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调查:2003届高校毕业生遭遇“就业大寒流”调查/文字:独孤秋秋新浪观察编者注:2003年是高校首次扩招后的毕业高峰年。应届毕业生比上年增长了30%,达到了创记录的212万人。而社会需求增长相对缓慢,基本上与上一年持平。各地方媒体都惊呼2003届毕业生遭遇就业寒流。就连教育部高教司有关官员在接受新浪观察采访时都对今年的就业形势不敢乐观。那么,2003年届毕业生究竟难在何处?前言:在数字下喘息的2003届高校毕业生 2002年11月23日,北京,寒冷,当50000名来自祖国各地的学生们在严寒中瑟瑟发抖的时候,可以想见他们肯定充满了忧虑。此次,他们将要面对的是7000个职位的竞争。来自天津师范大学的小吴提前三天就来到了北京的同学宿舍安营扎寨。他的专业是教育学,按照从前师兄弟们的经历,应该是继续深造,或者考公务员,其余的,有一部分是去出版社、图书馆,还有一部分去中学。“往年虽然分配一般,但是还算是比较顺利,我的师兄去年这个时候早已经有了着落,而今年现在同学们还没有一点找到分配单位的迹象。”小吴看来有一些沉重:“据说,大前年分配形势要比较好,此后,就一年不如一年了”。小吴的经历不过是整个就业形势严峻的缩影而已。据了解:今年,从数量上看,随着中国高校首次扩招大学生的毕业,中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第一个高校毕业高峰年。据统计,到那时全国的应届毕业生达到21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30%,而社会需求增长相对缓慢,基本上与上一年持平。(相关资料见新华网)以“低胸照女生”所在的武汉为例,有大约30多家的高校,预计2003年湖北省应届高校毕业生将有15万。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字,到2005年,我国的应届大学生将达到330多万人。加上民办高校,全部人数将达到5百万左右。此外,从学校方面传来的另一个不好消息是,截至目前,一般高校毕业生的签约率还不足50%,与往年相比,这个数字足以令学生寝食难安了。从质量来看,由于我国目前的人力资源市场在整个用人机制、供需结构、择业观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结构性困难,一方面,高校毕业生还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对各类高素质人员的需要,另一方面,学非所用,大材小用,专业不对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等现象还十分严重,因不能合理利用而造成的人才浪费现象还有相当数量的存在。现实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整个社会,对我们的教育政策和人才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许正如教育部高教司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新浪观察采访时所言:今年是高校扩招生分配的第一年,这意味着往后的形势会越来越严峻。女大学生,职场中的“义勇军” 让我们再来关注前不久沸沸扬扬的低胸照事件。因为这件事情发生在还未毕业的学生身上,所以事情甫一发生就引起了强烈的争议。在引人注目的“低胸照”事件中,女大学生小徐因为利用自己的女性身份进行的性别魅力渲染,是各大媒体炒作的热点。各种评论此起彼伏,鄙视的、不屑的、支持的、理解的。虽然只是一管窥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话题却再一次沉重地摆在了眼前。据报道,拍“低胸求职照”的女生小徐各方面都很优秀,但从10月初开始求职以来,总在最后关头听到用人单位遗憾的声音:“要是你是男生的话,我们马上录用。”小徐的“低胸照”就是在这种压力下诞生的。资料显示,2003年,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比任何一年都显得更为突出。扩招前,大学生中女生比较少,只占20%左右,扩招后直升至40%,这个数字意味着2003年的212万毕业生中有85万左右的女大学生,(相关资料见武汉晨报 )还不包括女研究生。而从2003年的整个社会就业岗位来看,整个社会能提供就业岗位数量基本处于不变,这显然加大了毕业生之间的竞争。而这些女生在和男生的竞争中,因为相当数量的公司受传统观念影响,加上追求利益,以女生的生理为限制,拒绝求职的女生,造成女生求职难上加难。与“低胸照事件”女主角小徐同城的女毕业生小江,是武汉理工大学应届毕业生,她不仅拥有英语六级证书,而且各科成绩均为优秀,在12月24日应聘时,遇上了用人单位“新要求”:“作为女生的她,必须拉一名优秀的男生入伙,方能被录用。”此事件虽被有关业内人士认定为“明显的性别歧视行为,有违国家法律”,但像小江这样的女大学生,只能忍气吞声,默默承受。女生们除了要忍受比男生更为苛刻的要求外,更因她们的性别而被一些商业公司所利用。前一段时间报道的深圳某公司老总招女秘书,要年轻,漂亮,会跳舞,会喝酒要招一名会这些的女秘书做什么呢?其意自是明了。在写这篇调查时,偶然听得京城某通信公司总经理的一段言论,现摘录如下(基本大意):“我告诉你们,不要招女生。