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养生之道.doc_第1页
古诗中的养生之道.doc_第2页
古诗中的养生之道.doc_第3页
古诗中的养生之道.doc_第4页
古诗中的养生之道.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自有养生道(三国)曹操: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三国)曹植:年在桑榆问,影响不可追。(唐)孟浩然: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唐)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来自去粱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须惟药物,微躯身外无何求。(唐)李瑞:步出东城风景和,青山满眼少年多。(唐)刘得仁:一曲听初彻,几年愁暂开。(唐)窦巩:满眼儿孙身外事,闲梳白发对残阳。(唐)王维:路傍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唐)耿沛:林园手种唯吾事,桃李成荫归他人。(唐)岑参: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唐)白居易:四十犹未老,忧伤早衰恶。前岁二毛生,今年一齿落。形骸日损耗,心事同萧索。夜寝与朝飧,其间味亦薄。同岁崔舍人,容光方灼灼。始知年与貌,衰盛随忧乐。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薄。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唐)白居易:世事劳心非宝贵,人生实事是欢悦。谁能逐我来闲坐,时共酣歌倾一壶。(唐)白居易:不言药,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北宋)邵雍: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知君病后能服药,不若病前能自防。(养生诗)(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宋)陆游:世人个个学长年,不知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宋)陆游:儿扶一老候溪边。来告头风久未痊。不用更求芎芷汤,吾语读罢自醒然。(宋)陆游: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宋)陆游:气轻即存神,心安自保身。(宋)陆游:香梗炊熟泰州红,苣甲莼丝放箸空。(宋)陆游:觉来忽见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宋)陆游: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宋)陆游:客稀门每闭,意闷重梳头。”(宋)陆游:八十身犹健,生涯学灌园。(宋)陆游:拥杖牧鸡豚,乃是老人职。(宋)陆游:觉来忽见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宋)陆游:多病所须惟药物,微躯身外复何求。(宋)陆游:病叟胸中一物无,梦游信脚到华胥。觉来忽见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宋)辛弃疾: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宋)苏轼:娥眉仙山多珍宝,康宁益寿灵芝草,常饮增智又安眠,康寿逾过孙思邈。(宋)苏轼: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宋)苏轼:主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宋)苏轼:微生偶脱风波地,晚年犹存铁石心。(宋)孙昉:粗茶淡饭饱即休(宋)范成大:老去读书随忘却,醉中得旬若飞来。(宋)王安石:花村幽窗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宋)蔡确:纸屏瓦地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沦浪。养生乐(明)朱熹: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明)陈继儒:多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多肉食谷食则气滞,多辛食则气散,多咸食则气坠,多甘食则气积,多酸食则气结,多苦食则气抑。(明)周履靖:四肢亦欲得小劳,譬如户枢终不朽。(明)郑成功: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明)唐伯虎:不炼金丹不坐禅,饥来吃饭倦来眠。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万物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感怀诗(明)龚延贤:异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每把戏言莫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热变咋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摄养诗(明末清初)毕明清:闲来漫步百花丛,良友欣逢笑语中;抛却俗尘可益寿,热心公益不求功。琴书消遣心情畅,家务操劳气血通;胸襟天阔欢颜驻,杂念排除意自松。淡酒虽和宜少饮,卷烟多吸必伤躬;早睡安衾为静虑,晨起山径吸晓风。药补不如食补好,养身还须养心功;名缰利锁浑忘却,无私无欲老返童。(养身还须养心功)(清)张之洞: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清)郑板桥: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清)袁枚:老行千里全凭胆,吟问千峰屡掉头。(清)袁枚:人生薪水寻常事,动辄烦君我亦愁。解用何尝非俊物,不谈未必定清流。空劳姹女千回数,屡见铜山一夕休。拟把婆心向天奏,九洲添设富民侯。(咏钱诗)(清)袁枚:放棹西湖发浩歌,诗情画意两如何。莫愁秋老山容淡,山到秋深红更多。(清)袁枚:病起翻书如访旧,春来养竹胜添丁。(清)龚自珍:著书不为丹铅误,中有风雷老将心。(清)颜元:养身莫善于习动。(清)阮元: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元 朱震亨丹溪心法: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晋 葛洪抱朴子: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仙经我命在我,不在天。仙经养生以不伤为本。宋蒲虔贯养生要录: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三国 嵇康养生论: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明 龚廷贤寿世保元“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宋陈直养老奉亲书: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晋 葛洪抱朴子: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明 汪绮石理虚元鉴: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明胡文焕养心要语: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陆地仙。人年五十者,精力将衰,大法当二十日一次施泄。泰定养生主论元王珪 纵欲戕生,古今同慨。退庵随笔清梁章钜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尊生八笺明 高濂 酒色之类,使人志气昏酣荒耗,伤生败德。食色绅言明陈继儒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男贵寡欲养精,女贵平心养血。广嗣纪要明万全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慈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续附养生要诀明 胡文焕看一个医生不如交一个朋友。谚语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 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备急千金要方 唐孙思邈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退庵随笔清梁章钜人但知过怒过哀足以害性,而不知过喜过乐亦足以伤生。