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盐津县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送审稿)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已经过去的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步入经济社会大跨越、大发展的关键一年。盐津县农业农村工作紧扣年初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奋斗目标,围绕着力打造“实力、活力、魅力”新盐津的总体取向,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落实,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三农”工作亮点纷呈,现汇报于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一)以促农增收为基础,农业生产持续发展1.粮食生产稳步发展。2011年,尽管全县遭遇了严重的干旱及低温冷冻等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困难,但通过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2011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13.3万吨,同比增长5.2%。2.畜牧生产形势喜人。全年生猪出栏51.8万头,同比增长43.4%,家禽出栏116万只,同比增长21.5%,肉类总产量达到3.8577万吨,同比增长25%,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5.01亿元,同比增长25.8%。3.惠农政策如实兑现。2011年,我县继续加大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力度,全年兑现各种惠农补贴资金2712.4万元,同比增长12.6%。4.农机装备不断加强。全县完成农机购置补贴资金80万元,同比增长33.3%,推广耕整地机具(微耕机)355台,组合米机14台,太阳能杀虫灯12台,起垄机6台,水泵3台,喷雾机18台,插秧机20台,废弃物处理设备(沼气车)2台,小型装载机1台,铡草机1台,直接惠及农户450余户,全县农机总动力14.7188万千瓦特,农机总值达7158.51万元。5.农业产业快速发展。一是生猪产业突破性发展。2011年总投资324万元,建成4家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年出栏肥猪2280头。完成猪舍标准化改造1960平方米,建沼气池230立方米,建排污沟2570米。到年末,全县有年出栏肥猪300-499头的规模养殖场22个,出栏500-999头的15个,出栏1000头以上的3个;饲养能繁母猪30头以上的65个,能繁母猪存栏4550头,出售仔猪6万头。二是家禽产业突破性发展。到年末,总投资150万元,全县建立了2个乌骨鸡养殖基地,其中豆沙镇万古村乌骨鸡养殖基地于2011年建成,带动农户120户,建成生物发酵床标准化鸡舍1200平方米,饲养种鸡500只,商品乌骨鸡存栏1万只。去年全县核心种群已达到2.5万只,专业合作社生产商品鸡12万只,全县建成专业孵化户32户,生产销售鸡苗87万羽,带动发展饲养500只以上的专业户385户,全年已销商品鸡25.8万只。三是肉牛产业突破性发展。总投资1183万元,分别在豆沙镇银厂村,庙坝乡红碧村、流场村建立了三个现代肉牛养殖基地。目前3个基地新建和改造牛舍面积2.4万平方米,配套了粪池、过滤池等设施,三个基地共有养殖户228户,其中饲养20头以上的有35户,饲养100头以上的有5户,肉牛存栏达3000头。四是蔬菜产业突破性发展。2011年全县共种植蔬菜15.5万亩,实现产量20万吨,实现产值3000万元。同时为了加快我县蔬菜产业的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去年9月份,总投资1010.2万元,在牛寨乡敦厚村苦竹坝启动了现代蔬菜园区项目建设,计划建成钢架大棚100亩,工厂化育苗中心5亩,节水灌溉面积400亩,土壤改良400亩,耕作道2000米及主要配套工程建设。五是小米辣产业突破性发展。全县共种植小米辣9000亩,建成小米辣地膜覆盖高产示范基地1000亩,美人椒种植示范基地120亩,共产鲜椒315万公斤,实现产值 693万元。六是稻田养鱼产业突破性发展。去年我县共实施稻田养鱼8000亩,投放鱼苗100余万尾,总产量达502吨,总产值502万元,项目主要涉及11村114社2039户6140人。七是其他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其一是蚕桑产业,全县桑园面积1.12万亩,其中新植桑园面积 1000亩,养蚕6350张,共产鲜茧207吨,实现养蚕收入608.6万元;其二是茶叶产业,茶园达8.8万亩,采摘面积8.3万亩,新植优质茶园1000亩,改造低产茶园2000亩,共产干毛茶 2860吨,产值1.06 亿元;其三是油菜产业,种植油菜8万亩,产量达9600吨,产值3840万元;其四是花生产业,开展了8个花生品种展示试验,完成品种展示区5.1亩、核心面积50亩、示范区面积200亩的栽培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其五是魔芋产业,种植魔芋6000亩,产量达7200吨,产值1440万元。(二)以生态盐津为目标,林业项目全面落实1.营林任务基本完成。退耕还林成果巩固计划2万亩,完成造林2万亩;天保工程人工造林1万亩,完成1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完成1万亩;竹产业建设计划2万亩,完成2万亩;农村沼气池建设计划1200口,完成1200口;水麻高速公路沿线绿色生态长廊竹子建设1万亩,完成1万亩。2.林业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林业建设重点工程主要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为主,属于国家退耕还林后续工程,解决已退耕农户持续增收问题,今年我县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2万亩,配套农村能源沼气池建设1000口,总投资400万元,该工程已全面完成。