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文化常识 第一节天文 在古代 尤其在 内经 形成的时代 天文学与医学之间是不可分割的 内经 把人作为小宇宙 和天地大宇宙一样来看待 而大小宇宙之间互相影响 人体结构 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等的规律都与天地日月相应 古代医学界追求的最高境界是 上知天文 下知地纪 中悉人事 我们要继承发掘祖国医药学遗产也必须了解一些古代天文历法方面的知识 一 七曜亦作 七耀 七燿 又称 七政 指日 月及金 木 水 火 土五星 金星因比其它星明亮而叫明星 因光色银白而叫太白星 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 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 木星又称岁星 古人认为该星十二年运行一周天 每年行经一个特定的星空区域 故用来纪年 每运行一次为一年 岁 水星又称辰星 应当注意的是先秦古籍的 水 往往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 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 即室宿 火星因光隐现不定令人迷惑 又称荧惑星 注意 先秦古籍中的 火 往往不是指行星中的火星 而是指恒星中的大火 即心宿 土星又称镇星或填星 素问 金匮真言论 气交变大论 六元正纪大论 等篇 均提及五星 但不称金星 木星 水星 火星 土星 而是称太白星 岁星 辰星 荧惑星 镇星等别名 都与五行或五色 五脏等相配 其运动规律也与五行生克相应 二 二十八宿亦称 二十八舍 二十八次 古代天文学家为了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 把周天黄道的恒星分成二十八个星座 作为 坐标 称为 二十八宿 东方苍龙七宿 角 亢 氐 房 心 尾 箕北方玄武七宿 斗 牛 女 虚 危 室 壁西方白虎七宿 奎 娄 胃 昴 毕 觜 参南方朱雀七宿 井 鬼 柳 星 张 翼 轸 四象所谓东方苍龙 北方玄武 西方白虎 南方朱雀 这是古人把每一方的七宿联系起来想像成的四种动物形象 叫做 四象 以东方苍龙为例 角 象龙角 氐 房 象龙身 尾 象龙尾 以南方朱雀为例 从井宿到轸宿看成一只鸟 柳为鸟嘴 星为鸟颈 张为鸟嗉 翼为羽翮 这和外国古代把某些星座想象成某些动物的形象 如大熊座 狮子座等类似 星宿 是表示邻近若干颗星的集合 并不是指一颗星 如角宿是两颗星 心宿是三颗星 井宿是八颗星 翼宿是二十二颗星 内经 中的运气学说也同样应用了二十八宿坐标法 如 素问 五运行大论 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 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 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 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 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 所谓戊己分者 奎壁角轸 则天地之门户也 第二节历法一 古代历法常用术语 一 朔望月我国古代将月亮盈亏的变化叫 月相 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为一个月 因古人把每月初一叫做 朔 每月十五叫 望 故现代称之为 朔望月 二 太阳年最初大概是由庄稼成熟的物候而形成的 这种周期与寒暑往来的周期紧密相联 