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质点运动学 班号 学号 姓名 日期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1 某质点的运动方程为 则该质点作 SI 2812 3 ttx A 变加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有时沿x轴正方向 有时沿x轴负方向 B 匀加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沿x轴负方向 C 变加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沿x轴正方向 D 变加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沿x轴负方向 r2 一个质点作曲线运动 表示位置矢量 s 表示路程 表示曲线的切线方向 下列几个表达式中 正确的表达式为 A a t d dv B v t r d d C v t s d d D a td dv 3 沿直线运动的物体 其速度的大小与时间成反比 则其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大小的关系是 A 与速度大小成正比 B 与速度大小的平方成正比 C 与速度大小成反比 D 与速度大小的平方成反比 4 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 在圆周运动中 加速度的方向一定指向圆心 B 匀速率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恒定不变 C 物体作曲线运动时 速度的方向一定在运动轨道的切线方向上 法向分速度恒等于零 因此其法 向加速度也一定等于零 D 物体作曲线运动时 必定有加速度 加速度的法向分量一定不等于零 5 如图所示 路灯距离地面高度为 H 行人身高为 h 如果人以匀速 v 背向路灯 行走 则人头的影子移动的速度为 A v H hH B v hH H C v H h D v h H 6 斜上抛物体在上升过程中 某点处的速率为 速度方向与水平成v 角 经一段时间后 速度的方 向转过 2 这段时间为 A g v B sing v C cosg v D sin 2cos g v 7 一个质点沿x轴运动 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 当时 质点位于 2 4t vs3 tm9 x处 则此 质点的运动方程为 A 12 3 1 4 3 ttx B 12 3 1 4 3 ttx C 2 2 1 4ttx D tx2 8 在相对地面静止的坐标系内 A B两船都以 2 m s 1的速率匀速行驶 A船沿Ox轴正方向行驶 B船 沿Oy轴正方向行驶 今在A船上设置与静止坐标系方向相同的坐标系 则从A船上看B船 它对A船的速 度为 SI A 22 vv ij B 22 vv ij C 22 vv ij D 22 vv ij 二 填空题二 填空题 1 一个质点沿直线运动 其运动学方程为 SI 则在 t 由 0 至 4s 的时间间隔内 质点的位移 大小为 在 t 由 0 到 4s 的时间间隔内质点走过的路程为 2 6ttx 2 一个质点沿 Ox 轴运动 其运动方程为 SI 当质点的加速度为零时 其速度的大小 32 23ttx v H h 影 v 选择题 5 图 3 一个质点在 Oxy 平面内的运动方程为 SI 则 t 1 s 时 质点的切向加速度 84 6 2 tytx t a 法向加速度 n a 4 一个质点沿 Ox 方向运动 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为 a 3 2 t SI 如果初始时刻质点的速度 v 0 5 m s 1 则当3 ts时 质点的速度 v 1 5 一质点沿半径为 R 的圆周运动 在 t 0 时经过 P 点 此后它的速率 其中 A B 为正的 已知常量 变化 则质点沿圆周运动一周后再经过 P 点时的切向加速度 BtAv t a 法向加速度 n a 6 飞轮作加速转动时 轮边缘上一点的运动学方程为 SI 设飞轮半径为 2m 当此点的速率 30 m s 3 1 0 ts v 1时 其切向加速度为 法向加速度为 7 一个质点在水平面上做曲线运动 若其速率与路程的关系为 则其切向加速度用 路程可以表示为 vs 2 ss v t a s 8 一船以速度在静水湖中匀速直线航行 一位乘客以初速在船中竖直向上抛出一石子 则站在岸 上的观察者看石子运动的轨道是 0 v 1 v 取抛出点为坐标原点 Ox 轴沿方向 Oy 轴沿竖直向 上方向 石子的轨道方程是 0 v 三 计算题三 计算题 1 物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Oxy 中运动 其运动方程为 1242 2 ttytx 式中 x y 以 m 计 t 以 s 计 求 1 以时间 t 为变量 写出质点位矢的表达式 2 求质点的运动轨道方程 3 求 t 1 s 时和 t 2 s 时的位矢 并计算这一秒内质点的位移 4 求 t 4 s 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 一艘正在沿直线行驶的汽船 当其发动机关闭以后 受水的阻力作用而减速 若阻力所引 起的加速度大小与船速平方成正比 并设关闭发动机时 船速为 经 10 秒后船速为 0 v 2 0 v 求 1 关闭发动机后的 时间内 船行驶的距离 t 2 关闭发动机后 船行驶了x距离时的速度 3 一个质点沿半径为 0 10 m 的圆周运动 其角位置 SI 求 3 42t 1 在 t 2 s 时 它的速度 加速度的大小各为多少 2 当切向加速度的大小恰好是总加速度大小的一半时 值为多少 3 在什么时刻 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恰好大小相等 4 一颗子弹在一定高度以水平初速度射出 忽略空气阻力 取枪口为坐标原点 沿方向为 Ox 轴 铅直向下为 Oy 轴 并取发射时刻 0 v 0 v 0 t 试求 1 子弹在任一时刻 t 的位置坐标及轨道方程 2 子弹在任一时刻 