(三)以生产条件为重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切实改善我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一是水利普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面完成了我县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二是工程实施。全年完成投资17068万元(其中基建投资4997万元,农水投资6208万元,水电投资5863万元),动工各类水利工程2472件,完成各类水利工程2365件,投入工日217.5万个,完成工程量218万方,维修渠道5条9公里,新建农村饮水管道工程325件,水窖882口,修复水毁工程195件,完成大面水利工程岁修958件,新增灌溉面积6800亩。干支渠防渗整治10 km,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 km2,解决了农村4.33万人的饮水安全。三是中低产田地改造。全年总投资1102万元,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1.23万亩,超计划1.07万亩的15%,同时建沟渠12.79千米,管网42.82千米,田间机耕路6.37千米,土地平整0.29万亩,新增耕地面积159亩。四是农村沼气池建设。全县共完成总投资1176.5万元,建成农村沼气池2000口,建设农村沼气服务网点10个,开展农民技术骨干培训17个村80期3000多人次。五是畜禽养殖基地建设。2011年实施并完成猪舍标准化改造1960平方米,排污沟2570米;建成3个肉牛养殖基地,新建和改造牛舍2.4万平方米;建立1个乌骨鸡养殖基地,生物发酵床标准化鸡舍1200平方米。(四)以样板建设为动力,科技示范带动明显一是开展科技试验示范推广。加强与省外科技企业、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为我县蔬菜产业寻求出路,推进科技惠民富民、提高科技支撑发展的能力。采取科技局组建协会,协会注册公司,公司对接市场(外部企业订单)、技术(科研机构种子及技术指导服务)的方式,在牛寨乡敦厚村建立30亩小米辣、朝天椒试验示范及苗圃供应基地 ,试验示范基地集种子、育苗、土地改良、土地利用、反季节、设施农业、立体栽培等技术高度集成、合理组装,科技含量较高。接受参观近8次达100人次以上,其中市县领导10人次以上,来基地接受培训近100人,带动了全县8000亩辣椒的种植和管理,充分发挥了试验示范基地的功能和作用。二是积极建设农业科技样板。全县共建设各类粮食作物科技丰产样板46.1万亩,其中玉米丰产样板23.5万亩,水稻丰产样板6万亩,大春马铃薯样板7.5万亩,红薯样板9万亩,小米辣丰产示范样板0.1万亩,建设粮食高产创建样板10个,完成粮食作物规格化间套种25.5万亩,其中玉米套马铃薯10万亩,玉米套红薯10.5万亩,水稻品种多样性混栽5万亩。我县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带动和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五)以整村推进为抓手,扶贫工作扎实有效 2011年,中央、省、市、县共投入各类财政扶贫资金1453万元,解决了8000低收入人口生产生活问题,返贫率控制在5%以内,实现了预定目标。截止2011年年底,一是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15万元,组织实施69个整村推进项目,现已完成投资400万元,完成了计划数的39.4%。二是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扶持中药材优势产业发展,现已完成投资50万元,完成计划数的100%。三是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50万元,组织实施县内易地安置项目2个,转移安置农户60户300人,现已全面完成。四是发放小额信贷资金2500万元,财政贴息125万元。五是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63万元,计划解决263户农户居住茅草房、叉叉房的问题,启动实施197户,主体完工26户, 2012年将继续实施。六是挂钩扶贫不断深入,“大扶贫”工作格局正在形成。2011年,我县共有5家省级单位、5家市级单位、73家县级单位参加挂钩扶贫和3名副厅级、33名县处级领导联系我县贫困地区挂钩扶贫工作。过去的一年,各级挂钩扶贫单位和领导积极为贫困村出谋划策,向贫困地区捐款108.64万元,捐物折资31.705万元,协调争取项目资金758.45万元,有力地支援了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六)以专业生产为手段,合作组织不断完善一是大力发展“两社一会”。2011年,指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示范专业合作社3个,标准化综合服务社7个,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农产品生产、流通的组织化程度更加规范。二是创新合作社发展模式。在为农服务中不断探索创新,大胆尝试,开辟合作社发展新模式。结合盐津县实际和其他成功经验,以盐津津华竹产业专业合作社为示范,开展了“两种发展模式”和“三种经营方式”的农业产业化道路。 “两种发展模式”,即“合作社+基地+农户”和“支部+协会”。这两种模式,合作社能有效的组织产业发展和资源控制,支部建设能提升社员的凝聚力和团结协作。“三种方式”经营:第一种是有偿流转。即农户提供土地,合作社投资栽培丰产高效杂交竹林,每亩每年给农户150公斤原粮的转让费,并吸收农户为合作社社员,享受二次返利。第二种是入股分成。即农户出闲置土地,合作社投资栽植和管护,投产后合作社负责收购,加工和销售,所得利润农户占50%,合作社占50%。该方式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供了新的模式,为竹产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是合作社今后大力发展竹产业的主要方式。第三种是承包管护。