退庵随笔清 梁章钜 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淮南子西汉刘安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养生要集唐 张湛 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苏沈良方宋苏轼、沈括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抱朴子 晋 葛洪 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尊生八笺明 高濂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医先明 王文禄 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养心要语明 胡文焕 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呻吟语明吕坤养心莫善于寡欲。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养生四要明 万全善摄生者,先除欲念。食色绅言明陈继儒喜怒衰乐之发可节而不可止也,节之而顺,止之而乱。春秋繁露西汉董仲舒 嗜欲使人气淫,好憎使人精劳。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暴喜伤心,暴努伤肝,暴恐伤肾,过衰伤肺,过思伤脾。养生四要明 万全 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淮南子西汉刘安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幽梦续影清朱锡绶 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医述清程杏轩 善养生者,先除欲念。男女绅言明陈继儒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卫生宝鉴元罗天益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春秋战国孔丘节饮自然脾健,少餐必定神安。续附养生要诀明 胡文焕 凡食热胜冷,少胜多,熟胜生,淡胜咸。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养生四要明 万全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圣济总录宋官修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食欲少而数,不欲顿多难消,常如饱中饥,饥中饱。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多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养生肤语明陈继儒谷肉果菜,食养尽心,无使过之,伤其正之。素问五常政大论 服饵不备五味四气而偏食之,久则脏腑偏倾,而生其病矣。素问玄机病原式金元 刘完素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食毕,饮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脐。昨非庵日纂明郑宣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嘉业堂丛书清刘承干 莫吃空心茶,少食中夜饭。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安谷则生,绝谷则亡,饮食自倍,肠胃耐伤。养生要诀明胡文焕凡有喜嗜之物,不可纵口,当念病从口入,惕然自省。养生四要明 万全 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养生要集唐 张湛凡食物不能废咸,但少加使淡,淡则物之其味真性俱得。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 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节饮食乃却病之良方。仁斋直指方论宋 杨士瀛 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随息居饮食谱清王世雄 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人勤于体者,神不外驰,可以集神;人勤于智,精不外移,可以摄精。退庵随笔清梁章钜心要常操,身要常劳。呻吟语明吕坤 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以曰招蹶之机。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发,血之穷也,千过梳发,发不白。养生要集唐 张湛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养生要录宋蒲虔贯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养生要集唐 张湛 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养生要集唐 张湛 按摩为养生之一术。雨航杂录明冯时可 卧欲侧而曲膝,益气力。宝生要录宋 蒲虔贯 养生者,心欲求寐愈难。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胸上至头欲得稍凉。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冬不宜极温,夏不宜穷凉。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夫人夜卧,欲自以手摩四肢胸腹十数遍,名曰干沐浴。宝生要录宋 蒲虔贯 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温病条辨清吴瑭涌泉二穴,精气所生之地,寝时宜擦千遍。寿世青编清尤乘春夏宜早起,秋冬宜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鸡呜前。养生要诀明胡文焕 腹为五脏之总,故腹本喜暖。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寒暖适体,勿侈华艳,可以延年。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斗一斗,瘦一瘦;让一让,胖一胖。类修要诀明胡文焕老人血气多滞,拜则肢体屈伸,气血流畅,可终身无手足之疾。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每日频行,必身轻目明,筋节血脉调畅,饮食易消,无所壅滞。养生要录宋蒲虔贯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人之形体,其亦由是。圣济总录宋官修 体欲常逸,食须常少。劳无至极,食无过饱。修真秘要明王蔡 气欲柔而不欲强,欲顺而不欲逆,欲定不欲乱,欲聚不欲散。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也。素问玄机原病式金元 刘完素胃虚则五脏六腑、十二经、十五络、四肢皆不得营运之气,而百病生焉。脾胃论金元 李杲养生之大者,乃在爱气,气从神而成,神从意而出。春秋繁露西汉董仲舒 养内者,以恬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之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养气者,须从调息起手。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聚精在于养气,养气在于存神。神之于气,犹母之于子也。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多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多肉食谷食则气滞。养生肤语明陈继儒 精足则血足而发盛。类经明 张景岳发为血之余,血虚则发落。丁甘仁医案丁甘仁人之生也,全赖乎气,血脱而气不脱,虽危犹生。血证论清 唐容川 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存一息之不行。仁斋直指方论宋 杨士瀛 四时百病,胃气为本。疫疹一得清余师愚 长寿养生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春秋繁露西汉董仲舒生身以养寿为先,养身以却病为急。尊生八笺明 高濂百岁之寿,益人年之正数也,犹物至秋而死,物命之正期也。论衡东汉王充 饱暖安乐,纵情恣意,如是夭折者多。猗觉寮杂记宋朱翌 读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常以舌柱上腭,聚清津而咽之,润五脏,悦肌肤,令人长寿不老。养生要录宋蒲虔贯慈、俭、和、静四字可以延年。摄生三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