分 炉膛压力 0 3kPa 扣 2 分 炉膛压力 0 4kPa 扣 3 分 炉膛压力 0 5kPa 扣 5 分 炉膛压力 0 6kPa 扣 10 分 炉膛压力 0 2kPa 扣 1 分 炉膛压力 0 3kPa 扣 2 分 炉膛压力 0 4kPa 扣 3 分 炉膛压力 0 5kPa 扣 5 分 炉膛压力 0 6kPa 扣 10 分 2 6维持氧量10氧量 3 扣 1 分 氧量 2 5 扣 2 分 氧量 2 扣 5 分 氧量6 5 扣 1 分 氧量 7 扣 2 分 氧量 7 5 扣 3 分 氧量 8 扣 5 分 氧量 8 5 扣 10 分 2 7维持过热汽温的正常 10 过热汽温 530 扣 1 分 过热汽温 525 扣 2 分 过热汽温 520 扣 3 分 过热汽温 515 扣 4 分 过热汽温 510 扣 5 分 过热汽温 505 扣 6 分 过热汽温 500 扣 7 分 过热 汽温 495 扣 8 分 过热汽温 490 扣 9 分 过热汽温545 扣 2 分 过热汽温 548 扣 3 分 过热汽温 550 扣 4 分 过热汽温 553 扣 5 分 过热汽温 555 扣 6 分 过热汽温 560 扣 8 分 过热汽温 565 扣 10 分 2 8维持再热汽温的正常 10 再热汽温 525 扣 1 分 再热汽温 520 扣 1 分 再热汽温 515 扣 2 分 再热汽温 510 扣 3 分 再热汽温 505 扣 4 分 再热汽温 500 扣 5 分 再热汽温 495 扣 6 分 再热 汽温 490 扣 7 分 再热汽温 485 扣 8 分 再热汽温 480 扣 9 分 再热汽温545 扣 2 分 再热汽温 548 扣 3 分 再热汽温 550 扣 4 分 再热汽温 553 扣 5 分 再热汽温 555 扣 6 分 再热汽温 560 扣 8 分 再热汽温 565 扣 10 分 2 9根据运行情况 申请停炉15未申请停炉 扣 10 分 按紧急停炉处理 扣 15 分 2 10在接到停炉命令前 维持锅炉的 运行5 负荷 200MW 扣 1 分 负荷 190MW 扣 2 分 负荷 180MW 扣 3 分 负荷 170MW 扣 4 分 负荷 160MW 扣 5 分 2 11在处理过程中 不应引起 MFT 动 作 引起 MFT 动作 扣 40 分 然后根据灭火后的处理 酌情打分 考题考题 3 轴承磨损 主机润滑油滤网轴承磨损 主机润滑油滤网 A 堵堵 编号考核内容标准分实际得分评定参考标准 1 事故现象 1 1润滑油压力降低 1 2轴承温度与润滑油回油温度升高 1 3 3 轴承温度和回油温度明显升高 1 4 3 瓦振动明显增大 其它各瓦振 动相应增加 2 处理步骤及考核标准 2 1 在监视机组运行参数时 能及时 发现异常故障象征或事故原因 10 发现时间大于 30 秒扣 2 分 大于 60 秒扣 4 分 大 于 90 秒扣 6 分 大于 120 秒及以上扣 8 分 报警后 发现扣 10 分 2 2做好机组降负荷和停机准备5未做准备扣 5 分 2 3 检查润滑油压力 润滑滑油温度 径向轴承温度 振动 轴向位移 等参数 判断主机润滑油滤网 A 堵和 3 轴承磨损故障 10 不检查扣 10 分 检查每漏一项 2 分 判断不出滤网 堵故障扣 5 分 判断不出 3 轴承磨损故障扣 5 分 2 4切换润滑油滤网 使润滑油压恢10不切换扣 10 分 复正常 2 5 检查机组运行参数 如汽温 汽 压 负荷 真空 高低加水位等 5不检查扣 5 分 检查每漏一项 1 分 2 6 机组降负荷至 250MW 观察是否 有效 减负荷过程中不能使使锅 炉安全门动作 5 不降负荷扣 5 分 汽机原因使安全门动作一次扣 5 分 2 7 试开交 直流润滑油泵 高压密 封备用泵 顶轴油泵 盘车电机 10不操作扣 10 分 每漏一项扣 2 分 2 8 当 3 轴承温度升至 113 且还继 续上升或振动继续上升至跳闸值 时 手动打闸停机 破坏真空紧 急停机 10不操作扣 10 分 不按定值要求操作扣 5 分 2 9 检查 TV1 2 GV1 6 RV1 2 RS V1 2 及各段抽汽逆止门 抽汽 电动门关闭 发电机解列 负荷 到零 转速下降 2不检查扣 2 分 每漏一项扣 0 5 分 最多扣 2 分 2 10 启动高压密封备用泵和交流润滑 油泵 102950rpm 