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试题汇编2.doc_第1页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试题汇编2.doc_第2页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试题汇编2.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淮安一模10.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写道:“遥看瀑布挂前川”,后人评述此句中意境全在“挂”字之上,是因为此字体现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A. B. C. D.10.A32. (2011广东)“道,独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CA.自然从来不飞跃 B.物理不外于吾心 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解析 选C。题目中有关键词句是“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其意思是说:气这种物质是变化的,它的生生不息,就是道。这与”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是一致的。题目中的“道”不能理解成为老子的“道”,不能理解成唯心主义。27. (2011浙江)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质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熔盐度保持稳定。这表明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质变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A. B. C. D. 解析: B。每天海水都有盐分的进入和流失,注入量和流失量互相抵消,既没有量的积累,也没有质的变化,所以不符合题意;盐分的进入和流失体现了物质的运动,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是相对静止的表现,符合题意,故选B项。本题是组合式选择题,解答时最好采用排除法。24(2011江苏)荀子说:“天下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D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自然界得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完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解析: D。荀子的话说明天地都有自己的运动规律,不以人的好恶而改变,因此D项入选。A项强调世界的本原,B项强调自然界的产生,都与荀子的话不一致。C项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26. (2011江苏)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A A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解析: A。“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说明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排除B、C、D三项,A项符合题意。29(2011重庆)地震发生时,会同时产生纵波和横波,纵波破坏力较小,但速度相对较快,横波破坏力较大但速度相对较慢。根据这一特性,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数十秒对较远地区发出预警,为人们争取应对时间。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A地震的成功预警来源于地震活动的规律性B对事物因果联系的把握,提高了地震预警的预见性C地震预警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不受主观因素的制约D认识地震规律的程度,决定着地震预警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解析: A。认识具有反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D项错误;地震预警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C项片面;地震横波与纵波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客观事实,而非预测,B项不符合题意;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客观规律的支配,A项符合题意。本题是判断说明题,解题时重在判断备选项观点的正误。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AA.运动时无条件的、绝对的 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18、历史学家可以记录和重述已经发生的事情也可以预测未来。他们预测未来的客观基础有未来世界多变,但并非杂乱无章 过去发生过的事,未来必定也会发生 未来会发生的事,过去或现在必有端倪 距离过去或现在不远的事,变化一定不会太大 B. C. D.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A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B.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激荡的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依据。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中国“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嫦娥二号”卫星在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备份星基础上进行了技术改进和适应性改造,其主要目标是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实现月面软着陆验证部分关键技术,并对“嫦娥三号”预选月球虹湾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同时继续开展月球科学的探测和研究。捆绑有两个助推器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属于中国“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系列。本次航天发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的任务是将“嫦娥二号”卫星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直接奔月轨道。中国目前有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卫星通讯、导航定位、气象预报、减灾防灾、远程教育等方面服务于生产和生活。【知识链接】1.物质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