又恰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相同 所以现代天文学家称其为 太阳年 又叫 回归年 古人所谓的 岁 就是现代天文学所谓的 回归年 内经 中 岁 的概念也是以 回归年 为主的 如 素问 六节藏象论 天以六六之节 以成一岁 素问 阴阳离合论 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 三 阴历全称 太阴历 是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 主要特点 月的长短依据天象 历月的平均值大致等于朔望月 大月三十天 小月二十九天 年的长短只是历月的整倍数 和回归年无关 月份也和四季寒暑无关 四 阳历全称 太阳历 是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 主要特点 年的长短依据天象 平均长度约等于太阳年 月的长短则人为规定 和月相盈亏无关 五 阴阳历又称 阴阳合历 通常所说的 阴历 农历 即 夏历 实际上是 阴阳历 主要特点 既重视月相盈亏变化 又照顾寒暑节气 年 月长度都依据天象 六 闰月古之先民利用二十八宿位置作为标志 观察日月 五星的运行位置 纪年 月 日 分二十四节气 以昼夜为一日 以月之朔望为一月 以寒暑为一年计算时间 素问 六节藏象论 云 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 积气余而盈闰矣 所谓 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 是指一个太阳年通常约为365 天 积气余而盈闰 的 气 是指 节气 闰为 置闰 节气是以地球绕日15度来计算 二十四节气则是太阳历 每个节气平均得15天左右 每个月相当2个节气 阴历的月份是以朔望来计算 一个朔望月的日数在29 30天之间 平年12个月 6个大月 6个小月 计354天 7个大月 5个小月 计355天 月平均29 5天 因此月份常不足 每个月不足2个节气 节气常有余 每月余1日弱 每积三年就相差33天余 须置闰 三年闰一个月 五年闰两个月 春秋中叶后又规定十九年闰七个月 每逢闰年加的月就叫做 闰月 即十二个 朔望月 的总日数与太阳年天数之差则置闰月 使其与自然季节相吻合 七 三正春秋时期并行夏历 殷历 周历三种不同的历法制度 区别是正月的月建各不相同 故称 三正 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在月建上指出了明显的定期定位 天空四方地支定位 从正北起子位 正东卯位 正南午位 正西酉位 建 指 斗建 即北斗所指的时辰 由子至亥 每月迁移一辰 周历以冬至所在的建子之月为岁首 殷历以建丑之月为岁首 夏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 先秦古籍中使用的历法不统一 如 春秋 孟子 多用周历 楚辞 吕氏春秋 左传 用的是夏历 诗经 是夏历和周历并用 内经 多用夏历 如 素问 脉解篇 正月太阳寅 寅太阳也 灵枢 阴阳系日月 寅者 正月之生阳也 主左足之少阳 汉武帝元封七年 公元前104年 改用太初历 以建寅之月为岁首 实即夏历 此后两千余年 除王莽和魏明帝时曾一度改用殷历 唐武后和肃宗时一度改用周历 太平天国颁行天历外 一般都沿用夏历 夏历是以建寅之月为岁首 即每逢正月晚黄昏时可见斗柄所指寅位 二月晚黄昏时斗柄所指卯位 年复一年 终而复始 由于斗柄所指方位不同 自然界万物也随之产生不同的变化 一 纪年法我国古代最初按君王即位的年次纪年 以元 二 三的序数递记 直至旧君去位新君继位为止 如 秦医缓和 就是选自 左传 中 成公十年 和 昭公元年 的两则文献 二 纪时方法 1 年号纪年从汉武帝建元元年开始用年号纪年 