前 不操作扣 10 分 2 11检查疏水门 1 5不检查扣 1 5 分 2 12停真空泵 开启真空破坏门 10不停真空泵扣 5 分 不开真空破坏门扣 5 分 2 13启动电泵 1 5未按要求操作扣 1 5 分 2 14轴封供汽切辅汽 2未按要求操作扣 2 分 2 15除氧器切辅汽 2未按要求操作扣 2 分 2 16记录比较转子惰走时间 2未按要求操作扣 2 分 2 17注意调节除氧器水位正常 2 未检查扣 1 分 水位异常扣 2 分 水位低至给水泵 跳扣 5 分 2 18注意调节凝汽器水位正常 2 未检查扣 1 分 水位异常扣 2 分 水位低至凝泵跳 扣 5 分 考题考题主机真空系统泄漏 真空泵主机真空系统泄漏 真空泵 A A 故障故障 编号考核内容标准分实际得分评定参考标准 1 事故现象 1 1真空下降 光字牌报警 1 2排汽温度升高 1 3凝结水温度上升 1 4相关设备显示变化或报警 1 5负荷降低 2 处理步骤及考核标准 2 1 发现凝汽器真空下降 应该迅速 核对有关表计 确认凝汽器真空 低事故 10 发现时间大于 30 秒扣 2 分 大于 60 秒扣 4 分 大 于 90 秒扣 6 分 大于 120 秒及以上扣 8 分 报警后 发现扣 10 分 2 2做好机组降负荷或停机准备5未做准被扣 5 分 2 3 立即启动备用真空泵 B 并检查 真空泵 B 各气动阀的动作情况 5 未及时 报警后 启动扣 5 分 启动后不检查扣 2 分 2 4 检查影响真空的有关因素 旁路 轴封 循环水 真空泵 给水泵 密封水 凝汽器水位 凝泵 真 空破坏门 小机真空与排汽温度 等 确认主机真空系统泄漏与真 空泵 A 故障 15 未检查扣 10 分 检查每漏一项扣 2 分 未判断出主 机真空系统泄漏扣 5 分 未判断出真空泵 A 故障扣 5 分 2 5停真空泵 A 5未操作扣 5 分 2 6 真空降低减负荷按以下规定执行 真空 kPa 负荷 MW 87 250 10按规定操作数据出入较大最多扣 10 分 86 200 85 150 84 100 83 50 82 0 81 0 80 打闸停机 2 7 真空下降时注意汽轮机旁路工况 禁开旁路 5未检查扣 5 分 2 8 真空下降时 注意低压缸排汽温 度升高情况 当达到 79 4 时 检查低缸喷水自动开启 否则手 动开启喷水旁路门 5未按要求操作扣 5 分 2 9 减负荷至 180MW 启动电动给水 泵运行 停止一台汽泵 5未按要求操作扣 5 分 2 10 减负荷至 120MW 停止另一台汽 泵 5未按要求操作扣 5 分 2 11 负荷低于 90MW 轴封供汽切辅 汽 5未按要求操作扣 5 分 2 12 负荷低于 60MW 四抽压力小于 0 147MPa 时除氧器汽源由四抽切 为辅汽供给 5未按要求操作扣 5 分 2 13 在真空下降过程中 运行人员要 不断检查机组运行情况 如油温 振动 轴向位移 各瓦温度等 5 未检查扣 5 分 检查不全面扣 2 分 安全门动作扣 2 分 2 14 降负荷过程中要尽量保持主 再 蒸汽参数正常 如果超限 则应 按参数超限规定处理 5未按要求操作扣 5 分 2 15注意调节除氧器水位正常 5 未检查扣 2 分 水位异常扣 5 分 水位低至给水泵 跳扣 20 分 2 16注意调节凝汽器水位正常 5 未检查扣 2 分 水位异常扣 5 分 水位低至凝泵跳 扣 20 分 考题考题6kv12 段母线永久性故障 段母线永久性故障 400V12 段段 BZT 故障 故障 200MW 负荷正常运行方式 负荷正常运行方式 编号考核内容标准分实际得分评定参考标准 1 事故现象 1 1 612 开关事故跳闸 信号报警 612 开关绿灯闪光 1 26KV12 段母线电压指示为零 1 3高厂变 12 分支电流表指示为零 1 4 612 快切装置闭锁 信号报警 1 5 备用 02 分支过流 信号报警 1 6400V12 段电压表指示为零 1 712 低厂变电流表指示为零 2 处理步骤及考核标准 2 1检查 6KV12 段母线电压表指示是 否为零 2 2 2检查高厂变 12 分支电流表指示是 否为零 2 2 3根据现象 准确判断事故 机组 统一进行事故处理 16 2 4复位 612 开关 2 2 5将 备 612 快切联锁 切至 切 除 位置 2 2 6拉开厂 412 开关 4 