t 的速度 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2 第二章第二章 动力学动力学 班号 学号 姓名 日期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1 质量一定的一个质点 在下列说法中 哪个是正确的 A 若质点所受合力的方向不变 则一定作直线运动 B 若质点所受合力的大小不变 则一定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C 若质点所受的合力恒定 一定作直线运动 D 若质点自静止开始 所受的合力恒定 则一定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2 一质量为的物体沿mx轴运动 其运动方程式txx sin 0 中 0 x均为正的常量 t为时间变量 则该物体的所受的合力为 f A B xf 2 mxf 2 C mxf D mxf 2 3 一只质量为 m 的猴子 原来抓住一根用绳吊在天花板上的质量为 M 的直杆 在悬绳突然断开的同时 小猴沿杆子竖直向上爬 小猴在攀爬过程中 始终保 持它离地面的高度不变 此时直杆 下落的加速度应为 A g B g M m C g M mM D g M mM 4 质量为 20 g的子弹 以 400 m s 1的速率沿图示方向射入一原来静止的摆 球中 摆球的质量为 980 g 摆线长度不可伸缩 子弹射入后开始与摆球一 起运动的速率为 A 2 m s 1 确 B 4 m s 1 C 7 m s 1 D 8 m s 1 5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作椭圆轨道运动 卫星轨道近地点和远地点分别为 A 和 B 用L和EK分 别表示卫星对地心的角动量及其动能的瞬时值 则应有 A LA LB EKA EkB B LA LB EKAEKB D LA LB EKA EK 6 一艘宇宙飞船的质量为m 在关闭发动机返回地球时 可认为该飞船只在地球的引力场中运动 已 知地球质量为M 万有引力恒量为G 则当它从距地球中心为R1处下降到R2处时 飞船动能的增量为 A 2 R GMm B 2 2 R GMm C 21 21 RR RR GMm D 2 1 21 R RR GMm 7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一质量为 M 的车上悬挂一单摆 摆球质量为 m 摆线长为 l 开始时 摆线处于水平位置 且摆球静止于 A 点 突然放手 当摆球运动到摆线处于铅直位置的瞬间 摆球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 A 0 B gl2 C Mm gl 1 2 D mM gl 1 2 8 对质点组有以下几种说法 1 质点组总动量的改变与内力无关 2 质点组总动能的改变与内力无关 3 质点组机械能的改变与保守内力无关 在上述说法中 A 只有 1 是正确的 B 1 3 是正确的 C 1 2 是正确的 D 2 3 是正确的 二 填空题二 填空题 1 一质量为 2 kg的质点在力820 tF N的作用下 沿Ox轴作直线运动 在0 t 时 质点的速度为 3m s 1 质点在任意时刻的速度为 2 如图所示 在一只半径为 R 的半球形碗内 有一粒质量为的钢球 当小球以 角 速 度 m 在 水 平 面 内 沿 碗 内 壁 作 匀 速 圆 周 运 动 时 它 距 碗 底 的 高 度 为 不计一切摩擦 3 如图所示 系统置于以ga 2 1 的加速度上升的升降机内 A B 两物体质量相同均 为 m A 所在的桌面是水平的 绳子和定滑轮质量均不计 若忽略滑轮轴上和桌面上的 摩擦 并不计空气阻力 则绳中张力为 A m M l 选择题 7 图 选择题 3 图 m M 填空题 2 图 v 0 30 选择题 4 图 B A 填空题 3 图 a 3 4 一质量为 m 的物体 原来以速率 v 向北运动 它突然受到外力打击 变为向西运动 速率仍为 v 则外力的冲量大小为 方向为 5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两辆静止的小车 它们之间用一根轻绳相互连接 设第一辆车和车上的人的质 量总和为 250 kg 第二辆车的质量为 500 kg 现在第一辆车上的人用N 2 25tF 的水平力拉绳子 则 3 秒末第一辆车的速度大小为 第二辆车的速度大小 为 6 如图所示 钢球A和B质量相等 正被绳牵着以4 0 rad s 1的角速度绕竖直轴 转动 两球与轴的距离都为cm 现在把轴上的环C下移 使得两球离轴 15 1 r 的距离缩减为cm 这时钢球的角速度5 2 r 7 质量kg 的物体 在坐标原点处从静止出发在水平面内沿 Ox 轴运动 其所 受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合力大小为 SI 那么物体在开始运动的 3 m 内 合力所作的 1 m xF23 功 W 且 x 3 m 时 其速率 v 8 如图所示 劲度系数为 k 的弹簧 一端固定在墙壁上 另一端连接 一质量为 m 的物体 物体与桌面间的摩擦系数为 物体静止在坐标 原点 O 此时弹簧长度为原长 若物体在不变的外力 F 作用下向右移 动 则物体到达所能允许的最远位置时系统的弹性势能 P E 三 计算题计算题 1 质量为m 长为l的柔软细绳 一端系着放在水平桌面上质量为m1 的物体 在绳的另一端加一 个水平拉力F 如图所示 设绳的质量分布均匀 且长度不变 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以及 重力队绳的影响皆可忽略不计 求 1 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 绳上任意点的张力 2 在水平面上固定有一半径为 R 的圆环形围屏 如图所示 质量为 的滑块沿环形内壁在水平面上转动 滑块与环形内壁间的摩擦系数 为 m 不计滑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 求 R v 计算题 2 图 1 当滑块速度为 v 时 求它与壁间的摩擦力及滑块的切向加速度 2 求滑块速率由 v 变为 3 v 所需的时间 C A B 