即农户提供现有低产竹林,合作社投资改造并制定竹材最低保护收购价300元/吨,投产后按农户占80%、合作社占20%比例分成。并吸收农户为社员,享受二次返利。通过实践证明,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上的“两种发展模式”和“三种经营方式”是当前比较先进的合作社发展模式,值得推广和指导实践。 (七)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我县注重以项目载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县抓住省级重点村项目实施这个载体,一是主要抓好2010年启动2011年继续实施的16个省级重点村和1个市级示范点的建设。通过精心筹划、现场指导、检查督促等工作环节,到去年6月份省市验收时,在重点村建设方面,全县16个省级重点村项目,自2010年启动实施以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完成改灶65户1040,改厕65户660,均占任务的100%;修建排污(水)沟3950 m,硬化户间道12500 m,已全部完成;修建村组公路12.5km,占任务的96.2%;修建文体活动室两个120,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在产业培植上,完成地膜蔬菜60亩,实际发展林产业1485亩,比任务735亩超750亩;养殖业完成生猪80头、养鱼20亩,分别占任务的100%和200%。盐井镇郑家坝这个市级示范点,通过多次现场指导,镇村两级积极配合,完成大棚蔬菜种植15亩,房顶改造43户8000,外墙亮化43户9000,拟建项目均全面完成,盐津又一个具有示范带动作用新农村村庄全面竣工。去年7月上旬,市检查验收组进行实地检查,验收组一致认为,盐津县2011年的新农村建设领导高度重视,部门配合有力,资金管理规范,档案资料齐全,项目效果明显,顺利通过市级验收。二是科学谋划,做好2011年度启动今年上半年实施完毕的14个省级重点村和1个市级示范点的规划、申报工作,拟建项目完全符合省市的相关要求,已备案、批复,省级下达补助资金210万元,市级财政补助1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省级重点建设村资金210万元,均全部到位,已经全面启动,依照省市的封顶期限,今年5月底拟建项目能够如期完成。同时,以资金投入为动力搞好村容村貌整治。2011年,省级投入村容村貌整治资金50万,县级部门整合资金27.7万元,我县共实施村容村貌整治点5个,亮化房屋2.148万平方米,受益农户174户784人。按照拟建项目,实施了道路硬化6256米,受益农户198户882人;院坝硬化20户1000平方米;改厨改厕113户1695平方米。(八)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社会事业明显进步1.农村低保全面启动。2011年全县有农村低保户11176户32000人,占农业人口的9%,全年发放农村低保资金3456.94万元,年内调整农村低保对象1907户4143人,动态管理比例为14.04%。2.救助体系不断完善。2011年共筹集城乡医疗救助资金955.74万元。救助城乡医疗对象45355 人次,支出资金818.74万元。启动了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有3500人次通过“一站式”即时结算享受到了医疗救助,救助资金10.22万元。3.五保供养更加规范。2011年全县有农村五保对象2833户3447人,其中集中供养908户930人,全面完成了中和敬老院扩建工程和盐津县福利院建设项目,全县农村五保老人能够入住敬老院,安度晚年,老有所养,老有所乐。4.义务教育稳步提高。一是基础设施呈现新改善。今年,新开工校舍建设项目11个,建筑面积21917,涉及工程建设资金2620万元。完成工程项目5个,竣工面积5547,全年完成投资1625万元。二是义务教育呈现新提高。目前全县小学在校生42774人,初中在校生19628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52%,在校生年辍学率0.3%;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9.85%,在校生年辍学率1.96%;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9.4%,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91.58%。5.农民就业效果明显。通过抓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和抓引导性输出,2011年全县累计转移输出农民工务工人员达9.23万人,占市下达任务9.2万人的100.3%,同比增长2.9%,实现务工收入10.4亿元,其中纯收入6.25亿元。目前,我县广大农民群众的转移就业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通过以上做法,2011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8.9163亿元,同比增长15.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90元,同比增长20.5%。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回顾盐津县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概括地说,粮食及农产品产量稳步提高,农业产业空前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大力推进,农业发展后劲及农业生产支撑能力得到明显加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尚需解决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水利化程度依然很低,全县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仅8330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9.6%,其中旱涝保收面积5620公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弱,靠天吃饭的格局还未彻底改变。