2 7合备 412 开关 6 2 8拉开厂 612 开关 2 2 9将 400V12 段 BZT 切至 切除 位置 2 2 10检查 400V12 段母线电压表指示正 常 1 2 11检查 12 厂变备用电流表指示正常 1 2 12检查保安 12 段母线电压 2 2 13手动启动柴油机 向保安 12 段供 电 4 2 15复位保 412 开关事故跳闸信号 2 2 16将 保 412 联锁开关 切至 备 用 位置 2 2 17将 保备 412 联锁开关 切至 工作 位置 2 2 18分保备 412 开关 4 2 19检查保 412 开关自投正常 复归 保 412 开关 2 2 20检查保安 12 段电压表指示正常 1 2 21将 保 412 联锁开关 切至 工 作 位置 2 2 22将 保备 412 联锁开关 切至 备用 位置 2 2 23停柴油机 2 2 24检查保护动作情况 复归保护信 号 1 2 25隔离 6KV12 段母线 清扫母线 排除故障 3口述 2 26取下 612 开关的控制 操作熔丝 将其小车拉至 检修 位置 3 2 27取下备 612 开关的控制 操作 熔 丝 将其小车拉至 检修 位置 3 2 28取下 PT 的控制熔丝 将 PT 小车 拉出 4 2 29将 12 低厂变转入检修状态 4 2 30停用 6KV12 段母线上动力 4 2 31取下引风机开关的控制 储能电 源熔丝 将其小车拉至 检修 位置 1 2 32取下送风机开关的控制 储能电 源熔丝 将其小车拉至 检修 位置 1 2 33取下一次风机开关的控制 储能 电源熔丝 将其小车拉至 检修 位置 1 2 34取下凝结水泵开关的控制 合闸 电源熔丝 将其小车拉至 检修 位置 1 2 35取下前置泵开关的控制 合闸电 源熔丝 将其小车拉至 检修 位置 1 2 3 6 取下电泵开关的控制 储能电源 熔丝 将其小车拉至 检修 位 置 1 2 37取下循泵开关的控制 储能电源1 熔丝 将其小车拉至 检修 位 置 2 38取下磨煤机 C 开关的控制 合闸 电源熔丝 将其小车拉至 检修 位置 1 2 39取下磨煤机 D 开关的控制 合闸 电源熔丝 将其小车拉至 检修 位置 1 2 4 0 取下磨煤机 E 开关的控制 合闸 电源熔丝 将其小车拉至 检修 位置 1 2 41将 6KV12 段转检修 做好临时安 全措施 3 考题考题发电机仪用发电机仪用 PT 断线断线 编号考核内容标准分实际得分评定参考标准 1 事故现象 1 1 发电机仪用 PT 断线 信号报警 1 2发电机电压指示异常 1 3发电机有功功率指示异常 1 4发电机无功功率指示异常 2 处理步骤及考核标准 2 1根据现象情况判断事故 汇报判 断情况 20 2 2监视机组负荷 20 2 3就地检查发电机仪用 PT 熔丝 15 2 4将 PT 小车拉至 检修 位 15 2 5更换 PT 一次保险 15 2 6将 PT 小车推至 工作 位 15 考题考题给煤机给煤机 B 皮带打滑皮带打滑 编号考核内容标准分实际得分评定参考标准 1 事故现象 1 1负荷 主汽压下降 1 2给煤机 B 电流下降并摆动 1 3氧量增大 1 4B 磨电流减小 1 5B 磨进出口差压减小 1 6B 磨出口粉温上升 2 处理步骤及考核标准 2 1及时发现故障 10 故障加入 1 分钟后 开始扣分 每迟 1 分钟 扣 1 分 2 2做好倒磨准备5未做准备扣 5 分 2 3加大其它磨的出力 停故障制粉 系统 维持好炉膛的压力10 炉膛压力 150Pa 扣 5 分 炉膛压力50Pa 扣 5 分 炉膛压力 1000Pa 扣 10 分 2 4维持好氧量 10 故障开始 1 分钟后 氧量10 扣 8 分 氧量 8 扣 5 分 氧量 7 扣 3 分 氧量 6 扣 1 分 氧量 1 扣 8 分 氧量 1 5 扣 5 分 氧量 2 扣 2 分 2 5尽可能维持过热汽温的正常 10 过热汽温 530 扣 1 分 过热汽温 528 扣 2 分 过热汽温 525 扣 3 分 过热汽温 523 扣 4 分 过热汽温 520 扣 5 分 过热汽温 515 扣 6 分 过热汽温 515 扣 7 分 过热汽温 510 扣 8 分 过热汽温 505 扣 9 分 过热汽温545 扣 2 分 过热汽温 548 扣 3 分 过热汽温 550 扣 5 分 过热汽温 