女生招多了公司是要赔钱的。呆上一两年,她就会告诉你她要结婚了,隔一年再告诉你她要生孩子了。公司还不能无故开除她,只有白贴钱。实在优秀的女生,最好要合同里要求她几年内不结婚此外,找结了婚的也划算。”当笔者走访北京某高校学生处处长的时候,这位著名高校的学生工作者一脸的无奈,女学生就业难是个大问题,无论政策上怎么倾斜,无论舆论攻势是多么地强烈,这个问题得不到根本的改观。现在的问题是低胸照以后就肯定有出路吗?虽然有消息报道说这位女生已经被两家公司选择,但是更多的女生,面对还是无奈。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在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政协委员王贤才更提议,应该鼓励已婚女职工退出工作岗位,返回家中操持家政。撇开是非不说,女性问题就业难的事实恐怕也从中可窥见一斑。对女性从业难的问题见仁见智。当2002年12月1日,爱滋病日,笔者与京城几位名记者坐在一起谈论女性就业的时候,那几位活跃的女性对此不卸一顾。“现在的女生,整天就是忙着打打小工,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要不就是整日价看书本,不拓宽知识面,不被淘汰才怪呢。”看来,当女生面对如此严酷的就业洪流的时候,除了抱怨,还是应该想出一些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法来,那就是打铁还需要自身硬。2003届毕业生小郁:一个普通的求职故事 小郁,女,21岁,中央财经大学中文系大四学生。她所在的中文系也叫财经新闻系,以财经类新闻为主要学习对象。因为是新增加的专业,全系只有一个班,共40人左右。在外人看来,小郁的学校和专业都算不错,有名气,热门。但小郁的打算是“留在北京找工作”,对自己的学校和专业用小郁的评价是“就学校而言在北京算二类重点,就专业而言实在无法和专业新闻学院学生竞争。”按照惯例,每年的11月份,都会有企业进驻学校要人。但2002年,惯例的日子早过了,还没有公司到学校招人。小郁的班主任对全班几十名学生讲:“你们不要再等了,今年的形势很严重,最好自己先去联系。”于是学生们纷纷着起急来,开始了求职之路。小郁在大三开始就有了自己的社会活动,在求职问题上应该说比别的埋头读书的同学更有自己的优势。但求职一开始,她也觉得茫然无措。在没有目标地投放了近百份简历后几乎颗粒无收,就在感到绝望的时候,学校就业指导处给小郁们每人发了一张人才招聘会的门票。小郁那天因为把票弄丢了,只好又排了半天的队,再花上10块钱又买了一张。“那场面简直太可怕了,人很多,很吵,谁也听不见谁,谁也看不见谁”。小郁回忆起这场招聘会的经历,有点心有余悸的感觉。而最大的困难还在于“在拥挤的人群中,根本无法表现自己。”在排队中,小郁几次被汹涌而来的人潮挤出队伍,其中多数是男生。小郁觉得很气愤“男生们简直连一点风度也没有了,加塞,挤人,甚至还有一个男生因为排队当场和另一个女生吵起架来”。然而,令小郁感到最可怕的是,招聘会没有几家可心的单位,稍稍看上眼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递上自己的简历,基本上就没有下文了。小郁甚至觉得对方都不会看就会把自己的简历扔在一边。这次招聘会,是小郁的第一次经历。自那以后,小郁又经历了若干次类似的行为-“我已经习惯了20块钱的快餐的气味,已经习惯了挤着公共汽车奔波于展览馆等若干场所。我习惯了看和我一样大的学生奔波在人潮中,有一刻,我甚至有一些绝望。辛辛苦苦大学四年,就为了今天的辛苦吗”?小郁的微笑:阳光总在风雨后 经过这一番折腾,小郁开始习惯于在网上求职,常在网上泡着,查看信息,发放简历。她认为网络求职至少有几大好处:轻松快捷、信息量大、用人单位档次相对较高。几次网络求职的体验,让女生小郁信心倍增。“那几次面试都不错,单位对我的印象和我对单位的印象都蛮好。但是考虑到不能提供户口,还是只有忍痛放弃了。我现在的要求其实很低,可以说是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了。竞争太激烈了,可是户口是万万不能没有的。这是我坚持的底线。”说这话时,小郁表现了比她年龄更为成熟冷静的一面。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大概是三个月前的某次面试。那次,某公司通知她去那家高新企业。在那个豪华的写字楼里,她几乎看到了她的未来以及明媚的蓝天。但是,面试者和颜悦色的提问后,希望她晚上能抽出时间一起喝酒的要求粉碎了她的一切梦想。“我不能确定他是否敌意,但是我害怕”在经历了如此“顺利”的面试之后,小郁又轻易地打破了她自己编织的梦想。所有的故事都已是过去式。今天的小郁已是北京一家报社的实习生,同时,她也成功地为自己找了一份能为她提供户口的工作。说起最后那次求职的经历,小郁认为正是许多的不成功和不愉快的经验帮助了她。“那天我穿了一件黑色的西装。走到公司一看,几乎所有的人都穿得很随便,自己显得特别显眼。但以前的经验告诉我,只要是家正规的公司,都会对求职者的着装很有要求的。”果然,小郁的着装为她争取到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在接下来的面试中,凭着她的自信和对专业的了解,以及大量对该公司情况的掌握,顺利地过关了。小郁在喜悦的同时,更多的是冷静和思索。“这不会是我的唯一一份工作,求职的事,以后还会有的。