填空题 6 图 计算题 3 图 3 一质量均匀分布的柔软绳索竖直地悬挂着 绳的下端刚好触到水平桌面上 如 果把绳索的上端无初速释放 绳索将落在桌面上 试证明 在绳索下落的过程中 任意时刻作用于桌面的压力 等于已落到桌面上的绳索所受重力的三倍 F k m 填空题 8 图 x O 4 一粗细均匀的不可伸长的柔软绳索 一部分置于水平桌面上 另一部 分自桌边下垂 如图所示 已知绳索的全长为 L 开始时下垂的部分长为 h 绳索的初速度为零 试求整根绳索全部离开桌面的瞬间 其速率为多 大 设绳索与桌面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 h 计算题 4 图 计算题 1 图 m F m1 4 第第 3 章章 刚体力学基础刚体力学基础 班号 学号 姓名 日期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1 一根轻绳绕在有水平转轴的定滑轮上 滑轮的质量为 m 绳下端挂有一物体 物 体所受的重力为 G 滑轮的角加速度为 现在将物体去掉 代之以与 G 相等的力直 接向下拉绳 滑轮的角加速度将 不变 变小 C 变大 D 无法确定 2 一正方形均匀薄板 已知它对通过中心并与板面垂直的轴的转动惯量为 若以 其一条对角线为轴的转动惯量为 则 A J B J A B BA JJ BA JJ 3 均匀细杆 OA 可通过其一端 O 点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如图所示 现在使杆由水 平位置从静止开始自由下摆 在杆摆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角速度从小到大 角加速度从大到小 B 角速度从小到大 角加速度从小到大 C 角速度从大到小 角加速度从大到小 D 角速度从大到小 角加速度从小到大 4 几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具有固定转轴的刚体上 如果这几个力的矢量和为零 则 此刚体 A 必然不会转动 B 转速必然不变 C 转速必然改变 D 转速可能不变 也可能改变 5 一圆盘绕垂直于盘面的水平光滑固定轴 O 转动 如图射来两个质量相 同 速度大小相同 方向相反并在一条直线上的子弹 子弹射入圆盘并且 留在盘内 则子弹射入后的瞬间 圆盘的角速度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不能确定 6 花样滑冰运动员绕过自身的竖直轴转动 开始时两臂伸开 转动惯量为J0 角速度为 0 然后她 将两臂收回 使转动惯量减少为 3 1 J0 这时她转动的角速度变为 3 1 0 3 1 0 C 3 0 D 3 0 7 一根质量为 m 长度为 l 的均匀直杆 其下端铰接在水平面上 今使它竖直立起 然后任其自由落下 则棒将以角速度 撞击地面 如图所示 如果将棒截去一半 初始条件不变 则棒撞击地面的角 速度为 选择题 7 图 O m G 选择题 1 图 A 2 B 2 C D 2 8 一根长为 l 质量为 m 的均匀细杆 可绕距离其一端 4 l 的水平轴 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当自由悬挂杆时 给它一个起始角速度 如果杆恰好能持续转动而不摆动 则 l 4 O A l g 7 3 4 B l g OA 选择题 3 图 C l g D l g12 选择题 8 图 二 填空题二 填空题 1 一 物 体 作 定 轴 转 动 的 运 动 方 程 为t20sin20 SI 则 物 体 在0 t时 的 角 速 度 物体在改变转动方向时的角加速度为 2 半径为 30cm 的飞轮 从静止开始以的匀角加速度转动 则飞轮边缘上一点在飞轮转过 240 时的切向加速度 2 srad5 0 t a 法向加速度 n a OM l C A B 0 v 填空题 3 图 3 一根质量为 M 长为 l 的匀质细杆 一端连接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 细杆可 绕另一端 O 无摩擦地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现将小球从水平位置 A 向下抛射 使球 恰好能通过最高点C 如图所示 则下抛初速度 0 v 在最低点 B 时 细杆对球的作用力为 选择题 5 图 5 4 一个能绕固定轴转动的轮子 除受到轴承的恒定摩擦力矩Mr外 还受到恒定外力矩M的作用 若M 20 N m 轮子对固定轴的转动惯量为J 15 kg m2 在t 10 s内 轮子的角速度由 0 增大到 10 rad s 1 则Mr为 5 一个半径为 R 可绕水平轴转动的定滑轮上绕有一根细绳 绳的下端挂有一质量为 m 的物体 绳的 质量可以忽略 绳与定滑轮之间无相对滑动 若物体的下落加速度为 4 g 则定滑轮对轴的转动惯量 J 6 设一飞轮的转动惯量为J 在 t 0 时角速度为 0 此后飞轮受到一制动作用 阻力矩M的大小与 角速度 的平方成正比 比例系数k k 0 当 0 3 1 时 飞轮的角加速度 从 开始制动到 0 3 1 所经过的时间 t 7 设有一均匀圆盘形转台 其质量为M 半径为R 可绕竖直中心轴转动 初始时角速度为 0 然后 有一质量也为M的人以相对园盘转台以恒速率u沿半径方向从转台中心轴处向边缘走去 则转台的角速 度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为 8 有一质量为 m 的人站在一质量为 M 半径为 R 的均质圆盘的边缘 圆盘可绕竖直中心轴转动 系统 在 初 始 时 为 静 止 然 后 人 相 对 园 盘 以的 速 率 沿 圆 盘 的 边 缘 走 动 圆 盘 的 角 速 度 为 v 三 计算题三 计算题 1 如图所示 两物体 A 和 B 的质量分别为和 滑轮质量为 半径 1 m 2 mmr 可视为均质圆盘 已知物体 B 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 不计轴承摩擦 求物体 A 下落的加速度和两段绳中的张力 有一长 l 0 4 m 质量 M 1 00 kg 的均匀细棒 它可绕通过其端点 O 的水平轴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开始时 