553 扣 7 分 过热汽温 555 扣 8 分 过热汽温 558 扣 9 分 过热汽温 560 扣 10 分 2 9尽可能维持再热汽温的正常 10 再热汽温 530 扣 1 分 再热汽温 528 扣 2 分 再热汽温 525 扣 3 分 再热汽温 523 扣 4 分 再热汽温 520 扣 5 分 再热汽温 518 扣 6 分 再热汽温 515 扣 7 分 再热汽温 510 扣 8 分 再热汽温 505 扣 9 分 再热汽温545 扣 2 分 再热汽温 548 扣 3 分 再热汽温 550 扣 5 分 再热汽温 553 扣 7 分 再热汽温 555 扣 8 分 再热汽温 558 扣 9 分 再热汽温 560 扣 10 分 2 10在启备用磨过程中 维持一定负 荷5 负荷 270MW 扣 1 分 负荷 265MW 扣 2 分 负荷 260MW 扣 3 分 负荷 255MW 扣 4 分 负荷50mm 扣 5 分水位 150mm 扣 10 分 水位 50mm 扣 5 分水位50mm 扣 5 分水位 150mm 扣 10 分 水位 50mm 扣 5 分水位0 2kPa 扣 1 分 炉膛压力 0 3kPa 扣 2 分 炉膛压力 0 4kPa 扣 3 分 炉膛压力 0 5kPa 扣 5 分 炉膛压力 0 6kPa 扣 10 分 炉膛压力 0 2kPa 扣 1 分 炉膛压力 0 3kPa 扣 2 分 炉膛压力 0 4kPa 扣 3 分 炉膛压力 0 5kPa 扣 5 分 炉膛压力 0 6kPa 扣 10 分 2 6维持氧量10氧量 3 扣 1 分 氧量 2 5 扣 2 分 氧量 2 扣 5 分 氧量6 5 扣 1 分 氧量 7 扣 2 分 氧量 7 5 扣 3 分 氧量 8 扣 4 分 氧量 8 5 扣 10 分 2 7维持过热汽温的正常 10 过热汽温 530 扣 1 分 过热汽温 525 扣 2 分 过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说课稿-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中国历史 第二册统编版(五四学制)
- 人教版高中 必修二教学设计1.3 人口的合理容量
- 2025供电合同范本(律师)
- 2025中小学食堂承包合同样本
- 8.3 俄罗斯(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同步教学(湘教版河北专版)
- Unit 5 Fun Clubs Section A 1a~1d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山西公务员真题试卷
- 5.1.1 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 加聚反应(教学设计)高二化学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 机械厂员工奖励申请执行规章
- 印刷厂员工生日补贴管理规定
- 《保密意识培训》课件
- 2025年“物业管理及公共服务”等知识考试题库附完整答案【历年真题】
-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 课件 第1章 劳动和劳动形态
- 生鲜店加盟合同模板
- 电影刮痧课件教学课件
- 游戏厅转让合同范本样本
- DB34∕T 4253-2022 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规程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题
- 预包装食品标签审核表
- 《中国诗词大会》必背经典古诗词100首
- 第5课《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1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中职专用】《哲学与人生》同步课堂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