对我来说,挑战大于困难。”显然,今天的小郁和几个月前的小郁,已是两个人了。一个新的职业女性已经诞生。那么,她身边的同学们呢?恐怕没有她这么幸运。同乡的几个朋友至今仍然奔波在求职的路上,他们面对的可能小郁曾经面对过,也可能没有。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求职的路还有很长要走。“京男、京女、外男、外女”的背后京男、京女,外男,外女,在如此奇怪的排列组合后隐藏着一个个职业童话的破碎。我只想有一张户口,男生小张如是说。“我的父母说:哪怕工资低,也一定要搞到户口。那是安身立命之本。”当小张抽着烟,在京城的一所师范院校内昏暗的宿舍里吐着烟圈的时候,他充满了苦涩。“郊区说是给我提供户口,可工资只有900块。这价钱,恐怕就是校园里做保安的价码吧。我想想不公平。去年,一个老乡也是去了这个郊区,没有几天就受不了了。简直是卖身嘛,五年,为了一张户口,要耗费五年,到根本用不着专业的郊区研究农牧。”户口在中国一直有特殊的象征意义。这一张薄薄的纸片长期内代表着身份、住房、福利,几乎就是一个人一生的代表。在大城市,户口是公民几大证中最重要的部分,没有户口的人叫黑户。在人力资源分配上,户口因素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大多数大学生毕业之后,从哪里来就得回哪里去。户口,使得从不同地区来的大学生,在就业人才市场上被区别对待,在就业机会和就业权利上注定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又造成了就业环境的实际不平等,使得地域歧视成为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障碍。但在今天的中国,户口对毕业生还有从前的符号意义吗?据报道,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在200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分配时,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要取消进人指标、户口指标限制,要取消限制高校毕业生包括专科(高职)毕业生合理流动的政策。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对2003年就业工作作出新的部署。(相关资料见扬子晚报)应该说,在这样的政策情形下,户口给了大学毕业生更大的自由。可毕业生们为什么还为户口而追逐呢?家在东北的中国人大新闻学院大四女生静儿的回答也许有一定的代表性。静儿认为在别的一些中小城市,户口或许已失去了从前的象征意义。而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所有的毕业生都在想方设法留下来,稍好一些的国有单位仍然把户口作为一项硬性指标来为人划等级,户口仍然很重要。静儿说:“现在像我这样的年轻人,现在大多会晚婚晚育。我未来的老公如果是北京户口,我的孩子当然也能给上北京户口。如果他不是,而我也不是,孩子将来在读书,就业上都受限。另一方面,我自己肯定是短时间内不会考虑个人问题的,如果没有北京户口,自己在职业发展上是很受限的。象北京一些比较好的媒体,首先就问你有没有户口,没户口其它一切免谈。而对于当那种没有户口的编外人员,工资少,活比谁都苦都累。要想以后长远打算,还是得有个户口,自己底气也足些,腰也打得直些。”静儿说。看来,要从根本上取消户口限制对人才的限制,还不是一纸文件就能办到的事。这里有许多根深蒂固的东西存在,如观念,包括用人单位的观念和求职者的观念。而其中以用人单位的观念为主。要打破人为设置的各种障碍,真正做到“有利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我们的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的第一次从哪里来?“我后悔莫及啊”,武汉的一所理工大学的大四学生李某长吁短叹:“如果抽出一点时间来赚工作经验,也许就不是这个样子啦”。从交谈中,笔者了解到:李是他们学校几次一等奖学金的获得者,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给了教室。打工的经验根本没有。当他眼巴巴低看着别人薪金要求提那么高还被满足而他很低的要求都被拒绝的时候,他长长叹息。一摞子奖状有什么用,还不如半年的工作经验呢。在武汉11月20日举办的专门面向大学毕业生的招聘会上,相当一部分企业都对应聘者提出了“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硬要求。(相关资料见长江日报)“工作经验”四个字把许多满怀希望的毕业生冷冷地挡在了门外。然而,“经验”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它产生于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如果永远处于待业之中,就永远是没有“工作经验”的人,难道将他们永远拒之门外、不予录用?另一方面,从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流动来看,硬性用“工作经验”作为用人指标,可能诱发已就业大学毕业生的非正常流动,导致企业之间不正常的人才争夺。