二是农技队伍建设不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基层农业技术员紧缺,设备差,全县县乡在职在编农业科技人员198人,其中县级站所111人,乡镇87人,且大部分是2000年以前进入农技系统,知识更新缓慢。科技推广力度不够,科技含量不高,人员年龄、知识结构搭配不合理,农业生产的效益主要还是依靠数量的绝对增长来实现。三是科技推广力度不大。农业科技推广的转化率和贡献率难以得到有效提高是制约我县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由于县级财政困难,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投入相对不足,一些必要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受到限制,导致科技推广的深度和广度得不到有效挖掘,科技推广的成效未得以充分显现,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贡献率得不到有效提高。四是农资价格居高不下。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群众投入不足,科技措施落实难度增大。化肥、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一直较高,且稳定性差,农户必要的生产资料投入受到制约,加之农村中科技知识、栽培管理技能较高的大量青壮劳力外出务工,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跟不上,造成农业生产和科技措施推广的落实难度大大增加。五是农产业投入力度小。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大小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近年来,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农业补贴政策,但补贴资金较少,只能解决农业生产上最基本的农资问题,而农村产业发展需要的发展资金则很少,农民从财政渠道获得资金支持难度大,贷款利率太高,一些好的项目因没资金短缺无法实施,从而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六是自然灾害相当频繁。干旱、洪涝和地质灾害比较频繁,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是影响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客观因素,农业人口救助面增大。七是农民科技素质不高。目前,盐津县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年,其中,文盲半文盲还占一定比重。随着文化水平较高的青年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镇,留在一产业的劳动力文化水平更低,不能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八是农村贫困人口比重大。据统计,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新的十年扶贫标准2300元的贫困人口还有27.62万人,占全县农业总人口的80%左右,因此,我县的“三农”工作还任重道远。三、2012年工作打算展望2012年,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继续贯彻“调整思路、创新载体、理顺机制、激发活力”的工作措施,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助农增收为目标,以抓示范点为基本方法,充分利用好中央、省、市支持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优惠政策,全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村金融改革,全力推动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迈上新台阶。2012年的总体要求是:全县农业总产值计划突破10亿元,同比增长5%以上;粮食产量达到13.96万吨,增长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同比增长15%以上。要实现这些主要目标,必须抓好以下工作:(一)高度重视粮食增产增收2012年,计划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9万亩,推广“两杂”良种95万斤,其中杂交玉米80万斤,推广面积27.5万亩,杂交水稻15万斤,推广面积7.4万亩;三级以内脱毒马铃薯种薯推广面积4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新品种更换4万亩(杂交玉米2万亩,脱毒马铃薯1万亩,优质水稻1万亩);推广玉米地膜覆盖19万亩;玉米育苗单株密植定向移栽23.5万亩;水稻规范化条栽7万亩;水稻旱育稀植7万亩;水稻精量播种2万亩;马铃薯地膜覆盖3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34万亩;计划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41.6万亩。建设各类粮食科技示范样板46.5万亩,建设粮油高产创建样板13片(玉米5片、马铃薯2片、水稻2片、油菜2片、红薯2片),玉米整乡推进试点1个。(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1.狠抓中低产田地改造。完成2011年上级下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1000亩(引水管道4公里,100m3调节池1口,取水池1口,种植绿肥1000亩)。2.狠抓农村沼气池建设。加强已建成的沼气池后续管理工作,完善“改厨、改厕、改圈”配套工程建设,计划投资615万元,完成2011年度第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农村户用沼气池2000口及10个乡村服务网点的建设任务。