棒竖直下垂 如图所示 今有质量 m 8 g 的子弹以 v 200 m s 的速率从 A 点射入棒中 设 A 点与 O 点的距离为l 4 3 求 1 棒开始运动时的角速度 2 棒的最大偏转角 3 质量为m1 半径为r1的匀质圆盘轮A 以角速度 绕水平光滑轴O1转动 若此时将其放在质量为m2 半径为r2的另一匀质圆盘轮B上 B轮原为静止 并可绕水平光滑轴O2转动 放置后A轮的重量由B轮支 持 如图所示 设两轮之间的摩擦系数为 证明 从A轮放在B轮上到两轮之间没有相对滑动为止 经过的时间为 2 21 12 mmg rm t 设某机器上的飞轮的转动惯量为 J 其在制动力矩 M K 的作用下 角速度由 0 减小到 0 2 求 此过程所需的时间 制动力矩所作的功 A O1 O2 B m A B m2 m1 计算题 1 图 计算题 2 图 计算题 3 图 3l 4 A O 6 6 一质点作谐振动 周期为 T 当质点由平衡位置向 Ox 轴正方向运动时 由平衡位置运动到二分之一 最大位移处所需要的时间为 第 11 章 振动学基础 第 11 章 振动学基础 A T 4 B T 12 C T 6 D T 8 班号 学号 姓名 日期 7 一弹簧振子作简谐运动 当位移为振幅的一半时 其动能为总能量的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1 2 3 2 3 4 1 2 A B C D 2 对一个作简谐振动的物体 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物体处在运动正方向的端点时 速度和加速度都达到最大值 B 物体处于平衡位置且向负方向运动时 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8 两个同方向 同频率的简谐运动 振幅均为 A 若合成振幅也为 A 则两分振动的初相位差为 C 物体处于平衡位置且向正方向运动时 速度最大 加速度为零 2 3 6 3 2 B C D A D 物体处在负方向的端点时 速度最大 加速度为零 2 如图所示 当简谐振子到达正最大位移处 恰有一泥块从正上方落 到振子上 并与振子粘在一起 仍作简谐运动 则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O A k x v 选择题 2 图 二 填空题二 填空题 A 振动系统的总能量变大 周期变大 B 振动系统的总能量不变 周期变大 1 简谐运动的角频率 取决于 它的物理意义是 振幅 A 是由 决定的 它的物理意义是 初相 C 振动系统的总能量变小 周期变小 D 振动系统的总能量不变 周期变小 的 物理意义是 3 两个同周期简谐运动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 x t o 1 x 2 x 选择题 3 图 1 x 2 x的相位 的相位比 2 2 2答案 振动系统自身的性质 秒内的的振动次数 振动系统运动的初始条件 表示振动的幅度或振 动的强度 表征计时零点的振动状态 B 超前 A 落后 D 超前 C 落后 2 一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 振幅为 A 周期为 T 其运动方程用余弦函数表示 若 0 t时 1 振子在负的最大位移处 则初相为 4 一物体悬挂在一质量可忽略的弹簧下端 使物体略有位移 m m 选择题 4 图 测得其振动周期为 T 然后将弹簧分割为两半 并联地悬挂同 T一物体 再使物体略有位移 测得其振动周期为 则 T T为 A B C 21 1 2 D 1 2 5 已知某简谐运动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 则此简谐运动的运动方程 x 的单位为 cm t 的单位为 s 为 A 22 2cos 33 xt B 22 2cos 33 xt C 42 2cos 33 xt D 42 2cos 33 xt 2 振子在平衡位置向正方向运动 则初相为 3 振子在位移为 A 2 处 且向负方向运动 则初相为 3 如图所示的振动曲线 写出 振幅 A 周期 T 圆频率 初位相 振动表达式 x 振动速度表达式v 振动加速度表达式a s3 t时的相位为 填空题 3 图 O x cm 2 2 4 t s x cm st o 2 1 1 2 选择题 5 图 7 1cm1cm 2 cm AOB 2 x 1 x 填空题 4 图 4 一质点在Ox轴上的A B之间作简谐运动 O为平衡位置 质点每秒往返三次 若分别以x 2 质量m 0 10kg的物体以A 0 01m的振幅作简谐振动 其最大加速度为 4 0m s 2 求 1 振动周期 x 12为起始位置 则它们的 振动方程为 2 物体通过平衡位置时的总能量与动能 3 当动能和势能相等时 物体的位移是多少 4 当物体的位移为振幅的一半时 动能 势能各占总能量的多少 1 2 l 2 l 填空题 5 图 5 一单摆的悬线长 l 在顶端固定点的铅直下方 l 2 处有一小钉 如图所示 则单摆的左右两方振动周期之比T T 12为 6 质量为 m 的物体和一轻弹簧组成弹簧振子其固有振动周期为 T 当它作 振幅为 A 的自由简谐振动时 其振动能量 E 7 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 其合振动的振幅为 0 2 m 合振动的位相与第一个简谐振动的位相差 为 6 若第一个简谐振动的振幅为3 10m 则第二个简谐振动的振幅为 第一 二两个简谐 振动的位相差为 8 系统作简谐运动时 所受合力的特征是 所满足的微分方程为 三 计算题三 计算题 1 某振动质点的 x t 曲线如图所示 试求 1 运动方程 2 点 P 对应的相位 3 到达 P 点相应位置所需的时间 3 一立方木块浮于静水中 其浸入部分的高度为 今用手指沿竖直方 向将其慢慢压下 使其浸入部分的高度为 b 然后放手任其运动 若不计 水对木块的粘滞阻力 试证明木块作简谐运动 并求振动的周期 T 和振 幅 a x a b O L f o 4 t s x m P 0 1 0 05 计算题 1 题 4 有两个同方向 同频率的简谐振动 它们的振动表式为 1 3 0 05cos 10 4 xt 2 1 0 06cos 10 4 xt SI 制 0 