也用元 初元 二 三为序数递记 至更换年号为止 有的皇帝只用一个年号 如武德 贞观 康熙 有的皇帝则经常更换年号 如汉武帝刘徹在位53年 年号用了11个 唐高宗李治在位33年 年号用了14个 古代医家的传记 医书的序跋 医案 医话等常见年号纪年 如 钱乙传 元丰中 长公主女有疾 召使视之 元丰 是宋神宗赵顼的年号 公元1078 1085年 2 干支纪年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十个 故又称十干 十干之名得之于古代传说天有十日 十干盖十日之名 如 广雅 释天 甲乙为干 干者 日之神也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十二个 故又称十二支 十二支之名得之于古代对月亮认识的传说 广雅 释天 寅卯为支 支者 月之灵也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合 可得六十个单位 称六十甲子 排列如下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干支纪年就是六十甲子周而复始 循环不已 一直沿用至今 这种纪年方法在古医籍中也广泛应用 如 古今医案按 痢 岁癸酉秋八月 予病滞下 癸酉 指公元1333年 又如 医贯 痢疾论 丁巳之夏 避暑檀州 孟秋痢大作 丁巳 指公元1617年 单纯使用干支纪年 必须要参照作者的生活年代 才能确定其具体年份 因而一般是年号与干支两种并提 如 类证普济本事方 中风肝胆筋骨诸风 元祐庚午 母氏亲遭此祸 元祐庚午 即公元1090年 元祐 宋哲宗赵煦年号 庚午 是干支纪年 又如 黄帝内经素问注 序 时大唐宝应元年岁次壬寅序 宝应元年岁次壬寅 即公元762年 宝应 即唐代宗李豫的年号 壬寅 是干支纪年 将年号纪年 干支纪年转为公元纪年 核对 中国历史纪年表 辞源 历代建元表 汉语大词典 历代帝王纪年 干支纪年 公元纪年对照表 等书 二 纪月法1 四季纪月每一季分成孟 仲 季 孟春 一月 仲春 二月 季春 三月 孟夏 四月 仲夏 五月 季夏 六月 孟秋 七月 仲秋 八月 季秋 九月 孟冬 十月 仲冬 十一月 季冬 十二月 此种纪月法 古医籍中常见 如 医门法律 秋燥论 所以春夏秋冬孟月之脉 仍循冬春夏秋季月之常 不改其度 又如 医贯 痢疾论 孟秋痢大作 初三昼夜下百许次 2 月建纪月 建 即前面提到的 斗建 也就是北斗七星斗柄所指的方位 古人用北斗七星斗柄指向作为判定月份的标准 方法是将地面分成十二个方位 按顺时针方向分别以十二地支表示 正北为子 正东为卯 正南为午 正西为酉等 夏历十一月黄昏时斗柄指子 十二月黄昏时斗柄指丑 正月黄昏时斗柄指寅 于是便称十一月为建子 十二月为建丑 正月为建寅 二月为建卯等等 古医籍中也有对月建的运用 如 素问 脉解篇 正月太阳寅 寅太阳也 正月阳气出在上而阴气盛 阳未得自次也 阳明者午也 五月盛阳之阴也 太阴子也 十一月万物气皆藏于中 文中的 寅 午 子 都是指月建的顺序 3 律吕纪月律 指六律 即黄钟 大簇 姑洗 蕤宾 夷则 无射 属阳律 吕 指六吕 即大吕 夹钟 仲吕 林钟 南吕 应钟 属阴律 合称十二律 律 本是竹管所制用以校正乐律的器具 后以律吕为音律的统称 十二律亦即十二个标准音 后被借指为十二个月 六律指单月 六吕指双月 类经 序中 岁次甲子黄钟之吉 的 黄钟 即指阴历十一月 4 月名纪月 尔雅 释天 正月为陬 二月为如 三月为寎 四月为余 五月为皋 六月为且 七月为相 八月为壮 九月为玄 十月为阳 十一月为辜 十二月为涂 温病条辨 叙中 嘉靖十有七年壮月既望 的 壮月 即指八月 三 纪日法1 干支纪日干支纪日是以干支相配的六十个单位每个单位代表一天 假定某日为甲子日 以后的日子按乙丑 丙寅 顺推 此法远在甲骨文时代就已经使用了 内经 中多数只用天干纪日 如 素问 藏气法时论 肝病者 