3.狠抓测土配方施肥。2012年,全县计划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4万亩,施用配方肥面积7.5万亩,建立万亩示范片1个,千亩示范片10个;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和县域耕地资源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完成耕地养分分等定级和耕地地力评价;完成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决策系统效果验证;野外调查及农户施肥调查800户;采集土壤样品800个、植株样品50个、籽粒样品50个,化验分析土样800个。4.狠抓农机推广。2012年,计划完成购机补贴100万元,实现2012年盐津农机总动力达17.34万千瓦,农机作业面积达26万亩。5.狠抓水利设施建设。2012年计划完成各类工程1516件,投工200万个,完成工程量186万方,完成投资5000万元。兴建三面光渠道3条6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水窖156口、管道引水工程89件,继续建设水子冲水库,除险加固小(二)型水库5座,修复水毁工程168件,完成大面岁修工程974件。计划新增灌溉面积2000亩,改善灌溉面积0.3万亩,解决农村3万人的饮水安全,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km2。(三)着力加强农村四项改革1.积极开展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计划开展农民负担调查和执法专项检查各2次以上;继续执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月报制度,在普洱、盐井、滩头建立3个农民负担监测点,按月指导和收集数据;加强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81个项目筹资筹劳的审核监管,做好跟踪服务。2.稳步推进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加强对10个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和86个村(半农社区)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确保6000余万元委托代理资金收支安全规范。进一步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制度和资金管理制度,指导抓好10个乡镇代理服务中心会计电算化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3.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指导农民土地流转,做好继2011年经营权2.8万亩流转合同1800份规范工作,积极调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有序推进。4.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建设。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合作社发展方式,提高合作社发展水平。一是不断提升专业合作社档次。把原来单一品种的合作社发展壮大,形成综合型专业合作社。二是积极探索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新路子。通过学习借鉴,不断普及推广优秀产销模式,大胆创新,走适合本地区发展专业合作社之路。三是指导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目标。2012年指导新建立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县开展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指导好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作。(四)强化农业生产安全1.狠抓农资市场安全。对全县10个乡镇的农资经营门店、市场、重点区域、无证经营农药商家、良种、兽药(饲料)经营户,规模养殖户等开展专项执法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违法行为,遏制假冒伪劣农资进入市场,确保农资市场安全。2.加强农机安全。加大农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力度,分别与拖拉机所有权人或驾驶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确保签订率达100%。切实将辖区内农机安全事故发生率、重伤率、死亡率三项指标分别控制在4、3、2以内。3.加大兽医卫生监督管理。一是严格屠宰检疫,确保检疫率、持证率达100%,严控病死猪肉、黄膘肉、零星肉等带病猪肉产品上市。二是认真组织开展产地检疫工作,实施产地检疫达90%以上,活畜(禽)交易市场检疫率、持证率达到100%。三是全面贯彻实施兽药GSP,通过GSP认证达2家/乡(镇),经营持证率达到100%。四是对全县兽药(饲料)经营企业(户)日常督查达到2次/月以上,要求经营产品合格率达到96%以上。五是对动物及动物产品交易、加工、储存场所,定点屠宰场,畜(禽)规模养殖场监管达到2次/月以上。六是加强对兽药(饲料)经营商,规模畜(禽)养殖场,乡村兽医人员进行培训,全年计划培训2次以上。七是组织全县动物检疫及协检人员培训、全年计划培训2次以上。4.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积极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公司、协会等申报“三品”认证;二是完成集贸市场果蔬农药残留检测样品1500个以上;三是建立农产品监测点和销售追溯机制。5.加强病虫害防治。一是搞好农作物病虫害田间调查,做好记录和登记,准确掌握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动态数据。