07cos 10 x 1 求它们合成振动的振幅和初相位 2 若另有一振动 3 t 3 问 3 为何值时 的振幅为最大 31 xx 3 为何值时 32 xx 的振幅为最小 8 第 12 章 波动学基础 第 12 章 波动学基础 班号 学号 姓名 日期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1 图 a 表示时的简谐波的波形图 波沿 x 轴 正方向传播 图 b 为一质点的振动曲线 则图 a 中所表示的0 x 处质点振动的初相位与图 b 所表 示的振动的初相位分别为 0t A 均为 2 B 均为 2 C 2 与 2 D 2 与 2 2 机械波的表达式为0 05cos 60 06 ytx 式中使用国际单位制 则 A 波长为 B 波速为 5 m 1 10 m s C 周期为 1 3 秒 D 波沿x正方向传播 3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在波的传播方向上 相位差为 2的两个质元间的距离称波长 B 机械波实质上就是在波的传播方向上 介质各质元的集体受迫振动 C 波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后 频率 波长 波速均发生变化 D 介质中 距波源越远的点 相位越落后 4 一平面简谐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 角频率为 波速为 设 u 4 T t 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 则该波的表达式为 A cos x yAt u B cos 2 x yAt u C cos 2 x yAt u D cos x yAt u 5 在同一介质中两列相干的平面简谐波的强度之比是4 21 II 则两列波的振幅之比是 A 4 21 AA B 2 21 AA C 16 21 AA D 41 21 AA 6 一个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 媒质质元从最大位置回到平衡位置的过程中 A 它的势能转化成动能 B 它的动能转化成势能 C 它从相邻的媒质质元获得能量 其能量逐渐增加 D 把自己的能量传给相邻的媒质质元 其能量逐渐减小 7 设有两相干波 在同一介质中沿同一方向传播 其波源相距 3 2 如 图所示 当A在波峰时 B恰在波谷 两波的振幅分别为A1和A2 若介质 不吸收波的能量 则两列波在图示的点P相遇时 该处质点的振幅为 A 21 AA B 12 AA C 22 12 D AA 22 12 AA 8 在弦线上有一平面简谐波 其表达式为 3420100cos100 2 2 1 xty SI 为了在此 弦线上形成驻波 并且在0 x处为一波腹 此弦线上还应有一平面简谐波 其表达式为 A 320 100cos100 2 2 2 x ty SI B 3 4 20 100cos100 2 2 2 x ty SI C 320 100cos100 2 2 2 x ty SI D 3 4 20 100cos100 2 2 2 x ty SI 二 填空题二 填空题 1 一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 xty37 0125cos025 0 SI 其角频率 波速 u 波长 2 一平面简谐波 波速为 6 0 m s 振动周期为 0 1 s 则波长为 在波的传播方向上 有 两质点 其间距离小于波长 的振动相位差为 5 6 则此两质点相距 3 一列平面简谐波沿 Ox 轴正向无衰减地传播 波的振幅为m 周期为 0 01s 波速为 当 3 102 1 sm400 0 t时 Ox 轴原点处的质元正通过平衡位置向 y 轴的正方向运动 则该简谐波的波动表达式为 4 图为 t T 4 时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形曲线 则其波的表达式为 5 在截面积为 S 的圆管中 传播一平面简谐波 其波动表达式为 xtAy2cos 管中波的平均能量密度是w 则通过截面积 S 的平均能流是 6 如图所示 一平面简谐波沿 Ox 轴正向传播 波速大小为 u 若 P 处质点的 振动方程为cos P yAt 则 O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该波的波动表达式 o 3 2 P B A uu 选择题 7 图 y t O b x O a yu 选择题 1 图 y x o A A u 选择题 4 图y m u 330 m s x O P L u 填空题 6 图 x m O 0 10 1 2 3 4 填空题 4 图 9 7 两个相干点波源S1和S2 它们的振动方程分别是 2 cos 1 tAy和 2 cos 2 tAy 3 如图所示 两相干波源 其振动表达式分别为 1 S 2 S 波 从S ty 2cos1 0 10 cm ty2cos1 0 20 cm 1传到P点经过的路程等于 2 个波长 波从S 传到P点的路程等于 个波长 设两波波速相同 2 7 2 它们在 P 点相遇 已知波速 试求 cm50S cm40S scm20 21 1 PPu 在传播过程中振幅不衰减 则两波传到 P 点的振动的合振幅为 1 两列波的波函数 2 两列波传播到 P 点的相位差 P 8 一列火车以 20 m s 的速度行驶 若机车汽笛的频率为 600 Hz 一静止观测者在机车前和机车后所听 到的声音频率分别为 和 设空气中声速为 340 m s S1 三 计算题 三 计算题 1 一平面简谐波沿 Ox 轴的负方向传播 波长为 P 处质点的振动规律如图 所示 1 求 P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2 求此波的波动表达式 3 若图中 2 1 d 求坐标原点 O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2 图示一平面余弦波在 t 0 时刻与 t 2 s 时刻的波形图 已知 波速为 u 求 1 坐标原点处介质质点的振动方程 2 该波的波动表达式 3 干涉后 P 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 