愈在丙丁 丙丁不愈 加之庚辛 庚辛不死 持于壬癸 起于甲乙 句中四组天干都是指日而言 2 特定名称每月的第一天称 朔 朔日 朔旦 又称 吉 吉日 吉旦 上日 每月的初三称 胐 又称 哉生明 每月十五日叫 望 最后一天叫做 晦 望日的前一天 即每月十四称 几望 每月十六称 既望 又称 哉生魄 每月的初七 初八称为 上弦 每月的二十二 二十三称为 下弦 上弦 下弦 又统称 弦 每月二十九日为 上九 每月的初九日为 中九 每月的十九日为 下九 正月初一日称 岁旦 正月十五日称 上元 七月十五日称 中元 十月十五日称 下元 七月七日称 七夕 九月九日称 重阳 重九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 岁除 年除日 四 纪时法 据天色纪时根据太阳起落及活动变化而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时段 例如 日出 时又叫旦 早 朝 晨 或称 平旦 平明 日正中时叫 日中 将近日中时叫 隅中 日西斜叫 日西 日昃 日昳 日入 又称 日夕 日暮 或称 夕 晚 暮 等 接着便是 黄昏 人定 夜半 随之为 鸡鸣 昧旦 昧爽 日出 内经 中常见这种纪时名称 如 灵枢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平旦人气生 日中而阳气隆 日西阳气已虚 气门乃闭 夜半人气入脏 灵枢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以一日分为四时 朝则为春 日中为夏 日入为秋 夜半为冬 2 据餐时纪时古人一日两餐 第一餐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 称为 朝食 或 早 蚤 食 这段时间便叫 食时 第二餐在日昃之后日入之前 称为 晡食 或 晏食 这段时间便叫 晡 餔 时 伤寒论 日晡所发潮热 不恶寒 独语如见鬼状 文中 日晡 便是时段名称 内经 中还有一些介于各时段之间的名称 如 早晡 是指将近晡时的一段时间 下晡 晏晡 依次在晡时之后 日入之前 3 天色餐时等综合纪时 淮南子 天文训 列举了十五个时段名 依次为晨明 朏明 旦明 蚤食 晏食 隅中 正中 少还 晡 餔 时 大还 高舂 下舂 县车 黄昏 定昏 也有按十个时段分的 昼分朝 禺 中 晡 夕 夜分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说明 因对昼夜的时段有不同的分法和名称 对同一时段名所指的时辰也不一致 如 素问 藏气法时论 脾病者 日昳慧 日出甚 甲乙经 日出 作 平旦 林亿 新校正 也指出 日出 与 平旦 时等 而王充 论衡 谰时篇 平旦寅 日出卯 是把 平旦 与 日出 看作两个时段 此外 内经 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时间名称 如大明 指天大明之时 合阴 合夜分别在夜半后 鸡鸣前 4 地支纪时将昼夜分为十二个等分的时段 即十二时 定名为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然后配以十二地支 一支代表一辰 一日十二辰 十二时与十二辰合称十二时辰 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代的两小时 小时 即小时辰之意 详见下表 时段 夜半鸡鸣昧旦日出地支 子丑寅卯时段 食时隅中日中日昃地支 辰巳午未时段 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地支 申酉戌亥 后世的医书多按十二地支纪时了 即应用十二辰 内经 中也有十二辰的应用 如 灵枢 卫气行 岁有十二月 日有十二辰 子午为经 卯酉为纬 