一个企业投入成本使某毕业生获得“工作经验”,极有可能被另一个企业以低于“经验”培养的代价“挖”走。这样挖来挖去,就会挖乱人才市场秩序,挖断人才健康成长的链条。对整个社会和人才的正常、健康流动,都有不利的一面。像大学生小郁和研究生小张,都在求职过程中对“工作经验”的要求有过切身体验。象小郁这种因为社会的需要而在校期间就进行诸多社会实践的学生已不在少数,而其它象小张这样以学习为主要目标的学子,就免不了毕业时的尴尬。然而,在校其间的实践是必然以牺牲部分学业为代价的。小郁自己承认,因为实践,“这两年是几本上没怎么在学习上费过心思,马马虎虎刚好毕业,弄得连六级也没有过。”那么,为了求职,学子们付出这样的代价究竟值不值?“我现在对新来的师弟师妹们说,要好好学习,千万别象我一样。我记得这话当年我的师兄姐们也对我说过。可到最后”象小郁这样的毕业生,免不了都会有这样复杂的感情,而小张这样高学历无经验的毕业生,也是满腔苦水:“都说学生是以学习为主,我专心学习有什么错?为什么用人单位连个机会都不肯给?实在让人想不通。”站在用人单位的立场,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处于买方市场的有利地位,在择人时当然愿意选择既有工作经验又有学历的人。况且这样的人现在是容易找到的。在这种情况下,招没有有经验的毕业生,就意味着更高成本的付出。然而,我们也注意到,象“宝洁”这样的国际大公司,在用人策略上的独道之处。宝洁公司每当高校毕业时,都会有专人进驻各大高校,进行专门招聘宣传和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对于这些没有经验的新人,宝洁公司认为很宝贵,因为他们基本素质优秀,品性较一般社会人才纯良,是没有涂画过的白纸,稍加培训就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更能培养员工对公司的企业文化的认同和忠诚度。从宝洁公司的用人成效来看,也是令人满意的,取到了他们想要的效果。不知道这样的例子对那些非要“工作经验”的公司来说,有没有一些启示。注目尴尬的“高学历失业者”2002年11月23日那天,来自全国各地参加北京地区2003届毕业研究生首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招聘会召开。众多的硕士生们兴冲冲而来,却大多面色忧虑离开。(相关资料见北京现代商报)用某生的原话讲是“看着这些和自己一样的研究生一窝蜂地冲进招聘现场,感觉自己身份好低”究其原因,前来参会的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张说出了自己的感想。张当年考研,主要原因就是觉得工作不好找,读个研出来自己能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和更优越的工作环境。于是放弃了当年的就业机会,在本校继续攻读研究生。两年读下来一看,才发现整个世界都变了。今年的就业形势比当年还要严竣。正好赶上第一批扩招的本科生毕业,整个市场的就业人数和就业机会大大失衡,而今年的研究生似乎格外不吃香,遍地都是,用另一位研究生同学的话来讲,是“楼上掉一块玻璃下来,砸到的10个人有8个都是研究生”。同时,那些当初没有选择读研的同学都在北京站稳了脚根。好多比自己成绩差的同学现在纷纷是主管,经理一级职务了,个个说话底气十足。就连一个到中学当老师的同学,和自己谈话也显得格外有优越感。那位同学现在是边教书边读研,拿钱读书两不误。张和她的研究生同学今年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因为光埋头读书,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相对缺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版社区康复社会工作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绿色建筑房地产开发合作框架协议集锦
- 2025版全新公积金贷款合同范本附2025年度贷款政策解读
- 2025版高科技企业信息安全保密合作协议
- 2025版国有企业员工劳动关系管理服务框架协议
- 2025版学术期刊订阅与图书馆馆藏整合协议合同
- 2025版水泥电杆安装与维护一体化服务合同
- 2025年酒店餐饮服务用品及设施供应合同
- 贵州省瓮安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二手车二手车置换补贴协议范本
- 心理-认识过程课件
- 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 水电清包工合同(3篇)
- 连铸坯质量控制与缺陷控制课件
- 《ACT就这么简单》课件
- 农机行政处罚流程图
- 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2002363
- 盘阀结构和原理课件
- 《普通逻辑》全册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含原题)
- 环境、环境问题与环境科学
- 新版(七步法案例)PFMEA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