S2 计算题 3 图 t s 0 A 1 yP m x O P d 计算题 1 图 2cos 1 T tx Ay 4 设入射波的表达式为 在处发生反射 反射点为一固定端 设反射时 无能量损失 求 0 x 1 反射波的表达式 2 合成的驻波的表达式 3 波腹和波节的位置 x m O 160 A y m 80 20 t 0 t 2 s 2 A 计算题 2 图 10 选择题 5 图 Q P R O r 第第 6 章章 电荷与电场 一 电荷与电场 一 班号 学号 姓名 日期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1 下列几个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 电场中某点电场强度的方向 就是将点电荷放在该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 B 在以点电荷为中心的球面上 由该点电荷所产生的电场强度处处相同 C 电场强度方向可由qFE 定出 其中为试验电荷的电量 可正 可负 qq F为试验电荷所受的电场力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 点电荷 Q被曲面 S 所包围 从无穷远处引入另一个点电荷至曲面外一点 如 图所示 则引入前 后 q A 曲面 S 上的不变 各点电场强度也不变 e B 曲面 S上的变化 而各点电场强度不变 e C 曲面 S上的变化 各点电场强度也变化 e D 曲面 S 上的不变 而各点电场强度变化 e 3 如图所示 一带电量为的点电荷位于立方体的 A 角上 则通过侧面的 电场强度通量等于 qabcd A 0 6 q B 0 12 q C 0 24 q D 0 48 q 4 半径为 R的均匀带电球面 若其电荷面密度为 则在球外距离球面 R 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A 0 B 0 2 C 0 4 D 0 8 5 半径为 R的均匀带电球面 总带电量为 Q 设无穷远处的电势为零 则距离球 心为r 的 P 点处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和电势为 Rr A 0 E r Q U 0 4 B 0 E R Q U 0 4 C 2 0 4r Q E r Q U 0 4 D 2 0 4r Q E R Q U 0 4 6 一个带正电荷的质点 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 A 点经 C 点运动到 B 点 其运动轨道如图所示 已知质 点运动的速率是递增的 下面关于 C 点电场强度方向的四个图示中正确的是 A B C D 7 在一个点电荷 Q的电场中 一个试验电荷从 A点分别移到 B C D点 B C D三点均在以 Q为圆心的圆周上 如图所示 则电场 力做功是 0 q A 从 A点到 B点电场力做功最大 B 从 A点到 C 点电场力做功最大 C 从 A点到 D点电场力做功最大 D 电场力做功一样大 8 在静电场中 有关静电场的电场强度与电势之间的关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一定高 B 电场强度相等的各点电势一定相等 C 电场强度为零的点电势不一定为零 D 电场强度为零的点电势必定为零 二 填空题二 填空题 1 两块 无限大 的均匀带电平行平板 其电荷面密度分别为 0 及 2 如图所示 试写出各区域的电场强度E 区E的大小 方向 区E的大小 方向 区E的大小 方向 2 如图所示 真空中有一半径为 R 的均匀带电球面 总带电量为 0 Q 今在球面上挖去非常小的一块的面积S 连同电荷 且假 设挖去后不影响原来的电荷分布 则挖去 Q S 后球心处电场强度的大小 E 其方向为 3 在 无限大 的均匀带电平板附近 有一点电荷 沿电场线方向移动 距离时 电场力作的功为 A 则平板上的电荷面密度 q d 4 真空中 沿 Ox轴正方向分布着电场 电场强度为 为 正的常量 如图所示 作一边长为的正方形髙斯面 则通过髙斯 面右侧面的电通量 iEbx b a 1 S 1 通过上表面的电通量 2 S 2 立方体内的净电荷为 Q 5 一半径为 R的均匀带电球面 带电量为 Q 若规定该球面上电势为零 则 球面外距球心为r处的 P点处 其电势 P U 6 如图所示 有两根与纸面垂直的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 其电荷线密度分别 为 和 分别位于2ax 及2ax 处 Oy轴上任意一点的电 场强度大小为 方向为 选择题 7 图 D C B Q A S Q q 选择题 2 图 a A b c d q 选择题 3 图 E E E E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选择题 6 图 2 填空题 1 图 填空题 2 图 R S O y z a x 2 S 1 S a O 填空题 4 图 O x 填空题 6 图 y 2 a 2 a 11 7 把一个均匀带电量 Q的球形肥皂泡由半径吹胀到 则半径为 R 的高斯球面上 任一点的电场强度大小 E 由 1 r 2 r 21 rRr R 试求 1 带电球体的总电量 2 球内 外各点的电场强度 3 球内 外各点的电势 填空题 8 图 R Q a d q q R O 计算题 1 图 4 盖革计数管由一内直径为 2cm 的金属长圆筒 以及在其中央的一根直径为 0 134mm 的金属细丝构 成 如果在金属丝与圆筒之间加上 850V 的电压 试分别求金属丝表面处和金属圆筒内表面处的电场强 度的大小 x a O b 2 PP x 1 P 计算题 2 图 12 第第 6 章章 电荷与电场 二 电荷与电场 二 班号 学号 姓名 日期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1 当一个带电导体达到静电平衡时 A 导体表面上电荷密度较大处电势较高 B 导体表面曲率较大处电势较高 C 导体内部的电势比导体表面的电势高 D 导体内任一点与其表面上任一点的电势差等于零 2 选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 