他如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 薛己 校注妇人良方 论述疾病变化时间时 均按十二地支表示 第三节称谓一 姓名 姓氏上古时期 不仅有姓 且有氏 姓是由母系氏族公社而来的族号 氏是子孙繁衍之分支的称号 如 姬 是周人的姓 姬姓下又分孟氏 季氏 孙氏 等 姜 是齐人的姓 姜姓下又分申氏 吕氏 纪氏等 氏或得之于祖先之号 如轩辕氏 高阳氏 或得之于祖先之字 如孟孙 叔孙 或得之于祖先之谥 如文 武 昭 景 或得之于祖先之国 如齐 鲁 燕 赵 或得之于祖先之爵 如王 侯 公孙 或得之于祖先之官 如司马 司徒 司空 或得之于祖先之职业 如巫 卜 陶 或得之于祖先之居地 如西门 百里 南宫 北部 上古同姓不通婚 姓是用来别婚姻的 待嫁女子如要加以区别 在姓上冠以孟 伯 仲 叔 季 以示排行 如孟姜 伯姬 仲子 叔姬 季芈 出嫁后 有的在姓上冠以所自出的国名或氏 如齐姜 秦赢 有的冠以配偶受封的国名 如秦姬 芮姜 有的冠以配偶的氏或邑名 如赵姬 孔姬 有的死后在姓上冠以配偶或本人的谥号 如武姜 文姜等 如果不需区别 直接在姓下加 氏 字来称呼 如武姜称为姜氏 周代贵族有姓氏 平民没有姓氏 且姓氏混称 战国后人们以氏为姓 姓氏逐渐合一 汉以后则统谓之姓 且平民也有姓了 至于后世有些复姓 如长孙 宇文 贺兰 独孤 呼延等 多是少数民族语的译音 二 名与字古人有名有字 字 又称 表字 名 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 名是幼时所起 供长辈呼唤的 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 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筓礼时取字 以表示对本人的尊重和供朋友称呼 长辈对晚辈或尊对卑称名 平辈或卑对尊则称字 以表示尊敬 自称名 是谦称自己 也是为了尊敬对方 如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写的 本草纲目 序云 楚蕲阳李君东璧 谓予曰 时珍 荆楚鄙人也 三 别号古人还有别号 别号往往是晚年自取的 与名不要求有意义上的联系 别号大致可分两类 一类是两个字的 如张从正 号戴人 李中梓 号念莪 薛雪 号 一瓢 一类是三个字以上的 如葛洪 号抱朴子 王冰 号启玄子 皇甫谧 号玄晏先生 李杲 晚号东垣老人 四个字的常压缩成两个字 如称 玄晏 东垣 别号和字在应用上没有明显区别 有人感到称字 号还不够尊敬 便出现了称官职 称地望 如 王冰据载曾任唐太仆令 故称 王太仆 许叔微曾任集贤院士 故称 许学士 刘完素系金代河间人 故称 刘河间 也有称以任职之地名的 如张仲景据说曾任长沙太守 故称 张长沙 有的字 号 官职 地望等并用 如 赠贾思诚序 闻丹溪先生彦修医名遍四方 字 号并用以更示尊敬 二 避讳 为了表示对君王和尊长的尊敬 对其名不直接说写 而是用改字 缺笔 空字等方法来回避 这种语文现象称为避讳 避讳之风始于周行于秦汉 盛于隋唐 严于宋 直至民国改元 此习方废 由于避讳 不仅对于其时事物的名称有所改变 甚至对于历史上的事物的名称也有所改变 因此历代避讳而改他人姓名 地名 官名 物名 书名等情况屡见不鲜 造成古籍中用字不规范现象 给理解文义带来不便甚至误解 有些避讳字 在后世的传抄翻刻时 由于改朝换代 不须避讳 将其改正 称为回改 但尚有很多未回改的 因而熟悉用讳的规律 不仅便于阅读而且有助于判定医书的版本 人物的年代等 兹将古医籍中常见的避讳情况归纳如下 一 避讳范围1 避君讳当朝君主和已故君主都须避讳 已故君主的避讳 又叫 庙讳 1 避真名唐代避高祖李渊的讳 渊 改为 泉 如 黄帝内经太素 经脉正别 手少阴之别 入手泉掖两筋之间 泉掖 灵枢 甲乙经 均作 渊腋 2 