二是及时发送预测预报,掌握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编写防治简报,指导大面防治。三是宣传普及植保知识。利用乡村会议、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宣传病虫防治知识及防治要领。四是全县计划设立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点15个。五是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5万亩水稻生物多样性混栽,推广应用250盏杀虫灯,其中太阳能杀虫灯50盏。六是在普洱镇柑桔果实套袋防控实蝇示范面积200亩,牛寨乡、盐井镇、柿子乡、庙坝乡、豆沙镇用糖酒醋液诱杀实蝇成虫示范面积5000亩。(五)突出农业优势产业发展1.加大畜牧产业发展。2012年,计划出栏肥猪53.9万头,肉牛4485头,肉羊5865只,家禽133.69万只,肉蛋总产量4.55万吨,实现畜牧总产值6.272亿元;黄牛冻改2415头;生猪人工授精3.6万窝;农田种草5500亩。建2个乌骨鸡养殖示范区,每个小区发展10户,每户年存栏乌骨鸡500只以上。建2户蛋鸡养殖场,每户饲养蛋鸡1万只以上,扶持建立乌骨鸡专业合作社两个,每个养鸡1万只以上。扶持发展饲养乌骨鸡500只以上的大户200户,新建4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4个,每个养殖场年出栏肥猪500头以上。新发展4个标准化养牛户,每户年存栏肉牛100头以上。完善银厂村、红壁村、流场村肉牛基地的中央投资500万元项目建设工作,确保春秋两防W、D病、猪蓝耳病防疫密度达100%,常规免疫注射牲畜200万头只以上,密度达96%以上,推广免疫登记户口册达80%以上。加大动物疫病死亡率的控制,大牲畜控制在1.5%左右,猪控制在3%以内,禽控制在6%以下,羊控制在3%以下。2.突出渔业产业发展。2012年发展稻田养鱼示范样板2000亩。其中稻鱼工程1000亩;发展网箱养鱼20口,规格662.5,规模3亩。3.加强蚕桑产业发展。新植桑园0.1万亩,建设优质桑园基地0.2万亩,全县桑园面积达1.22万亩,计划养蚕7000张,蚕茧产量230吨。4.稳定蔬菜产业发展。计划建设现代蔬菜示范园区1个,建设温凉型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3万亩,建设冬早型无公害蔬菜基地1.5万亩,全县蔬菜面积达15.5万亩,产量20万吨以上。5.扩大茶叶产业发展。计划改造低产茶园面积0.2万亩,茶叶采摘面积8.3万亩,确保茶叶产量3000吨以上。6.加大魔芋产业发展。计划魔芋种植面积0.6万亩,产量0.75万吨以上。7.稳步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计划马铃薯种植面积11万亩,产量9万吨以上。8.加强油菜产业发展。计划油菜种植面积8.5万亩,产量1.02万吨以上。(六)注重农民科学素质的提升一是认真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业法律法规宣传工作,举办各时期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培训人员13.5万人次。二是完成1200人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任务,并做好档案、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建档上报等工作。三是完成1000人的“绿色证书”工程的培训任务,并做好档案、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等工作。四是完成100人的中专学历教育教学工作,其中畜禽生产疾病50人,现代农艺技术50人。(七)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中,一是继续指导实施14个省级重点建设村和1个市级示范点建设项目,在2012年5月底前基本完成建设任务,争取获得省市验收。二是指导抓好“两线一片区”( 两线:即麻水线和柿凤线,一片区:牛寨片区)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制定建设方案,积极为县委政府部署工作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碗筷防摔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滑坡知识培训内容摘要课件
- 2025北京市怀柔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招聘25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滑动轴承轴瓦课件
- 2025年宿州学院高层次人才公开招聘39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硬笔节奏感课件
- 申请网空间课件
- 硬笔坐姿课件
- 硬笔书法课件
- 2025江西省肿瘤医院抚州医院(抚州市立医院)招聘第二批编外人员3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GB/T 46142-2025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交通快速响应矩阵码应用指南
- 2025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实施计划
- 诊所日常运营管理规范流程
- 法国文学课件
- 2025年学历提升-成人高考-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法学类)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止血技术理论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密炼机炼胶作业安全操作指导书
- 胰腺假性囊肿治疗指南
- 2025年(完整版)(高级)政工师理论考试题库与答案
- 首钢职务职级管理办法
- 2025国家保安员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