半径为 R的导体球带电后 其电势为 则球外离球心距离为 0 Ur处的电 场强度的大小为 A 3 0 2 r UR B R U0 C 2 0 r RU D r U0 3 在一点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中 一块电介质如图放置 以点电荷所在处为球心做 一球形闭合面 则对此球形闭合面 A 高斯定理成立 且可用它求出闭合面上各点的电场强第 B 高斯定理成立 但不能用它求出闭合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 C 由于电介质不对称分布 高斯定理不成立 D 即使电介质对称分布 高斯定理也不成立 4 一平行板电容器 两极板相距为 对它充电后与电源断开 然后把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距离增大 到 2d 如果电容器内电场的边缘效应忽略不计 则 d A 电容器的电容增大一倍 B 电容器所带的电量增大一倍 C 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增大一倍 D 储存在电容器中的电场能量增大一倍 5 如图所示 两个同样的平行板电容器 A 和 B 串联后接在电源上 然后把 一块相对介电常数为 r 的均匀电介质插入电容器 B 中 则电容器 A 中的电场 强度与电容器 B 中的电场强度的变化情况是 A E B E A 不变 增大 B 不变 减小 A E B E A E B E C 减小 增大 D 增大 减小 A E B E A E B E 6 两个半径不同 但带电量相同的导体球 相距很远 今用一细长导线将它 们连接起来 两球所带电量重新分配的结果是 A 各球所带电量不变 B 半径大的球带电量多 C 半径大的球带电量少 D 无法确定哪一个导体球带电量多 7 一个未带电的空腔导体球壳 内半径为 R 在腔内离球心的距离为处 Rd 3 如图所示 在一不带电的金属球旁 有一点电荷 金属球半径为q R 点电荷 与金属球心的 间距为 q r 试求 1 金属球上感应电荷在球心处产生的电场强度 2 若取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 金属球的电势为多少 3 若将金属球接地 球上的净电荷是多少 4 平行板电容器 两极板带电Q 极板面积 板间距为 相对介电常数分别为Sd 1 r 2 r 的电介 质各充满板间的一半 如图所示 试问 1 两介质所对的极板上自由电荷面密度各是多少 2 两介质表面的极化电荷面密度是多少 3 此电容器的电容量是多大 1 r 2 r rq R O 计算题 3 图 d 2 d 2 d c ba U 0 计算题 1 图 计算题 4 图 14 B 选择题 7 图 第七章 电流与磁场 第七章 电流与磁场 班号 学号 姓名 日期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1 若要使半径为的裸铜线表面的磁感应强度为 则铜线中需要通过的电流为 m104 3 T100 7 5 17 0 AmT104 A 0 14A B 1 4A C 14A D 2 8A 2 有一个圆形回路 1 及一个正方形回路 2 圆直径和正方形的边长相等 二者中通有大小相等的电流 它们在各自中心产生的磁感强度的大小之比B1 B2为 A 0 90 B 1 00 C 1 11 D 1 22 3 如图所示 在磁感应强度为的均匀磁场中作一半径为 R 的半球面 S S 边线所在平面的法线方向单位矢量与的夹角为 B nB 则通过半球面 S 的 磁通量为 A B BR 2 BR 2 2 C D sin 2 BR cos 2 BR 4 如图所示 无限长直导线在 Q 处弯成半径为 r 的圆 当通以电流 I 时 则在圆心 O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A r I 2 0 B r I 4 0 C 0 D 1 1 2 0 r I E 1 1 2 0 r I 5 在一圆形电流 I 所在的平面内 选取一个同心圆形闭合回路 L 则由安培环路定理可知 A 0d vv L lB 且环路上任意一点 B 0 B 0d L lB vv 且环路上任意一点 B 0 C 0d L lB vv 且环路上任意一点 B 0 D 0d L lB vv 且环路上任意一点 B 常量 6 用细软导线做成半径为 R 0 1m 的圆环 通以 I 10A 的电流 将圆环放入磁感应强度 B 1T 的均匀 磁场中 设磁场方向与圆电流的磁矩方向一致 现有外力作用在导线环上 使其变成正方形 则在维持 电流不变的情况下 外力克服磁场力所做的功为 A 1 J B 0 314 J C 0 247 J D 6 74 10 2 J 7 一匀强磁场 其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纸面 两带电粒子在该磁场 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则 A 两粒子的电荷必然同号 B 两粒子的电荷可以同号也可以异号 C 两粒子的动量必然不同 D 两粒子的运动周期必然不同 8 若一平面载流线圈在磁场中既不受力 也不受力矩作用 这说明 A 该磁场一定均匀 且线圈的磁矩方向一定与磁场方向平行 B 该磁场一定不均匀 且线圈的磁矩方向一定与磁场方向平行 C 该磁场一定均匀 且线圈的磁矩方向一定与磁场方向垂直 D 该磁场一定不均匀 且线圈的磁矩方向一定与磁场方向垂直 二 填空题二 填空题 R S n B 选择题 3 图 1 如图所示 在无限长载流直导线附近 闭合球面向导线靠近 则穿过球 面的磁通量将 面上各点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将 填 增大 不变 减小 S S m B 2 一长直螺线管是由直径2mm 0 d的漆包线密绕而成 当它通 以 I 0 5A 的电流时 其内部的磁感应强度 B 忽略绝缘层厚度 3 一条无限长载流导线折成如图示形状 导线上通有电流 I 10 A P 点在 cd 的延长线上 它到折点的距离 a 2 cm 则 P 点的磁感强度 B 4 如图所示 一正电荷在磁场中运动 已知其速度沿 Ovx轴正向 1 如果 电荷不受力 则磁感强度的方向 2 如果受力的方向沿 