避嫌名是指与君王尊长名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也要避讳 如 秦始皇名 政 遇嫌名 正 字则改为 端 正月 又称为 端月 便是其例 又如古医籍中 药丸 之 丸 字有时作 圆 系避宋钦宗赵桓之嫌名 改 丸 为 圆 又如 薯蓣 至唐为避唐代宗李豫嫌名改为 薯药 至宋又避宋英宗赵曙名讳而改称山药 又如 唐代的炼制丹药著作 丹房镜源 至宋代改作 丹房鉴源 唐代王超的小儿科诊断专书 仙人水镜图诀 宋代改称 仙人水鉴图诀 这是由于要避宋太祖赵匡胤祖父赵敬的嫌名 避讳之风炽盛时 就连偏旁也要避讳 唐人为避李世民的讳 太素 注文 飱泄 之 泄 改作 洩 尊长的名加以回避 如 司马迁父名谈 史记 改称张孟谈为张孟同 赵谈为赵同 苏轼的祖父名序 苏轼为庞安常的 伤寒总病论 作序 为了避家讳 苏轼 答庞安常书 说 惠示 伤寒论 真得古圣贤救人之意 谨当为作题首一篇寄去 用 题首 代替了 序 字 其为人作序又改用 叙 字 苏洵文章改序作 引 二 避讳方法1 改字 1 改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隋文帝名杨坚 故当时医籍中多避 坚 字 如 诸病源候论 中 胸腹坚 之 坚 字常以 代之 又称 脉坚 为 脉牢 宋太祖赵匡胤的祖父赵敬 唐代 新修本草 的作者本名苏敬 而传至宋代为了避讳而改为苏恭 这在 证类本草 本草纲目 中均有所见 宋孝宗名赵慎 当时文籍中的 慎 字常以同义词 谨 字代之 如南宋刊 大观本草 艾晟序 谨微因其见闻之所逮 博采而备载之 文中的 谨微 就是 证类本草 作者唐慎微 因该书重刊时须避宋孝宗名讳 故改 慎 为 谨 唐太宗名士民 世 改为 代 如 唐 王焘 外台秘要 序 等十数家 并行于代 如 截疟要药 恒山 因历史上三个朝代的三个皇帝皆名 恒 汉文帝刘恒 唐穆宗李恒 宋真宗赵恒 故屡次改名 常山 致使中医药文献中出现了避讳改名 回改 再改名 再回改 的混乱现象 2 改用音近的字前面提到唐高祖李渊的 渊 改为 泉 字便是其例 李渊之父名昞 唐人兼讳 丙 字 多改 丙 为 景 字 如 太素 卷五 阴阳合 景主左手之阳明 杨上善注 甲乙景丁戊己 为手之阳也 2 缺笔一般是缺最末一笔 如 清代杨守敬仿刻南宋何大任小字本 脉经 中 遇 慎 敦 匡 眶 弦 眩 等字 明代翻刻宋本 素问 中 殷 炅 恒 玄 镜 等字 宋本 千金要方 中 玄 匡 贞 殷 恒 敦 竟 等字 均缺末笔 也有遗缺其它笔画的 如 为避李世民之讳 葉 字因中有 世 字 就写成 昬 字因中有 民 字 而写成 字 3 缺字缺字 即遇到避讳的字就空缺 如参修 新修本草 的李世 其书扉署名作 李 后人又将二字连书成 李 这是避太宗李世民名讳而删削 世 字 又如宋太祖赵匡胤之父名 弘殷 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在 伤寒论 序 千金翼方 等书中 凡遇到陶弘景之名 除称其字号 陶贞白 陶隐居 之外 均称 陶景 中间的 弘 字删缺 一个讳字往往采用多种方法回避 如赵匡胤祖父赵敬的 敬 字 有改为 恭 钦 等同义字的 也有改为 景 等音近字的 也有用缺笔的 同一个字避不同朝代的君讳 如 玄 字 宋人避赵玄朗之讳 清人避玄烨之讳 又如 胤 字 宋人赵匡胤之讳 清人避 胤禛 之讳 唐代名医许胤宗 在宋人 清人的文籍中为了避 胤 字 或缺笔 或改作 引 允 应 嗣 裔 等音近字 同义字 这样一改 若后世不明避讳 会以为是不同的人 除上述三种主要方法外 还有用 囗 或 某 讳 上讳 等字来代替避讳字的 历代避讳专著 如陆费墀 chi迟 帝王庙谥年讳谱 黄本骥 避讳录 张惟骧 xiang相 历代讳字谱 陈垣 史讳举例 等 三 年龄古人依据男女 装束 习俗 体态 学识等等对各年龄段予以种种不同的称谓 常见的如下 初度 谓始生之时 楚辞 离骚 皇览揆余初度兮 肇锡余以嘉名 