O轴方向 且力的数值为最大 则磁感强度的方向为 3 如果受力的方向沿 O轴方向 且力的数值为最大值的一半 则磁感强度的 方向为 B zB zB 5 如图所示 在无限长直载流导线的右侧有面积为S1和S2的两个矩形回路 两个回路与长直载流导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并且矩形回路的一边与长直载流 导线平行 则通过面积为S1的矩形回路的磁通量与通过面积为S2的矩形回 路的磁通量之比为 L O I P b a c d Q O r 选择题 4 图 S I 填空题 1 图 填空题 3 图 z O y q 填空题 4 图 x v 选择题 5 图 2a a a S2 S1 I 填空题 5 图 15 6 若电子在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运动 均匀磁场作用于电子上的力为 F 轨道的曲率半径为 R 则磁感 应强度的大小应为 设电子的电量大小为 质量为 e e m 7 有一半径为 流过稳恒电流为aI的 1 4 圆弧形载流导线 按图所示方式 置于均匀外磁场B中 则该载流导线所受的安培力 bc 大小为 8 周长相等的平面圆线圈和正方形线圈 载有相同大小的电流 如将这两个线 圈放入同一均匀磁场中 则圆线圈与正方形线圈所受 最大磁力矩之比为 三 计算题 三 计算题 1 一根无限长导线弯成如图形状 设各线段都在同一平面内 纸面内 其 中第二段是半径为 R 的四分之一圆弧 其余为直线 导线中通有电流 I 求图中 O 点处的磁感强度 2 在半径为 R 的长直金属圆柱体内部挖去一个半径为 r 的圆柱 形成一圆柱 形空腔 圆柱体与圆柱形空腔两者轴线平行 其间距为 a a r 如图所示 在此导体上通以电流 I 电流在截面上均匀分布 方向平行于轴线 求 1 圆柱空腔轴线上磁感应强度 2 空腔中任一点的磁感应强度 3 一通有电流I的半圆形闭合回路 放在磁感应强度为的均匀磁场中 回路平面垂直于磁场方向 如图所示 求作用在半圆弧ab上的磁力及直径ab段的磁力 B R b a 计算题 3 图 y xO B I a a o b c I 填空题 7 图 1 2 3 4 R R O I 计算题 1 图 cm8cm5 的矩形线圈 线圈平面与均匀磁场平行 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 求 A10 T15 04 有一个 1 如果线圈上的电流为 作用在其上的力矩是多少 2 如果线圈形状可以变化 导线中的电流不变 导线总长也相同 在此磁场中线圈所能得到的 最大力矩是多少 R O r I a O 计算题 2 图 16 第八章 电磁感应与电磁场 第八章 电磁感应与电磁场 班号 学号 姓名 日期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1 一导体圆线圈在均匀磁场中运动 能使其中产生感应电流的一种情况是 A 线圈绕自身直径轴转动 轴与磁场方向平行 B 线圈绕自身直径轴转动 轴与磁场方向垂直 C 线圈平面垂直于磁场并沿垂直磁场方向平移 D 线圈平面平行于磁场并沿垂直磁场方向平移 2 如图 长度为 l 的直导线 ab 在均匀磁场B v 中以速度移动 直导线 ab 中的电动势 为 v v A Blv B Blv sin C Blv cos D 0 3 如图所示 直角三角形金属框架abc放在均匀磁场中 磁场B v 平行于ab边 bc的长度 为l 当金属框架绕ab边以匀角速度 转动时 abc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 和a c两点间的 电势差Ua Uc为 A i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肾内科护士工作总结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收银员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储能技术多元化在储能电站储能系统与储能电站风险管理互动中的应用报告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海南-海南检验员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废旧塑料回收利用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报告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浙江-浙江工程测量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项目申请报告: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策略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计量检定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工程测量员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西-江西汽车驾驶与维修员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入职岗前培训之工会知识课件
- 学堂在线 庄子哲学导读 章节测试答案
- 2025 - 2026学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厂内搬运工安全知识培训
- GB/T 3920-2024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 23G40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 船舶高级消防(新版PPT)
- 人因工程学-ppt课件完整版
- 雨棚钢结构施工方案
- Hard coating 简析解析(课堂PPT)
- 上海开发区汇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