后人也称生日为 初度 汤饼之期 汤饼筵 汤饼宴 指婴儿出生三日 旧俗婴儿出生第三日要举办备有汤饼 犹今之切面 的宴会 百晬 百禄 指婴儿出生百日 旧俗婴儿出生百日举办宴会 周晬 晬日 盘日 试晬 抓周 指婴儿周岁 旧俗婴儿出生一年举办宴会 用盘盛纸笔 针线 钱币等物 任婴儿抓取 以占其将来的志趣 盘盛纸笔 针线 钱币等物 任婴儿抓取 以占其将来的志趣 孩提 孩抱 提孩 指二 三岁之间的幼儿 免怀 免怀之岁 指三岁 论语 阳货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幼弱 指七 八岁以前 龆龀 毁齿 冲龀 童龀 笄龀 指七八岁时 即儿童换齿之时 幼学 指十岁 礼记 曲礼上 人生十年曰幼 学 豆蔻 本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又名草果 文章中多用以比喻少女 豆 亦作 荳 蔻 亦作 蔲 总角 总发 总丱 丱 丱日 丱齿 童丱 丱岁 羁角 羁丱 羁贯之年 指童年 古代男女未成年前或束发为两结 形状如角 故称总角 垂髻 垂龆 垂发 髫发 髫童 髫年 髫岁 髫齿 髫龀 髫龄 指童年 古时儿童或不束发 头发下垂而得称 黄口 黄吻 黄童 指童年 觿年 觿辰 觿岁 指童年 语本 诗 卫风 芄兰 芄兰之支 童子佩觿 觿 古代解结的用具 形如椎 用象骨制成 也用作佩饰 志学 志学之年 指十五岁 语本 论语 为政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束发 结发 结童 一般指十五岁左右的成童之年 古代男孩子成童时将头发束成一髻 因用以代称成童 束发 结发 结童 一般指十五岁左右的成童之年 古代男孩子成童时将头发束成一髻 因用以代称成童 及笄 笄年 加笄 初笄 弱笄 笄丱 指女子十五岁 礼记 内则 女子 十有五年而笄 加笄 即以簪束发 为女子成年之礼 破瓜 指女子十六岁 因瓜字可剖分为两个八字 故称 弱冠 初冠 加冠 冠年 弱龄 弱年 弱岁 指男子二十岁 礼记 曲礼上 男子二十冠而字 加冠为男子成年之礼 花信 指女子二十四岁 花信 即 花信风 的简称 犹言花期 风应花期 其来有信 故称 江南从小寒至谷雨 共八气 计一百二十日 每五日为一番风候 凡二十四番 而立 而立岁 而立之年 指三十岁 语本 论语 为政 三十而立 有室 壮室 指男子三十岁 语本 礼记 曲礼上 三十曰壮 有室 有室 即有妻 古俗男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气缸活塞模型课件
- 少儿口才资料课件
- 打地鼠幼儿课件
- 汽车技术面试试题及答案
- 广播电台技术岗位试题及答案
- 辅警法制培训课件
- 湖北省孝感市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考试历史试卷
- 中国银行2025酒泉市秋招笔试英语题专练及答案
- 建设银行2025九江市秋招结构化面试经典题及参考答案
- 工商银行2025嘉峪关市秋招半结构化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古村落传统建筑保护与改造的探索
- 2025年乡村振兴考试题及答案
- 燃气智慧燃气行业数字化转型
- 法律援助法普法活动方案
- 光伏电站建设安全总监岗位职责
-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
- 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判定准则试题及答案
- 三级安全教育试题及答案
- 高效农贸市场管理与运营合作协议
- 脱硝培训试题一及答案
- 两人合伙贷款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